-
1 # 科羅廖夫
-
2 # 觀經濟
印度的能源供應同中國一樣是嚴重依賴進口,國際資本大量流入在服裝、玩具、機電、電子擴大投資規模,印度在莫迪的帶領下照搬中國的發展戰略迅速崛起。雖然中國國內有質疑印度經濟發展並提出弊端,但是二十年前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冷嘲熱諷不是一樣沒有阻擋中國發展的腳步。隨著中國淘汰落後產能汙染環境的產業開始轉移,對於積極發展經濟的印度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及貧及困的印度繼續參與國際經濟發展產業鏈解決國內的社會矛盾,做為英聯邦國家印度有寬鬆的國際環境和扼守印度洋黃金水道的地理位置,未來的印度經濟發展潛力十足。
-
3 # 韓楓3897
如果今後印度的執政者拋棄狹隘的執政理念,與世界各國和平.友善相處,印度會成為世界矚目的政治.經濟.軍事大國。成為世界性超級大國的可能性小,但也不是絕對不可能。
印度雖然現在國內經濟增長率很可觀,但它的增長率得益於起點低和龐大的人口體量所形成的市場。印度的自然資源也有很多缺陷。
印度的宗教有時會促進民族的凝聚力,但對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既有促進也有阻滯的作用。在印度社會,公民的進取精神.創新能力.勤奮傳統都有待商榷。
印度領導人在處理國內各種社會矛盾時困難重重,有些矛盾無法解決。因此,印度想野心勃勃地進入世界大國.強國行列,還有很長的路。
-
4 # 俄羅斯視野
21世紀是屬於亞洲的時代,對於大西洋兩邊的歐美來說,算是數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歷史的輪迴到了。
印度會成為世界大國,按照GDP增速估計,2030年前,印度將超越日本、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當然,距離中美兩個巨無霸還是難以望其項背的。
印度是幸運的,因為中國愛好和平,倡導和平共處,一帶一路也將帶動印度整個建設的提速。
印度又是不幸的,明明是個大國,身邊卻有個巨無霸,1962年被狠狠的揍了一頓,從此總是像個祥林嫂一般,總是要碰瓷,玻璃心很受傷。
曾經,印度、日本、德國、巴西謀求聯合入常,被五常給戲謔了,從此再也不敢提什麼了,不過也證明了印度等國屬於國際政治的第二梯隊玩家。
看看地圖,印度在東方大國雞屁股下,總是感覺大炮都能打到馬德里,心裡非常糾結。
未來,印度將成為新的地區強國,不過人工智慧的到來,印度過多的人口很可能成為巨大的負擔,如果不能把握這10年的戰略機遇期,印度將很可能從內部就崩潰了。
投資有風險,印度可以投,但是需謹慎。
-
5 # 小城市下水道1
印度的所謂民主限制了印度的發展節奏,西方有些人正話反說,說是印度的民主制度比中國經濟發展還快,這就是痴人說夢,所謂的民主還有個民主集中制,少數人服從多數人的原則,否則什麼事也沒法幹,當年英國的希斯羅機場,就是因為一位私人住宅說什麼也不搬家,(肯定有關部門對個人要求都滿足啦)最後這個機場延遲近十年才建設完工,這到是民主了,可也就是滿足了一個人的民主,耽誤了絕大多數人的便捷出行。印度也是如此,這樣的發展速度估計也快不到哪裡去吧?
-
6 # 木春山談天下
木叔對印度始終的一個態度就是:不要輕視它們,更不要蔑視。印度是全世界僅有的幾個未來可能會成為全球大國的新興經濟體。
換句話說,印度和我們在維護全球政治經濟新秩序上還算是同一戰壕呢!比如印度也反對特朗普的單邊主義政策,而且印度的態度獲得了不少發展中國家的認可。
說印度成為什麼樣的國家,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看經濟。
經濟是一切問題的基礎。歷史反覆證明這一點。
無論之前多麼弱小,一旦經濟騰飛,就都成了國際社會熱捧的物件。比如南韓和日本。
這兩個國家被經濟騰飛塑造的最為典型。
在經濟沒發展起來以前,也被西方人長期瞧不起,認為只能做一些初級加工品的經濟水平。
南韓70年代之後經濟飛速發展,快速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這讓南韓國民自尊心自信心爆棚。88年就能主辦奧運會,可見還是很強大的。
日本更是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後,被西方七國集團所接納,澳洲這個和西方同文同種的國家都沒這個待遇。
所以印度經濟只要長期向好,這是該國成為全球大國的一個必備條件。
根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印度2030年經濟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也就是說,10年後全球經濟格局將隨著印度經濟的崛起而改寫。
有人可能認為印度經濟發展會有很多瓶頸,這會讓印度發展遭到挫折。當然不能排除這點,但整體上看,印度的人口紅利太大,4-8年後將成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而且年輕人比例占人口一半。
這些足以支撐印度在未來幾十年裡經濟發展。一是人口多,勞動力廉價,可以成為世界工廠;
二是人口多意味著國內內需市場龐大,消費是經濟增長三駕馬車最具耐力的。
因此即使印度經濟短期可能有問題,長期維持一箇中速以上發展態勢應該是大機率事件。
最重要的一點是印度獨立70年,沒有一起發展中的一些國家那樣的軍事政變等大規模動盪,維持了長久的相對安寧。比如它的鄰居巴基斯坦動不動就政變,另外的東南亞近鄰泰國已經有20多次政變了。
所以只要政治相對穩定,更迭有序,印度發展起來是板上釘釘的。
-
7 # 錦繡中源
經濟是印度最有發展前景的領域,目前印度已經是一個經濟大國,GDP超過2.7萬億美元,而且近年來印度經濟增速已經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發展最快的國家。雖然印度的經濟發展不穩定,容易大起大落,而且它的經濟資料也受到多方質疑,但不可否認,印度的發展潛力非常的大,以它的體量,未來其經濟規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前三大經濟體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實力強了,就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政治、軍事、科技、文化等領域,綜合實力自然就強起來。
從政治方面來說,印度未來是有可能成為政治大國,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行列。雖然現在的可能性還不大,但要知道,印度很快就會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一個佔全球1/5人口、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國家,“入常”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軍事方面,未來印度依然會是一個軍事大國。每年全球火力網軍事排名,印度都是僅次於美俄中位居世界第四。雖然很多人吐槽印度軍事裝備“萬國牌”,軍工產業不發達,但畢竟印度也是一個擁核國家,實力還是比較強的,而且隨著經濟的崛起,未來它的軍工領域可能也會慢慢趕上來……總之,印度未來會是世界上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我們不應小覷它!
-
8 # 天下會會天下
印度開始被捲入國際大分工
印度簡化了進出口手續
印度簡化了進出口手續,實行比較自由的進口政策,取消政府出口補貼,實現與國際接軌的外貿管理制度,透過外貿進出口和吸引海外投資拉動經濟快速發展。
印度的服務貿易基礎很好
印度是IT服務業的強國,印度的服務貿易以IT服務業為龍頭,發展全方位的服務業,服務業佔GDP比重達50%。印度的服務業已經繞過了工業化階段,直接進入後工業化時代,同時規避了基礎設施不足的缺點。
印度正在大力發展新興產業
印度很重視太陽能等新能源領域,印度目前已經是世界重要的太陽能發電大國。印度對光伏產業實行稅費免除,土地和融資優惠等措施。
印度的製造業開始發力
印度、越南在人口紅利的催生下,正迎來產業大轉移的機遇,印度2017年新生人口1700萬,而且印度由於子女眾多,沒有啃老的條件,不去工作就坐等餓死,所以印度的淨勞動力很高。
富士康最近表示將把生產線遷移到印度,在2016年,富士康就與印度地方政府簽署協議,將投資50億美元建廠,2018年12月在孟買附近的加瓦達爾投資600億盧比,建設了200英畝的廠房,約提供4萬個就業崗位。富士康準備到2020年共在印度設廠10-12家,增加印度就業100萬人。
印度的優勢印度在高階製造業有一席之地
我們對於印度的製造業的故有的觀念就是落後,人口眾多,發展緩慢,其實印度在高階製造業方面也是頗有建樹。在2018年的《財富》的雜誌的世界500強的排行榜中,印度的塔塔集團的排名在232名,可見實力雄厚,塔塔集團是在鋼鐵,汽車,化工,食品還有酒店行業都是經營了很多年,在2017年的塔塔集團的營業額就超過1000億美元。
近期美資、韓資更是大舉進入印度,最近的投資就達400億美元,臉書、特斯拉、三星等知名企業先後宣佈在印度投資、設廠。美國的F-21和F-16也宣佈將在印度由塔塔公司生產。
印度的高階教育
印度有非常好的高階教育,2006年《泰晤士報》全球大學排行榜上,印度理工學院名列前50名,工科排名全球第三,僅次於麻省理工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就是以印度理工學院為故事背景,但是印度發展工業最急需的大量的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才剛剛起步。
印度的產業生態正在重構印度社會過去有深深的等級社會的烙印,過去的印度是上層人的社會與絕大多數下層人的社會,印度的下層人靠宗教麻醉自己,企望來世轉運。
印度過去並不缺乏高階製造業和高階教育,但是缺乏一場席捲全國的深刻革命,而深度參與國際大分工,就是從最底層開始觸發的大變革,使人們開始自覺或不自覺的參與進來。
現在的印度透過改革,開始融入國際社會,參與國際分工。莫迪改革的核心就是讓越來越多的印度人被捲入國際分工,透過國際分工,重新構建新的印度,讓教育、科技開始普及印度普羅大眾,催生印度的製造業和產業鏈的生態逐漸成型。
IMF認為印度2019年GDP實際增速,預期能達到7.5%,2018年印度官方公佈的GDP增速為7.4%。
-
9 # 可緩歸矣736
印度是很有發展前途的國家。對印度要一分為二看待,不能帶偏見,不能看不起,我們有的朋友喜歡笑話印度!但誰沒個過去,現在和將來,一個國家也不例外。
印度的發展,現在有它的優勢,雖說存在這樣那樣地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會得到逐步解決。
印度有龐大的人口支援優勢,在過五年人口可能會超過中國,有一半以上都是年輕人,在經濟發展中這些年輕人會起到很大作用。具備廉價的勞動力,創造力,由於人口的龐大對內經濟需求量增加,拉動經濟增長是無疑的。
印度經濟增速在2018年GDP為百分之七,是最高的,也是最快,最好的,隨著世界局勢的變革,經濟中心逐浙移至亞洲,給印度經濟發展帶來很好的機遇,只要印度社會穩定,不出大的問題,保持中等穩定的發展水平,再過10到15年印度會發展成為中等發達國家。在國際社會會發揮重要作用,那時的國際社會格局會隨著印度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變化。
現在的印度,在發展中存在這樣哪樣的問題,這是每個國家在發展中會遇到的事情,隨著經濟的發展問題逐步會得到解決。因為印度不會安於現狀,會不斷的探索,借鑑別國發展經驗來發展自己。主要是:印度國家自建國到現在,沒有經受大的挫折,沒有經歷大風大浪,處於比較穩定時期。印度的位置很優約,為發展可以提供很多便利條件。
-
10 # 歷史風暴
只要印度內政保持穩定,未來一定會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之一,但是成為超級大國就算了。
然後,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印度會再次衰落,成為大號的南非。
以目前的發展速度,印度10年之內會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莫迪曾經說過,在10年後印度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這是根據本國這幾年的發展速度做推算,然後假裝日本未來十年GDP不增長得出的結論。
(印度總理莫迪)
不過,雖然日本在最近二三十年GDP總量沒怎麼增長,但仍然有4萬美元的人均GDP,位於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列。
但他不會一直這樣,如果未來10年日本的GDP總額和現在一樣,那麼說明日本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已經落伍,但實際上日本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上的佈局是非常早的。
以智慧機器、自動駕駛等高科技為重點發力點的日本科技,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翹楚。未來10年正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前夜,日本依靠這些年的積累,雖然無法做到全面領先,但在個別領域成為領頭羊之一還是沒問題的。
(日本研發的機器人)
所以未來10年日本的GDP將會有一個不小幅度的增長,如此一來還是會對印度有一定優勢。
所以,印度在10年後GDP總額幾乎不會超過日本,但是很可能會超過歐洲第一工業國德國,從而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但也只是經濟總量的暫時超越,在高科技領域德國一樣具有印度不可比擬的優勢,所以很快德國將會實現反超,讓印度退居第五位每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是生產力的極大飛躍,這個時候工業強國的先發優勢將會對落後國家帶來十倍甚至是幾十倍的生產效率。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第三次工業革命都是如此。
這也是發達國家人均GDP能夠是發展中國家數十倍的原因,之所以現在發達國家的GDP領先優勢在逐漸縮短,是因為發展中國家也在享受工業革命的成果,而發達國家還沒能完成第四次工業革命。
(印度這些年在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刺激下發展迅速)
但是,可以預見的將來,第四次工業革命一定會到來,那個時候掌握了第四次工業革命成果的國家會再次和其他國家拉開距離。
而今天的世界正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前期,德國是參與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印度在這裡參與度卻很低,完全在依靠傳統工業也就是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在實現經濟的增長。所以,在10年後,印度會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在各大工業強國應有的時候,印度必將被拉開距離,到時候最好的結果是印度的經濟被德國反超和英法相當,甚至被英法反超。
至於為什麼印度會在未來的工業革命中被拉開,看他一年的科研經費投入就知道了。2017年印度的研發經費投入佔GDP的0.85%,而世界排名前20的研發經費投入大國,研發經費的投入都在GDP的1%以上。
不往科研專案上投資,想要出成果過比登天還難,而且大家都知道印度人的研發水平本來就不強,到頭來只能看著各大強國飛速發展把他拉的連影都看不到。
最後,印度很可能成為大號南非。
所以,以發展的眼光看印度未來。你會發現,未來10年很可能是印度最輝煌的時刻。但是,越往後印度和排名前幾的強國差距越大,這個趨勢可能在本世紀中期成為常態。
-
11 # 隨便1001
拉倒吧,印度不是像現在的中國,而是像大清朝的中國,gdp很高,人口很高,武器買的很好,也能很霸氣地欺負一下週邊小國。然而當世界主要矛盾強國之間達成妥協,剩下的就只能是一起來分這塊蛋糕了。印度唯一的優勢是手上有核武器。不至於被洋槍洋炮打進來而已。
回覆列表
美國因為特朗普時代的即將結束,其單邊主義政策或將隨著奉行多邊主義政策的拜登上臺而終結。不過,即便是美國單邊主義被終結,但這並不意味著世界上的單邊主義就會從此消失。未必!印度總理莫迪正接棒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大旗,帶領印度走上單邊主義的不歸路。
涵蓋東盟10國以及日韓等多個國家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已於11月15日正式簽署。不過,原本應該有16個國家參與的該協定,到了簽署那天,因為印度的決定退出,導致該協議只剩下15個簽署國。對此,印度《商業標準報》指出,很遺憾,印度在過去幾年間變得極端保護主義,印度承擔不起這樣做的後果。
該報道還聲稱,儘管印度曾發表支援全球化和商業合作的言論,但新德里的這種做法,令人回想起該國上世紀70年代實施的封閉政策,進口受到嚴格限制,導致經濟增長緩慢。更令人擔憂的是,根據印度政府最近公佈的聯邦預算,印度將全面提高進口關稅,這是印度自1991年開始向全世界開放以來從未做過的事情。
事實上,細心的朋友可能會觀察到,自從印度與美國關係升溫之後,莫迪的很多做法都在亦步亦趨地模仿特朗普。例如,在國內爆發大規模疫情之後,印度就挑起周邊國家的邊境摩擦,目的就是轉移國內輿論的關注焦點,這一點恰恰就是特朗普擅長的手段。
莫迪政府之所以不願意加入《全面區域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實際上就是自恃印度是個人口大國,擁有無以倫比的市場需求潛力,一旦加入該協定會讓印度被他國“佔便宜”。所以,莫迪政府顯然把印度的這種“優勢”與美國相提並論,並套用特朗普政府極端的對外貿易政策,硬生生地將印度帶到了亞洲發展潮流的對立面。
不過,美國特朗普政府所推行的單邊保護主義政策,結果在給全球正常貿易秩序帶來嚴重衝擊的同時,也傷人害己導致美國貿易逆差屢創新高。更要命的是,特朗普的單邊主義政策,造成美國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狀態中。所以,拜登還沒真正上臺,就開始著手讓美國重返全球多邊化“大家庭”裡面了。
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前車之鑑,並不足以讓莫迪政府吸取教訓。相反,在全球多邊化發展潮流不可逆轉之際,印度卻非要逆流而上,與包括未來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對著幹,所造成的後果將會如《商業標準報》所言:印度可能會錯過未來幾年的發展機會。日前,有印度政府官員說出莫迪此舉的原因,稱“這種自由貿易協定傷害了印度,結果將導致印度進口增加而非出口增加”。
這些印度政客可能忽略一個事實,即印度透過單方面提高進口關稅,在減少進口的同時增加出口,但他國就會乖乖地坐以待斃? 事實恰恰相反,新德里的這種單方面舉措,將會引發他國的對等報復,從而更容易讓印度陷入與他國打貿易戰的旋渦中。畢竟,印度利用極端關稅政策來阻止外國商品進入,他國就不會採用相同的手段進行反制?
美國這個超級大國與他國打貿易戰,基本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後果,印度的經濟總量根本就無法與美國相提並論。試想一下,美國打貿易戰都還打不贏,印度無論是經濟基礎還是發展環境,都無法與發達國家等量齊觀。所以說,一旦因為莫迪執意推行單方面政策,導致新德里與他國爆發貿易摩擦,後果就是印度經濟只有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