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桂圈兒
-
2 # 山水一樣之間
覺得倉央嘉措和納蘭性德的詩是情感至深的詩。
倉央嘉措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納蘭性德
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倉央嘉措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納蘭性德
從前幽怨應無數。
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
一往情深深幾許?
深山夕照深秋雨。
倉央嘉措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中幽居,
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
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任你一一告別。
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閒事。
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納蘭性德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
教他珍重護風流
端的為誰添病也
更為誰羞
密意未曾休,密願難酬
珠簾四卷月當樓
暗憶歡期真似夢
夢也須留
倉央嘉措
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誦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控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倉央嘉措
我是佛前一朵蓮花,
我到人世來,被世人所悟,
我不是普度眾生的佛,
我來尋我今生的情。
納蘭性德
辛苦最憐天上月,
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輪終皎潔,
不辭冰雪為卿熱。
倉央嘉措
但曾相見不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
3 # 帝國的臉譜
蘇東坡是古今詩人中情商最高的人!
蘇東坡《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上人困蹇驢嘶。”往事眷戀,手足深情,人生透徹的洞察,讓人動容,使人不自然要發出驚歎!
不僅如此,蘇東坡從容曠達的性格,更是如瑰寶閃爍出耀人的光彩。蘇東坡考上進士步入仕途不久,由宋神宗主導、王安石組織的“熙寧變法”全國鋪開,他也不由自主地捲進了這場風雲激盪的政治風波。
蘇東坡當時不是京官顯宦,多在基層任職,耳聞目睹新法的執行情況,尤其在執行中嚴重走樣的“青苗法”,損害了百姓利益,他便上書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但是,宋神宗求勝心切,聽不得半點不利於新法推行的指責,加上東坡是文壇巨擘,他的話又常常成為左右輿情的風向標。
於是,御史李定等人認真研究東坡的文字,終於從奏表《湖州謝上表》和詩歌《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中聞到了他們需要的氣味,紛紛彈劾東坡,說詩文中有譏謗皇帝、攻擊新法之語,東坡被捕入獄,坐牢103天。因“烏臺”指御史臺,故此案史稱“烏臺詩案”。
1079年,宋神宗安排太常博士皇甫遵前去湖州,拘捕時任知州的東坡。欽差來了,事由說了,立刻上路,刻不容緩。蘇東坡一家老小二十餘口,頓時慌成一團,妻子王氏更是眼淚婆娑,一副大廈將傾的樣子。蘇東坡見此情景,把王氏拉到一邊, 對她說:“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一詩送我乎?”一句話就把王氏逗笑了。
原來,蘇東坡曾給王氏講過一個典故:宋真宗東封泰山的時候,順便尋訪天下隱士,得杞縣(今河南杞縣)人楊樸。閒聊時,宋真宗問楊樸會作詩否,楊樸故意說不會。又問臨行有人送詩否。楊樸說,妻子送了一首詩:“更休落魄貪杯酒,亦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裡去,這回斷送老頭皮。”宋真宗聽後大笑,知道楊樸不願入仕做官,強扭的瓜不甜,遂把楊樸放回家了。
蘇東坡用這個典故開導妻子,終於使心急如焚的妻子破涕為笑,放心讓他上路了。面對生離死別,蘇東坡不僅自己分寸不亂,還能夠用笑談化解妻子的擔憂和焦慮,其從容曠達,可見一斑。
-
4 # 一個人窮遊北京
<摹寫唐詩三百首有感>唐詩三百首,少兒誦至今。文章千古事,下筆猶費神。思湧文曲動,詩出鬼神驚。繁草獨枝豔,群星璀璨明。
-
5 # 江城知事兒
論情商,古詩人中,我覺得柳永的情商比較高。柳永原名柳三變,因排行第七,又名柳七,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他死後曾有萬千妓女為他送行。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柳永也曾多次進京參加科舉,但偏偏屢試不中,所以就一心填詞。
並在詞中以“白衣卿相”自詡。在宋代,歌伎以歌舞表演為生,其表演效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她們的生活處境。演出效果取決於演技和所演唱的詞,演技靠個人的勤奮練習,而詞則靠詞人填寫。
關於柳永的詞,我們最為熟知的就是《雨霖鈴·寒蟬悽切》: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無親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學和痴情,湊錢替其安葬。每年清明節,又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並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這種風俗一直持續到宋室南渡。這樣的詞人,唯他一人。
-
6 # 沐言學姐
個人覺得是王維吧,雖然都說王維寫得最好的是山水詩,實際只是從另一個角度把情感寄託在山水中罷了,讓山水也充滿情感。那為什麼我認為王維的情商最高呢?下面我給大家講個故事。不記得在哪裡看到這樣一個故事,當時一個王爺娶了賣餅大叔的美麗夫人,三年時間過去,王爺問夫人是否還想念賣餅大叔嗎?夫人什麼都沒說,然後王爺宴請所有名詩人,然後召來賣餅大叔和夫人相見,夫人看到賣餅大叔就流淚了。然後王爺讓在座的詩人以這個情景題詩,這時候王維一首“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所以看得出王維很聰明,選取了一個最不得罪人的角度,然後夫人如一個無助的女人般幽怨卻堅定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救了自己、賣餅大叔和夫人三人。要是誰說一句“天涯去不歸”之類的話,三人就都別活了。從這點看就覺得王維情商果然很高。
王維的送別詩寫得很有特色,和他的性格一樣,非常體貼別人的想法。如果送走的朋友被貶去偏遠邊陲,他會安慰說你很快就會回來的:“青草瘴時過夏口,白頭浪裡出湓城”。如果朋友平調,他會用典故讚美目的地山水、人文之美:“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如果朋友出外省辦苦差,他會流露出對能者多勞的羨慕:“沙平連白雪,蓬捲入黃雲”。如果朋友回家,他便高其志向、美其家鄉:“大羅天上神仙客,濯錦江頭花留春”。這麼高情商的詩人,真的是讓人佩服啊。
-
7 # 大哈哈
毋庸置疑 最有情商的就是柳永。
據歷史記載,有很多妓女都喜歡柳永,並且在柳永逝世時,很多女性自發為他送葬。
-
8 # 風華西楚
從蘇軾詩詞裡讀情商
什麼是情商?情商就是人管理情緒,處理自我與他人和社會關係的能力,也是處理挫折、煩惱、痛苦時尤為重要的能力。
蘇軾曾經官至禮部尚書,後來卻被貶到偏遠的海南島做小官。“他能夠接受這樣的大起大落,正是因為他有處理矛盾和痛苦的高情商,這在其詩詞中有明顯的體現。”
以蘇軾的詞作《水調歌頭》為例,這首詞看似寫中秋月色,其實是蘇軾化解內心矛盾的過程。詩人“欲乘風歸去”,想離開充滿挫折和煩惱的現實,又擔心“高處不勝寒”,找不到更好的去處。面對這種矛盾,蘇軾開導自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亮尚且不能永遠圓滿,世上的人怎麼可能事事如意?和大自然相比,人是那麼渺小,人的煩惱是那麼微不足道。“這首詞表達了蘇軾處理內心矛盾的情商。”
類似的例子在蘇軾詩詞中還有許多。建議大學生應多讀蘇軾詩詞,學習蘇軾的寬廣胸懷和樂觀的人生態度。如《定風波》開篇寫道蘇軾三月七日這天,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這種豁達的心境就是情商高的表現。
“蘇軾是一個特別有人情味的大詩人、文化大家、藝術全才。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學造詣極高,也是優秀的書畫家。
蘇軾特別尊重學生,從不當面批評,只讓別的學生代為轉達自己的意見。所以蘇軾的學生成就也非常高,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並稱“蘇門四學士”。門下英傑輩出,亦說明蘇軾教育有法,高情商潛移默化影響了他們。作為弟子黃庭堅的書法,秦觀的詞也是流傳千古!
黃庭堅的書法
秦觀《鵲橋仙》
蘇軾對人生苦難的態度也都非常達觀。蘇軾臨終前作《自題畫像》,“調侃”了自己遭貶謫的一生。
-
9 # 李小建原創
情商當屬我最高,你睡被子我睡草。
儘管你有破棉襖。還是怕你會冷到。
不遠之處有碗肉,好肉你吃湯我包。
吃完給你遞牙籤,紙巾也給你抽好
-
10 # 情報交易所
這是在一本古籍裡看到的一首詩,不知道大家感覺怎樣?應該這首詩作者的情商很高?不知大家是否贊同?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酒飄千萬裡,香薰桂花淳。
清風襲塵霧,隱隱有佳人。
渺渺琴聲起,不曾有知音。
酒冽讓人醉,不忍影子吻。
琴吟含情語,冷漠拒風雲。
酒醉琴聲無,塵湮月下人。
據說還有後半段,只是歷史久遠,已經遺失,非常可惜!
-
11 # 六甲番人
古代詩人中,情商最高的,應莫過於蘇東坡。
東坡兄是我喜歡的文人,不單是詩文,且在於其豁達。熱愛美食的人想必也是熱愛生活的。但生活卻未必熱愛他。東坡也曾為生活所嫌棄,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政見不同被貶。
中國的文人多小氣,看不起別人,也看不得自己不好,所以不如意就發牢騷,然後自暴自棄自殘自殺,而東坡明顯是另類。被貶,那就當旅遊吧。比如嶺南可以有美食,"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風雨見多了,也就見慣不慣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體現東坡情商的,還有首詞叫定風波,有感於王鞏和柔奴的隨遇而安,"此心若安處便是吾鄉",這是他建立內心世界平衡的基石。後來被貶至惠州,被貶到儋州,東坡都能隨遇而安。
人生不易,但也無須沉溺個人的遭遇悲傷得不能走出來,但願每個人都能灑脫一些,萬里歸來年愈少,一樹梨花壓海棠去吧。
-
12 # 憂鬱的風35
論情商,老杜最高,一片赤誠的愛國之心,老妻幼子的憐愛之心,天地山川的崇愛之心,花草蟲魚的愛惜之心,奉儒問佛的大道之心,奸佞判臣的憎惡之心,願君堯舜的治國之心,忠良賢臣的敬願之心,詞朋詩友的贈護之心,……
天若有情天不老,人間老杜最痴情。
回覆列表
最會來事兒的詩人首先是盛唐詩人高適。
他寫的詩很不錯,比如《別董大》。
別董大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首詩是格調昂揚的送別詩。他不是惜別,而是壯行。可以說是別具一格,在一片情緒低落的送別詩中脫穎而出,成為千古名篇。
以小見大,從這篇詩作,我們可以看出高適的精神面貌是高昂的、是進取向上的。
性格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
正是由於他的這種陽光心態,他在唐代成了最會做官的詩人。
他先後成為掌握一方軍政大權的節度使,並且最後封侯。
所以史書說“詩人達者,唯適一人而已”。(意思是詩人中,高適活的最瀟灑)。
有句話叫做“文章憎命達”。雖然這句話具備普遍意義,但是很顯然高適是一個異數。
除了自己過得好,高適還經常賙濟杜甫等窮朋友。
所以說,高適是最會來事兒的、情商最高的詩人。
如果是問用情最深的詩人,那自然是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柳永——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