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民特約評論員
-
2 # 小魚鋰電
我記得我在另外一個問答中分析過這個問題。其實原因很簡單。
1、 唐是從2009年立項研發的,當時內部代號是s6dm,s6作為唐的半成品在2011年銷售,2014年進行小改款升級為s7(最初叫做s6plus)。唐經過6年研發終於在2015年上市,由於混動技術難度高,研發週期長,一個旗艦車型只能揹著一個五六年前的外觀…… 從研發週期上來說比亞迪換代新外觀從立項到上市至少需要5年,所以說老外觀只能湊合用。
2、 從成本上來考慮,不是比亞迪換不起外觀,而是為了最大程度降低成本。s7其實就是唐的燃油版,可以共用一條生產線,各種配置內飾都是一樣的,從採購或者生產來說可以透過量產話降低成本。 唐最大的優勢其實就是超高的價效比,怎麼說呢~唐的零售價對於其他車企來說成本都不止這個價,你讓其他車企怎麼玩? 後來的宋和元也是一樣的套路,混動和純電出來前先靠燃油版開路。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北汽吉利純電最多跑250公里時同價位的e5已經300公里起步了,這還是比亞迪最低端的新能源車。價格和外觀其實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考慮一下上面一個原因自然而然還是選擇看外觀了……
3、從營銷策劃上來分析,比亞迪的新能源車在技術上和價效比上都碾壓同行。秦唐這兩款車在同級別來說處於獨孤求敗的地位……很難找到能夠對標的車型。在這種情況下比亞迪就沒有必要推進新車型的更新換代~ 也就是所謂的“擠牙膏”模式。比亞迪只要保證技術始終領先對手一點點,價格稍微高對手一頭就夠了。 這樣做可以保證利潤最大化……也可以保證長期的領先地位。因為比亞迪一次性拿出的技術越多對手就可以學習到更多,變相加快了競爭對手的研發速度。
4、從質量可靠性來分析。透過燃油版車型的開路不光能降低成本,還可以積累經驗。透過燃油車總結出的小問題對混動車進行完善。唐的質量口碑有目共睹……
-
3 # 白希文
比亞迪的美醜,不是設計師的問題,來自於比亞迪戰略思維和產品經理。
比亞迪戰略應該說每個自主品牌都有自己的戰略思維,長城追求品質感,吉利追求高檔感,眾泰就是模仿秀,而比亞迪的戰略是新能源車。把有限的研發費用放在新能源車佈局上,而不是放在外觀設計上。就像價值將近200萬的GTR,內飾跟20萬級別的車一樣糙,然而這是因為廠商把成本都放在了動力和操控上的原因。
產品經理原因作為比亞迪老闆,王傳福在10年前就對外宣稱不會為比亞迪研發任何汽油發動機,換言之,他的全部要求都是新能源動力。而產品經理也在這個思想下,對產品的設計都考慮如何讓新能源動力解決方案更加合理,質量更加可靠方面,而外觀設計方面並沒有投入精力。
外觀好的都是山寨國內自主品牌外觀好的有的是,但再好看,能好看的過眾泰嗎?然而眾泰能代表中國汽車實力嗎?要想好看,也不需要設計師,只需要工程師拿著皮尺去就夠了。
外觀不是中國品牌定位中國人總希望自主品牌超越合資品牌,也確實很多自主品牌的銷量超越了合資品牌,然而自主品牌缺乏的是品牌定位,你無法區分吉利和奇瑞在品牌上有什麼個性區別,在國際上更加不會知道中國的某個自主品牌是個什麼東西。而國際品牌,我至少知道德系車是技術的、日系車是品質的,美系車是肌肉的。但比亞迪就可以,因為未來,它也許可以做中國的特斯拉。
-
4 # 創悅幫
我想這樣回答才客觀!設計師只是其中一個小的因素,而最主要的是時間,也就是沒時間顧及外觀。2003年收購秦川同年推出福萊爾車型(當然!這只是掛牌而己,不是比亞迪的技術),2005年4月F3下線,2010年3月底F3DM上市,第一代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技術宣告商業化,可惜的是,雖然有我支援一臺銷量的情況下全球銷量定格在3000臺左右,7年間,比亞迪汽車一直在想方設法的裝配電池,當然過程中免不了各種試驗;2010年同步E6純電動汽車做為計程車向深圳鵬程供了300臺做為先期試驗,2012年又進了500臺,2012年比亞迪秦問世,做為第二代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有兩驅的秦和四驅的唐,唐又晚了兩三年才真正做到上市,而此時,技術上的苦苦追求得到了認可,但外觀始終無法達標!士可忍孰不可忍,好了!我知道了,我請大牌設計師還不好嗎?所以奧迪的設計總監來了,來了不可能立竿見影,改頭換面需要時間,技術與外觀要高度融合需要更多的時間,那到什麼時候呢?答案就是:應該在明年。不過比亞迪這幾年說話沒個準的,都成尿性了,只不過好在最後都一一實現了!。
-
5 # 小巷於行
設計師是一個原因,但是設計師總會有兩下子的。還是公司大方向問題,可以看唐和s7,唐的顏值並不錯,當你的車買那麼貴,總不好和便宜一半的燃油車一樣吧,比亞迪發力新能源,對燃油車有所捨棄,別家的車燃油版和新能源長的都差不多,不像比亞迪差距那麼大。
-
6 # 數碼速評
汽車的外觀與設計師是有很大關係的,但其醜還是不醜不能簡單地歸結於設計師。
比亞迪為什麼抄襲豐田的外觀?
比亞迪的汽車是從抄襲豐田而起家的(比亞迪F3),但這並不是比亞迪本身就想做的,抄襲只是不得已而採用的手段。在比亞迪F3之前比亞迪也出過一款車型,但由於是剛剛進入汽車市場沒多久,汽車如何設計還沒有找準方向,所以這款車的銷量不好(外觀不好看)。所以比亞迪想到的辦法就是找一款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車型來進行模仿,於是F3就是在這樣背景下誕生的。
為什麼比亞迪的外觀不好看?
比亞迪最初的車型基本上都是抄襲別人的外觀,但以不能完全抄,所以在一些細節上都會有所不同。這就是為什麼比亞迪抄襲豐田,但卻沒有被告(應該說沒有因為這個賠錢)的原因。汽車總不會靠抄襲別人吧,所以比亞迪這些模仿別人的型號過一段時間都會有改款車以及新的車型上市,所以新的問題也會隨著這些車型的上市而出現,汽車的顏值不夠。比亞迪秦,比亞迪唐可以說是其關注的重點。就技術性上而言,這兩款車型絕對是一大亮點,但車的外形就嚴重地拉低了這兩款車的檔次。為什麼比亞迪的外觀一直沒有改善呢?
1.成本因素
比亞迪的車型一開始就是以低價切入的,所以在成本上控制是非常嚴的,並且整車的利潤一直不高。所以在車輛設計的時候不但要考慮如何設計,還得考慮成本因素,所以到後來F3這款車出現過很多做工問題。正是由於利潤不高,所以在設計上只能自己培養人才,在設計經驗也會不夠,車型想設計很漂亮是非常難的。
2.模具落後
之前的比亞迪是做什麼的?只是做電池而,並沒有做汽車的經驗。當初收購秦川的時候,主要是要進入汽車行業的許可證,很多汽車製造的裝置相比合資企業來說非常落後。由於進入汽車行業比較晚,在汽車零部件的採購上也存在問題,所以比亞迪的汽車零部件基本都是自己做的。汽車在設計的時候固然可以天馬行空,但在量產時必須得回到現實:是否能夠生產出來,這主要表現在汽車模具上面。比如設計師想要在車身上設計幾條腰線,但模具部門告訴他,你設計的這個弧度做不出來,這時這個設計就得必須修改,其它的很多設計都是如此。當然後面比亞迪在這方面得到了彌補,模具的問題不再是問題,這才有了比亞迪宋這款車。
3.設計師經驗不足
在設計上,不僅僅只是學好專業知識就可以了。如何讓消費者更喜歡,經驗在這裡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比亞迪宋這款車出來後,外觀確實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進步,可以說讓人眼前一亮,但也只是說不醜了而已,設計上還需要努力。
總結:
汽車是非常複雜的,出現問題不能簡單歸結於汽車廠商的某個部門,汽車的設計上也是如此。汽車的設計不僅僅只是在紙上畫出設計圖就可以了,還得看成品出來後效果如何(目前的工藝是否能達到要求),由於每個人的審美都有差別的,如何讓設計出來的產品讓大多數人接受也是很大的問題。除此之外,還不得不考慮一個現實問題:成本如何控制?因為每款車型都有著自己的定位的,所以成本過高的後果就是無法投入量產。所以之前說比亞迪不缺技術,只缺一個好的設計師的說法是不對的。只要你經常留意比亞迪的新聞你就會發現,最近一年來比亞迪有了一系列的改變,在我看來這就是為新加入的設計師做的調整。
-
7 # AL頻道
比亞迪設計醜,婦孺皆知。但是為什麼會這麼醜呢?可以從幾方面來聊聊。
首先,是平臺的限制讓整車姿態出現問題
評價一款車型是否好看,主要是整車的姿態。一般來說,只要姿態設計不錯,細節造型起到的作用只是點睛之筆。這和我們看模特一樣,只要是九頭身,臉真的不是那麼重要。
但是對於一款車型而言,好的姿態是受制於平臺硬點的。舉個例子,為什麼小型三廂車裡鮮有比例協調的產品,問題就出在平臺上。因為平臺的限制導致整車造型比例的失調,在中國品牌裡非常常見。換句話說,就是平臺容納不下那個炫酷的造型,比亞迪宋也是個典型的例子。
先來看比亞迪宋,很多人說比亞迪宋看上去總是有一種頭重腳輕的感覺。問題出在哪裡呢?來看下面這張圖。
從側面比例上來看,比亞迪宋做得還算不錯,軸距大概為輪胎直徑的3.75倍左右,A柱的位置和車輪的關係也幾乎是相切的關係。看上去的確不錯,但問題在於,輪眉邊緣到輪胎之間的距離過小,並且前保險槓下沿的延長線位於車輪中心線下方。這一細節問題,就使得比亞迪宋的整車姿態給人一種下墜感,沒有體現出SUV應有的輕盈感。並且輪眉採用了異形的輪廓,又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的出現。如果比亞迪的設計師在輪眉邊緣增加一圈黑色的塑膠護板的話,這種問題會得到大幅度改善。
如果從45度角看比亞迪宋,這種情況會更加明顯,過小的車輪與輪眉間隙使得本來就過於內收的輪胎顯得更加收縮。另外,較窄的輪胎又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情況的出現。事實上,如果我們把四條輪胎都隱藏掉來看比亞迪宋的整車比例的話,比例是沒有問題的。
比亞迪宋出現這種姿態上的問題,根本原因就是平臺限制,平臺硬點限制了造型的發揮,而造型也沒有很好的去迎合平臺硬點的限制。同樣的問題還可以看一下比亞迪S6、S7以及比亞迪唐系列,為什麼這幾款車型看上去都略顯單薄,問題就是出在這個平臺上。從這個方面來看,比亞迪的造型設計顯然還不夠成熟。
其次,匹配和車身工藝不行
如果我們把比亞迪幾款王朝系列SUV:比亞迪宋、比亞迪元還原成設計草圖的話,可以發現,其實這些車型的細節設計還是有不少可取之處的,層次感營造的還算不錯。但是問題在於,過於複雜的細節造型設計,超過了比亞迪匹配工藝和車身工藝的水準,所以,當不均勻的接縫和不合理的間隙段差設計出現在一輛量產車上時,不免讓人覺得有些廉價。
例如,秦後尾燈和後保險槓之間貼著的那塊犀牛皮,很顯然就是沒有匹配好尾燈和後保險槓公差、最終不得已而為之的補救方案。同樣的犀牛皮,我們也在比亞迪唐的前大燈和前保險槓的位置看到。其實這就是我們此前一直所講的可感知質量的問題,可感知質量提升不上去,所有的高科技裝備運用都只是一種簡單的堆砌。
比亞迪造型的癥結在哪裡?
在最近幾年裡,比亞迪在新能源動力的普及以及量產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
憑藉著在電池技術上的優勢,比亞迪陸續推出的幾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可以算得上是標杆。不僅是國內的車企,就連歐美的汽車巨頭在研發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時,也會參考到比亞迪的技術。在電池系統的小型化、續航能力、電源管理等技術上,比亞迪是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而比亞迪的電池組也是具備供應全球新能源車產業鏈的能力的。
眼下,國內的本土汽車企業,除了幾家在國外設定了設計中心的企業之外,大部分中國品牌設計一般都遵循著外包式的設計模式,這種外包式的設計,甚至會涵蓋造型和工程兩方面的設計。所以在整車研發過程中,國外設計公司的外包費用往往佔據著大頭。
一直以來,比亞迪的開發模式都與其他汽車企業截然不同,從造型設計到工程設計再到零部件的生產,幾乎都是在比亞迪體系內完成。所以這也就很好理解了,都是那麼多錢,是投在造型設計上呢?還是投在新能源動力的研發上呢?
事實上,業界一直有這樣一種遺憾,如果我們能把長城現在的車身工藝技術、吉利的造型設計和比亞迪的新能源動力技術融合在一起的話,那該是多麼完美呀哈哈哈
回覆列表
我就問一句:比亞迪有設計師嗎?就算有,醜不醜也沒設計師什麼事,因為設計師說了不算數,老王不點頭,設計師再好的創意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老王再牛,那是他眼光好,但可惜眼光沒和審美同步!他也是一箇中年人了,那審美已經跟不上時代進步了。在這個看顏值的時代,一個仿雷克薩斯RX350的殼子從s6到s7到唐再到唐100已經四代同堂了,從十二五到十三五,這麼多年過去了,還在用!!老王你不會是想搞個八代同堂吧?
現在比亞迪進入惡性迴圈了,不捨得投模具—車不好賣—沒錢投模具—車更賣不出去!拜託老王你再也不能沉醉在技術為王的世界啦,看看長城長安吉利上汽廣汽還有眾泰!哪個不都有三大件不咋地但設計好銷量高的爆款??只有你的比亞迪最不上道啊!老子真為你急啊!不幸中的萬幸,現在你請了小李子代言新能源汽車,也把奧迪的設計總監挖過來主持設計了,總算開竅點了!希望你不要錯過國產車大發展的末班車,2017給點驚喜我們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