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眉山快訊

    這個關於斬首犯人的故事一點也不恐怖,反而有點不可思議,

    當然,這個是野史:事情發生在明朝中期,那時候,可以說是有錢就是大爺,

    有個姓章的紈絝子弟,有一天心血來潮,居然領著幾個狗腿子,在街上調戲小娘子,

    這個小娘子也有點背景,用現在的話說:有乾爹有後臺,那叫一個不怕事兒,

    這個小章也是牛脾氣,哎喲,這個姑娘居然不從,這不是打本少爺臉麼?

    當即給了這個小娘子一巴掌,不料,這個小娘子身嬌體弱易摔倒,加上還是小腳,

    頓時被打倒在地,頭還好巧不巧地碰到了街邊的臺階上,很快香消玉殞。

    小章當即被抓了起來,然後還不以為然,心想:俺爹是李剛,俺不怕誰!

    豈料這個姑娘的乾爹居然是京城高官,聽說後震怒,當即給整了個斬立決。

    小章家也慌了,斬立決是上面下達的,皇帝已經鉤了,眼看半個月後秋天就要行刑。

    小章的爹也就是老章,也是鬼點子多,當即找到縣老爺,賄賂重金,

    然後又找到劊子手,給了不少好處,最後又安排人和獄中的小章見了面:

    兒砸,你莫怕,劊子手、仵作都是俺安排好的,就是走個過場,

    刑場縣太爺會選在一個郊外的深溝,劊子手一刀下來,只會把你砍傷,

    流血不已,看上去像是死掉了,其實就是皮外傷,你假裝已經死了倒進溝裡,

    然後,沿著深溝往前逃跑,前面不遠有箱子金銀珠寶,你拿著去外地避避風頭,

    溝裡面我早就準備好了其他的屍首,上下也打點好了,切記切記,近幾年不要露面。

    哪知道,京官大概是對這個殺害自己乾女兒的人,厭惡到了極點,

    臨刑前一天,居然派自己心腹來代替自己行刑,出一口惡氣。

    官大一級壓死人,縣官等人沒辦法,只好將賄賂退回章家,然後告訴了小章家人,

    小章當然不知道,畢竟也來不及通知嘛,當即被整上了刑場,還呵呵傻笑,

    京官的心腹估計也納了悶:這怕不是傻子吧?快死了還傻樂,腦子有啥毛病?

    於是,時間到了,手起刀落,然後還一腳將小章身體踹進溝裡面,然後走了。

    眼看就快三年,老章居然又在街上見到了小章,當場嚇個半死:艾瑪,兒砸你不是被砍死了嗎?

    小章:討厭,老爹,幾年不見你居然還會開玩笑了,這裡又沒外人兒,俺這不是帶孫子回來看你麼?

    當初俺跑出去以後,用那筆錢做了買賣,還娶了個小媳婦兒,現在兒子都有了!

    老章顫顫巍巍,說出了當年的真相,然後還指出了當年是自己親自埋葬了小章。

    小章聽完,臉色大變,很快就嚇得癱倒地,化為了一攤沾著血水的衣服,

    然後,小章的妻子,也化成了當初摔死的那個小娘子的樣子,抱著孩子消失不見了。

    後來,有道士說:小章其實當初被斬後,逃走的就是他的陽魄,並不知道肉體已經消亡,

    機緣巧合之下存著一口氣,還娶了當初自己害死的女子魂魄,還了孽債,得到了圓滿,

    只需要三年時間,保持這個陽魄不散,就會重新擁有血肉之軀,還陽重生,

    不曾想,被自己爹說的大實話,嚇破了膽,凝聚陽魄的那口氣就散了,也就徹底死了。

    所以,人在做天在看,大家千萬不要幹壞事兒!

    否則,就算能夠逃過一劫,也總有下一劫讓你翹辮子喲!

  • 2 # 誰可與我訴衷腸

    從來都沒有逸聞趣事,有的也只是人間悲劇。

    有不少相識的人拐彎抹角的跟我打聽過,也不知道為啥人們對斬首、對劊子手這麼感興趣。

    記得有一部小說裡管幹大活計(陵遲)的劊子手叫姥姥,還說拿肉鋪裡的豬練手藝……,把幹大活的過程寫的挺精彩。唉,反正說謊也沒人管,也不用交稅,隨他去吧。

    斬首有用刀的也有用重劍的,全憑個人喜好。劍沒看見過,斬首刀看見過,有缺口,應該是殺的人太多了。幹大活的傢伙尺寸都差不多,一共15把賊快的小刀子,3把勾子。記得小時候老祖宅的西廂房裡有個櫃子,裡頭都是用油布包著的刀子,大小長短都有,很多刀把都爛沒了,可依舊鋒利無比。那時候沒少偷偷的拿它們挖泥巴、削樹枝……,換成現在,給我再多的錢也決不碰它們。

    好了,不扯沒用的了,給大家講個真事吧,只說一個。

    光緒21年秋天,刑部掌刀師傅李德剮了3個會邪術喪盡天良的拍花子,本以為輕車熟路的活計,可偏偏出了事。前兩個順順當當都剮完了,問題就出在那個老花子身上,當時把身上大塊肉都剔下來了,最後一扒膛從肚子裡掉出一坨單獨的肉球來了,還會動。誰也沒經歷過這事不是,都認為是不祥之兆,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看熱鬧的比兔子跑的還快,都沒影了。

    李德的副手於老二拿刀子輕輕的紮了那肉球一下,沒成想噴出不少綠水來了,濺了他一身,李德胳膊上也粘上了幾滴。當晚於老二就死了,李德胳膊腫的老高膿水直流疼的要命。宅子外面鬼哭狼嚎,但它是決不敢進來的。至於後來誰給治好的,事情是咋解決的,我沒聽家裡的老人們說過,應該是他們不想說吧。三老太爺在世時我曾經問過他,他說我也不知道,老爹至死也不肯跟家人透露一星半點。

  • 3 # 道中道道而道

    南北朝陳時規定,死囚將被處決,押送時要乘露車(車上不能施用遮蔽,如同現在所謂的敞篷車),戴三械(即項械、手械、足械),加壺手,到達刑場後去掉手械及壺手,時辰一到即行刑。

    古時還規定,犯人的姓名和主要罪行要書寫在手械上,讓人們一目瞭然,周朝時就有這規矩,叫做“明梏”4,後世一直沿用。明清時時是把一塊寫有犯人姓名及罪行的木牌插在犯人背後,俗稱“亡命牌”,這和“明梏”的意義相同。

    因為古代主要是農業為主,秋後都收成完了,進入了農閒,這個時候集中處理可以召集人群觀看,起到震懾的作用,並且秋冬時節有一種肅殺之氣,再還可能因為這個時候天氣冷,容易處理屍體,不容易引起瘟疫的傳播.

    且行刑多在而是午時三刻 那是時候Sunny最強 陽氣最重 不怕人死後有怨氣。

  • 4 # 史季9527

    我先來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斬首?

    斬首是古代執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就是殺頭!

    梟首指斬首後把人頭懸掛在高竿上示眾,棄市指將囚犯在鬧市處死。從秦時起斬首正式列入法典。還是比較早的,秦以法家治國,隋代以後直至明、清的死刑執行方式主要是斬首,它的處罰程度比凌遲輕,而比絞刑重!

    死刑這個東西居然在人類社會中已經延續了上千年了(感覺有點怕怕的)

    下面有幾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給大家科普一下(電視劇經常會看到)

    一,古代女犯人斬首為何要脫衣?

    01,在孝文改革時期,刑法有規定:穿衣服斬首。後來孝文帝死了,這個規定也再沒有延續下去。斬首時褪去衣服,一方面是為了方便,還有就是為了驗身。(這條規定其實也沒有說是針對女性,男性也有)

    02,惡性習俗。斬首時,也是可以向官府申請不用脫衣的。比如辛亥女傑秋瑾就是穿著衣服被斬首的,不過,有穿著衣服斬首的,自然也還有另一個極端,女犯人接受刑罰時會被褪去的全身衣物,這其實是對女犯人的一種羞辱。

    古代女犯脫衣受罰,這是一種禮法羞辱,這比死更讓人難受,它摧毀的是人的精神。還有是官員個人定的規矩,誰要是遇上這種官員可真夠倒黴的。我們真的應該慶幸生在了這麼好的年代,人人平等,不用受什麼禮法的束縛。

    二,為什麼古代斬首犯人都選在午時三刻?

    古代犯人斬首為何選在“午時三刻”?並非迷信,原來頗有講究!

    以前人們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午時指的是中午十一點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午時三刻是12點45分。

    01.在道家學中,陰陽家們講究的是一個陰陽調和。認為午夜子時為一天中陰氣最盛的時辰,而中午午時為陽氣最盛的時間。陰陽反覆,以陽可制陰,以陰可調陽。

    這是古人們一致認為的陰陽調和之理。在古人們的心中,處決犯人,斬首囚犯,這都是做陰事。

    古代帝王覺得,不管因為什麼原因斬首了囚犯,他死後都會變成鬼魂來糾纏處決、判處、殺死他的人。(皇帝想的真周到)

    02.死刑犯從大早被提出來押赴刑場跪等行刑,期間不吃不喝,等到了午時已經虛脫了,再被中午太陽一曬,整個人昏昏沉沉,這時候砍頭省去很多麻煩。而菜市口殺人,一來可以震懾吃瓜群眾,二來菜市口車水馬龍,陽氣很盛,適合殺人。

    三,為什麼古代斬首犯人會選擇在秋後?

    01.“秋後問斬”一詞據載始於唐朝,之所以選擇秋冬二季實行,主要是考慮示警的作用,農民在秋冬二季較為空閒,也方便地方官動員民眾觀看。

    02.秋冬百物蕭條,亦是進入一年的尾聲,亦適合執刑,春天象徵新生,夏季萬物正蓬勃生長,因此較不適宜取人性命吧。古代司法工作者認為,天人是合一的,春夏之間草木茂盛生機勃勃,人的生死應合於自然。秋天草枯葉落,處決罪犯才合天地蕭殺之時。

    四,古代斬首犯人背後插的標叫什麼名字?

    這些刑犯後面所插的白色牌子叫做亡命牌。

    在周朝時期,這個牌子被稱為“明梏”,到了明清時期就被稱為了“犯由牌”。

    這個牌子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來明示這個刑犯的罪行,也是程式規定。畢竟是死罪,殺人總還是要有個理由啊,所以用這個木牌子來標識斬犯,斬就是對這個犯人處刑方式,也警示百姓如果你犯了這個罪下場和他一樣。

  • 5 # 野史也是史

    關於古代斬首人犯時的逸聞還是很多的,比如斬首後人犯會熱血逆流、行屍百步,斬首中人犯脖子硬的砍不動,還有斬首後噴出的血液不是紅色的等等。

    大家都知道,人的脖子雖然比較細但裡面有頸椎骨,劊子手要想一下砍斷並不容易,如果碰上有硬氣功或其它功夫的犯人,則更不容易砍斷。如遇到這種情況,劊子手通常是要使用一些小手段的。

    在清順治時期,有個武將名叫阿里瑪,此人就有硬氣功,他因為作戰有功而被晉升到京城來做官。他進城以後,仗著自己有功便開始胡作非為,最終被判斬首之刑。順治便讓一個武功差些的巴圖魯將他押赴菜市口。

    當囚車走到宣武門時,阿里瑪就提出了一個要求,他不想讓其它人看到自己被斬首,要求在城門裡將他處決。同時,他用腳勾住城門的甕洞,囚車不能前行。巴圖魯無奈之下只好表示同意,下令在城門內行刑。

    在行刑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阿里瑪的脖子就像鐵打的一樣,劊子手不管怎麼用力也砍不動。然後不耐煩的阿里瑪告訴巴圖魯說,我有功夫,要想砍殺我,就必須先將脖子的筋割斷,然後再砍。劊子手照做,才算完成任務。

    明朝時也有類似的事例,蘇州人陸暉因犯法被判斬首,在行刑時,劊子手的刀不僅沒有砍斷他的脖子,還把鬼頭刀給崩折了。劊子手連著換了三把刀,而陸暉的脖子上只出現三個刀印。在場的人無不感到驚奇。

    監斬官驚奇的問陸暉為何這樣,他解釋說,他在入獄後,為了保命,便讓家人供了一尊觀音,每天潛心禱告。現在殺不死我,可能是觀音保佑。此時被層層上報,最終朝廷將陸暉赦免。其實陸暉可能有硬氣功,託觀音的福只是藉口而已。

    還有犯人被斬首後熱血逆流,甚至行屍百步,這些說法都有不可思議的誇大之嫌,但是從科學角度來分析,還是可以講得通的。人體血管由於心臟跳動而產生巨大的壓力,人被斬首後,血液自然要噴湧而出。

    還有傳說,犯人被斬去頭的屍體在水中是不會倒的,從體內往外噴的血液碰到灌進體內的水會呼呼作響,十分嚇人。人被斬首時,並不是所有人噴出的血液都是紅色的。據史料記載,東海孝婦周青的血是青黃色的。

    除此之外,還有人流出的是白色的血。明初時期,松江人錢鶴皋為了給張士誠報仇,便起兵反明,但最終被俘。朱元璋就下令處死他,錢鶴皋頭斷後流出的就是白色血液。

    十六國時,小秦國的皇帝楊子光被鎮西將軍石廣擒獲,他被砍掉頭後,沒出一滴血,甚至十幾天後,面色與活人無異。南宋將領李庭芝兵敗被俘後,砍頭後也沒有流血。如果這兩件事是真的話,確實令人震驚。當然也可能只是歷史傳說。

    還有一些關於斬首的趣事,比如大明萬曆皇帝處決處決被俘的倭寇時,舉行了隆重且盛大的儀式。這儀式一弄就是大半天,等囚車全部到達西市,天已經黑了,等到斬完全部人犯時,天都黑透了。儀式搶佔了行刑時間。

    還有許多人犯臨死前,表現的非常慷慨。嵇康死前要來琴,彈奏了一曲《廣陵散》,成為千古絕唱。明末時的黃道周,被清軍抓獲後寧死不屈。臨刑前他堅決不跪,劊子手被他的架勢嚇得雙手發抖,一刀沒有砍到位。

    劊子手嚇壞了,連忙跪在他面前說:“先生請坐下。”鮮血外湧的黃道周點頭說:“可以。”於是劊子手第二次舉刀才砍死了坐在凳子上的黃道周。補刀對劊子手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他們通常都很忌諱補刀的。

    其實關於古代斬首犯人時發生的逸聞趣事還有很多,有些是真實發生的,有些則是演義傳說的,否則也就不會叫做逸聞軼事了。

  • 6 # ZBLiu

    金聖嘆說:“殺頭,至痛也”。想在斬首的場合找出“逸聞趣事”,這就是魯迅筆下的“冷漠的看客”,體現的是華人的劣根性。

  • 7 # 歷史漫談君

    人總是怕死的,不管哪個,到了刑場之上,無非是雙腿發軟者有之,痛哭流涕者有之,或者也有臨死裝好漢的,大喊“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的,其實也不過是在人前最後裝一次B而已。要說刑場上有什麼逸聞趣事,那隻能把金聖嘆的刑場表演拿來說說了。

    金聖嘆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相信很多人看過《水滸傳》,裡面就有很多他的批註。

    金聖嘆是蘇州人,九歲入讀私塾,由於天資聰明,學習上刻苦勤奮,所以很快便名揚鄉里,成為一個神童。

    據史料記載,金聖嘆為人狂放不羈,不重功名,在考秀才時就因為作文怪誕而被黜革。原來那次秀才考試,題目是“西子來矣。”他提筆答道:“開東城也,西子不來,開南城也,西子不來,開西城也,西子來矣,吾乃喜見此美人矣。”考官見了哭笑不得,批道:“美人來矣,可惜你一個秀才丟矣。”

    清順治十八年,蘇州府吳縣縣令任維初為追收欠稅,鞭打百姓,激起大家的憤怒。金聖嘆與一百多個讀書人在孔廟悼念順治駕崩,藉機向江蘇巡撫朱國治狀告任維初。朱國治為任維初遮瞞迴護,向朝廷上報這些人倡亂抗稅,驚動先帝在天之靈。清政府於是逮捕金聖嘆等七名士人,以叛逆罪將他們斬首,這就是有名的“哭廟案”。

    行刑當天,金聖嘆坐於刑場等待時辰到來。劊子手手執鬼頭刀,令人不寒而慄。金聖嘆絲毫不露懼色,居然找監斬官計酒喝。監斬官也被金聖嘆的氣勢給震住了,就滿足了他臨死前的要求。

    金聖嘆喝完酒,對著監斬官笑著說:“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

    眼看時辰將至,金聖嘆突然想起來一件事:那個他去蘇州報國寺遊玩,寺中方丈曾給他出一上聯“半夜三更半”,至今無法對出。恰巧行刑之是乃是中秋佳節,金聖嘆突然來了靈感,連忙喊來旁邊等待收屍的兩個兒子,大笑著對兒子說:“你們明日可去報國寺,告訴那個老禿,我有下聯了,就對“中秋八月中”,絕對絕對!”。

    金聖嘆的兩個兒子一個小名叫蓮兒,一個小名叫梨兒,兩人聽到父親這時還有心情開玩笑,不由得淚流滿面。金聖嘆對兒子們說:“哭有何用,來,我出個對聯你們來對:憐子(蓮子)心中苦,你們誰能對上?”

    兩個兒子這時候哪有心思對對聯,哭得死去活來的,只能搖頭表示對不上。金聖嘆大失所望,自己說出了下聯“離兒(梨兒)腹內酸”。 這副對聯一語雙關,對仗嚴謹,能在刑場上對出如此高質量的對聯,可見金聖嘆對生死看得有多淡!

    行刑的時刻來了,金聖嘆對劊子手神秘的說:“來來來,我有要事相告,不可讓旁人聽了。”劊子手以為有什麼秘密,就把耳朵湊到金聖嘆嘴邊,金聖嘆小聲的告訴了劊子手一個“秘密”: “花生米與豆乾同嚼,有火腿的滋味。你以後一定要試試!還有,一會砍我腦袋的時候,用點力,我腦袋掉下地,會從耳朵裡掉出兩個小紙條,裡面才是真正的大秘密,切記切記!”

    隨著三通鼓響,劊子手手起刀落,金聖嘆的腦袋骨碌碌滾出好遠,果然從耳朵裡掉出兩個小紙條。劊子手連忙上前撿起來一看,一張紙條寫著“哎呀”,另一張寫著“好疼”,合起來就是“哎呀,好疼!”

  • 8 # 海浮人

    斬首是中國古代執行死刑的方式之一,也就是殺頭。自秦朝起,斬首正式被列入法典。隋朝以後直至明、清時期,執行死刑的方式主要是砍頭。在當時,斬首還有一些其他叫法,梟首、棄市都是指砍頭,只不過形式不一樣而已,梟首是把人的腦袋砍下來懸掛在竹竿上示眾,棄市是將人在街市處死。說起古代砍頭,發生的奇聞逸事也挺多。

    奇聞一 武功高強 神功護體 脖頸難斷

    儈子手,作為古代死刑斬首的行刑著,他們不僅要有殺人的膽量,而且還有很大的力氣。人的脖子雖然比較細,由於脖子中的頸椎骨比較硬,如果儈子手的力氣不夠大的話是不能一刀斬斷的。有的古代犯人有力或身懷絕技,要砍掉他的頭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根據《嘯亭雜錄》卷八所記載,清朝初期有一個叫阿里瑪的武將,此人在任職時橫行枉法、作惡多端,順治皇帝知道後,這還得了,立馬就派一名勇力僅次他的武官巴圖魯佔把他逮捕,押到菜市口將其斬首。囚車剛走到宣武門,阿里瑪說:“死就死,但我是滿族人,不能讓漢人看到我被砍頭,就在這城門裡邊把我殺了吧!”

    巴圖魯佔同意了他的要求,下令在城門裡邊行刑。在砍的時候,阿里瑪的脖子就像鐵管一樣,刀砍不動。阿里瑪告訴巴圖魯佔說,先用刀割斷脖筋,然後再砍。巴圖魯佔讓劊子手照著辦,這才把阿里瑪的頭砍掉。

    惠康野叟《識餘》卷四“說異”一節記載,明朝有個叫陸暉的蘇州人犯罪,背叛死刑,受刑時,劊子手揮刀砍去,卻未能傷其毫毛,刀反而被砍折了。連續砍了三次,他的脖子連一點兒血都沒有。監斬官大為吃驚,問他是怎麼回事,陸暉說:“我在入獄後就讓家裡人造了一尊觀音像,虔誠祈求保佐。現在你們殺不死我,這是觀音菩薩的在用法力護我。”

    監斬官把這一情況如實呈報,沒想到這個陸暉的死刑被赦免了。這個陸暉,可能具有硬氣功一類的神功,觀音菩薩保佑的話只不過是一迷信藉口。

    清代咸豐年間,福建沿海海盜猖獗,有一次官軍在福建沿海地區抓捕了海盜五十多人,準備將他們拉去斬首。沒想到劊子手行刑時連砍數刀砍不下。竟然找來一條木匠用的大鋸,用鋸子鋸斷脖子,囚犯號叫,那叫一個慘不忍聞啊。

    奇聞二 砍頭瞬間 發聲眨眼 死不瞑目

    這聽起來可能有些許恐怖,頭都被砍了,還能說話,眼睛不閉?想像起來都令人頭皮發麻。這完全不符合科學常理。對此,中國古代野史有些記述,有的小說也有所寫到。

    《聊齋志異》,大家耳熟能詳的鬼怪小說,其中卷二《快刀》一篇,寫明朝末年,官軍在山東抓捕盜賊十餘人,準備拉去斬首。其中一名士兵拿的那把刀非常鋒利,盜賊中有一人認識行刑計程車兵,然後就對他說:“聽說你的刀法很快,斬首時乾淨利落,絕不會砍兩次,請你用這把刀砍我。”士兵同意了。行刑時,士兵一刀砍去,那個盜賊的人頭滾出數步之外,在地上旋轉未定時,口中叫道:“好快刀!”

    這想想都恐怖,這只是小說中的描述,當然不能當真。按照科學常理,人的頭都沒了,脖子都被砍斷了,怎麼發出聲來。

    在有些史籍中也可以見到相似的奇聞。明末抗清英雄瞿式耜被清朝殺害後,家屬前來收屍,把他的頭裝在匣子裡,但是他的眼睛還是睜著的,家裡的人對著他的頭說:“公子平安無恙,你可以閉眼了。”他仍然不閉眼,有人又說:“焦侯也平安無恙。”這時,他的眼睛才閉了。傳聞都說其靈魂未去仍念生前之事。瞿式耜被殺後大腦是怎麼想的,無法證實。和瞿式耜同時的楊廷樞也被清兵俘獲,行刑時慷慨不屈,仰天長嘯,連呼“大明”,頭已落地,他口中又喊出一個“大”字,清晰可聞。

    古代斬首時所發生的奇聞異事頗多,若用科學的方法去看這些事,都是不科學的。砍頭作為古代死刑之一的行刑方式,有這些個奇聞異事,從根本上反映出了這種酷刑的殘忍血腥與無情。

  • 9 # 鹹魚閒聊

    在我看來,最符合要求的當屬著名文學批評價,雅痞金聖嘆,縱觀古今,舍他其誰?

    金聖嘆有才華,也很幽默詼諧,而且他將這種幽默詼諧發揮到了極致,即便是面對死亡。

    那麼金聖嘆有多麼的幽默詼諧呢?這裡就舉幾個例子,金聖嘆曾參加過科舉,有一次考題有一問“如此則動心否乎?”

    意思就是說如果這樣你是否會動心,金聖嘆看到這個題目後,立即大筆一揮:“空山窮古之中,有黃金萬兩;葭蒼露白而外,有美一人,試問君子動心否乎?答曰: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

    於是他的考卷上留下了最為吸引人的三十九個“動”字,孟子曾說過:“吾四十而不動心”,金聖嘆不多不少寫了三十九個“動”,你說調不調皮?

    後來金聖嘆因為“哭廟案”而被判處斬刑,在獄中,他寫下了遺書,並一本正經的將遺書託付給獄卒,囑咐獄卒一定要交給自己的兒子,結果因為金聖嘆的名氣太大,獄卒偷偷打開了遺書,只見遺書上寫了如下幾個字:

    豆腐乾與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

    獄卒看後也是哭笑不得,無意中被金聖嘆耍了一回,白當了一次他兒子。

    之後行刑的日子到了,金聖嘆向監斬官要了酒,喝了起來,兒子在一旁痛哭流涕,金聖嘆邊喝酒邊安慰道:“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

    說完,又是大喝一口,喝完後他突然問兒子:“今兒什麼日子”,兒子回答:“八月十五中秋節”,金聖嘆聽後大呼一聲:“有了有了!中秋八月中”,說完便囑咐兒子一定要吧“中秋八月中”帶給報國寺方丈,原來哭廟案發生前,他曾與報國寺方丈對對子,方丈出了“半夜二更半”的上聯,當時金聖嘆沒有立即對出下聯,此時此刻,金聖嘆即將人頭落地,他沒有恐懼沒有哀嘆也沒有即將與家人生離死別的痛苦,竟然還想著對對子!如此豁達灑脫,古今罕見。

    但是你以為事情到此就結束了嗎?很顯然沒有,如果就這麼死了,那金聖嘆就太失敗了,起碼他是這麼認為的,他要再幽默一下。

    在安撫好家人後,他將目光移向了劊子手,他若有其事的對劊子手說:“我身上有銀票,我死後你偷偷的拿去吧!”說完,劊子手手起刀落,金聖嘆一命嗚呼,他的頭滾落下來,耳朵裡掉出兩個紙團,劊子手以為是銀票(果然被金錢迷惑了,銀票能藏耳朵裡嗎?),急忙抓到手裡,他開啟一看,只見一個紙團上寫著“好”,一個紙團上寫著“疼”,合起來就是“好疼”。

    好疼,好疼,砍頭當然疼,要是一刀砍不死更疼,金聖嘆以這種方式跟這個世界道別,果然是真幽默!

  • 10 # 水煮汗青

    斬首是古代最常用的死刑方法,歷史上有一個關於斬首的問題爭論不休,那就是頭顱被斬下來那一刻,還有沒有意識和思想?

    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為了得到最終的答案,他們就來到斬首現場進行試驗,以證明自己的答案是對的。

    《巴黎醫療公報》曾經刊登過一篇報道,醫生們在對死刑犯斬下的頭顱進行各種刺激,比如叫他的名字,捏他的臉,甚至用氨水刷子插他的鼻孔,用針刺,用光亮的蠟燭在他眼前晃,頭顱都沒有任何反應,所以最後得出結論:頭顱被砍下來的那一刻,由於受到重擊而失去意識,不會有任何反應。

    但是這個試驗最後透露了一個細節,那就是死刑犯的頭顱是“處決五分鐘後”才拿到試驗醫生的手中,因此這次試驗的結論或許並不那麼準確。

    頭顱試驗的驚奇發現

    1905年6月,法國醫生加布裡埃爾·博裡厄得到批准,他可以去斬首現場進行研究試驗。他這次研究的物件是一位名叫朗格耶的強盜,試驗結果出乎大家的意料!

    博裡厄醫生說:“當犯人的頭砍掉後,正好脖子的截面著地,非常幸運的是我馬上可以觀察到他的臉部,這中間沒有一點時間延遲。”

    醫生在對頭顱觀察的時候發現,剛開始死者的眼皮和嘴唇出現無規律的抽動,幾秒後這種抽動停止了,臉部肌肉鬆弛下來,但眼皮沒有完全合上。

    這時候醫生大叫犯人的名字:“朗格耶!”犯人的眼皮竟然慢慢抬起來,眼睛與醫生對視了一下,幾秒後又合上了;醫生又一次喊他的名字,他又一次抬起眼皮,就像活人的眼神一樣與醫生對視,然後又一次合上;醫生第三次喊他的名字,這次已經沒有反應了,犯人的眼神停留在死後的那種呆滯。

    博裡厄醫生的整個觀察時間持續了25——30秒時間,因此他得出結論,頭顱被砍下來的30秒時間內是有意識的!

    畫家的試驗

    一位比利時的畫家也做過類似的試驗,不過他的試驗更加刺激!畫家叫韋爾茨,他請來一位催眠師一起進行這項試驗。

    試驗開始的時候,他們來到斷送臺前,然後催眠師將韋爾茨進行催眠,讓他與死刑犯的思想聯絡在一起,感受被斬首是什麼樣的感覺。試驗結束後,韋爾茨做了以下總結:

    鍘刀落下的時候,就好像被雷擊中一般,隨著頭顱掉下去,但自己並沒有這樣的感覺,還以為頭在脖子上!接著就是窒息,無法呼吸,好像大山壓在脖子和頭上;

    被斬首後,意識會本能的驅使自己的手去捂住創口,但這一切已經不可能了,因為軀幹已經脫離。頭顱似乎在燃燒,令人眩暈的旋轉,大量恐怖的畫面洶湧而來;在痛苦的感覺中,頭顱的思考卻沒有停止,各種恐怖的想法不斷閃現;

    韋爾茨在催眠後描述的畫面很有現場感,但也太過於戲劇化。為此他還畫下了三幅畫,就是頭顱被斬下那一刻出現的畫面。不過這到底頭顱離開身體後真實的情景,還是畫家韋爾茨自己想象的結果,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 11 # 實說歷史

    在中國古代受斬首之刑的都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因為脖頸處有脊椎,一刀砍下去,死了是不在受罪,沒死就是痛苦萬分。還有一些犯人因為練了氣功之類竟然砍不死。

    行刑的劊子手不僅要有過人的膽量,更要進行嚴格的訓練,人的脖頸雖然只有碗口粗細,但脊骨是很硬的只有訓練有素的劊子手才能一刀下去人頭落地。

    清代筆記《嘯亭雜錄》記載了一個關於斬首的奇聞異事。

    順治年間有一名叫阿里瑪的武將,在任職期間橫行霸道、暴虐無度。順治帝一心除掉這個人,在執行斬首時,一刀下去阿里瑪竟然毫髮未損,眾人都分外驚異。阿里瑪說只有先用小刀割斷我的脖筋然後在砍,劊子手照做才將阿里瑪殺死。

    《聊齋志異》中《快刀》這一篇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明朝末年官府逮捕了一夥山匪,其中一個匪徒認識斬首的劊子手,就對他說,聽說你的刀很快,一會兒請你對我行刑,一刀下去讓我免遭痛苦,劊子手同意了。劊子手手起刀落,匪徒的人頭落地後,滾出老遠後還在說“好快刀”。

    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秋後問斬或者午時斬首的詞語,為什麼古代人處刑都要挑選在這兩個時間範圍之內呢? 《左傳》中記載“賞以冬夏,罰以冬秋。”

    此話說的就是,早在秋分以後才能斬刑。明朝和唐朝如果錯過了這個時間,那麼就要拖延到第二年再執行。

    午時三刻是正午十二點,這個時候太陽最高,是一天中陽氣最足的時候,在此時行刑可以讓行刑的劊子手和官吏們免遭幽靈侵擾。還有一點原因是,正午十二點是人們頭腦最昏沉的的時候,這個時候行刑可以減少犯人的痛苦。

    斬首之刑在實施之前,犯人們都是要將衣服脫掉的,一是為了避免犯人衣中藏有兵器,二是為了驗明正身防止有人冒名頂替。

    男性犯人要脫掉上衣,女性犯人也要脫掉。在中國古代對於女子一向嚴苛,就連腳都是不能隨意外漏的,若是給丈夫以外的男人看到腳那就是不合理法不守婦道。那為何女性犯人也要脫掉上衣呢?

    其實讓女性犯人脫掉上衣除了防止犯人藏有兵刃和嚴明正身這兩個作用以外,脫掉上衣更是對女性犯人特有的懲罰。脫掉上衣的女性犯人沒了尊嚴,對她們的這種羞辱也是一種懲罰。同時還能起到警示其他女性的作用。這種刑法是對女性的侮辱,即使是犯人也應當擁有尊嚴。

  • 12 # 老家吉旦溝

    金聖嘆的趣事:

    其一,臨刑前金聖嘆神秘兮兮的告訴劊子手說:“我耳內各有一張銀票,可速斬我而後銀票皆為爾有”,劊子手聽後大喜,等到斬了金聖嘆之後,劊子手掏出金聖嘆耳中的字條一看,居然一個寫著“好”,一個寫著“疼”,著實幽默。

    其二,行刑前泰然自若地對兒子說,“有要事相告。”兒子以為他要說什麼驚天秘密,但金聖嘆附耳給了他一句哭笑不得的“秘密”:“花生米與豆乾同嚼,有火腿的滋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家庭裡開空氣清淨機對清除病毒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