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尋匠江湖
-
2 # 農村70後老小夥
我們村裡大部分都是同姓,大家是一個老祖宗,世世代代在一起生活,村裡沒有誰和誰老死不相往來的,生活可以說比較融洽。
村裡誰家有紅白喜事,大家都會盡力去幫忙,找到自己頭上的,沒有人會拒絕,畢竟是同宗同源的鄉親,以後保不齊自己家裡有事也會找到別人。當然,主家在找人的時候,也會權衡,被找的人是否好請假,或者有沒有時間,不會讓被找的人為難。這種傳統,已經潛移默化的傳給兒孫後代,有事鄉親會幫忙。老來古語,寧失一捧金,不失老鄉親,說的就是這個。
孩子從小在這樣的環境長大,骨子裡已經深深的烙上了鄉親的痕跡,長大後又會把這份鄉親的情分傳給他的下一代。
-
3 # 我本無心為何悲傷
我們村典型的全民賭博,幹完農活男女老少都去賭錢買六合彩,只有我一個人不賭,卻到處被人排斥,實在孤獨又不願意墮落,所以選擇了自媒體,和網友一起度過每一天,現在好多農村,正能量沒學到,城裡人的壞習慣倒是學的精,這種風氣對後代影響極大,對社會進步也是一大阻礙,畢竟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打地洞,能出淤泥而不染的少之又少,當地政府應該出臺政策引導人民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
-
4 # 北大記著
和城市相比農村更加純樸,善良,遠離鬧事,鄰里和諧,不像城裡對門都不認識。現代農村。科學水平挺高,可以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小隱隱於市,大隱隱於野!現在鄉野可以說藏龍臥虎。活動廣場到了晚上歌舞娛樂陣陣悠揚。村口兩行大字,昔日孟嘗故里。今日孟嘗新村。知道這是哪了不。孟嘗君子店,千里客來投。這裡曾經是孟嘗君故里!說起孟嘗君春秋戰國時候名人,現代還流傳著交友似孟嘗,可見孟嘗君交友之廣。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純樸善良好客遠遠流長。
-
5 # 鄉村達摩
你好,作為一名三農領域的創作者,在這裡我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1.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既要發展農村生產力,又要調整完善農村生產關係;既要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又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既要推進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又要加強農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證,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2.如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在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程序中,一貫致力於提高農民思想文化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出發,強調要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3.加大文明村鎮建立力度,農民群眾文明素質有新的提高。把建立文明村鎮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鞏固基層政權結合起來,同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為廣大農民服務結合起來,以戶為抓手、以村為基礎、以鄉鎮為龍頭,不斷深化拓展建立活動。文明農戶建立活動形式多樣,星級文明戶、
-
6 # 帕哥侃天
這個話題,有沒有突然想起來,陶淵明《桃花源記》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風對下一代的影響很大。
村莊是有一個個家庭組成的,一個個家風組成了一個村的村風,互相影響。一個個村莊,村風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地域文化,一個個地域文化構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相輔相成。
一句諺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
楊家將的故事。
喬家大院,晉商文化,溫州商人。
都是由小看大,由大看小,互相影響。
-
7 # 小農民的挖機之旅
影響大,我們洋縣龍亭鎮柳山村,地處秦嶺南麓丘陵地區,該村 8 個村民 小組 455 戶 1625 人分散居住在山頭溝底,交通不便,土地貧瘠, 十年種九不收,全村貧困線下 94 戶 328 人,過去是全縣有名的 幹梁梁窮村子。 在漢中市委組織部的大力幫扶下,柳山村黨支部書記劉富民帶領下,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抓手,樹正氣、凝民智、講創新、 謀發展,發揮主動創造性,幹群一心,比決心、比奉獻、比干勁, 短短的幾年時間,柳山村摘掉貧困帽走上發展的快車道,昔日的 貧困村變成了漢中市遠近聞名的“三產改革”示範基地和農業觀光柳山湖風景旅遊區,花果飄香,幸福柳山。所以我們村現在風貌巨大,漫山遍野,的桃李花香,希望我們村是越來越好,越來越漂亮,越美麗。對下一代的帶頭樹立美好形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好的形象和作風就應該從娃娃起開始薰陶。立志讓娃娃們成人成才。
-
8 # 治平36
謝謝!可能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民風民俗問題(農村叫村風),從前的村風:純樸,老實,忠厚的風氣已離你我遠去了。剩下來的是浮躁,自我中心,貪婪,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直至每個家族(庭)必備的傳承:忠孝仁義禮智信,早已拋到九宵雲外去了!可嘆!為什麼會這樣?許多人都在思考,力求去改變這種不良現狀。可是,總歸是丈二的金剛——摸不著頭腦!究竟社會那兒出了毛病?
-
9 # 神農我祖
在計劃經濟時代,買糖要糖票,買布要布票。因為當時布票非常緊張,村民們除了冬春兩季才捨得穿布鞋之外,夏秋季節都穿自己用稻草打的草鞋。白天,男女勞動力都出工掙工分。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點上煤油燈,男的打草鞋,女的納鞋底,老的領著少的,三五成群地在院子裡遊玩,各得其所,熱鬧非凡。但凡村裡的年輕人,要是男的不會打草鞋,女的不會納鞋底,都會狠狠地挨老人們一頓收拾,並手把手地把你教會為止。所以,村裡的人出了門勤快得很,啥樣都會,跟他們打過交道的人,無不伸出大拇哥嘖嘖稱讚。
如果哪家人家裡有個紅白喜事,大事小情,用不著吆喝,村民們自覺地聚攏來,像對待自家的事一樣,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不分彼此,沒有怨言。當時村裡不通公路,老人婦女生病了,年輕小夥子就用滑竿,輪換著抬到三十公里以外的鄉衛生院。村子裡最熱鬧的場景,當數壩壩宴。生了小孩滿百天,要擺百日宴。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每逢整歲,要擺生日宴。哪家出了個名牌大學生狀元,要擺學酒。一旦有壩壩宴,整個村子的空氣中,都瀰漫著各種菜餚的香味。全村人集體打牙祭,猜拳行令,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這是全村所有男女老少的大聚會。
-
10 # 小蝦米山大王
關於村風,我覺得跟一個地方的歷史人文都有很大的關係!我的家鄉叫洛塔,在湘西大山深處,改革開放六十年代初,這裡是貧窮得不能再窮的地方,當時有首山歌這樣唱“有女莫嫁洛塔坡,洛塔坡上洋芋多,三顆洋芋兩顆米,婆婆還怪米下多”。因為洛塔屬於喀斯特溶岩地貌,當時的情況是“水在地下流,人在地上愁”,水流跟著地下河和溶洞流走,土地乾涸,種不出水稻只有洋芋作為主要口糧,產量還極其的低。就在這種情況下,偉大的洛塔精神誕生了,時任洛塔公社的書記彭官恕和副書記陳延敏組織十八勇士下天坑,堵陰河!陳延敏書記是第一個下到八十多米深的溶洞低下,探水尋源的人,就憑著一身奉獻的勇氣,和這架軟梯。後來經過七百多個日夜的苦戰,終於截斷陰河,堵壩成功,而所以的物料,都是勇士們一揹簍一揹簍背下去的。等水湧出地面,有了水的洛塔人民開出了兩百多畝的稻田,一改往日沒有飯吃的日子!同時還利用地下陰河建成了一個小水電站,洛塔成了湘西第一個通電的高寒山區。
1970年,在廣州舉辦的“農業學大寨”展館裡,洛塔人們“改造舊河山,建設新家園”主題展覽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讚賞。自此,洛塔人們“戰天鬥地,有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流傳至今。
自強不息是我們的傳統,不畏苦難奮鬥到底是我們骨子裡的血性,山裡人不怕貧窮,就怕活得沒有骨頭。雖然在時代的發展下,處於偏遠山區的洛塔依然貧困著,落後著,但我們的村風鄉風告訴我們,只要敢於奮鬥,總有一天能擺脫貧困,生活會美好起來的。
-
11 # 三農苗阿哥王元帥
我認為村風家風都對下一代影響特別大。因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直接影響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習慣,我們這裡的家風是這樣的,淳樸,勤懇,善良,你有不好的一面,就是太過於,偏遠落後。經濟方面還需要大大的提升。所以有點向看的村風
-
12 # 古城邡
我們的村子在我們這裡算是一個小村子,這幾年剛超過200人,村子裡的每一個人都相互熟悉,哪家有事也都會去關心幫忙。甚至家裡來個親戚鄰居都知道是誰,男女老幼見了面都會問好。互敬互愛。良好的風氣也會讓每一個人愉悅的生活,更好的去生產勞動。
-
13 # 三農未來
感覺我們村風,可以分成兩面來說。
①不少人好賭,懶,經常閒言碎語別人的事。
②一旦有人有困難,一個村的人還是都比較樂於助人的。
但是我覺得第一點還是比較影響後代的,確實很多年輕不上進沒出息。
總結一下怎麼說喃?還是應該揚長避短吧。
-
14 # 陳陳陳一家
我們村鄰里之間都很和諧,誰家有事說一聲就會去幫忙,經常誰家有什麼多的吃不完的菜挨家挨戶送,我的孩子他們長大瞭如果還在一起的話應該不會變的。畢竟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
-
15 # 一天的空白
你好:對於村風,全國大致差不多,我們村兒最嚴重的就是攀比風氣比較嚴重,我作為八零後是最有體會的,從2000年上初中的時候學生時代,村裡機車還不是很盛行,我們組我加最先買的一輛二手機車,附近鄰居第二年全都開始慢慢買了機車,而且一輛比一輛買的高階,後來八零後打工大軍出發,房子慢慢的小二層慢慢的三層,再後來就是大五層,但今天就是小別墅裝修!路修好了慢慢的有了小轎車,從五六萬的現在十幾萬的,過年的時候最為明顯。農村攀比最影響的就是九零後零零後,最苦的就是七零後八零後,九零後攀比風導致光棍多,沒車沒房的找不到老婆,零零後攀比物質生活,吃的要比誰的好,穿的要比別人的好看,思想教育跟不上,年紀輕輕就輟學打工,表面生活好了,實際已經是負債了,一但老人生病就沒錢醫治,八零後為了拼小孩比別人過得好拼命賺錢,搞垮了身體,最後一家都苦!哎,惡性迴圈,我就是例子,希望你們看到後能找到正真的生活方向!
-
16 # 平淡11489
上良不正下良歪:村風不正:怎麼好:幹部不是他親親他說人家不要歪風:自己親家怎麼說:自己親家怎麼查:村幹部:誰幹都要查村幹部:錢幹什麼花了:有多少錢:原來幹什麼:有什麼廠幾廠一個廠給村多少錢:賣地收回地賣了多少錢:不用說賣地賣地賣賣地多少錢:幹什麼花了:進了多少錢:應該查村幹部:
-
17 # 生不逢時566
我們村在生產隊時是遠近聞名壞村子,偷盜成風,村中不務正業的地痞流氓多,覺著自己成分好什麼壞事都幹,幹部欺男霸女,親屬橫行村裡,生產隊秋收時故事把通往外村的地先收割回來,放出一條路,晚上社員去外村偷莊稼,在地裡幹活的用懷裡往家揣玉米,在場院扒玉米的也住家拿,各家的東西不注意什麼都丟,秋後的糧食和過年殺豬的豬肉那年都有丟的,每天早晨社員到一起互相交流晚上偷盜成果和資訊,所以很少捱餓,那時順回溜,一年四季盼到秋,不去勞動只是偷,橫批抓著算。後來分田到戶,一部分人認為都是個人的,就不偷了,但仍有一部人照偷不誤,有的不偷自己村子的,專去偷外村的,有時用馬車,我記得很真的一件事,一個我們東邊村子夫妻,割二畝地黃豆,天黑了割完回家,第二天用車來拉,沒了,女人心疼的直落淚,我們地離不遠我看到心裡也不是滋味,有什麼辦法,幫不上忙,我也說過偷的人,都是種地的,誰都不容易,也許他家比你還窮,可偷的人是不講良心的,有人講那時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也許在別處。就從五十年代一直到一O年六十年間村裡東西地裡莊稼每年都丟很多,近幾年好了,愉的死死,殘的殘現在路不拾遺不敢說,夜不閉戶一點不為過,已經幾年沒有丟東西的了,地裡莊稼也不用看了。
回覆列表
大家好,我是尋匠,探尋找鄉村匠心美物,我來回答!
村風,我的理解是一定範圍內(此處特質農村),受地理、環境、人文、歷史等主客觀因素影響,一定人群共同體現的價值觀、風氣和風貌,同時還具備廣泛性和傳承性(更多人群和下一代)。
作為一個從農村走出的大學生,本人對村風的理解較為深刻,好的村風造福子孫後代,差的村風危害無窮。
村風對當代及後代的影響,3個案例一看就明1.廣東博社,“毒村”遠揚
很多人都看過《破冰行動》,原型就是圍剿製毒窩點的博社村,這個村超過20%的人直接或間接參與制毒,村民以能製毒賺錢為榮,建立了以宗族為紐帶的利益鏈。
博社村製毒被發現了的源頭,是一個赤腳醫生到現場為治病人員治病,他說:自己若能揹著藥箱賣點毒品就可以賺錢了。這是一個多麼大的諷刺?原本用來救人的藥箱 卻要變成害人的冰品工具,可以看出, 博社村的“毒變”,思想的源頭就腐爛掉了,他們認為“富貴險中求,無利不起早”哪怕是昧著良心、傷天害理。
2.浙江新長樂,人人都是直播帶貨達人
諸暨山下湖鎮新長樂村,沒有大媽跳廣場舞,也沒人在路燈下閒聊,家家戶戶閉門不出,村裡幾乎家家都是小洋樓,全村有三百多家從事電商,參與淘寶直播的有接近130家,到村口家家門口的招牌也都直指“直播”、“爆款”、“神器”等字樣。隨便跨進一家門店,幾乎都可以看見正在直播的人。“直播村”不僅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還改變了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地區的生活和經濟形態。
3.湖南瀏陽,4個村走出66名博士
瀏陽北區有4各村在新中國成立以來,走出了66名,成為遠近聞名的博士村。村支書坦言,獲得這一美譽離不開良好的家風家教。
這裡每一戶農家,都能看到廳堂內懸掛著《朱子家訓》《忍字口訣》等墨寶,家家有家訓,戶戶都有“廳堂文化”,在全村家家戶戶張貼《鄉規民約》,在村居的外牆上張貼“廉、禮、儉、信、仁、誠”,提高群眾文明意識,增強文化傳承。村部的文化館記錄著從村裡走出去的300多名大學生和碩士、博士生背景,講述著村裡道德模範、文明家庭的故事,以無聲的動力、無言的激勵啟發孩童們孝父母、勤讀書、厚鄰里,從優良家風中汲取養分和精華,培養道德意識、造就人格美德。
唯有家風端正,才能欣欣向榮我的堂兄和他老婆在外打工,家中2個孩子跟著老人在老家過活。過年回家,兩夫妻想的就是家裡打牌,把賭博作為消遣的重要手段,太多的農村孩子的童年和青春期與父母不曾有過交流的傳遞,這應該是當下很多農村家庭的縮影,賭博是很多農村家庭唯一的精神追求。
200多年來,曾國藩後裔有成就的多達200餘人。為什麼同樣是從農村出來的曾國藩家族,卻能做到長盛不衰,代代為國家棟梁、社會精英,稍微懂點文化的都知道,《曾國藩家書》不但被奉為近代文化精髓,對於他們家族的指南針作用那更是不言而喻(修身養性、品德教育),所以家風對於家庭來說是太過於重要了。
以我自己的農村出生經歷為例,我們家不單在村裡出了兩個重點大學生而且經濟條件等各方面也一直是相對充裕的,這與我母親的潛移默化有非常大的關係,她的影響簡單羅列3點:1.她曾經是村裡的民辦教師,更是家族中唯一一個不打牌的人,家裡管理的井井有條。 2.經常會在家裡擺放一些聖人古訓,和我們一起來朗讀,比如“腳踏實地、一山不望另山高”等 3.雖在農村,她依然會想各種辦法給我們訂閱各種報刊雜誌,兒童讀物,而且在當時的環境下還會組織兩兄弟開展家庭詩歌比賽,尤為難得。
我對於村風的觀點就是,積極端正的氛圍:我們可以沒有文化,但是可以要有所追求;陪伴並引導孩子學習。
村風的積累和突破是一個長期和系統的工程,雖然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始終堅信一點,生活除了自己去“拯救”,還有誰能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