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關注了一個關於國外領養中國小孩子的賬號。看到裡面令人感動地影片,感到心酸和欣慰。同時回想起來一件事情。 上大學時,有位宿舍好友出國留學,我們一起去機場送他。大家停留在出國安檢口道別時,恰好有一個外國人抱著收養的中國寶寶的隊伍經過出國門的安檢口。在沒過安檢口時,小孩子有說有笑,但是每一個過安檢口的寶寶,都瞬間哭的撕心裂肺,彷彿在跟祖國道別,很令人心酸,也很令人驚訝,彷彿每個寶寶都有一種潛意識。如何理解?
9
回覆列表
  • 1 # 唯一印象652

    小孩子本是一張白紙,所以小孩子的潛意識是來源於家長的言行舉止,家長在生活中給孩子樹立榜樣,從小事做起,在生活中多給孩子鼓勵,孩子錯誤以說教為主,每天定時親子閱讀,故事裡的榜樣在孩子腦海裡形成意識,孩子也會朝這個榜樣去學去做,孩子們的潛意識都是在認識模仿中形成的!

  • 2 # 大棟來福

    人類精神在縱向的發生發展中都是“一個從不自覺的無意識狀態,向自覺的有意識狀態的過渡。”[1]兒童精神的成長正是處於這個過渡時期,由此而攜帶著濃厚的潛意識化傾向。

    意識和潛意識是構成人類精神系統的兩大子系統或層面。意識是指主體自覺進行和控制的一種精神系統。這裡的所謂自覺,就是指人在實踐和認識中,將自身與外界區別開來,外部環境成為自我實踐與認識的客體,自身作為進行實踐與認識的主體,“從自身的存在及其發展出發去進行種種的心理精神活動”。“主體清楚地知道他在思考,在評價,在喜怒哀樂,這種自覺性甚至會達到‘我思故我在’的‘得意忘形’。”[2]這種自覺性的意識常可被稱為客觀心理,其表現是透過觀察、知覺、概念、判斷、推理等進行的認知客觀性事物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邏輯的、理智的,具有系統性。從自覺性上講,意識又是可選擇的、計劃的,也是可被說服的。意識是個體發展到一定水平或階段的心理產物,起碼需要個體的認識發展達到主客體有效分化的程度,因而又是後發的。

    潛意識是不為主體所自覺控制的精神層面,其表現是不被主體所意識到的、自發產生的心理活動及行為。弗洛伊德對於“無意識”的解釋強調了人的潛意識的非自覺性:“一種歷程若活動於某一時間,而在那一時間之內我們又一無所覺。”[3]榮格也談到“無意識”:“我們對人的內心所知甚少,所以把我們不認識的東西稱作無意識。”[4]他又把自我所不知道、不認識的這部分心理領域稱作“幽暗之物”“陰影世界”,說在這個領域“我們對於我們自己是一個謎”。[5]在弗洛姆那裡,“意識是指被覺察到的”,“而無意識就是尚未被覺察到的人的情感、慾望和經驗”,它是被語言和邏輯思維的“社會過濾器”所阻止下來的情感經驗。[6]潛意識是人類行為背後的內趨力,深藏於意識之後。雖然人們意識不到潛意識的內容.但人的大多數的行為動機是潛意識的。在某種程度上.潛意識的動機左右著人的各方面的心理及行為。在我們的心理活動和人際關係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受一些我們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原因和動機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支配的。除了許多不隨意的適當的反應之外,這些態度和行為方式還形成一些不是我們有意計劃的、其後果也不是我們所希冀的過程;”[7]對於意識的自覺性.潛意識是自發的.因而是不可選擇的、不可人為預設的心靈動力或因素,是一種佔覺的、非邏輯的、感性的主觀性心理過程.因此。它史鄉她被認為是掌管著人的情緒情感系統,具有受情境暗示性,而不可被邏輯說服,也不可能被人理智地應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看過哪些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