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叔侃侃
-
2 # 手機使用者50595185331
但就我們貴陽來說,沒個車真的很不方便,特別是高峰期,要想打個車至少也得半小時,但是走哪裡開車吧,路上堵得很不說,到了目的地找個停車位也得老半天,貴陽這麼小個城市限號搖號還走在很多大城市的前面,還看等地鐵通了以後會不會有所緩解
-
3 # 支援中英文啊
其實這個問題對於很多人都是有些矛盾的。主要看你是不是的確要用的到車,每天上下班遠不遠,是開車方便還是坐車方便,還要算下等車坐車的時間成本。像蘇州這種城市,如果住在市區,或者在市區上班,開車真的不方便,停車場都是按小時計費,早晚高峰路上車很多,非機動車和行人很多都不按照交通訊號燈來,這種情況,兩三個月沒事,兩三年下來難免會磕磕碰碰,且路上時間比地鐵多。正常一公里五毛錢,在市區車多油耗自然就高,攤進去保險保養停車修車洗車還有時間,成本比公共交通高好幾倍,還不算你在複雜擁堵非機動車多情況下費神費力。因為你如果坐地鐵或者公交,你可以玩手機看報紙看書。而且有個車你去保養停車修車洗車還要專門安排時間過去,這也會佔用了你週末的時間。如果沒有車,南方這種城市,一週可能下五天雨,比如上週,一直在下雨。還有冬天天氣會讓你凍成狗,再淋個雨,夏天會讓你熱的狗都不如,上午曬的脫皮,下午可能也要再淋個雨,受涼感冒了自己還要遭罪。如果你是在郊區,不怎麼堵車,家裡和公司停車都方便,甚至免費,這個時候有個車真是不錯,上下班方便,週末還能開車去遠點的地方浪一浪,自己可以設想下那種生活。所以,總結下來,就是市區交通方便有地鐵就別開車,郊區路況好車少,停車方便,喜歡週末出去玩,就開車。另外,現在滴滴優步合併,打車價格有時候比出租車還貴,不像幾個月前那麼便宜,如果這個問題放在幾個月前,真不建議買車。
-
4 # 星爺說車
視個人情況而定吧。
對於居住在大中型城市的多數人來說,買車只是為了上下班,越來越奢侈,除非上班地可以免費停車,否則費用真是不便宜。此外,還有擁堵的煩惱。就拿我本人來說,我是從1988年買的第一輛車,從那時候開始,就一直開車上班,直到2010年,由於擁堵太厲害,改為坐公交,當時我家到公司正好有公交專用道,比自己開車快,且每天2塊錢就解決問題。後來公司搬家,只好改坐地鐵,每天10元,還是比開車便宜,但就是擁擠了許多,可與開車的擁擠比起來,半斤八兩。
但我有一位朋友,他住在北京市區,上班地點在京郊,每天行車路線正好與多數人相反,所以他開車就很划算。
如果不是為了上下班,家裡有輛車,以備不時之需,或者是假日裡出去玩。還是用一定作用的。最起碼是方便許多。但這方便是不菲的金錢換來的。我曾經測算過,一輛私家車每公里的綜合成本,便宜的大約在2元左右,貴些的大概需要六七塊錢。因為不僅是油費、停車費、保險費,還有車輛折舊。所以,如果不是很愛在假日裡駕車出遊的人,是不是必須買車,值得三思。畢竟現在租車很方便,如果只是偶爾用用,還不如到車行租輛車,比買車划算多了。
-
5 # 穩穩
汽車的魅力究竟何在?我們該如何看待汽車文化?堵車這麼嚴重,買車的意義何在?
首先,汽車讓我們可以變得更“懶”
惰性是一種人性的弱點,但如何偷懶卻是人類不斷進步的原始動力。汽車的出現,解放了我們的四肢,讓奔走和遷徙這兩樣人類的基本需求得到極大地滿足。對於家庭使用者來說,汽車讓我們實現了點對點的活動軌跡,從家門口到目的地的無縫對接。在這方面,最明顯的優勢體現搬運物件時。在自己沒有車之前,我搬執行李的軌跡是這樣的:先拖著行李步行到小區門口,然後花5元錢喊上一輛摩的,坐到公交車站,然後可能還要換乘一次才能到底目的地。而自己有車的話,這一切就變得簡單多了。而一旦你習慣了這種偷懶的方式,再讓你回到從前就會很不習慣。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即使把車放在4S修幾天,心中也會空蕩蕩,好像丟了生活中什麼很重要的東西,而出門的時候,也會時不時想一下:現在要是車子在就好了。至於像城郊的那種大型購物MALL,沒有車,估計就是沒法想象的事了。除了搬運物件,人員接送,遮風避雨,都是汽車實實在在的好處,至少像我,有了車之後,就很少用雨傘了。
第二,汽車極大拓展了我們生活空間和時間,是自由精神的象徵
這其實一句誰都知道的廢話,但之所以要單獨拎出來,是因為我覺得在汽車對華人生活的影響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汽車作為一項解放人類時空束縛的偉大發明,其本質精神在於對自由的追逐。看看美國就知道了,在這個已經踏入全民汽車社會近百年的國家,汽車對生活的影響已經無孔不入,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美華人對房車的熱愛,美國的高速公路上常可以見到不少長長的房車,後面往往還拖著一輛小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一家人一路上有說有笑,真是一幅其樂融融的景象。每到一個目的地,他們就找好地方停車。車主把房車挺好後,他們還可以再開著小車去周邊的地方購物或遊玩。這種將居所與汽車結合的生活方式真正體現了一種自由灑脫和解放自我的精神,將時間和空間對人的束縛弱化到最小,這才是汽車文化的真正精髓。雖然目前華人對汽車的認知還比較淺,但隨著物質富裕程度的提升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汽車必將越來越深入地改變我們的生活。
第三,駕駛樂趣是最貼近人性的樂趣之一
現在,各項公共交通工具越來越發達,可私家車的數量也越來越多,環保是人人都在思考的話題,可落實到自己頭上,未必就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我覺得,除了汽車帶給人的巨大便利之外,還與汽車本身的駕駛體驗有關。在所有交通工具中,汽車是最能體現人類操控意志的,我們常常說到路感、方向感、距離感,其實就是車與人之間交流的一種感覺,而人總是喜歡自己能夠掌控,親身體驗,找到存在感的活動。一個小小的方向盤,讓我們得以操控一輛龐大的鋼鐵機器,這本身就是一種奇蹟。不要說是達喀爾拉力賽這種發燒級別的駕駛體驗,就是普通的家轎車,我們也同樣可以享受自己操控它所帶來的樂趣。我們之所以經常討論某輛車的各項效能,正是因為我們都在乎操控過程中所得到的駕駛樂趣。現在很多車企,包括網際網路企業都在研究無人駕駛車,但我覺得這是與汽車的本質屬性相違背的,如果一輛車在你睡覺時也能開,那它與火車與飛機就沒有太多的區別了,也就失去汽車最根本的魅力。
第四,汽車的深度人格化和社會化讓我們深陷其中,欲罷不能
車如其人,此言不差。現在的汽車多種多樣,品牌各異、車型各異、特點各異,不過是為了滿足各色人等的不同需求。一個人與一輛車的相遇雖說偶然,但也體現著每個人的價值觀、審美取向、個性氣質等等。作為一種日常使用頻率很高的工具,與人息息相處的汽車已經高度人格化,就彷彿我們豢養的一隻寵物,日久生情,相互影響,人格化商品的魅力要遠遠大於工具化商品,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見煽情的提車日誌,卻沒有誰寫過一篇飽含情感的買電視日誌。同時,汽車作為大宗商品,與房子一樣被賦予了很強的社會屬性,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一個講究面子、渴望物質成功的國度,汽車往往與社會地位、財富等級掛鉤,更重要的是,汽車是一個曝光度很高的商品,與隱藏在深邃小區裡的豪華房子相比,汽車會在各種場合“見證”我們的實力。
有人說,華人的汽車消費觀有些畸形,老拿車當做炫耀的工具,這或許有幾分道理。但任何一種文化的形成都有其歷史根源和現實依據。華人過去窮得太狠,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的觀念又綿延不絕,汽車正好充當了這樣的社會角色。好車的確可以滿足華人的面子心理,這的確是事實,沒必要過多批判。“我要買一輛好車”與“我要奮鬥”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同義詞。在這樣的文化語境下,汽車會更加讓我們欲罷不能了。
-
6 # 旅途向前行
現在霧霾天氣這麼嚴重,私家車又這麼多,社會車輛也更是不少,如果你決定非要買一輛私家車的話,那要你看你的需要了,是不是真正需要呢?
買輛電動汽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電動汽車產生的廢氣汙染物,可以忽略掉,對環境不會造成任何危險。在行駛過程當中也很安全,它的操控性也比正常的耗油的汽車差不了多少,當然它的價格也比較便宜一些。就是有一個問題,充電的時候可能比較麻煩一點,時間有些長,也不能跑太遠的路途。
以上兩點都要綜合考慮來說,如果能成交公交車的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它的實效性,對於一部快喜歡節奏的現代人來說,城市公交車的選擇性比較少。
-
7 # 阜陽潁州小字迷練字
看個人需求,平時公交地鐵,下雨不想麻煩滴滴出行,短途可以租車!長途火車飛機輪船,下車,下火車,下飛機到處是車!
-
8 # 汽車很聽話
隨著國民經濟與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以及人們對於精神物質享受的不斷追求,車可以說走進了千家萬戶的生活。即便在農村,汽車也變得越來越普遍。那麼汽車這麼多,適不適合買車的問題,相信也困擾了不少朋友。我想具體還是要結合實際情況綜合分析,來確定買不買車。
首先,如果我們生活在像北上廣這樣交通非常擁擠的大城市,而買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上下班的話,這樣買車就沒有太大的必要。因為我們買車主要是圖個便利,而在大城市的話,日常上下班不乏汽車堵得裡一層外一層的情況,這個時候腳踏車卻可以悠閒騎行,這未免會讓一些車主看得挺憋心。所以說這種情況下,暫且不說您經濟充裕與否,買車確實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另外,如果我們生活在小城市的話,交通不算擁擠,這個時候如果自己有能力買車,可以入手一輛。比如說大半夜頭疼腦熱的去個醫院,週末或者假期回個老家,有了車畢竟方便太多。
最後拋開城市的問題,還要結合其他情況綜合分析。看買車的真正用途是什麼,不能因為身邊朋友都有車也跟著買車,這樣不僅浪費了錢,而且一定程度上汽車的尾氣也加重了空氣的汙染。
綜上來說,買車有沒有用還是要結合實際情況來考慮的,畢竟汽車不是廉價商品,買了以後還得保養,維修,以及繳納車險,等我們想清楚之後,買不買車就都是明智的選擇了。
-
9 # 吉利高碑店恆捷4S店
買車還是要看個人需求,大街上跑的車確實越來越多,交通壓力太大,本來是方便個人出行的,現在早高峰確實讓人頭疼,但是綜合來看,買車在需要用的時候,很方便,是計程車和公交車不能替代的,可以綜合自己的情況,如果只是平時上下班,確實公共交通工具更便捷,如果要經常外出,出差,跑高速,這樣還是有一輛車比較好呢。
-
10 # 紅色老貓咪
汽車已經作為人們必須的出行工具普及,目前中國汽車保有量達到幾億輛,而且還在不斷增多。儘管汽車已經普及,而且道路交通壓力也逐年增大,擁堵已經是一種常態,但是,由於現在快節奏生活,人們為了工作,一下也不能夠離開汽車。除了工作,人們自駕遊也成為一種常態,還有為了接送孩子上下學方便,為了送老人看病方便,人們也一刻都離不開汽車。現在不是還適合買車,而是比過去更需要買車。當然,買車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根據所處的環境情況,根據出行的目的去選擇車型。不要盲目跟風買那些豪華的大排量的汽車,只是為了裝面子。要記住,汽車只是一種代步工具,只要滿足這個基本條件就可以了。當然,除非你是富豪除非你錢多的往外扔。記住,生活需要車,車只是代步工具。
回覆列表
其實吧,對生活在城市裡的人而言,買車真的是非常矛盾的問題。我先說兩個自己的例子:
案例一:前幾天晚上丈母孃來我家住,結果因為上上下下太頻繁,肺病老毛病發作了,晚上沒辦法喘氣,當時是凌晨2點半。打車啥的就不太現實了,這種時候因為我有車,所以立刻開車送醫院去了。不至於讓情況變得更嚴重。
案例二:因為不是那種新的小區,所以不存在專門的停車場。於是乎,大家就只能搶那些空地當車位。有一次我停在了比較靠牆的地方,結果丈母孃那天出院,準備送她回去,發現車子被另外一輛車擋在在非常窄的空間裡,然後強行想開出來——撞樹上了,修車8000多。
相信這兩個例子,對很多有車的人而言都是深有體會的吧?沒有自己的車,在生活上的確會存在非常多不方便的地方,尤其是在深夜或者有極端天氣的情況下,坐在自己的車中,看著外面的行人艱難地前進,聽著車內的廣播,開著空調,那種感覺真心很舒服——當然,也要忍受堵車。
可是停車屬於一個大問題,目前很多城市的車位都屬於嚴重飽和的狀態,我相信交警每年光是靠貼罰單,都能創造幾個億的GDP。而且目前已經有一些城市開始搖號了,在北京開車簡直就是折磨。而二三線城市也已經面臨車輛越來越多的情況,很頭疼。再加上大量的汽車會導致汙染,別說什麼霧霾跟汽車無關,關係大了去了。
上面說的是一些在實用方面的問題。但我必須強調一點,車子不光只是一種交通工具,更多的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比方說如果你是一個年輕小夥,跟女朋友談了幾年差不多了。去丈母孃家時:
A.打車或者電動車去
B.開一輛10萬左右的中國產車
C.BBA
你覺得哪一種會讓丈母孃更開心呢?我之前開過哈弗H1,大家不會說什麼;前陣子換成了雷克薩斯NX,雖然是乞丐版,但立刻就引發了很多關注。這就是車能帶來的區別。
總結了有車的優缺點,我想說的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至少也該擁有一輛車,因為很多時候公共交通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不過如果是在天氣不錯、5公里範圍內的話,我會選擇騎車出行,不用擔心停車和堵車的問題。10公里左右,如果目的地好停車,那麼會開車,否則選擇打車。再遠的距離就無論如何都要自己開了。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