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財社見聞
-
2 # 海龜小管家
很榮幸能以親身經歷為你解答。
對於未滿十八歲的年輕人來說,這是財富積累的第一階段,或者叫“原始積累階段”。這是從0到1的階段,是最為困難的時期。此時工作尚未完全穩定、定型,也面臨著住房等方面的難題,應該說壓力還是不小的。
但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年輕就是最大的優勢!現在回想起自己當年的情形,那時雖然沒什麼錢,但敢想敢幹,朝氣蓬勃,沒有那麼多的煩惱,其實是很快樂的。
手裡攢了幾萬塊錢之後就想到了投資。投資什麼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股票。原因很簡單:就這麼幾萬塊錢,投資基金或理財產品的話,一年賺十來個點也就是幾千塊錢,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股票漲的快,來錢快,必須要賺快錢、快出錢。而且人也年輕,信心滿滿。股票市場是一賺二平七虧,那我肯定是在那“一賺”的行列,有信心!
現在回想起來,這種想法還真有代表性。現在很多朋友估計也差不多。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些東西還確實是要自己親身經歷過才能領悟出來的。
入市不久的年輕朋友,現在請你們認真思考一個問題:你們投資賺的錢是從哪裡來的?這是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但很多老基民都未必認真思考過。
按照傳統、主流的觀點,單純的證券交易都是不能產生價值的。任何投資的收益,不論權益還是固收,其本質都是貨幣的時間價值。短期內,你賺的錢就是別人虧的錢;長期來看,投資的收益是來源於經濟發展帶來的企業盈利。你能獲得收益來源,本質上是因為你讓渡了貨幣的使用價值。我們做投資,目的正是透過暫時讓渡貨幣的使用價值,以期未來獲得更強的購買力。
這是最根本性的問題,也是各種理論的基石。這點你沒搞清楚,整天想著賺快錢,這是不能叫投資的,只能叫投機或博弈性交易。
所以投資最重要的要素並不是本金,而是時間。本金少一點沒關係,但時間一定不能缺。即使有本金,沒有足夠時間的話,也出不了錢!
對於年輕投資者來說,其實最不缺的就是時間。做長期規劃的話,10年20年甚至30年都沒問題。十多年前,我買的第一隻基金是興全趨勢。當時嫌漲的慢,沒持有多久就賣了。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是極其錯誤的。如果能再做一次選擇,我會長期持有這隻基金。十多年都已經十來倍了,複利的累計是相當驚人的。自己做股票,追漲殺跌,好多時間都白白浪費了!
第二點,就是對專業機構要給予足夠的信任。剛開始我並不是這麼認為的,嫌基金漲的慢,不如我在股市來得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一輪牛熊轉換之後,自己就慢慢領悟出來了。先不說水平的高低。人家獲取的資訊比你要全面吧,人家能調動的研究資源比你要多吧。那幫人一天到晚就幹這個,最起碼時間比你要充裕吧?
機構投資者的能力要強於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不管你服不服氣,這就是一個事實。不然要那麼多基金公司幹嘛?所以還是要讓專業的人去幹專業的事。對於你選出來的基金,對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要給予足夠的信任。術業有專攻,除非是對這個特別感興趣,你的時間還是應該用於你的正事。
第三點,就是要循序漸進,穩打穩紮。現在有些新手即不會擇時,又不會做資產配置,上來就搞指數基金等高風險產品,要賺快錢。這個我不太贊同(定投除外)。像指數基金,倉位最高(ETF接近100%)且必須始終保持高倉位,波動是最大的。作為新手的話,應該還是要循序漸進。先從低風險的產品入手,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再去參與高風險的產品。
公募基金提供的產品線是非常豐富的,基本上能覆蓋所有風險/收益特徵。我們接觸到的主要產品,風險/收益特徵由低到高分別是:貨幣基金、中短債基金、純債基金、絕對收益目標基金、二級債基(股票最高倉位最高20%)、偏債混合型基金(股票倉位不高於50%)、股債平衡混合型基金(股票倉位50%左右)、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指數基金。這並非是標準的分類,有一些是我自己定義的,比標準分類要細很多。各分類的優秀基金,我之前的文章裡都做過介紹和推薦。大家可以循序漸進,按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逐步進階。
再一點的話,就是要儘早做好養老籌劃。養老目標基金投資越早,複利累計效應越明顯,後面的壓力就越小。十多歲的年輕人,哪怕是每月定投個一兩百塊錢,三四十年後這都會是一筆很大的數目,越早越好!
長期投資、相信專業的力量、循序漸進,這就是我對年輕投資者的建議和忠告。當然,最值得投資的就是你自己。把自己做大做強,這才是最重要的。
-
3 # 股市先生
18歲,黃金年齡,這個時期再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對金錢的正確認識,那將領先同齡人5-10年!
18歲,總體上還是應學習為主。當然,不光是學課本知識,更要學人生哲理、明白自己的價值取向.;其次,開始學習待人接物,逐步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再者,多嘗試一些事情,多出去走走,不經風雨怎見彩虹,行萬裡路勝讀萬捲書!同時,可嘗試自食其力,運用自己的人脈和己有能力,看能否整合出賺錢機會,賺錢了要將賺的錢投入到提高自己綜合能力上,則良性發展,逐進佳鏡矣。
-
4 # 使用者259126806451912
未滿十八歲大部分的錢都是壓歲錢,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引導孩子自己去怎樣管理和消費,讓他逐漸的去適應將來自己當家做主的生活。
-
5 # 伊家先生
對於未成年人的理財,我的建議如下:
1) 目的/目標,即是將來用於什麼?如,上大學,出國留學,結婚等;
2)如果是為上述目標,那就要清楚投幾年,即未成年人現在多大,到使用時可以投多少年;
3)有沒有到使用時的金額期望;
4)你能投資的額度,以及這個額度經過這些年是否能達到你期望的預期值;
5)你能接受的風險和這些年可能會發生的變化對投資的影響;
在你清楚分析自己的這些情況後,就可進入選擇產品。就我所知,現在中國市場上的理財產品已經五花八門,多如牛毛,從長線來看,我建議挑選一個靠譜的投資產品,然後使用定投的方式(即每月固定投入一定的金額,根據你的財政狀況,可改動此金額),堅持你設定的年期,屆時可全部取出,也可取出部分,剩下的可繼續每月投,如果你願意。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分散風險(以基金為例,每月投的買進價可能有高低,最後會形成平均價),分散壓力(每月投,當作定存,不必一下子拿很多錢出來,當然如果有錢,首期或中間應該可以靈活追加,視具體的產品)
當然未成年人最重要的還是提升自己,提升自己從良好的習慣養成開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一些方法來強化自己,其中習慣就是一個必備佳品。那麼,如何提升自己呢?下面為你分享一個小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1、嘗試堅持一個好習慣,從比較容易的做起。
2、養成以後,自然的連鎖效應會改變生活裡的很多慣性。
3、培養凡事全力以赴的態度。
4、留心成熟人待人接物的方式和技巧。
5、不要在低落時評價自己。
6、不要在情緒高亢時制定計劃。
7、獨自一人時依然約束自己,堅守自己的信念和行為。
8、溫馨提示:多運動,保持健康的身體和愉悅的心情。 -
6 # 方少時的vlog
可以用錢買一些你喜歡的東西,並且有一定收藏價值的,如一些鞋,衣服,明星的限定簽名款的,用錢做喜歡的東西就好,不要揮霍一空
-
7 # 燈下考者
這位小朋友,你的情況比較特殊。
首先你這個年齡是無法像成年人一樣辦理理財類的賬號的,但是你的理財的想法確實是值得肯定的。參與理財的年齡越早,正常發展的情況下,以後人生財務自由的時間也會比較早。
其次,在未成年前可以先把錢存起來,然後開始接觸一些關於財務的知識,比如《小狗錢錢》、《窮爸爸富爸爸》這類的書籍,為後期理財實操做鋪墊。
最後,如果實在想嘗試實操一下,不妨和家人說一下你的想法,在和他們充分溝通以及成夠承受盈虧的範圍內,可以用他們的賬號進行操作。保守點的可以接觸下基金,激進點的可以接觸下股票,冒險點的可以接觸下期貨。
其實最好的理財方式,是投資自己:樂觀的性格,積極的心態,健康的身體,過人的學識等等。所以,上面說的那些理財的事,一定是要在好好學習之後的再去參與,可以作為一種興趣愛好,並持之以恆的堅持研究下去,相信你的未來會越來越棒的
-
8 # 貓貓蚊㊖™⁶⁶⁶₆₆₆
在中國,年滿16週歲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生活的主要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就是視為成年人。但既然未滿18週歲,並且還在依靠監護人的經濟支撐作為生活的主要來源,那麼,我個人認為談理財還言之過早,只能說在監護人的引導下合理的計劃和分配零花錢。
圍繞這個問題,看到不少回答,大都涵蓋在了金融領域的範疇。其實,監護人作這樣的引導是不太科學的,並不利於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下面我談談個人的看法。
2.助人為樂。自己的零花錢是屬於滿足自己基本生活所需額外的資金,監護人可引導性的讓孩子用一部分零花錢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是養成高尚人格的必修課。懂得樂善好施,懂得為國為民作貢獻,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及時惡補的學問。
3.勤儉持家。偶爾讓孩子用零花錢為家裡購買一次日用品。這裡面的意義不容小覷。首先能讓孩子明白家裡的每一樣東西都來之不易,家庭日常消耗以及支出都是由監護人所提供的,其次,孩子能透過自己購買商品供一家人享用這件事,培養自身責任感以及對父母的感恩之心。
4.培養興趣愛好,多看好書。讓孩子用零花錢為自己制定合理的興趣門類,文武均可,監護人不要因冷熱門類強制介入,所謂興趣,就是孩子熱衷的,只要不是沉迷於某種事物並且不能理智對待,建議家長不要扼殺孩子的天賦於搖籃之中。當然看書看好書更是難能可貴,要教會孩子客觀的看待書中的人物和事物,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不要一概而論。
5.合理儲備。多餘的零花錢,可進行儲存。這是養成孩子未雨綢繆的好習慣。特別是當孩子萌生了自己所垂涎的物件時,鼓勵孩子用自己平常點滴儲存下來的零花錢進行購買,培養他們自主能力的同時,也能讓他們懂得恪守只做自己能力範圍以內的事情。
-
9 # 凡際
一、教育和引導。未滿18歲的人,人生的看法還是很理想化的,對理財意識是不強的,基本上有錢花光,所以要加強理財意識教育,並在教育的同時還要適時引導,要讓他們感受理財的甜頭,具備理財的思想意識。
二、設計好理財方向。有了理財意識,就要設計好理財方向,方向對了事半功倍,就目前社會來講,主要理財方向有兩大類:一類是資產性盈利投資。一類是貨幣性盈利投資。這兩種投資方向都有利有弊,但根據未滿18歲的特性,貨幣性盈利是最適合的。
-
10 # 煒業好奇
未滿十八歲,我們不要控制孩子的消費觀念,只能引導孩子正確對待金錢的價值觀,讓他們感覺財富是怎樣積累和收穫的,讓他們把這種態度提升到另一種高度,利用金錢創造榮譽和幸福,而不是得過且過的今朝有酒今朝醉!
金錢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當我們把眼光看到更遠更高的地方,我們活著的價值遠遠不止比擁有更多金錢而更有意義,這個時候你再看看現在的自己和回憶曾經的自己,那時你已經不缺錢了!
-
11 # 大眾微評號
如果在18歲之前,——這個年齡,還在上學吧——你積攢了一些零用錢,那就留著它好了,你感覺數目大呢,可以把它存到銀行。這應該是父母給你的,因為像你這個年齡,沒有人給壓歲錢的了吧。
最好不要說理財之類的話,如果非要理財,存到卡里就好,像滾雪球一樣,積少成多,以後的日子裡,你一定會用的上它,那時,你會為今天你所做的這些感到慶幸。最重要的是,你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節儉。無論現在還是將來,這種習慣將使你終生受益。
-
12 # 燕東全鏡頭
這個問題要分兩種情況來回答:一是有勞動性收入的;二是非勞動性收入的。無論是哪一種,都不建議去進行所謂的 “理財”。對於未成年人而言,理財不是“餡餅”,往往可能是“陷阱”。
中國《勞動法》規定,年滿16週歲才能從事某些有勞動報酬的社會性活動,成為一名勞動者。也就是說,有一些人因種種原因不僅在普遍意義上的“成人”之前就開始“自食其力”,甚至還已經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我想,既然這麼早就要參加勞動以取得報酬,家庭經濟條件一定不會太“寬裕”;而“投資有風險”,只要是投資,就不僅要有承擔風險的心理準備,更要有抗擊風險的力量和能力。而未成年人,無論是社會經驗的貯備,還是經濟能力的貯備,都不足以抵抗投資失敗的打擊,甚至是“衝擊”。口挪肚攢下來的“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兒”掙來的那點辛苦錢,一旦“打了水漂兒”“血本無歸”,將“欲哭無淚”。因此,不建議投資理財。
對於沒有勞動收入的、未滿十八週歲的未成年人,手裡的錢恐怕大都是“壓歲錢”,或者是在其它時間節點裡,長輩的“饋贈”。這個年齡段還是在校園裡學習的時候。對於這些人,還是建議要以學習為主,等將來知識貯備、社會閱歷、經濟積累到了一定階段,再去考慮理財的事兒也不遲。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誤砍柴工。
-
13 # 龍行天下156126289
未滿18,還沒有進入社會,對很多事不懂,我覺得讓父母給存著或者讓父母教自己買些理財產品,對自己的錢有個規劃。
回覆列表
不到18歲說明對錢需求不會太高,但早點培養理財知識是好事,可以先嚐試著一些基金,定投等風險較低的投資,等有收入後再嘗試其它如股票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