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康熙元年(1662年),隨著永曆帝朱由榔在昆明遇害,明朝正式覆亡,但民間“反清復明”的運動卻並未因此消失,除部分依附於臺灣的鄭氏集團堅持抗清外,更多的人則是打著“朱三太子”(崇禎帝第三子)的旗號,不斷地發動對清朝的反抗活動,讓清廷頭疼不已。

    雍正帝即位後,“反清復明”的情緒依然濃厚。在這種情況下,雍正帝思慮再三,覺得與其讓真假難辨的“朱三太子”鬧下去,倒不如豢養一個聽話的明朝皇室後裔,讓他來承認清朝的合法性,豈不是就能堵住天下悠悠眾口?雍正帝想到便做,最終選中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簡王)的後裔、時任宣化知府朱之璉,冊封他為承恩侯。

    在清朝27等世爵(主要授予漢族和西南少數民族,不同於滿、蒙兩族的宗室爵位)中,承恩侯屬於一等侯爵,負責明陵的祭祀及管理事宜。然而,承恩侯不能穿戴明朝衣冠,不能使用明朝正朔、祭禮,且必須得到向有關部門的批准後,才能履行祭祀的職權。與此同時,承恩侯每年僅能得到俸銀610兩、俸米305石,待遇標準也遠不及元朝之前的亡國君後裔。

    雖然承恩侯並無實權,所享受的待遇標準也不高,但它畢竟屬於世襲爵位,在身份上屬於旗籍(漢軍正白旗),每年還能領取俸銀、祿米,對於朱元璋碌碌無為的後裔們來講,還是充滿巨大的誘惑,因此,圍繞著爵位的繼承,朱之璉的子孫們還進行過數次爭奪。從雍正二年(1724年)朱之璉開始受封,到1929年朱煜勳被取消爵位,先後有12人擔任過延恩侯。

    在將近200多年的時間裡,歷代承恩侯作為“吉祥物”,基本上還能得到清廷的禮遇,然而隨著滿清覆亡、民國建立,以廢帝溥儀為首的遜清小朝廷自顧尚且不暇,哪裡還有能力優待朱明後裔。在這種情況下,時任承恩侯朱煜勳雖然沒有被取消爵位,但已經難以拿到足夠的俸銀、祿米,生計日漸艱難,最終竟淪落到衣食無著的窘境。

    1924年,廢帝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偶然間看到一份“宮門抄”(專用於公佈朝廷內外大事的檔案,即“邸報”),內容為“朱侯今天去明陵祭祖;延恩侯完成了祭掃明陵的使命,回來向皇上謝恩。”莊士敦大感驚奇,經詢問後方才得知,“延恩侯”乃是朱煜勳,在清朝滅亡後依然從遜清小朝廷領取微薄的俸銀,並履行祭掃明陵的職責。

    莊士敦對朱煜勳深感好奇,便慫恿溥儀下旨召見後者,並對其進行近距離觀察。溥儀見到朱煜勳後,只是勉慰客套一番,便打發他去見莊士敦,而經過一番攀談後,朱煜勳給莊士敦留下樸實敦厚、禮貌自尊的好印象。出於好感,莊士敦希望將來能親自拜訪他,但遭到朱煜勳的婉拒,原因是自己的居處破敗,不便接待洋國師,而這也是實情。

    同年,溥儀被軍閥馮玉祥、鹿鍾麟等人趕出紫禁城,倉皇逃往天津避難,朱煜勳徹底失去經濟來源。但即使如此,當朱煜勳得知溥儀“蒙難”的訊息後,還是借錢坐車到天津去探望溥儀,並對他行三跪九拜大禮,申明效忠之意,莊士敦在目睹這略近荒誕的一幕後,不由得在日記中大發感慨。

    五年後(1929年),生活難以為繼的朱煜勳,不得不向南京政府申請救濟,而內政部經過研究後,決定取消他的承恩侯爵位,而委以明陵保管委員的職務,月俸為大洋50元,並列入財政部預算。按照當時的購買能力,1元大洋可以買20斤米,以今日米價每斤3-5元計,50元大洋可購米1000斤,合人民幣3000-5000元,僅夠維持兩人基本生活所需。

    怎奈朱煜勳有老婆孩子,全家老小的吃喝拉撒全靠這點微薄的薪水支撐,實在是難以為繼。朱煜勳沒有一技之長,在愁苦無計之餘,竟然夥同他人盜掘十三陵某位皇妃的墳墓,並將所得珠寶分贓。但是,盜墓案很快便被查清,內政部甚是憤怒,由此撤銷朱煜勳的職務,時在1933年10月。

    此後,內政部下令,將明十三陵交由昌平縣(今北京市昌平區)管理,在陵區內設定專職的護陵警察,並抽掉陵戶擔任。從此,朱元璋的後裔正式退出歷史舞臺,而朱煜勳的下落最終也不為人知。回顧朱煜勳曲折坎坷、略顯荒誕的一生,難免會讓人生出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複雜情緒。

  • 2 # 閱史歌流觴

    可能有些朋友看到這個問題會覺得很好奇,怎麼在清朝還有朱元璋的後代被封侯?其實好奇的可不是題主自己,很多人都很好奇這個問題,其中一個好奇者還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英國籍“洋帝師”莊士敦!

    1924年的時候,溥儀雖然退位了,但是還住在故宮裡面,而且他還有一個英國老師叫莊士敦來教他英文,所以溥儀雖然只有初中學歷,但是文化程度很高的,中英文都會,這個我就先不說了。

    且說莊士敦有一天偶然看到了一份宮門抄,也就是我們都聽過的“邸報”,上面寫著“朱侯今天去明陵祭祖;延恩侯完成了祭掃明陵的使命,回來向皇上謝恩“。話說莊士敦也是一箇中國通,但是看到這樣的一個內容,就和咱們這些吃瓜群眾一樣很是驚奇,大清朝怎麼還有一個祭掃明陵的”延恩侯“或者”朱候“呢?那這個延恩侯到底是誰呢?

    然後莊士敦就忍不住好奇,到處打聽,終於知道,哦,原來感情大清朝還真有一位朱元璋的後人在做清廷的”走狗“,啊呸,是”延恩侯“!他叫做朱煜勳,按照譜系來說的話,他應該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後裔!朱煜勳也是清朝最後一位朱元璋的後代裡在清朝被封侯的!所以題主想要的答案就是這個了!

    但是我們可能又有疑問了,那為啥朱元璋的後代會在清朝做侯爺,而且還是一等侯爵哦!

    其實事情的經歷是這樣的。

    明朝的正式滅亡,可不是崇禎吊死在景山,順治在故宮做了龍椅就完了。而是一直到了康熙初年,也就是1662年,明末永曆帝朱由榔在昆明被土司給弄死才算是正式滅亡。但是雖然明朝算是完了,但是因為漢人不願意被”韃子“奴役,所以當時有很多的”反清復明“的人和組織,不停的反抗清朝統治。其中有一個比較出名的,就是”朱三太子“,咱們看關於清朝的影視劇的時候,經常就有一個反面人物就是”朱三太子“。這個朱三太子是崇禎的三兒子,也不知道是真假,反正有很多的人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來”反清復明“,經常隔三差五的這裡搞一次暴亂,那裡弄一次破壞,把康熙以及雍正煩的不行。

    後來怎麼辦呢?雍正不虧是一代雄主,他想了個辦法,說既然你們漢人都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來”反清復明“,那我乾脆讓朱元璋的後代們站出來替我”代言“,讓朱家人站出來說清朝的統治是順應天意是合法的,這看你們還怎麼打著朱家的旗號來反我!

    於是呢,雍正就找到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後裔,當時做清朝宣化知府的朱之璉,把朱之璉封為一等”延恩侯“,享受”正部級“待遇,當然沒有什麼實權。這下好了,人家朱家自己人都不反清了,你們這些外人還復的哪門子明?

    這樣慢慢的,清朝也沒有人再反清復明了,但是”延恩侯“這個爵位卻一直傳承了下來,一直傳到了溥儀那一輩,最後一位延恩侯就是朱煜勳!

    這也就有了1924年,莊士敦看到那份”宮門抄“從而瞭解到大清還有這麼一位朱元璋的後代在做清朝侯爺的故事!

    1924年11月5日上午約9點多,溥儀和皇后婉容正在儲秀宮邊吃水果邊聊天,國民軍將領鹿鍾麟突然讓人傳話給溥儀,要求皇室在三小時內全部搬出紫禁城。這樣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也結束了在故宮的生活,抗戰勝利後更是一度淪為囚犯而被改造。而另一位明朝皇室的後裔,也結束了清朝侯爺的待遇。歷史的發展,有時候就是這麼的神奇,只能說造化弄人。

  • 3 # 阿瑪談史

    在溥儀的一份邸報上,記載著這樣一段話:“朱侯今天去明陵祭祖;延恩侯完成了祭掃明陵的使命,回來向皇上謝恩。”

    從上提取出幾個關鍵詞——朱候、明陵祭祖、延恩侯,從上可以看出延恩侯是明朝後人,而溥儀作為末代皇帝,這延恩侯自然就是朱元璋後代在清朝最後一個封侯者。當然,延恩侯只是一個稱號,溥儀這一代的延恩侯叫朱煜勳。

    世代傳承、享受餘澤

    清朝是踩著明朝上位的,對明朝皇室一脈秉持的自然是趕盡殺絕。而等到康熙年間,清朝“良心發現”,決定善待前朝後裔。

    在尋找下,朱之璉被找到,也就是延恩侯第一任侯爺,之後延恩侯世襲,到朱煜勳這一代,已經世襲了12次。

    窮困潦倒、保持風度

    到朱煜勳這一代,清朝已亡。在之前,民國政府和清朝簽署的相關協議上,明確規定了皇室用度將由民國支付,而朱煜勳就依靠著微薄俸祿,艱難度日。

    即便這樣,當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見到朱煜勳的時候,依舊覺得眼前這人樸實而敦厚、有禮貌、有自尊。這或許是朱煜勳最後的堅強,因為幾年之後,這份堅強也會被現實壓彎了腰!

    綜上,可以得知朱煜勳是一個典型的清朝侯爺形象。最終被生活壓彎了腰,又沒有生活手段,最終走向盜墓的可憐人。

  • 4 # 硒OA

    滿清在立國初期,對朱明後人斬盡殺絕,用各種方法引誘和脅迫朱明後裔現身誘殺。為了更好的統治國家,顯示滿清的仁義,就打起了祭拜明帝的陵寢的面子工程。這時候就需要朱明的後人去獻祭。可是已經露面朱明後人都被殺了個精光,這時候誰還敢自稱是老朱後人啊,萬一又是個圈套就死翹翹了。

    一直到了雍正二年,突然冒出來一個叫做“朱之璉”的人,此人被號稱是朱元璋十三子代王朱桂的後人。當年十二月,朱之璉以明帝的後裔的身份被賜為一等侯(死後被追贈延恩侯,世襲罔替)。就是這麼一個身來歷不明的人,被滿清政府宣稱為朱明的後裔,並被安排明孝陵延春秋案掃的工作。

    延恩侯這個爵位在起初,還是有些地位,身份屬於旗籍(漢軍正白旗),每年可以支取數額不菲的俸銀、祿米,對於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的這等好事,“朱明後裔”自然欣然接受。從1724年朱之璉(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後裔)開始受封,到1929年朱煜勳被取消爵位為止,共有12人擔任過延恩侯。

    第一任“延恩侯”朱之璉,在沒有“被發現”是朱明後裔的時候,曾兩任亳州知府,他“絕請託,寡宴會,治梗頑,不累民,重農桑,鐵面無私”,工作搞得不錯,有些名望。死於雍正八年,在乾隆十四年的時候被追贈“延恩侯”,他的孫子朱紹美被乾隆任命為第二任。“延恩侯”這個爵位,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告訴朱家後人,要永遠的延續的感謝清廷的恩賜。呵呵,朱家可是皇族,你搶了人家的房子,霸佔人家家業還想讓老朱家感恩,臭不要臉的。

    剛開始,滿清對朱明後裔還可以,有身份有地位,但時間一久,便沒人再拿他“當盤菜”。到了清朝末季,俸銀、祿米遠遠不及當初的標準,生計開始出現困難,到最後竟然落魄到衣食無著的窘境,尤以末代延恩侯朱煜勳為甚。

    最後一任延恩侯叫做“朱煜勳”。

    滿清覆亡12年後(1924年),廢帝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偶然間看到一份“宮門抄”,內容為“朱侯今天去明陵祭祖;延恩侯完成了祭掃明陵的使命,回來向皇上謝恩。”莊士敦大感驚奇,經詢問後得知,這延恩侯便是朱煜勳,在清朝滅亡後依然從小朝廷領取微薄的俸銀,並履行祭掃明陵的職責。

    莊士敦出於好奇,便向溥儀提議召見朱煜勳。據記載:1924年9月7日,43歲的朱煜勳遵旨從東直門趕來晉見。這時候,可憐的“延恩侯”已經窮困潦倒,房屋破爛,家裡有兩個孩子,一個9歲,一個4歲。為了在“皇帝”面前體面一些,他特地借了一套官服,帶了名片,大清早就趕到紫禁城。他的名片上寫著自己的官銜、姓名和住址:“明裔延恩侯朱煜勳炳南東直門北小街羊管衚衕”。

    在交談中莊士敦對朱煜勳留下了好印象。出於對朱煜勳的好感,便提出想找機會去朱煜勳家拜訪一下,結果卻被對方堅決推辭。朱煜勳坦言自己生活潦倒、居處破敗,會給不方便招待客人。莊士敦無奈,只要請求為朱煜勳拍照留念,得到同意。

    同年,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倉皇避難於天津。朱煜勳聽聞皇帝遭難,深感當初皇恩浩蕩,竟然借錢坐車到天津探望溥儀。此時的莊士敦仍在溥儀身邊,在目睹這略近荒誕的一幕,在日記中寫到:“我想,在他跪在大清流亡君主之前,延恩侯的名字從未使他的狀況好轉過,但他還來此忠誠地感謝‘延恩’,而不久,皇上(指溥儀)也就同他一樣,陷入隱姓埋名和貧困潦倒的境地。”

    五年後(1929年),徹底失去俸銀收入的朱煜勳,以“生計奇窘,無法維持”為由,向有關部門申請政府救濟。內政部經研究其呈文,決定取消他的承恩侯爵位,而委以明陵保管委員之職,月俸為大洋50元,並列入財政部預算。按照當時的購買力計算,一塊大洋可以買16斤米,以今日米價2-4元計算,50元大洋可購米800斤,合人民幣1600-3200元,僅夠維持兩人基本生活所需。

    可是他家人口較多,這點薪水難以維持生計,為解決生活困難,竟夥同他人盜掘十三陵中某位皇妃的墓地,幹起了盜墓勾當。案件被查處後,1933年10月,有關部門下令撤銷朱煜勳的職務,並將明十三陵交由昌平縣管理,陵區內設定護陵警察所,並抽掉陵戶為警察。從此,延恩侯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朱煜勳一直活到民國。

    曾經有個對延恩侯很感興趣的外華人,去採訪他,結果這位延恩侯一會給人看看自己官服內部破爛棉絮,一會又突發奇想,讓外華人給溥儀說說,想把明朝十三陵的土地出租,賺點外快,受到眾人鄙視。袁世凱要舉行登基大典,想起了這位前明傀儡,想讓他配合著做場秀,假裝要把江山讓給延恩侯,結果嚇的朱煜勳差點跪下,讓人大跌眼鏡,真是悲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還應該去挨家挨戶的拜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