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喔摩果瘦
-
2 # 浮塵微草
假期和平時一樣,父母輔導孩子作業的情緒是怎樣的,主要取決於孩子聽講的態度、接受的效果和父母本身的脾性、修為。
父母輔導孩子作業,孩子聰明,一聽就會,父母的脾性再大、修為再低,卻沒有發作的導火索,高興還來不及呢,怎能發起火來?所以說“孩子聰明,一聽就會”是父母輔導孩子作業能達到最佳心態的最大外因。
父母修為很高,能理解孩子,特別是能充分認識到孩子在做作業過程中卡殼是正常現象,或者知道就有孩子剛學過、剛講過的知識就忘記的現象,因為不同有的孩子記憶力不同。這樣的家長,也不會對孩子發脾氣。這種心態是內因導致的。
父母輔導孩子的作業的最佳心態主要取決於以上一外一內這兩個因素。其它的情況,估計心情就不會太平靜,心態就不會太好,外化為一定的情緒自然就很常見了。比如一些脾氣不好對孩子期望值又過高的父母,一見孩子作業的錯誤就會大發雷霆,訓斥孩子:——怎麼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你是豬腦子呀!——笨蛋!蠢驢!注水腦漿!
或者父母以自己的經歷為標準要求孩子,或者遇到重複講解還是不會的孩子,或者父母苦口婆心、費盡唇舌在講,孩子卻小動作不斷,這此情況下,修為不怎麼高的父母恐怕心情也不會太好,對孩子暴發情緒的可能就很大。如此引發的後果則不僅僅是對孩子身心的傷害,對父母的健康也很大。
輔導孩子作業真的能氣出腦梗?這並非天方夜譚。10月29日,南京總醫院就接診了一位33歲的年輕媽媽,在輔導女兒作業時,因為孩子動作磨蹭,晚上十點半還未寫完,一動怒,導致頭部一根大血管分支血管堵塞,誘發中風。據瞭解,這是該院接診的第一例家長輔導作業中風的患者。南京總醫院醫生劉玲介紹,病人稱,10月26日晚 10 點半,孩子不僅作業沒寫完,還在磨蹭。她著急大聲訓斥孩子,誰知就出現口角歪,手握筆困難等症狀。醫生診斷為急性腦梗,目前患者病情平穩。
怎麼解決這一矛盾?我覺得癥結主要還在我們父母。因為身為父母,我們輔導孩子作業,就是要解決孩子存在的問題的。孩子沒有問題,還用得著我們解決?所以父母如何做的問題,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也是對我們做父母的一大挑戰。
身為父母,必須提高自身的修為,以平常心對待孩子。如參加家庭教育培訓,瞭解孩子不同年齡段的特徵,掌握科學的正確的教育理念,學習各種教育方法,學會如何控制情緒,不要帶著太大的功利心去要求孩子,等等等等。
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遇著問題多換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一想。絕不能以我們大人的閱歷、思維標準要求孩子,父母自然也就不會口吐那麼多“髒話”來貶斥打擊孩子了。
父母輔導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培養自己的耐心,仔細觀察孩子的脾性性格、行為習慣、興趣愛好……然後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找出適合教育自己孩子的策略方法。一個孩子一個特點,教育方法不可複製套用。有的孩子吃硬,不妨給點兒顏色,孩子的錯誤就能下不為例;有的孩子服軟,不妨就好說勸導,以柔克剛,化其倔強。但要找到適合自己孩子、且孩子樂於接受的方式,在教育的實踐中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父母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仔細地觀察,和孩子耐心地磨合,才能探索出來。
總之,育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摻雜著妨礙嚴厲的親情,再加上孩子承載著父母最大期望的重擔,深愛與怨鐵不成鋼之恨的糾纏、轉化,確實需要父母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永不言棄的決心以及良苦之用心,沒有一定的修為,父母還真難承受這一切啊。
-
3 # 壯鄉阿陸
假期給孩子鋪導作業也和平常差不多,但假期是孩子放假時間,孩子知道自己放假,所以做作業不用心,只想玩,這就給父母很操心,必須守著盯著才做作業。但有些孩子很聽話懂事,不用父母操心,一放假就先把假期作業先做完。還有多餘時間玩樂,看課外書。
回覆列表
拙見:輔導作業目前已經不發脾氣了,剛剛開始的時候很容易就生氣,生完氣以後還得再輔導,咱們家長生氣,孩子也不開心。想來想去還得勸自己,孩子畢竟還小不可能像咱們大人一樣!後來不知不覺已經練成不發脾氣的啦!還是多改變一下自己吧,不是有句話是那麼說的: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