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菇夏農苑
-
2 # 和諧園
一個孩子,突然有了一個弟弟或者妹妹,第一感覺肯定是:天啊,爸爸媽媽對我的愛要被分走一半了!
這樣想是非常正常的,看著爸爸媽媽眼裡都是那個小人兒,自己心裡難免失落。
可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父母對孩子的關注有時也是雙刃劍,關注太多,未必就好。
如果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就會把所有期望都加註到你的身上,每天盯著你寫作業,給你報輔導班、興趣班,一次考試不好父母就覺得天昏地暗……
可是有了二寶,父母對你的關注減少了,期待和要求也就減少了,你的壓力也就減少了。
等二寶長大,你發現多了一個同齡的親人可以聊天,這是一種融合了親情和友情的感情。
等父母變老,需要你的贍養,你會發現有一個兄弟姐妹,你的壓力就減了一半,不會感覺那麼無助。
有了二寶,作為大寶,失落只是暫時的,快樂和滿足是長遠的。
-
3 # 李建學心理諮詢
很多父母選擇多生一個孩子,除了在二寶身上寄託了父母自己的期盼,也希望兩個孩子長大後能相互照顧,成為彼此的情感支撐。父母生二寶的初衷是好的,但品嚐家有二寶的快樂時,也需要有耐心和智慧去面對兄弟姐妹之間存在的天然的競爭與嫉妒。
很多家庭中,二寶出生後,大寶會受到嚴重的忽視,常常被不公平對待,比如父母過度關注二寶,強硬要求大寶多忍、多讓,這導致兩個孩子無法和平相處,大寶常常覺得是二寶的存在搶走了自己本該得到的愛,把二寶視為“仇人”,覺得父母“偏心”,對二寶、父母充滿憤怒。
有些大寶覺得自己的地位被二寶取代了,自己的存在變得不重要了、沒有價值了,所有人都去愛二寶不愛自己了,自己沒人愛、沒人疼了,在家裡沒有歸屬感了。部分大寶甚至會做出一些過激行為,如傷害自己(自殺、自殘、離家出走、自我墮落等)、傷害弟弟妹妹(故意讓二寶走丟、攻擊二寶等)、傷害父母等。
近日《人民日報》報道,杭州市一女孩,因和家人賭氣而爬上24樓窗戶外沿要跳樓。據瞭解,女孩今年14歲,家裡還有個5歲的弟弟,父親常年在外地工作。女孩認為自己學習成績不夠好,感覺家裡人更寵愛弟弟,跟自己溝通時簡單粗暴,對弟弟總是很耐心,便賭氣爬窗想要跳樓。女孩情緒非常激動,不允許家人靠近,並說“反正他們有弟弟了,我跳下去,(他們)也不會傷心的。”
24歲女孩小敏在父親與繼母的睡房中開啟液化氣罐閥門,試圖殺害熟睡的父母。之後又因擔心父親咳嗽,折回睡房想擰緊閥門,但擰錯了方向,氣體越漏越多併產生“吱”的聲音。驚醒過來的父親發現情況後迅速報警,但他怎麼也沒想到嫌犯是自己的女兒。在警方面前,小敏談起作案動機,稱“父母對弟弟太好了,心中不平衡”。小敏還說,中途放棄是因為後悔了。
類似於這種因為嫉妒弟弟妹妹而發生的案件是非常多的,有的因為嫉妒弟弟妹妹而故意讓其走丟,有的因為嫉妒二寶而有意無意導致其受傷害,有些表面上聽父母的話照顧弟弟妹妹,但經常趁父母不注意而攻擊弟弟妹妹。
這些案件有個相似之處:大一點的孩子,因看到父母對弟弟妹妹那般疼愛,而對自己慢慢疏忽,對比之下他們覺得是因弟弟妹妹的出現,導致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了,於是對父母、弟弟妹妹充滿憎恨、怨氣。大孩子對自己的攻擊(自殺、自殘、離家出走、自我墮落等),其實也是在攻擊、控訴父母——“我傷害你的孩子(我自己),看你心不心疼、後不後悔!”
在青少年心理諮詢中,很多大孩子在對諮詢師信任後,表露自己想離家出走或自殺自殘,是覺得父母不夠愛自己,覺得自己離家出走或死後,父母會擔心、痛苦、絕望,會不斷思念自己,並不斷反思、懺悔他們的過錯,希望自己離家出走的行為或自殺的行為能夠驚醒父母,也讓父母切身體驗一下自己內心常常體驗的痛苦、絕望,看到他們痛哭流涕、不斷悔過,自己才會原諒他們曾經對自己的傷害。
一個人的外在行為,往往是TA內在渴望的外化,因為內在的渴望得不到滿足,所以會透過外在行為來讓自己獲得滿足。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孩子外在的行為,而未看到TA內在的渴望。“反正他們有弟弟了,我怎麼樣(好與壞)他們都不會在乎”,這是大孩子內心的無奈與怨言。大孩子內心對愛、關注的渴望不被父母看到,但又非常希望被父母看到,若好的表現不被及時肯定、支援,那就採用更壞、更糟糕、更毀滅的方式讓父母看到!
大孩子這些變化,一方面是跟弟弟妹妹出生後,父母減少對大孩子的關注有關,另一方面跟大孩子內心害怕愛被弟弟妹妹奪走的恐懼、不安有關。
一個家庭系統中,新成員的到來必定會影響這個系統的平衡性。弟弟妹妹未到來之前,大孩子在家庭中一直“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內心會覺得“爸爸媽媽只愛自己一人”。
弟弟妹妹這個“競爭者”的突然出現,往往會讓大孩子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非常恐慌,甚至出現退行行為,變得比之前更弱小、更“幼稚”,比如本來可以一個人睡,突然不敢一個人睡了;本來已經不尿床了,突然又尿床;本來學習還可以,突然學不會、考不好了,需父母經常督促;經常生病、容易受傷……這些表現都是潛意識裡渴望獲得父母更多關愛。
關於是否要提前跟大孩子商量二寶的到來,青少年兒童心理諮詢師徐文嬌老師認為,父母要不要生二胎,是父母自己的決定,不是大孩子的決定與責任。二寶是父母自己的孩子,是夫妻之間的決定與責任,二寶不是大寶的孩子,也不為大寶而出生,大寶沒有責任、更沒有義務去承擔二寶是否出生的選擇。最好父母自己做選擇,但同時也尊重大寶在家庭的地位,提前告知大寶TA將有一個弟弟或妹妹的存在,讓大寶接受這個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並做好心理準備。
此時,父母可以告訴大寶對TA的愛不會因為二寶而減少,但更重要的是“說到做到”!大寶在之前的人生經歷中體驗到的是“父母只愛我一個”,這個信念將被二寶的到來打破,新的信念“父母愛弟弟妹妹,也愛我”還未建立,也還未被經驗到,大寶自然既想相信父母所說的,又心存懷疑。所以,父母既然承諾對大寶的愛不會因為二寶到來而減少,那麼在二寶出生後的前兩三年裡就需要對大寶做到,這樣大寶才真的確信“弟弟妹妹不會搶走我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一如既往地愛我”。
二寶出生後,父母需要明白:愛二寶是父母自己的事情,不是大寶的事情,大寶可以愛也可以不愛,大寶愛弟弟妹妹,是因為TA愛爸爸媽媽,而順帶愛爸爸媽媽的孩子——弟弟妹妹。然後在與弟弟妹妹的相處中,有了情感連結,而發自內心地願意照顧、呵護弟弟妹妹。
很多父母渴望做到公平、公正,對兩個孩子均分愛,但這很困難,一是因為兩個孩子本身就存在著客觀差異,如何“均”才能“公平”呢?這“均”的標準太過繁雜,也難以讓孩子真正的認可;二是孩子想要的是“完整”的愛,而不是被“均分”的愛。在對待兩個孩子時,不需要平均分,而要獨特,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有一份獨屬於自己的完整的愛,也明白自己是獨立個體,各自不同,無需處處與對方比較。
一般而言,在二寶出生的前兩三年裡,父母越認可大寶,越尊重大寶,越愛大寶,大寶越願意友善對待二寶,跟父母一同照顧、愛弟弟妹妹,甚至有些父母會發現,大寶二寶很親密,二寶比較信任、依賴大寶,大寶也有了做哥哥姐姐的擔當。
而若大寶與二寶關係越親密,二寶越是崇拜大寶,覺得大寶很厲害,也想模仿、跟隨大寶,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這就促進了二寶的成長。大寶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被依戀、被信任、被崇拜的美好感覺,也更願意幫助、指導二寶,從中獲得滿足感、成就感,甚至自豪感。
當然,兩個寶貝的相處中,大寶和父母都會面對一些挑戰,比如兩寶需求相沖突,大寶和二寶面臨的是得與失的選擇,父母面臨的是如何平衡衝突。當大寶二寶發生衝突時,父母不要做評判者、仲裁者,而是要做個調節者,看見衝突中每個孩子的情緒與需要,引導他們自己去處理。
一般而言,父母的仲裁、評判會讓孩子感覺父母維護了其中一方、批評了另一方,這樣反而會加劇衝突。而且,有時孩子間的衝突就是為爭奪父母的愛,父母本身就是他們衝突的根源,因此父母不宜介入,讓孩子們自行處理,讓孩子覺得父母對兩個孩子都無偏愛的跡象,孩子們才會學會在衝突中或堅持或妥協,學會更好的平衡自己的需要與別人的需要,在人際交往中會更懂得合作,也更擅長處理衝突。
聽說吧心理諮詢結語:曾經有人說,對孩子來說世界上最好的禮物就是“手足”,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一起成長,當父母都已老去時,他們仍在彼此的生命中舉足輕重!希望爸爸媽媽在孩子早期,能夠讓孩子們之間的競爭、嫉妒變為良性,促進孩子們的健康發展和手足之情,學會更好的愛與被愛。
寫在後面:
在你的童年裡,我就是你的哥哥,你的朋友,你永遠的遊戲夥伴。
-
4 # 唯一使者
現在的家庭自從有了二胎後,老大的心理是什麼樣的呢?寶媽一定要注意,二孩政策開放以後,很多家庭誕生了他們的二胎寶寶。
沉浸在歡樂氣氛的同時,也不乏有些爸媽遇到這樣一些棘手的問題:家裡兩個孩子相處實在太難了!但是有的家庭兩個娃娃在一起就很好相處,老大照顧老二,老二調皮老大!不過大部分家庭有了二寶,忽略了老大,導致老大心裡會亂想,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是不是不想要我了,或者把老大送到爺爺奶奶那裡,姥姥姥爺那裡等等,這肯定會讓老大產生不平,而咱們作為孩子的爸爸媽媽,一定要特別顧及老大的感受,多多關懷一下,一定要比以前跟更加的多多關懷,關心,關愛。
有時候兩個孩子的年齡差距也是有原因的,相差3歲到6歲,麻煩事多點,如果相差的8歲10歲的我感覺應該很好相處的,關鍵在於家人對孩子正確的引導,調整好老大的心理狀態。
所有的家長們,要永遠記得不管自己有幾個寶寶,不管他們有什麼優點,缺點,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一視同仁,不要對老大說你大了,要讓著弟弟妹妹,什麼叫讓著?不能這樣教育,這樣會讓孩子的心裡扭曲的。
愛自己的孩子們一定不要偏心誰,一定要一視同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孩子的心裡,其實很簡單,但是咱們一定要仔細去了解,不要動不動就吼孩子,那樣反而對孩子是一種特大的傷害。
-
5 # 信陽小楊
二寶出生後,大人可能會將更多注意力放在照顧二寶,大寶會感覺家人更多關注二寶,而不太關注自己了。二寶出生前,家人會將注意力放在他一個人身上。這是必然會有心理落差的。因為兩個孩子的家庭,孩子們必然會競爭父母的愛。這也是二寶出生後,大寶需要經歷的心理過程。因此,爸爸和媽媽要留意到這個時候大寶的感受和心理需求,多陪陪大寶,多向他表達愛。也可以告訴大寶:“媽媽愛你,也很愛弟弟。因為弟弟很小,媽媽需要照顧弟弟的身體,這樣弟弟才能存活下來。這是媽媽對弟弟的愛。而媽媽對你的愛是:你感覺到難過或不開心的時候,媽媽能感覺到你的情緒,媽媽有的時候也知道你需要什麼,這是媽媽對你的愛,然後可以邀請大寶一起參與到照顧弟弟的過程中,要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連線兩個孩子之間的愛,而不是不斷解決孩子之間的狀態,或引起孩子對愛更多的競爭。其中重要的一點是,要先照顧好你自己,因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是很疲憊的,自己的空間很少。不要為了孩子委曲求全而忽略自己,每週找一個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讓自己有空間調整自己。這樣讓自己會有放鬆、輕鬆的時候,這樣對於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很重要。
-
6 # 若素vlog
這個問題最起碼是在沒二寶之前,大寶是歡迎二寶到來的,如果不同意再有二寶,這就得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有了二寶之後,身為大寶心裡要想平衡,第一,首先想到要二寶是父母需要,父母的意願;第二,想到將來二寶是自己的親人、自己的左右臂能跟自己分擔壓力能分享自己的快樂;第三,父母的決定……自己沒有干涉的權利,也沒有獨自享受的權利。無論是作為兒子還是兄長都應該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所以身為大寶的心裡就平衡了!
-
7 # 哎呀呀熊孩子
兩個孩子爭寵只是為了驗證他們在爸爸媽媽心裡的位置而已,但是不要太過在意孩子的爭寵,保證她們受到的任何待遇都是和家庭成員中任何一個人都一樣。
比如不要給孩子搞特殊待遇,今天吃蝦不要只有孩子可以吃的多,每個人都要吃一樣的……再比如,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更加相愛,他倆只是意外而已。讓她倆戰線聯盟忽略爭寵!哈哈哈
諸如此類所有成員的平等才能讓孩子不會在乎孩子在家庭成員中有什麼特殊地位,所以重心自然會轉移。
回覆列表
我覺得最主要是的千萬別動不動就說“你是哥哥/姐姐,要讓著弟弟妹妹”。結合自己,我小時候就恨透了這個理由,本來不討厭妹妹的,但什麼都要讓著妹妹,所以小時候關係特別不好!後來長大些了,才和妹妹有感情的!所以我覺得,作為老大,其實對弟弟妹妹的到來原本是跟欣喜的,但就因為不均等的對待,離間計老大老二的感情。一碗水不能完全端平,但の儘量端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