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回覆列表
  • 1 # 王志毅

    文言文語句節奏的劃分:

    一、句首語助詞(又叫句首發語詞)、關聯詞後面應有停頓.

    二、古代是兩個單音節詞,而現代漢語中是一個雙音節詞的,要分開讀.

    三、根據語言順序來停頓,即按照“主語—謂語—賓語”、“狀語—謂語”、“動詞—補語”來停頓,也就是說,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動詞和補語之間要作停頓(定語與中心詞之間一般不停頓),以使語意明顯.

    四、充當狀語的名詞和中心詞之間要連讀,即名詞作狀語時,一般在該詞前停頓,且不能把狀語與中心詞讀開.若分開讀,就錯將狀語當成了主語,改變了句子的意思.

    五、“而”字後應該停頓.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麼就不能停頓,也就是說,“而”字不能和後面的詞語分開讀,應該連讀.

    1.“而”在句中如果連線的是形容詞(或副詞)與動詞,即“形容詞(副詞)+而+動詞”,這時前邊的形容詞或副詞充當狀語,起修飾後面的動詞的作用,不能分開讀.

    2.“而”在句中如果連線的是兩個動詞,即“動詞+而+動詞”,那麼而表示順接,也就是說,前面一個動作發生了,後面的動作緊接著就發生了,這時“而”後面就不能停頓,應和後面的動詞連續.

    3.“而”連線詞性相同的兩個詞語(即兩個名詞、兩個動詞、兩個形容詞),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這時“而”後不應該停頓.

    4.“而”表示承遞關係,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

    六、節奏停頓應體現句子結構的原貌.

    七、節奏停頓要體現出省略成分.

    八、對古代的國號、年號、官職、爵位、史實、地名要了解,否則易導致朗讀停頓錯誤.

    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頓,朗讀時在其後停頓.如作句尾語氣助詞則不作停頓.

    十、停頓要體現關鍵詞的管轄範圍.

    十一、句式整齊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讀時可用相同的停頓來讀,使語氣語調一氣貫通.

    文言文語句節奏劃分三條規律:

    一、根據文言句子語法結構確定朗讀節奏(主、謂、賓).

    二、根據發語詞、句首的語氣詞、關聯詞等虛詞或總結性的詞語來確定朗讀節奏.

    三、語句倒裝之處要停頓.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必須正確理解文意,因為這是確定文言文停頓節奏的前提.在總結經驗的同時,打好紮實的文言基礎,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語感.

  • 2 # 蘭谷清音

    一、“意義單位劃分法”:

    文言句朗讀的停頓劃分可先揣摩意義,再把意思結合緊密的文字,看成一個“意義”單位,則“單位”與“單位”之間往往有一定停頓。

    二、“語法結構劃分法”:

    根據語言順序處理停頓,即按照“主語——謂語——賓語”、“定語——中心語”、“狀語——中心語”、“動補”來停頓,也就是說在主謂之間、謂賓之間、狀語與中心語之間、動補之間要作停頓,以使語意明顯。

    1、 主謂之間、狀謂之間、動補之間可作停頓。

    2、 動賓之間,結合緊密時不停頓,但賓語有定語限制或修飾,就須停頓。

    3、 幾個狀語之間雖有停頓,但只相當於現代的頓號級別,可不作停頓。

    4、 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一般不停頓。

    三、“文言句式特點劃分法”:

    要留心文言句式特點,如倒裝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定語後置)、省略句、判斷句、被動句、固定結構句等,劃分停頓時須維護其古代語言特點和意義的完整。

    四、停頓要體現關鍵詞的管轄範圍。

    五、留心名作狀的朗讀停頓。

    六、留心形同於現代雙音合成詞現象的朗讀停頓。

    古代漢語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詞,形同於現代的雙音節合成詞,朗讀時必須分開,不能把古代兩個單音詞讀成現代的雙音合成詞。

    七、留心句首關聯詞及語氣助詞“夫、蓋、且、若夫、至若”,將其自成音節,專作停頓,以發揮統領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話題的作用。

    八、留心古代的“國名、年號、地名、官名、郡爵、史實”。

    九、“也”用在句中表示提示,朗讀時應停頓,不能誤為副詞,如作句尾語氣助詞則不作停頓。

    十、句式整齊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讀時可用相同的停頓來讀,使語氣語調一氣貫通。

  • 3 # 佳琳說

    文言文斷句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讀多背,形成語感。當然,還有其他四大方法:

    一、按常用詞斷句

    1、發語詞領句斷句:領起句子的常用發語詞有“蓋”“夫”“且夫”“今夫”“唯”“故夫”“若夫”等。(見圖1)

    例: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2、時間詞語領句斷句:常見時間詞語有“是時”“後”“昔者”“日者”“既而”“既已”“曏者(鄉者)”“俄而(俄頃)”“方今”“有頃(頃之、頃間)”“乃今”等。例: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

    3、複音虛詞領句斷句:一般領起一個分句的複音詞有“其唯”“豈唯(豈特、豈獨、豈徒)”“豈足”“然且(然猶、然尚)”“然則”“故夫”“大抵”“得毋(得無)”“何為(何謂、胡為、曷為、奚為)“何以”“何其(曷其、奚其、胡其)“何必““何不(胡不)”“何故”“何乃”“乃遂”“難以““未必“無乃”等。

    例: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伶官傳序》)

    4、謙辭領句斷句:常見的謙辭有“下官”“寡人”“孤”“竊”“僕”“愚”“妾”“賤妾”“婢子”等。斷句時,結合相關動詞的位置,如果確定它們處在句首,要在這些詞前斷開。

    例: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廉頗藺相如列傳》)

    5、“故”“然“領句斷句:“故”字常領推論句或結論,“然”“然而”領轉折句。

    例: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6、方位詞領句斷句:方位詞在文言文中常連用或對用,當它們領起句子時,可作幫助斷句的標誌。

    7、語氣詞句尾斷句:句尾常見語氣詞有“與(歟)”“乎”“哉”“也”“矣”“焉”“耳”“邪(耶)”等,這些詞之後要斷開。

    例: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8、嘆詞斷句:常見嘆詞有“嗟夫”“嗚呼哀哉”“嗚呼”“嘻”等,斷句時要在這些詞前後斷開。

    9、呼語斷句:呼語是句子的獨立成分,斷句時,要在這些詞前後斷開。

    例: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10、序數詞斷句

    二、按特殊句式、固定格式斷句

     在文言文中可抓住慣用句式斷句,固定結構如下:

    “……者,……也”“……者也”“非……則……”“非……必……”“非……即……”“如……何”“奈……何”“若……何”“無乃……乎”“何有於……”“若……則……”“寧……其寧……”等。(見圖2)

    例:夫子何命焉為?(《公輸》)

    三、按修辭技巧斷句

    具體指比喻斷句、對比斷句、頂真斷句、反覆斷句、排比斷句、對偶斷句。

    以對比斷句為例:鍥而不捨/朽木不折/鍥而舍之/金石可鏤。(《勸學》)句中“舍之”和“不捨”兩種情況對比,由此分別產生相反的結果。

    四、按其他條件斷句

    1、根據對話用語的詞語標誌斷句,如“語”“曰”“雲”“言”“道”“白”“謂”等。

    2、根據章法特點斷句,理清文章脈絡,幫助斷句。(見圖3)

    3、根據文體特點斷句,用不同文體特點幫助斷句。如議論文斷句先斷重點句子,再斷所有句子。敘事性文章斷句時先找謂語再找主語,然後合併。

    綜上,這是文言文節奏劃分(文言斷句)的四大方法。希望我精心編輯的文字圖片,給予你一定的幫助。

  • 4 # 曳尾塗中人

    文語文節奏劃分的方法其實應該指文言句讀,方法有虛詞(句首句末虛詞)法、語法分析(各種文言句式)法、語感法。

  • 5 # 靜待花開的蘑菇

    劃分文言文的節奏之前一定要先熟讀句子,瞭解句子的意思再進行斷句。如果還沒有讀懂句子就斷句,很難斷對。但是有時句子中的某個詞語確實很難理解,這時我們就需要藉助一些技巧。

    一、藉助名詞斷句

    在文言文中名詞常做主語、賓語,斷句時可以先找出名詞。比如:人名、地名、國名、官職名等。一般來說,如果名詞做主語,它的前面可以斷句。如果名詞做賓語,它的後面可以斷句。另外在文言文中,一般主語或賓語出現一次後,後面的內容中常以代詞的形式出現。所以,出現代詞時也要注意。指代主語其前可斷,指代賓語其後可斷。常見的代詞有:吾、餘、予、汝、女、爾、其、之、此、彼等。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沉焉弟子記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賢佐也

    第一句“河干”為賓語,“山門”為主語,“石獸”為主語。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沉焉

    第二句“桓公”和“管仲”均為主語

    弟子記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賢佐也

    二、藉助特定詞語斷句

    在斷句時,虛詞是非常重要的標誌。一般來說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後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只要看到這些詞語,再結合它的作用就可以斷句。

    其前可斷句

    句首發語詞:蓋、至若、若夫、已而、夫、初、斯、且、唯、今、凡、敬

    複句中的關聯詞:雖、雖然、向使、縱、縱使、故、是故、或、則、然則、豈、豈非、而況

    疑問語氣詞:安、焉、孰、孰與、何、何如、如之何、若之何、胡、奚、盍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第一句“安”是疑問代詞翻譯成怎麼。“安”後面的句子構成了一個疑問句。所以在安前面斷句。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第二句“然則”是複句中的關聯詞表示順承,在“然則”前面斷句。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其後可斷句

    句尾語氣詞:也、者也、矣、而、耶、邪、哉、耳

    表示對話的詞語:曰、雲、言、謂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自雲先世避秦時亂

    第一句是者……也句式,表示判斷。在者“者”後斷句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第二句“雲”表示說在“雲”後斷句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

    三、根據句式斷句

    古人行文好用整齊的句式。所以文章中排比、對偶的句子比較多。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來斷句。行文中上下句常字數相同,結構相似。只要斷開一處,接下來的也就水到渠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

    第一句,透過句式我們不難判斷“學而不思則罔”和“思而不學則殆”字數相同,句式相似。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第二句“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字數相同,句式相似。

    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

    以上就是我的拙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還需要我們慢慢摸索。

  • 6 # 蒙先生0001

    文言文的語法結構跟現代語文的語法結構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通常情況下,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之間等,這些都存在停頓,所以說利用語法知識可以對文言文的節奏有更好的把握,下面咱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1,文言文句子語法結構確定朗讀節奏。

    一般來說,文言文句子的語法結構與現代語法結構大體相同,文言句子朗讀停頓往往在主謂之間或者動賓之間,因為這樣劃分是符合句子意思完整表達的,例如《岳陽樓記》這句:予長求仁人之心。加上。加上停頓節奏是這樣的:予/長求/仁人之心。

    2,文言文句首的語氣詞來確定朗讀節奏。

    有些文言文句子句首含有語氣詞,表示將發表議論或者提示原因的意思,如《得道多助失寡助》這句:夫環而攻之而不勝。往往在發語詞後進行停頓,加上停頓節奏是這樣的:夫/環而攻之/而不勝。

    3,文言文句中常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詞。

    我們在文言文中常見的詞語有很多,每個詞都很複雜,例如‘之’這個詞,使朗讀時整個句子語氣不至於顯得那麼急促,而是顯得緩急有致,如《扁鵲見蔡恆公》中: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加上停頓節奏是這樣的: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4,文言文首句的連詞或總結性的詞語。

    若文言文首句中出現假設、轉折等的連詞,如‘若’、‘而’、‘然則’等等,又或者表示總結性的詞語,如‘故’、‘是故’等等,用在句中這些詞語的後面要加以停頓的,假設詞的句子如:《愚公移山》中的:而山不加增。總結性的句子如《醉翁亭記》中的:故自號曰醉翁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情,總有一點騙局,真理永遠要和謊言爭辯,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