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錢玄同等學者都提出過拉丁化漢字的方案,後來都失敗了。如何看待漢字拉丁化運動?目的是什麼?都出現過哪些方案?
2
回覆列表
  • 1 # 諸葛小莫

    其實,漢字拉丁話是中華文化的悲哀,是時代的悲哀。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文化底蘊深厚,而文化最重要的標誌就是文字。中國文字方正,橫平豎直!在世界僅有我們。而且文字博大精深,不是一般人能駕馭得了的。民國時,一些人看到了外國的先進,中國的落後,就想全盤否定漢字,全盤拉丁化,這是想毀滅中國文化。其實,中國的漢字可以代替嗎?明顯是扯淡,當時有位名人寫了一篇全是發音是shi的文章,除了漢字能明白含義,用拼音拉丁根本看不懂!盲目崇洋媚外,就是毀滅自己!漢字拉丁化簡直是民族恥辱,那些人也將被世人唾棄!我是個愛旅遊的小夥子,喜歡的可以關注我哦

  • 2 # 阿匃

    漢字落後理論基礎是文字發展三段論,文字發展三段論源自西方,此論認為文字發展的規律是由最初的像形到表意再到拼音方向發展,斷言漢字是野蠻落後的文字。此論傳入中國,立刻引起一幫知識分子的附和,這幫人罵起漢字來遠比外華人狠毒,汙言穢語不堪入耳。國語羅馬字、拉丁化新文字於是粉墨登場。但拼音文字畢竟賽不過漢字,最終還是敗下陣去。現在中國的漢字落後論者現在仍佔上風,他們不斷地向漢字潑髒水,說漢字難學難用,說什麼“方塊漢字在電子計算機上遇到的困難,好像一個行將就木的衰老病人。”並且斷言:“歷史將證明,電子計算機是方塊漢字的掘墓人,也是漢語拼音文字的助產士。”甚至預言:“第四代電子計算機傳出了強有力的資訊:中國文字的現代化,也就是實現拼音化,這一天已經為期不遠了!”在實現拼音化之前必須簡化漢字,為漢字拼音化做準備,如簡化字的同音歸併、漢字元號化便是。漢字堪憂,不是杞人憂天。

  • 3 # 錢二貓還是高階洋氣

    近代很多國家紛紛崛起,其中有幾個把自己的傳統文化拋棄了算盤改變的?

    就拿鄰邦日本來說,他們歷史比我們短很多,傳統文化也基本是漢族舶來之物。可人家君主立憲能夠幹得好,傳統武士道精神和文化傳統習俗也保留的好。

    漢字和文言文,歷史悠久底蘊雄厚。廢除的目的究竟是什麼?這和共和制度總統制度究竟又有什麼妨害呢?完全是華人在瞎搞。

  • 4 # 匿名使用者3567721

    因為中國全國各地各種方言幾百種以上,很多時候就算聽不懂,就像北京人聽不懂溫州話,上海人聽不懂客家話,但是因為“書同文”,還是可以交流,如果漢字拉丁化,因為發音的不同,逐漸會差別越來越大,幾代幾十代以後慢慢分別會向像法文,英文,德文一樣拉開文化差距, 然後會像歐洲一樣形成各自的文化圈子,慢慢互不認同,像南斯拉夫和前蘇聯一樣將逐漸分裂成幾十個小國。這就是兵不血刃肢解一個國家的方法。

  • 5 # 小島百姓遊記

    客觀的說,是當年,在文化領域,針對遍地文盲之現狀,有識之士為了救國圖強而實施的努力,衷心可嘉。然而,他們忽視了漢語文和西方拼音文字間的巨大差異,盲目仿效,最終,均告失敗,當然,為解放後的漢語拼音方案做出了有意義的探索。

  • 6 # 劉工5001020

    民國時期的漢字拉丁化、後來的漢字拼音化以致世界語,都是文字趨同的正常現象。主要交點是識讀和書寫使用簡單、方便、快捷為目的。拼讀文字具有顯現的優點,比如英文字母就是與程式碼等價,漢字則是一個筆畫圖形。漢字拼讀化是一種文化顛覆,難以取得成功。但是智慧化的到來,又凸顯了漢字的優勢,“識繁用簡”能夠兼顧普及大眾識字,又能歷史上繼承中華傳統文化。

  • 7 # 練兵符

    自西方國家用堅船利炮開啟中國的大門,大清軍隊又屢戰屢敗後,當時的大清就出現了一種洋人非常厲害的心裡。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崇洋媚外,洋人的什麼東西都是好的,都要去借鑑、都要去學習。不知道取之精華,棄之糟粕。縱觀當時的世界格局,殖民地遍佈世界,拉丁化發展昌盛,西方知識、技術又比較強大,中國知識份子在學習西方技術的同時,思想被西方文化嚴重入侵,中國很多知識份子就出現了“崇洋”,所以民國的拉丁化順應著世界殖民化的潮流出現了“萌芽期”。這種帶著“洋文化”的知識份子畢竟是少數,大部分都能認清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拉丁化在中國被否決將成必然。不過近代的西方文化入侵,影響深遠。現在的崇洋媚外並沒有消失,它們隨著老一輩崇洋者帶給了下一代。戰爭入侵可以防備,但文化入侵卻很難防。只有中國更強大了,才能恢復往日的輝煌。

  • 8 # 緣聚觀天下

    從整個人類文字發展程序來看,幾乎所有的文字最初都是象形的,表意的,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表達的東西越來越多,象形文字漸漸捉襟見肘,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絕大部分象形文字走向死亡,取而代之的是表音的文字。

    這是人類文字史的大趨勢。正因為如此,很多人認為漢字也會死亡。但實際上,漢人的祖先非常聰明,早就發現了表意文字的侷限,併為將來的發展提出了很好的解決方案,比如說形聲字。形聲字是漢字史上的偉大發明,也是漢字沒有走向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世界流行的英語,在近現代也學會了形聲字這一偉大創舉,這就是英語稱之為字首字尾的東西,這是跟漢字學的。

    電腦的應用,也曾讓一些人悲觀地認為,漢字會跟不上科技的發展。然而,現在看來,計算機是非常適合漢字的。計算機最強大的功能就是計算,在鍵盤打“a”出“a”,打“b”出“b”,真是大材小用,看看漢字的輸入法,真是強大,外華人不服也不行。

    隨著人類進一步的發展,表音文字以後新的詞彙會越來越長,而漢字呢,暫時還看不到危機,並且,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比如現在年輕人玩的火星字,其中很多是符合漢字規律的,以後也是可以轉正成為正式文字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後備空間還非常大,英語玩死的那一天,漢字都還是好好的。

  • 9 # 拓跋永

    只能說那是一種過分的民族自卑心的體現,很不幸我在那裡看到一串串令人敬仰的文化名人的名字,他們就是發起這場可悲可氣可憐的怪導的運動的始做甬者!然我輩之幸的是漢字拉丁化運動終未成真!

  • 10 # 北方文與字

    不可苛責前人。當時急著想趕上西方國家,也是病急亂投醫,八處撞牆找不著門。對於涉及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的認識,是一定有一個過程的,誰都不能超越。走過來了,現在的人回頭看,誰都覺得前面的人真傻,可如果我們也生活在那時候,也絕對是傻x一個!

  • 11 # 傲視東方1

    民國時期中西方的巨大落差、使得很多人感覺到無所適從、一味的把落後歸集到語言文字上面,頭腦發熱、全民一哄而上、要廢除漢字、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看到西方的經濟那麼發達、肯定是西方的文化先進、看不到漢字的偉大之處、豈不知漢字的精闢和廣袤無垠的空間……

  • 12 #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2017

    生在當代,我們是無法理解當年的知識份子看到國家被東洋、西洋輪翻吊打時的悲憤之情。所以,他們就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方法,想來挽救這個國家和民族! 無論在現在看來多麼可笑的方法,而在當時,卻不是,因為他們那時迫切想改變民族命運的執著!

    就拿漢語拉丁化來說,也是如此的。當然,在現在的我們看來,是多麼幼稚,但,請尊重他們的執著!

  • 13 # float風

    幸好沒有拉丁化,不然想想都可怕。

    漢字拉丁化,其實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探索,中國貧窮落後,華人缺乏文化自信,希望像西方靠攏。同時,繁體字過於複雜,中國需要有一種簡單的文字向全社會推廣。當時整個國際社會都以拉丁文字為主,所以中國也發起了轟轟烈烈的漢字拉丁化運動,不過最後被叫停了,改成了拼音。

    文字是一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假如我們現在用的是拉丁化的漢語,那我們將看不懂歷史資料,沒辦法學習古詩詞,也無法分辨各種同音的事物。中國的文化可能就止步我們這幾代了。

    以前看過一個小影片,當年電腦傳入中國以後,如何在電腦輸入漢字是個大問題,無法輸入漢字,我們將於電腦無緣,也成為漢字拉丁化的導向之一,幸好王永民發明了王碼五筆,解決了漢字錄入的問題。

    漢字相比西方文字,如英語,有很多優勢,漢字只要認識2000個字左右,就夠用了,新詞都是在字的意義上擴充套件而來。而英語每個字母不代表含義,每出現一個新事物,就得重新創造一個單詞,會導致現在的人不認識以前的單詞。漢字是象形文字,而英語是字母串,認漢字比認一串字母要容易很多。

    所以,華人需要有文化自信,要堅守我們的歷史與文字。

  • 14 # mimang830

    漢字多嗎?一本漢字字典有多厚多大?一本英語詞典有多厚多大?漢字基本上一直沒有新的字形成,而英語詞典每年都要增加不少新的單詞。

    再者,中國以前文盲多與漢字難學不難學還真沒多大關係,與當時的社會情況有關係好吧。

    當時中國混亂,那一幫出過國留過洋的人自認為出過國留過洋,就內心裡覺得高人一等,他們內心深處認為洋人在華人面前是第一等,他們就是第二等,而其他人就是不入流,末等。或許他們不會承認,但他們的所言所行都表達出來了這麼一種心態。在當今的華人裡也有許多人是他們的那種心態。君不見許多人一提起西洋就是大大讚揚,一提起中國就是貶低。君不見許多人日日夜夜想出國想加入外國國籍。

  • 15 # 劉權林

    當時被人打斷了脊樑骨,各個有抱負的學者費心費力尋找國家富強之道,甚至錢玄同提出“人到40歲就該死,不死也該槍斃”,把機會留給青年人。

    而繁體字非常的複雜、難學,老百姓文盲率太高,當時的報紙老百姓是看不懂的,每個地方都需要有專門讀報紙的人,每天老百姓都圍著這個人聽讀報紙上的資訊。這樣的文化水平是無法適應現代科技和現代文明的,比如選票,上面啥字都看不明白。所以孫中山後來才提出要“軍政”、“訓政”、“憲政”。啥叫“訓政”,就是要先訓練老百姓。

    所以這些知識分子非常著急,放眼一看,歐美全都使用拉丁文字,病急亂投醫,這些學者覺得都是漢字的錯。於是要把漢字廢掉,採用拉丁字母。魯迅也曾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但魯迅是出於著急讓國家富強文明,尋找出路。而羅永浩這樣的下三濫說中國是支那,還拿魯迅舉例子,實在是噁心。魯迅是希望國家好,羅永浩是真心瞧不起國家。

    當時西方已經開始使用打字機,可是漢字是沒法使用打字機的,甚至想象的漢字打字機是把所有漢字都排列出來,常用漢字就有幾千個,根本不現實。

    但漢字拉丁化難度很大,因為漢字同音字太多,拉丁化就是要使用拼音文字,一個音對應好幾個漢字,這就有點困難了。

    而且中國方言眾多,如果要拉丁化,首先得解決普通話的推廣問題,如果各個地方的方言不一樣,拼寫出來的字母就不一樣,那就等於是把文字也改了。

    所以在當時,漢字拉丁化註定是要失敗的。

  • 16 # 桃花石雜談

    如何看待民國時期的漢字拉丁化運動?其實漢字拉丁化絕非始於民國,只是在民國這個時間點達到了高峰。而漢字拉丁化運動其實也是跟中國近代的衰落密切相關的,因此才會在中國衰落的最低谷,也就是民國時期達到其巔峰。因此在中國走出了民國時期的貧弱之後,漢字拉丁化也漸漸銷聲匿跡了。不過漢字拉丁化還是留下了一些遺產,比如在現在的電腦時代,大家所用的拼音輸入法其實和漢字拉丁化也還是有一些淵源的。漢字拉丁化的起源

    漢字拉丁化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來華的傳教士利瑪竇、羅明堅和郭居靜。他們在編寫葡漢詞典時曾先後編制了兩套漢字的拉丁化書寫系統。不過這兩套方案在後世接近失傳,應用較少。

    創造了最早的漢字拉丁化方案的傳教士郭居靜(左)

    而在公元1626年,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在其編寫的幫助外華人學漢語的教材《西儒耳目資》一書裡,則又創造了一套漢字拉丁化方案。後來這套方案被其它傳教士完善,曾經得到廣泛應用。

    而在鴉片戰爭中國國門被開啟之後,大量由西方人所發明的漢字拉丁化方案問世,其中比較有影響的包括威妥瑪拼音(韋氏拼音)、法國遠東學院拼音、郵政拼音和耶魯拼音等。其中威妥瑪拼音最早在19世紀時由英華人威妥瑪編制,後來由另外一個英華人翟理斯完善,成為了漢語拼音推廣之前最廣泛使用的漢字拉丁化方案,尤其是清末和民國時期一些人名的拼寫,幾乎全都使用的是威妥瑪拼音。

    威妥瑪拼音

    另外一個廣泛使用的拼音系統是郵政式拼音,不過它是1906年在全球郵政系統所透過的中國地名通用拼寫方案,因此它沒有音調標示,也沒法區分漢語聲母的輕音和濁音。不過因為它的應用非常廣泛,所以直到現代,一些國外出版物上的中國地名仍然是用郵政拼音拼寫的。比如Peking(北京)、Amoy(廈門)、Canton(廣州)等。而且郵政拼音在拼寫廣東、廣西和福建等地的地名時都按當地發音拼寫,所以現在香港用的拼音基本還和郵政拼音一樣。

    民國時期的鈔票,其中的汕頭拼寫用的是郵政式拼音

    另外法國遠東學院拼音主要是法語裡寫漢字詞彙時使用,而耶魯拼音則主要是在二戰期間美軍與中國聯絡時使用,都屬於特定用途的拼音體系。除此之外,一些中國南方的基督教會還曾經發明過一系列根據當地方言編制的方言拉丁化(羅馬字)體系,其實使用的範圍都比針對官話的拉丁化方案要廣的多,比如平話字、閩南白話字等等,現在在港臺一些教會出版物上還在使用。

    中國本土的拼音方案

    而到清末中國國力衰微之時,一些華人將中國落後的原因歸咎於中國的文字不是拼音文字,因此識字率很難提高,所以從19世紀末開始,一些華人也推出了一系列漢字拉丁化方案,希望透過文字改革,提高中國的識字率,進而促進中國的發展。

    第一個此類方案是福建人盧戇(zhuàng)章發明的“切韻新字”。切韻新字以廈門教會的羅馬字為基礎編制,是盧戇章在日據臺灣任教時受日本假名啟發所發明的。這套文字體系雖然基本沒得到應用,但卻開了本土漢字拉丁化的先河。

    切韻新字

    而曾經得到了比較廣泛使用的是民國時期由林語堂倡議,趙元任負責編制,1928年由國民政府正式公佈的國語羅馬字方案。但這套拼音規則過於繁瑣,所以一直也沒有被推廣開。但在臺灣地區還是一直作為規範的漢字拼音方案使用,和民國時期利用漢字偏旁制定的注音符號系統並用,一直到1986年。臺灣地區現在很多人名的拼寫都還使用了國語羅馬字的方式。而參與了這套拉丁化方案制定的林語堂在其1972年出版的《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中還使用了大量國語羅馬字的拼寫方式。而在大陸,現在陝西省的官方拼寫Shaanxi,為了區別于山西省的拼寫方式,多加了一個a,這是借鑑了國語羅馬字的拼寫方式。

    國語羅馬字

    最後一套方案就是大家現在所用的漢語拼音方案了。漢語拼音是從1956年開始制定的,這套方案從一開始就說明是“給漢字注音和用作教學普通話的工具”,因此後來也主要用作教學用途。不過在後來電腦和智慧手機普及之後,拼音用作輸入法反而讓漢語拼音得到了空前的普及。2008年,臺灣地區各種名詞的外文譯名也正式開始使用漢語拼音。

    但無論如何,歷史早已證明漢字是漢語最佳的書寫體系,而且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所以漢字完全拉丁化已經被證明不可取也不可能。因此無論哪種漢字拉丁化方案,無論其初衷如何,最終也都只能成為了漢字和漢語的輔助工具,替代漢字是不可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網課快兩個月了,每天都是渾渾噩噩,我也不知道怎麼了,在學校都沒這麼頹廢。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