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58870771033

    韓信名譽上手握兵權,其實要奪天下造反,他一個兵都調動不了,因為他身邊的將領都是劉邦的心腹和同鄉,到時死都不知道是怎樣死的,他拜將時,沒有一個人看得起他,大家是給劉邦、蕭何面子而已。劉邦戰敗時,僅憑几個人進帳就把所有的部隊帶走了,說明部隊是聽他的。到了後來,他居功至傲,想反又不想反的矛盾心態,卻反而死在一個婦人之手,這樣看來他根本就沒有造反的資本,滿朝文武都和他沒有人緣,他想奪天下是自己找死。

  • 2 # 史話實說
    第一:韓信

    其實在韓信的內心,一直都對劉邦心存感恩之心。

    韓信年輕的時候家裡貧窮,滿腹才華無處施展。

    受得過胯下之辱,得到過鬥米之恩。投靠項羽,卻不得賞識,最終碰到了蕭何這個伯樂,在劉邦面前力薦韓信,拜韓信為大將軍,甚至位在曹參、周勃這幫元老之上。

    可謂對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自認為,軍功再大,劉邦也不至於“鳥盡弓藏”。

    要說韓信有沒有想過擁兵自立?肯定是有的。武涉與蒯通先後勸說韓信自立為王,與項羽劉邦三分天下。那麼韓信是什麼態度?武涉是項羽派去的,韓信當場回絕了,沒有答應!但是他也沒有向劉邦上報這件事情,這裡就可以看出韓信的內心了蒯通向韓信建議,說辭與武涉差不多,可能在分析利害關係比武涉要高明點,韓信是怎麼回答的?“先生且休矣,吾將念之”

    由此可見,韓信的內心並不是沒有想過擁兵自立

    那麼除開對劉邦的知遇之恩,韓信還有沒有別的顧慮?有的。

    要知道,作為劉邦集團來說,韓信是個外人,後期才加入劉邦集團。

    並且韓信在加入之後一路扶搖直上,走上大將軍之位,在劉邦集團一幫元老之上,他們可定不服。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由此可見,韓信在集團裡面是個異類,被孤立的,所以韓信並不認為自己舉兵能夠成功

    第二:劉邦

    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為何劉邦會封韓信衛大將軍?

    拋開蕭何的傾力舉薦不說,其實劉邦此時的日子也不好過。劉邦此時遭到項羽排擠,被項羽遠封去漢中和巴蜀,身處不利之境。劉邦此時也極為不爽,想要養精蓄銳和項羽一爭天下。再次用人之際,再加上蕭何這個伯樂,韓信拜大將成為情理之中的事情。再說劉邦其實也在處處暗防韓信曹參、灌嬰、張耳為劉邦集團的核心人物,都是劉邦的重要親信,被派去隨同韓信作戰,並不只是簡簡單單的協助韓信,更重要的一層是監視韓信。其三,韓信這個齊王是怎麼來的?韓信貪圖功名,當時的齊國已經與劉邦結盟,韓信卻擅自攻打齊國,使得漢齊和平付諸東流。之後甚至“強迫”劉邦立他為齊王,這裡也是有故事的。當時正處在楚漢之爭的關鍵階段,而且項羽處於優勢方,劉邦被困。

    韓信則在打下齊國之後在齊站穩腳跟,劉邦派人來韓信處求援,韓信卻讓劉邦先封他個“假齊王”,以安民心。

    劉邦再得知後勃然大怒,好在張良及時踩了劉邦一腳。

    劉邦是何等聰慧之人,正準備破口大罵的說辭立馬改成了“你韓信南征北戰這麼多軍功,要當就當個真王,假王有什麼好當的”。就這樣,韓信當上了齊王,劉邦心裡極為不舒服,這是赤裸裸的要挾,更是在劉邦心裡埋下了禍根的種子。

    此二點雖不足以說明韓信為何不擁兵自立,畢竟歷史已久,史書記載並不完全,韓信心裡到底怎麼想的可能只有他自己清楚。

    但是卻能讓我們瞭解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以及韓信並無政治智慧(假齊王一事可以看出)加上本身重感情,受知遇之恩要湧泉相報。

    所以在去長樂宮之前,他都一致認為劉邦不會“鳥盡弓藏”。

    是的,劉邦不會,但是卻授意呂后去做這件事情,“有禍心,欲謀反”的罪名結束了韓信的傳奇一生,甚至到死,韓信都不知道自己的謀反之罪從何而來。

    真乃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話雖如此,這其中的緣由也是說不清道不明瞭。

  • 3 # 彩雲東昇戴寶山

    以韓信的軍功稱個王應該不過分,但是劉邦絕對不允許有異性王存在,這點韓信沒有認識到。因為韓信沒有做天下的野心,就不會起謀反之心。後來韓信上當被擒降為侯,韓信也能接受,可這時就失去了謀反的實權和機會了,只能聽天由命了。沒曾想也不能逃脫被害的命運。我認為這是帝王的疑心和狠毒的結果。

  • 4 # 雲中飛呀飛

    韓信:軍事天才,政治蠢才。劉邦:格局廣大,手腕老練。簡單點說:劉邦是獵人,韓信是獵狗。主人的概念深入骨髓,韓信改變不了。一個人一旦有奴才、匍匐心理,即使再有能耐,也是臣子的命,即使機會多多,也會瞻前顧後,權衡再三,猶豫不決,最後放棄。前有韓信,後有曾國藩,莫不如此。不必謂嘆:政治能力如此,格局如此,他們已再難進一步。而且,劉邦的理念是一統天下,韓信的想法是裂土而王,包括項羽也是。劉邦的理念從現代政治學來講是代表了生產力的先進性,勝利是必然的。反之必敗。

  • 5 # 歷史簡單說

    韓信平定了齊地,齊王田廣就與楚將龍且前去攻打韓信,最終龍且被殺,項羽就意識到大事不妙,就派武涉去遊說韓信。武涉說:天下痛恨秦王朝的暴政,所以合力攻打強秦,秦被滅之後,就應該裂土封王,相安無事。

    但是劉邦率軍東進,拿下了三秦,開出函谷關,他的意圖是想吞併天下。而且劉邦這個人不可靠,項羽因為可憐他,所以多次沒有殺死他,而他一脫身之後,就會背棄盟約,再次攻擊項羽。

    如今,你認為你和漢王的交情深,為他賣命,但你最後的結果還是會被他擒拿的。你現在還能存活,就是因為還有項羽在。你站在哪一邊,哪一邊就能勝利。如果項王被滅,那麼下一個就會輪到你了。

    你和項羽也是有舊交情的,不如與項羽聯合一起,三分天下呢?你是個聰明人,應該怎麼做呀。

    韓信說:我當初在項羽那裡,官位不過郎中,職位不過持戟之士,我獻給項羽的計策一個也不採納,我對他說的話,他都完全不在意,所以我離開項羽,投奔了漢王。

    漢王直接給了我大將軍的印信,給了我幾萬人馬,身上的衣服給我穿,好吃的食物也讓給我,我獻的計策,他都採納了,才有我的今天。漢王對我親近,依賴我,我不能背叛他的,我即使到死了,也不會變心的。

    那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韓信不背叛劉邦,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韓信是六國過來的人,他心裡是有存在著裂土封王的想法,那麼他認為在漢朝是能有異性諸侯王的存在的,這個是對他功勞大的回報。

    二,劉邦對韓信有知遇之恩,韓信對劉邦是懷著感恩之情的,韓信畢竟在年輕的時候受到太多的苦難,而在劉邦這裡,在蕭何的推薦下,劉邦很慷慨的就拜他為大將軍,讓韓信之才得以施展,士為知已者死。

    三,韓信過於高估他與劉邦的親切關係了,其實在劉邦兩次奪他的兵權,他請封齊王的時候,劉邦對韓信已是不信任了。

  • 6 # 春先生的世界

    韓信善於打仗,但是政治上正是一個笨蛋,他沒有奪取天下的資本。原因是:一是他的權利是來自劉邦的授予,離開了劉邦的支援,他什麼也不是。二是他感恩劉邦在世時對他的賞識,覺得一個女人也玩不出什麼陰謀來。三是他沒有自己的親軍部隊,沒有實力去反劉邦。

  • 7 # 蟬大俠

    比如,他最為經典的“背水一戰”,手下只有三萬人,還都是新兵蛋子。滅項羽的“十面埋伏”一戰,韓信是有六十萬人的軍隊,但那是諸侯聯軍,只是歸韓信統一節制、排程而已。韓信的兵,經常是剛一練好,就被劉邦奪去!

    所以,韓信“手握雄兵百萬”只是後人臆測,歷史上從未出現過。

    但是,韓信確實有一個機會,一個能夠讓他三分天下的機會。那就是他滅了齊國,又滅了龍且的20萬大軍後,韓信的實力和威望確實達到了頂峰。

    此時,劉邦和項羽正處於勢均力敵的膠著狀態。如果韓信此時真要獨立,和劉邦、項羽鼎足而三,恐怕誰也沒辦法。

    韓信的謀士蒯通敏銳地覺察到了這個機會,他屢屢向韓信進言,勸他脫離劉邦,三分天下,韓信一直沒有做出決斷。

    就算韓信真有異心,但畢竟君臣名份還在,怎麼邁出這一步呢?

    於是,這才有了韓信向劉邦討要代理齊王封號的事。這個事必是蒯通的主意,以此試探劉邦的態度,為韓信的獨立找一個藉口。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險招,也是一個妙招!

    劉邦你當初彭城大敗,不是承諾要捨棄關東土地,封給幫你對抗項羽的功臣嗎?如今我韓信立下如此大功,你卻連個代理齊王都不封,既然你言而無信在先,就別怪我另立山頭了!

    果然,劉邦得知韓信討要代理齊王,氣不打一處來,大罵韓信。好在劉邦身邊有兩個明白人,一個張良、一個陳平,這兩人知道在這節骨眼上,韓信的要求必須滿足!

    在兩人的提醒下,劉邦當機立斷,封韓信為齊王,並且派張良親自去冊封。

    面子給得足足的,韓信就沒任何藉口了。加上韓信本身也並無另立山頭的想法,都是受蒯通的攛掇,所以韓信最終沒聽蒯通的,蒯通只好裝瘋,離開了韓信。

    這是韓信“三分天下”的最好機會,此後,這種可能性基本上就不復存在了!

    關注中國傳統文化,關注“三好國學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銀行破產倒閉,購買的理財產品會賠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