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就這世界

    鹿角,指雄鹿的角,可以製藥;舊時作戰時的防禦設施。把帶有枝椏的樹枝削尖,尖梢朝上,埋在營寨門前或交通路口,以阻擋敵人前進。因形似鹿角而得名。語出《禮記·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蟬始鳴。”

    基本解釋

    (1)指鹿茸,中藥名。鹿茸為梅花鹿、馬鹿等雄鹿的已長成而骨化的幼角,主要供藥用。

    (2)指軍事上的防禦裝置。形似鹿角而名。

    (3)指官府衙門外佈置的障礙物。

    (4)指一種小魚。

    (4)指一種蔬菜。

    水滸傳中鹿角指:

    軍營的防禦物。用帶枝的樹木削尖埋在營地周圍,以阻止敵人。因形似鹿角,故名。

  • 2 # 我是黑錘

    鹿角是指軍隊防禦工具

    當時用竹子或者木頭削尖交叉綁在一起,抵禦外來侵略者,

    因為形狀像鹿角,所以就多次提到鹿角

  • 3 # 電影迷Zhuo

    水滸傳中多次提到鹿角這個詞,你可不要把他當成鹿的角,其實它們指的是軍營的防禦物。就是古代軍營門口那個總木頭紮起來防止敵人衝破大門的一個防禦物。就跟我們現在小區門口的升降欄杆一樣。下面有圖片(借鑑)

  • 4 # 董某聊電影

    1、水滸傳中曾11次提到鹿角這個詞,這個詞能自然不會指鹿頭上的角。

    2、在水滸傳中“鹿角”這個詞指的是軍隊營地的防禦物。

    3、那麼大家肯定很想知道為什麼軍隊營地的防禦物為什麼叫鹿角呢,是因為當初軍隊安營紮寨為了防禦,把帶枝的樹木削尖埋在營地的周圍,用來阻止敵人,因為這種設施形狀像鹿的角,因此叫鹿角。

    4、清代的學者的趙翼解釋說,鹿是警惕性很高的動物,它們在一起休息的時候會圍城圓形,讓角形成環形的防禦帶,就像戰場上的戰鬥隊形 ,以防禦人和其他動物的侵害,軍營中埋的防禦物尖樹樁之所以叫鹿角,是因為兩者在功能上相同。

  • 5 # 大大大表哥來了

    電視劇中“鹿角”一般是指“拒馬”,是一種木製的可以移動的障礙物,是一種障礙器材。夏商周三代便有了早期拒馬,即將木柱交叉固定成架子,架子上鑲嵌帶刃、刺。當時用以堵門,阻止行人透過,後來用於戰鬥,以阻止和遲滯敵人軍馬的行動,並可殺傷敵人。

  • 6 # 生活真有趣兒

    水滸傳裡提到的“鹿角”並不是雄鹿頭上的角,它們指的是軍隊營地的防禦物。古代軍營為了防禦,把樹木削尖埋在營地周圍,用來阻止敵人進攻,這種防禦設施形狀像雄鹿的角,因此就叫“鹿角”了。

    也有人說鹿這種動物警惕性很高,在休息時會圍成一圈把角朝向外圍,就像軍營的尖木樁一樣。

    所以,鹿角和尖木樁在外形上和功能上都相似,顧名思義,水滸傳裡就把軍營中的這種防禦設施叫做“鹿角”了。

  • 7 # Ao高仕帝

    鹿角,軍營的防禦物,用帶枝的樹木削尖埋在營地周圍,以阻止敵人。因形似鹿角,故名。深栽,意為深插,為了牢固,更好的防禦。

  • 8 # 文武看歷史

    《水滸傳》中的鹿角是在古代戰爭發展中演化出來的一種兵器,常以木材做成,成人字形,上端削尖。最早出現應該是古代的城鎮村落為了防禦他族和野獸侵擾,將原有的木質籬笆變尖,後來由於戰爭的需要,慢慢的演變成了人字形。且可以隨著營帳一起移動,作為安營紮寨防禦敵軍偷襲及騎兵突進的一種防禦性武器。

    《水滸傳》中因梁山泊經常受到冠軍圍剿,也有出去攻打府縣,因此書中所提到的鹿角應該就是上文所說的,用於安置在營地周圍,作為防禦性武器來使用的。

  • 9 # 阿茂Wm

    在古代最為常見的軍事防禦設施,作為一種軍事防禦裝置,最初是為了阻礙戰馬而出現的。拒馬顧名思義就是阻攔戰馬的障礙物。早在戰國時期鹿角又叫拒馬,出現在了戰場上,《墨子》中有一篇《備蛾傅》論“銳鑱”戰法,這裡的“銳鑱”指的就是拒馬。

  • 10 # 樂聞影視趣談

    鹿角

    軍營的防禦物。用帶枝的樹木削尖埋在營地周圍,以阻止敵人。因形似鹿角,故名。 三國 魏 曹操 《軍策令》:“今月賊燒鹿角。鹿角去本營十五里, 淵 ( 夏侯淵 )將兵行鹿角,因使補之。”《南史·韋叡傳》:“夜掘長塹,樹鹿角為城。”《水滸傳》第四八回:“又有苦竹籤、鐵蒺藜,遍地撒滿鹿角,都塞了路口。”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卷十五:“蓋鹿性警,群居則環其角圓圍如陣以防人物之害。軍中寨柵埋樹木外向亦名鹿角。”用帶枝的樹木削尖埋在營地周圍,以阻止敵人。因形似鹿角,故名。深栽,意為深插,為了牢固,更好的防禦。

  • 11 # 我不是先知

    水滸傳中共有11個地方提到了鹿角這個詞,從字面上看不就是鹿頭上的角嗎?當然不是,其實他們都指的是軍隊營地的防禦物,那軍營的防禦物為什麼叫鹿角呢?其實是這樣的,軍隊安營紮寨為了防禦把帶枝的樹木削尖埋在營地的周圍,用來阻止敵人,因為這種設施形狀像鹿的角,因此就被叫做鹿角。

    其實人類製造一些工具或者設施都是有一定參考的。鹿是警惕性很高的動物,它們在一起休息的時候會圍成圓形,讓角形成環形防禦帶,就像戰場上的戰鬥隊形,已防止捕食者的侵害,軍營中埋的防禦樹狀之所以叫鹿角,還因為兩者在功能上相似。

    《曹操集》裡面有這麼一段:“今月賊燒卻鹿角。鹿角去本營十五里,淵將四百兵行鹿角,因使士補之”,大致意思就是說,賊人燒了鹿角,夏侯淵就帶著四百兵士去到鹿角陣地修補。這句話本來是曹操責備夏侯淵的話,但我們從中也可以知道,鹿角實際就是指的防禦陣地上的防禦設施。

    鹿角不只是在古代戰場使用,現代戰場也會有類似功能的防禦設施出現,並且越來越先進,科學。

    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盡的,但願這個設施能帶給世界和平與安寧,而非戰爭與殺戮。

  • 12 # 不羈的狼

    鹿角,軍營的防禦物,用帶枝的樹木削尖埋在營地周圍,以阻止敵人。因形似鹿角,故名。深栽,意為深插,為了牢固,更好的防禦。

    水滸傳88回 顏統軍陣列混天象 宋公明夢授玄女法 話說當時宋江在高阜處,看了遼兵勢大,慌忙回馬來到本陣,且叫將軍馬退回永清山口屯紮。

  • 13 # 程擊缶

    這裡的鹿角=拒馬,是一種木製可移動防禦性軍械,古代用它防禦騎兵衝陣,民國時期用它阻礙關卡,阻攔機動車闖關,近代用水泥隔離墩隔離柵代替。

  • 14 # 使用者98256434273

    其實就是“鹿砦”。中國古代,戰禍頻仍,各種戰事名目繁多,但是衝鋒陷陣的永遠是平民百姓,而古代的“陣”,往往由人、物、地等構成,後來分化出戰陣和陳地,陣地也就是營盤。構築營盤的東西有車仗、柵欄、石頭、池水等物質,而各種削尖圍繞營盤的樹枝,狀如鹿角,又是最常見的安營紮寨的障礙物,叫鹿砦(讀如“寨“)。

  • 15 # 風露中宵2

    即鹿砦,軍隊為阻滯敵人進攻而設定的障礙物。一般放置營盤周圍或交通要衝、前沿陣地等敵方必經之地。因其大多為大樹樹枝構成,狀如鹿的角,故名。

  • 16 # 磁力魔術師

    水滸傳中一共提及了11次鹿角,其中最有名的一段是林沖逼上梁山,也就是王倫做大王時作者對水泊梁山的一段描寫。仔細讀真是不寒而慄…山排巨浪,水接搖天。亂蘆攢萬萬隊刀槍,怪樹列千千層劍戟。濠邊鹿角,俱將骸骨攢成;寨內碗瓢,盡使骷髏做就。剝下人皮蒙戰鼓,截來頭髮做韁繩。而這裡的“鹿角”並不是鹿的角哦~小說中的鹿角,是一種守城武器,又分防步兵或騎兵的.第一種是將許多尖銳而堅固的樹枝或樹幹捆綁在一起而成,因形狀像鹿角而得名,亦稱拒鹿角。第二種就是把圓木削尖,並交叉固定在一起以阻止騎兵進攻,可以活動,也稱拒馬。   

    鹿角在古代戰爭中,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軍營遭到敵軍騎兵的偷襲。騎兵以其速度快、靈活和殺傷力大成為偷襲營寨的常用兵種,因此透過削尖的木棒而製成的木柵欄即“鹿角”,可以有效防止敵軍騎兵的衝鋒。並且有些軍營的鹿角上綁上一些鈴鐺,在敵軍步兵移動鹿角是可以為守軍提供警報,及時有效地防止敵軍對本軍營寨的襲擊,大大提高了軍營的安全性和防偷襲性。

    該種守城武器是古戰場十分重要的,在許許多多的軍事題材小說中都有所體現。

  • 17 # 愛觀影的流星

    鹿角,又稱為拒鹿角、拒馬,是古代戰爭中的一種守城武器,也分為防禦步兵和防禦騎兵兩種。

    鹿角最早出於《三國志》、《三國演義》,看過三國的都看到過戰爭中放在城牆前面或者軍隊外面許多尖銳而堅固的樹枝或樹幹捆綁在一起而成,因形狀像鹿角而得名,亦稱拒鹿角,

    還有一種就是把圓木削尖,並交叉固定在一起以阻止騎兵進攻,可以活動,也稱拒馬。

    鹿角在古代戰爭中,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軍營遭到敵軍騎兵的偷襲。騎兵以其速度快、靈活和殺傷力大成為偷襲營寨的常用兵種,因此透過削尖的木棒而製成的木柵欄即"鹿角",可以有效防止敵軍騎兵的衝鋒。並且有些軍營的鹿角上綁上一些鈴鐺,在敵軍步兵移動鹿角時可以為守軍提供警報,及時有效地防止敵軍對本軍營寨的襲擊,大大提高了軍營的安全性和防偷襲性。

  • 18 # 元二使安西

    在古代軍事史上,“鹿角”既是防禦工事,也是一種戰車,可攻可守,進退自如。

    “鹿角”之名,古已有之

    不獨《水滸傳》中提到“鹿角”,事實上,翻開史冊,許多戰爭中都可見鹿角身影。

    《三國志》記載:“二十四年正月,(劉)備夜燒圍鹿角。淵使張郃護東圍,自將輕兵護南圍。備挑郃戰,郃軍不利。(夏侯)淵分所將兵半助郃,為備所襲,淵遂戰死。諡曰愍侯。”、“子午之役,(夏侯)霸召為前鋒,進至興勢圍,安營在曲谷中。蜀人望知其是霸也,指下兵攻之。霸手戰鹿角間,賴救至,然後解。”

    《晉書》記載:“爽不通奏,留車駕宿伊水南,伐樹為鹿角,發屯兵數千人以守。”、“(馬)隆依八陣圖作偏箱車,地廣則鹿角車營,路狹則為木屋施於車上,且戰且前,弓矢所及,應弦而倒。”

    《宋史》也記載:“時城未下,守正夜超垣,度鹿角,臨機橋,以大軍將至,說關使劉禹使降。”、“(趙)士珸夜半薄城下,力戰破圍。翌日入城,部分守禦。敵治壕塹,樹鹿角,示以持久。士珸礪將士死守,飛火炮碎其攻具,以計生得其首領,敵乃解圍去。”

    在這些記載中,我們不難看出,所謂的鹿角,其實就是用樹枝等物製作的防禦工事,如同鹿角一般的柵欄,可以阻止敵軍突襲,起到拖延進攻、爭取時間的作用。

    但聰明的將領,並不會僵化使用“鹿角”,反而會結合戰爭形勢,將鹿角的防守與戰車的進攻特性融合,靈活作戰。

    鹿角戰車

    比如西晉名將馬隆,在對西涼樹機能用兵時,就製作了偏(扁)箱車,利用“鹿角”,結成陣營,一路奇襲,突破層層險關,以三千奇兵平定十年之寇亂。

    馬隆所謂的“鹿角”,並非簡單的伐樹而作,而極可能是令士兵用戈戟等兵器結成的戰鬥陣營。

    《續資治通鑑長編》中便提到:“古者鹿角車,以戈戟在前,故有鹿角之號。今前後俱插槍者,擬此也。”

    由此可知,鹿角也可以成為進攻的武器,並且,宋代人在軍事前輩們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研製出更具殺傷力的戰車。

    “又以民車之箱,增為重箱,高四尺四雨,前後二戶高於箱等,因革挽之。關起所謂革車掩戶籠彀是也。置床子弩一,車上客五人,弓二,弩二,其人擊金鼓,以為一車進止……”

    在宋代,非常鼓勵兵車改革,還曾廣泛徵集戰車式樣,製造出五花八門的兵車,而鹿角也被賦予了防禦以外的更多職能。

  • 19 # 別酒流年

    鹿角,又稱拒馬,最近我們應該經常見到,只不過和戰場上的鹿角稍有不同,這就是如下圖所示的封鎖道路的路障。

    另外,今天我們仍能看到戰爭使用的鹿角,例如在軍事管理區門口的路障。

    透過圖片我們可以發現,普通路障是不帶刺的,戰爭所使用路障是帶刺的。

    古代的鹿角則是作戰中使用的一種能移動的障礙物,以木材做成人字架,將槍頭穿在橫木上,使槍尖向外,設於要害處,主要用以防禦騎兵突擊,故名拒馬槍。

    早在三代(夏商周)時期便有了早期拒馬,即將木柱交叉固定成架子,架子上鑲嵌帶刃、刺。當時用以堵門堵路,後來用於戰鬥,以阻止和遲滯敵人軍馬的行動,並可殺傷敵人。

    唐朝《通典·兵五》引《衛公兵法·攻守戰具》:“拒馬槍(鹿角),以木徑二尺,長短隨事,十字鑿孔,縱橫安檢,長一丈,銳其端,可以塞城中門巷要路,人馬不得賓士。”

    因為自古中國核心地帶就是農耕文明,因此對於遊牧民族的防禦歷來都是重中之重,此種情況下,鹿角應運而生。

    中國歷史上以使用鹿角陣的經典案例當屬後晉李存審、李嗣源以鹿角陣大破契丹十萬鐵騎。

    《舊五代史》記載:晉王李存勖的大將周德威出任盧龍節度使時,由於恃勇輕敵,放鬆邊備,致使契丹兵進圍幽州長達二百天,迫使城中陷入危境。

    晉將李嗣源獲此訊息後,便約李存審等將率領步騎兵七萬人會師於易州(今河北易縣),準備援救危困中的周德威。

    他們從易州北出,越過大房嶺,沿著山澗向東前進。

    當李嗣源與其養子李從珂率領先鋒大敗契丹阻擊軍隊越出山口後,李存審命令步兵砍伐樹木設定鹿角陣,每人手持一枝結成營寨。

    契丹兵前來攻寨,進攻不成,只能繞寨徘徊。

    李存審命令鹿角陣內士兵,契丹人近則長槍攻擊,遠則萬箭齊發。

    契丹人死傷極重,只好撤到幽州城下。

    最終李存審以疑兵之計解了幽州之圍。

    從此案例可以看出,在平原地帶,鹿角對於防禦騎兵衝擊作用十分明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明風華》講的是什麼劇情,有誰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