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娛樂資本論H

    在中國曆代抗瘟疫的鬥爭中,郎中(古代的郎中就是現在的醫生)總是戰鬥在抗病的第一線,治病救人。歷史上醫家就有“不為將相,偏為良醫”的美德。很多名醫佚事都是有關治療瘟疫的故事,而透過抗防治瘟疫也同時造就了一代名醫,推動了中國醫藥學的發展。

  • 2 # 小雨帶你看歷史

    伍連德清朝末年抗擊鼠疫(1879年3月10日-1960年1月21日)。1910年末,東北肺鼠疫大流行,他受任全權總醫官,深入疫區領導防治。伍連德創造了一連串“第一次”: 親手實施了中國醫學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成為世界上提出“肺鼠疫”概念的第一人;設計 “伍氏口罩”,讓華人第一次用口罩預防傳染病等。在伍連德的指揮下,疫情於4個月後戛然而止,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例以科學防疫專家實踐與政府行為相結合、有效控制的大型瘟疫。 

  • 3 # 陳遊5

    中醫治病。西醫致命。古代時期。都是用中草藥。來抗擊瘟疫。中草藥是很神奇的。在古代有很多中醫名家。有扁鵲。華佗。等等等等很多。中藥。可以預防。也可以治療。中藥,它對人的身體。沒有什麼傷害。所以古人都用中藥。中藥速度慢。西藥速度比較快。西藥對身體有傷害。而中藥都沒有。

  • 4 # 世文先生說

    清末年間,東北大地發生了極其可怕的疫情,這場震驚世界的疫情,是公認的自歐洲“黑死病”後,人類又一起大規模的恐怖瘟疫事件,僅以官方的統計說,這場瘟疫就已經及中國東北和俄羅斯南部地區,只在中國就造成了六萬多人的死亡。這場瘟疫也是一場離奇鼠疫。支離破碎的大清朝,在臨滅亡之際做了一次正確的決定。瘟疫爆發後,外交部右丞施肇基,這位昔日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哲學博士就立刻與北京城裡的皇家貴族們吵翻天:別管外華人怎麼鬧!治理東北鼠疫這事,大清權力絕不能放,放了就是遭殃!可誰去呢?施肇基斬釘截鐵說出一個名字:伍連德!

    伍連德在災難面前做了一系列措施,這些舉措在現在也具有很多可以借鑑的地方。

    一是不顧感染危險和世俗壓力,先偷偷解剖了死者屍體,做出了救命的判斷:東北鼠疫,不是一般的鼠疫,而是罕見的可以透過唾液傳播的恐怖肺鼠疫!

    二是所有發生瘟疫的城市都劃片,家家房屋消毒,出入都有軍警檢查,發現病人立刻就隔離。

    三是所有屍體不準掩埋了事,全部火燒,這在當時可是最最難辦的事了,華人自古講究完整的入土為安,一把火燒了跟挖人祖墳沒啥區別了,幸好有攝政王支援他,才頂住了壓力,實行一系列措施。在他的舉措下,最終消滅了鼠疫。

    這是近代中國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睿智勇敢,擔當起一個國家的責任,拯救一場險些波及全球的滅亡災難。

  • 5 # 小王的趣生活

    毋庸置疑,中國古代治療疾病等用的是中醫與中藥材,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幾個比較著名的人物及故事。1.神農辨藥嘗百草的故事,是一則著名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

    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裡,傳說他牛頭人身。由於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後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穀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

    他看到人們得病,又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拿著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農嘗百草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嚐遍所有的草,最後因嘗斷腸草而逝世。人們為了紀念他的恩德和功績,奉他為藥王神,並建藥王廟四時祭祀。在中國的川、鄂、陝交界傳說是神農嘗百草的地方,稱為神農架山區。

    2. 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伕、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鉅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 被後世尊為“藥聖”。

    3.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據考證,他約生於漢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三國著名醫學家。少時曾在外遊學,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行醫足跡遍及安徽、山東、河南、江蘇等地。華佗一生行醫各地,聲譽頗著,在醫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

    在華佗多年的醫療實踐中,非常善於區分不同病情和臟腑病位,對症施治。一日,有軍吏二人,俱身熱頭痛,症狀相同,但華佗的處方,卻大不一樣,一用發汗藥,一用瀉下藥,二人頗感奇怪,但服藥後均告痊癒。原來華佗診視後,已知一為表證,用發汗法可解;一為裡熱證,非瀉下難於為治。 [7]

    華先生治府吏倪尋,頭痛身熱,則下之,以其外實也。治李延頭痛身熱,則汗之,以其內實也。蓋得外實忌表、內實忌下之秘也。又按內實則溼火上衝,猶地氣之鬱,正待四散也。外實則積垢中留,猶山閒之水,正待下行也。其患頭痛身熱同,而治法異者,雖得之仙秘,實本天地之道也。餘屢試之,果屢見效。

    又有督郵頓某,就醫後自覺病已痊癒,但華佗經切脈卻告誡說:“君疾雖愈,但元氣未復,當靜養以待完全康復,切忌房事,不然,將有性命之慮。”其時,頓妻聞知夫病已經痊癒,便從百里外趕來看望。當夜,頓某未能慎戒房事,三日後果病發身亡。另一患者徐某,因病臥床,華佗前往探

    視,徐說:“自昨天請醫針刺胃管後,便咳嗽不止,心煩而不得安臥。”華佗診察後,說:“誤矣,針刺未及胃管,誤中肝臟,若日後飲食漸少,五日後恐不測。”後果如所言而亡。

    華佗曾經替廣陵太守陳登治病,當時陳登面色赤紅心情煩躁,有下屬說華佗在這個地方,後來他就命人去請華佗,為他診治,華佗先請他準備了十幾個臉盆,然後為他診治結果陳登吐出了幾十盆的紅頭的蟲子,為他開了藥,說陳登是吃魚得的這個病,告訴他這個病三年後還會復發,到時候再向他要這種藥,這個病就可以根治了,並且臨走告訴了華佗家的地址,那年陳登36歲,結果陳登果然三年後舊病復發,並派人依照地址尋找,可是華佗的藥童告訴陳登的使者說華佗上山採藥還沒回來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能回來,結果陳登去世的。

    疸病流傳較廣時,華佗花了三年時間對茵陳蒿的藥效作了反覆試驗,決定用春三月的茵陳蒿嫩葉施治,救治了許多病人。民間因此而流傳一首歌謠:“三月茵陳四月蒿,傳於後世切記牢,三月茵陳能治病,五月六月當柴燒”。華佗還以溫湯熱敷,治療蠍子螫痛,用青苔煉膏,治療馬蜂螫後的腫痛;用蒜畝大酢治蟲病;用紫蘇治食魚蟹中毒;用白前治咳嗽;用黃精補虛勞。如此等等,既簡便易行,又收效神速。

    4.孫思邈(541年—682年,存在爭議,詳見正文“年齡爭議”目錄),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 。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隋開皇元年(581年),見國事多端,孫思邈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5.扁鵲換心

    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輕病,就一起請扁鵲治病,扁鵲對公扈說:“你的志氣強身體卻很弱,有計謀卻並不果斷,齊嬰你的志氣弱身體卻很好,沒有謀慮卻過於執著。如果把你們的心臟互換,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扁鵲讓二人喝了藥酒,他們昏死了很多天,剖開他們前胸找到了心臟,將它們互換放置好,然後給他們吃了神藥,於是二人過了一會便醒了,就像剛開始一樣的健康,後來二人就向扁鵲告辭回家了。

    起死回生

    一次扁鵲到了虢國,聽說虢國太子暴亡不足半日,還沒有裝殮。於是他趕到宮門告訴中庶子,稱自己能夠讓太子復活。中庶子認為他所說是無稽之談,人死哪有復生的道理。扁鵲長嘆說:“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試著診視太子,應該能夠聽到他耳鳴,看見他的鼻子腫了,並且大腿及至陰部還有溫熱之感。”中庶子聞言趕快入宮稟報,虢君大驚,親自出來迎接扁鵲。

    扁鵲說:“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謂的‘屍厥’。人接受天地之間的陰陽二氣,陽主上主表,陰主下主裡,陰陽和合,身體健康;現在太子陰陽二氣失調,內外不通,上下不通,導致太子氣脈紛亂,面色全無,失去知覺,形靜如死,其實並沒有死。”

    扁鵲命弟子協助用針砭進行急救,刺太子三陽五會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過來。扁鵲又將方劑加減,使太子坐了起來。又用湯劑調理陰陽,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癒了。

    這件事傳出後,人們都說扁鵲有起死回生的絕技。

    6.葛洪是東晉時期著名的道教領袖,內擅丹道,外習醫術,研精道儒,學貫百家,思想淵深,著作弘富。他不僅對道教理論的發展卓有建樹,而且學兼內外,於治術、醫學、音樂、文學等方面亦多成就。《抱朴子》為其主要著作,他對文章及美學的論述就散佈其中,雖然比較零散,但其價值還是不容忽視的。

    軼事典故苦學

    【原文】葛洪苦學:葛洪,丹陽人,貧無童僕,籬落(籬笆)不修,常披(分開)榛(雜亂的草木)出門,排(推開)草入室。屢(多次)遭火,典籍(古代重要著作)盡,乃(便)負(揹著)笈(書箱)徒步,不顧千里,借書抄寫,賣薪(柴草)買紙,然(同“燃”)火披覽(翻閱)。

    【譯文】葛洪,丹陽人,家中貧窮請不起僕人,家裡的籬笆壞得不像樣也不修理,常常需要撥開雜亂的草木出門,又推開雜草進屋。家中數次失火,收藏的典籍都被焚燬了,他就背起書簍步行,到別人家抄書,他賣木柴買紙,借火光讀書。

    7. 宋慈,宋代人,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法醫學家,被稱為“法醫學之父”。曾任廣東、湖南等地提點刑獄官,辦案著重實地檢驗。公元一二四七年著有《洗冤集錄》五卷,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法醫學專著,也是世界最早的法醫學專著,廣傳國內外,對於醫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有一天,他在一個已結案的卷牘中看到一樁自殺的命案,死者是一個莊稼漢,他覺得莊稼漢自殺的案例很少,必有萬不得已,非死不可的遭遇,才會走上絕路,而且案卷中並無自殺的詳細原因,於是他決定趁案發為時不久,重新加以審理。第一步,他先開棺驗屍,發現死者腹部的傷口,進刀輕、出刀重,據仵作的說法,案發後,刀子在死者手上,但並非緊握,他更覺得可疑,其中必有曲折。因此他探訪了死者的鄰居、親友,終於查出冤情,揭發了一件強掠婦女、殺害無辜的命案真相。

    原來地方上有一個名叫吳良的官宦之後,仗恃著做過戶部尚書的父親餘蔭,貪酒好色,胡作非為,偏巧縣知事是他父親的門生,而且為官不正,往往使作奸犯科者逍遙法外,百姓早已怨聲載道。有一天吳良看到一位姿色出眾的少婦,意圖染指,打聽到原來她是莊稼漢的新婚妻子,助紂為虐的管家就獻計悄悄將莊稼漢害死,做成自殺的樣子擄走新婦。還拿出一筆銀子,在衙門上下大通關節,於是一樁命案,就草草了結。吳良不但逍遙法外,還享盡豔福。但宋慈將案子重新整理,拘捕吳良和管家治罪抵命,莊稼漢的冤情,終於平反,贏得當地民眾的稱讚,轟動一時。

    8.皇甫謐(mì)(215年—282年),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縣(今甘肅省靈臺縣)人,後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縣) 。三國西晉時期學者、醫學家、史學家,東漢名將皇甫嵩曾孫。他一生以著述為業,後得風痺疾,猶手不釋卷。晉武帝時累徵不就,自表借書,武帝賜書一車。其著作《針灸甲乙經》是中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其實,除此之外,他還編撰了《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 、《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在針灸學史上,佔有很高的學術地位,並被譽為“針灸鼻祖”。摯虞、張軌等都為其門生。

    9.葉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字天士,號香巖,別號南陽先生。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葉桂是清代著名醫學家,四大溫病學家之一。

    祖籍安徽歙縣,其高祖葉封山從安徽歙縣藍田村遷居蘇州,居上津橋畔,故葉桂晚年又號上津老人。

    據史載,清代藩憲向為京官,而清代京官沒有多大實權,極想外任,所以藩憲聽說要到蘇州外任,暴喜而盲,急忙差人去請名醫葉桂療疾。葉桂瞭解他發病詳情之後便說:“我是一方名醫,怎能如此請我?必須備全副儀仗來,方可前往。”差人回稟,藩大怒,眾人相勸,依允名醫要求,若治不好目疾,重罰不遲。於是,令儀仗相迎,但誰也未想到,葉並不去,又說,“去回稟大人,必須由藩夫人親自請!”藩聞後,怒不可遏,咆哮如雷。在這之間,藩大人怒氣未消,而目卻忽明,眾人難解,葉桂已匆匆趕到藩府上請罪了,對藩說:“我並非無禮得罪大人,而是為了治好大人的病。”藩大人由怒轉喜,盡釋前疑,並重禮相酬。葉天士奇術奇在於不藥而癒,於是,葉桂以陽治陰,奇術療暴盲的佳話傳遍蘇州城內外。

    葉桂運用《內經》理論,心藏神,過度興奮和喜樂傷神,暴喜將心神蕩散,可致暴盲,怒為陽勝,喜為陰勝,陰勝制陽,陽勝制陰,故讓藩大人暴怒,以陽制陰,陰陽平衡,暴盲激怒消散。

    葉桂在治療疑難雜病方面,強調心理治療,名醫治奇病,奇術療頑疾,故事趣聞相傳至今,人們無不拍案稱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吵架被罵爛人該不該離婚。罵一些不尊重人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