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幸運媽媽何小貓

    經常在媽媽群裡看到吐槽,自己家的娃又被哪個同學給打了。

    正所謂打在娃身,痛在娘心,面對突如其來的欺負,到底要不要教寶寶“打回去”成了一個難題。

    如果鼓勵打回去,會不會成為“以暴制暴”?

    如果不打回去,會不會導致孩子懦弱自卑?

    在解決這個疑問前,我們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能帶有成人的思維去思考這個問題。

    在成人的世界裡,打人必須是有原因的,除了精神有疾病的人,大家幾乎都不會平白無故地掄起拳頭砸向對方。

    但孩子間的打鬧卻不一定,他們或許只是為了爭搶一個玩具,或許只是他打招呼的一種方式,還或許是隻想單純地引起你的注意而已。

    最主要的是,被打的孩子並沒有認為自己就是被“欺負”了,他們也會把這些“小打鬧”當成是日常交流的一種方式。

    所以,面對孩子“被打”的問題,我們必須要分情況來做出處理。

    如果孩子沒有情緒問題

    如果對方孩子沒有“欺負人”的主觀意圖,被打的孩子也沒有在被打後產生委屈、恐懼和憤怒,

    且下手很輕沒有造成損傷,那麼家長就完全沒有必要去引導孩子,讓其認為自己是被“欺負”了。

    孩子之間的肢體接觸有很多都是帶有遊戲的成分在裡面,並沒有覺得自己有“吃虧”的想法。

    人類本身就是群居動物,不能因為害怕孩子與人發生肢體接觸,而杜絕他們和其他孩子交流互動。

    並且,讓孩子自己直面衝突,也能在無形中提高他的社交能力,而不是一旦遇事就顯得手足無措。

    當然,有些孩子出手沒個輕重,就算打人的孩子沒有主觀意圖,但如果他“打招呼”的方式太過特別,

    比如說採用了工具、傷到了孩子或者是經常如此的話,就需要與老師和對方的家長溝通,儘量避免此類事情的再次發生。

    如果孩子的情緒受到了影響

    孩子被打後,哭了、生氣了、害怕了,那說明“被打”這件事影響到他了。

    當孩子向你講述並求助你時,作為父母應該要做的,是理解他的心情,並教會他學會保護自己:

    告訴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一定要大聲地表明自己的態度:“打人是不對的,你不可以打我!”。

    如果言語無法阻止對方,就還擊後迅速離開,以免受到進一步的傷害。

    對,還擊後再離開,就是想告訴打人的孩子,我不好惹,我都警告你了,你還打人,那我就要給你好看。

    如果對方還要追打,教孩子立即尋找身邊成年人的保護,如老師、家長等。

    讓孩子尋求外力的幫助,是讓他明白,當他自己的能力無法應對時,老師和家長就是他堅強的後盾。

    有些家長會說,孩子被打了跑開就是了,何必讓孩子還擊。

    我的理念是,既然對方孩子打人對我孩子的情緒造成了影響,那說明這事就不是單純的打招呼了。

    孩子惡意動手有個明顯的特點是,他不會對所有人都動手,而是會選擇那些看起來“好欺負”的人。

    最重要的是要告訴孩子,不管在外面遇到什麼事,都要告訴家長。

    讓他知道,父母永遠愛他,家永遠都是他的港灣,這樣孩子才敢於把恐懼表達出來,而不是一味地壓在心底。

    為什麼不直接教孩子“打回去”

    剛才我們提到,當對方沒有惡意時,當發生“欺負”我們用言語能及時阻止對方時,我們都不建議“打回去”,這是因為:

    “打回去”容易激化矛盾。孩子間的小打小鬧是很正常的,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小爭執。

    如果時刻提防孩子會受“欺負”,只會讓孩子沒有夥伴,而沒有夥伴的童年哪裡還有快樂呢?

    如果孩子遇到被打就“打回去”,是在無形中教育孩子不能“吃虧”。

    將來孩子長大了進入社會,一個不能“吃虧”的性格,反而容易使其吃大虧。

    雖然都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但由於體格和性別上的差異,有可能你的孩子根本打不過對方。

    如果孩子直接“打回去”,他不但在身體上遭受了傷害,還會因此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寶寶“被打”的情況分很多種,並且每個孩子的性格也不盡相同,有的親切友好,有的爭強好勝。

    因此,面對“寶寶被打,要不要打回去”這個問題,沒有特定的標準答案,而是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孩子的性格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

    畢竟,養孩子不是做題,從來都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只有在養育的過程中不斷摸索和總結,才能得到最適合的答案。

  • 2 # 太平洋親子網

    如果我孩子被其他小孩打了,我肯定非常心疼,但也不能叫孩子給打回去。

    首先,我會先檢查孩子的傷勢然後安撫孩子。要先判斷孩子哭是不是因為傷得過重,如果傷得太重應儘快就醫檢查治療,如果只是一些小傷可以自行處理。孩子被打,他身上疼而且心裡肯定會不服氣覺得委屈,所以還要安撫好孩子的情緒,讓他平靜下來,不要衝動地還手打回去。

    然後,詢問孩子被打的原因,有時候或許只是其他小朋友誤傷到他,所以一定要了解清楚情況再去追究責任。而且還不能只聽孩子一個人的話,還要問打人的小孩,因為孩子很可能只挑對自己有利的情況說,隱瞞一些事情。

    如果只是在玩耍中被誤傷,而且傷得不重的話就不要太責怪對方,畢竟小孩子玩起來不知輕重也不是故意的。倘若是有原因的打人,自己孩子也有錯的話要先教育自己孩子不應如此;

    是對方過錯的話,無論孩子傷勢怎樣都不要自己去教育或者教訓別人的孩子,而要跟對方家長溝通說明情況,擅自替別人管教孩子容易引起別人家長的不滿,不利於事情的解決。孩子傷的輕就等別人家長教育孩子便是,傷得重則要求對方家長賠償醫藥費檢查費也是理所當然的。

    孩子被打固然心疼,但家長一定不要衝動而要講理,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 3 # 簡學英語

    我會當面告訴他們小朋友在一起不能打架,要好好玩耍。但是回家以後,我會明確告訴自己的孩子:以後少和他一起玩。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既然不是同道中人,那就不必非要在一起。孩子小,他可能沒有這些意識,但是我們作為大人,如果感覺一起玩的那個小朋友有一些舉止行為不太合適,完全可以遠離這樣的玩伴的。不要以為孩子的世界就是單純的,有的小朋友一起玩,趁大人不注意就撓別的小朋友的臉,為了保證自己的孩子安全,家長應該儘量遠離這樣有攻擊傾向的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安頓好自己的孩子,慢慢減少跟這樣的小朋友接觸吧!這是一種自我保護。

    無論孩子打鬧的結果有多麼嚴重,作為家長,我肯定不會跟對方的家長有衝突的,我也不會去傷害那個孩子,但在我心裡,我一定會有自己的獨到應對策略:遠離他!孩子的世界也跟大人的世界相類似,有的人在一起就是特別的投緣,有的人在一起就老起衝突,那麼我們當然是要找那個投緣的一起玩,與那個衝突的主動保持距離吧!

    家長平時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從小就擁有一種高素質和好的判別力,這樣對他的一生都是有好處的。一個人個人素質高了,他會自然吸引同樣素質高或者素質更高的人成為同行者,一個人有好的辨別力,他自然不會輕易靠近那些烏七八糟的人,可以想象一個志向高遠的人,他必定不會和整天無所事事、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以酒肉為主的人成為朋友的,因為沒有共同追求的目標和利益。

    小朋友一起玩耍,少不了打架,偶爾打架也屬正常,是兒童生活中的正常現象,但是如果發生的頻率大了,作為家長,我們就應該好好地甄別一下了,保持距離是一個好辦法。

  • 4 # 腐草為螢

    打架是無法避免的,我大部分情況都交給我兒子自己處理。小打小鬧,我從不干涉。意外情況嬉鬧打架,受點小傷不管他,嚴重點就會和對方家長溝通,並教育自己小朋友下次這種情況他怎樣處理將自身傷害降到最低。如果是正常社交,人際關係沒處理好打架,只要不是很嚴重我也不太乾涉,會選擇鼓勵與安慰,並教他找到適合的方式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受傷產生醫藥支出,會找對方家長合理賠付。但如果是單方面的校園暴力,在與學校及對方家長都溝通無效且無改善的話,我也只能以暴制暴,找人揍他了!!嗯…退一萬步,出現實在是人比勢強,對方欺凌家長又有權有勢,沒有有效單位管治,搞不過鬥不贏的情況下,就選擇給小孩轉學,進行心理輔導。日方長嘛,未來還有無限精彩,犯不著魚死網未破。

  • 5 # 小紅家

    1.生活中這種的事情是沒有辦法避免的,因為小孩孩子的情緒化在成長過程中是不避免不了這樣的事情發生的。我們在家庭生活中要引導孩子,不能欺負別人,但是被別人欺負的時候要有能力保護自己。2.小孩子在玩耍的時候相互打架了是難免不了的。如果不嚴重的話不要責備孩子們 問清楚原因鼓勵孩子相互原諒.鼓勵他們成為好朋友,一起玩耍。3.如果比較嚴重的話,我們一定要剋制自己。先給寶寶傷口處理和心理輔導。然後和寶寶的家長做一個好的溝通,每個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都是無法避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的,所以我們要相互理解。家長都不願意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我個人能理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6 # 飛哥在新疆

    首先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如果我家的小孩在玩耍的過程中被其他的小孩打了,首先我認為小孩打架可能是因為不懂事也是避免不了的,如果另外一個小孩的家長也在跟前,我會告訴他的家長你家孩子把我們家孩子打了,讓家長來管教一下他的孩子,我可能會勸說一下他家的孩子,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孩子打架可能都有錯,讓他的家長去教訓他,但我本人可能不會去嚴歷地訓斥別人家的孩子,然後我先安慰一下我家的孩子,某某不是故意打你的,你也打他一下,這樣孩子心裡可能會平衡一點,如果孩子稍微大一點,我要告訴自己孩子的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去解決,去擺平他,別人把你打了,可以透過自己所學的本領去收拾,去教訓對方,原則是不能打別人的頭部,眼睛等重要部位,要讓他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這個社會本來就沒有相對的公平,是有競爭的,自己必須找掌握更多的本領和本事,才能贏得勝利,才能立足於不敗之地,才能長久的立足於社會。

  • 7 # 平凡老人

    這得看多大的孩子打人了,而且還得看被打的程度了,被打的身體部位了,打人的孩子打人的力度了等,其實這都不是事。

    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打打鬧鬧是孩子們的天性,相互之間互相打幾下沒有關係,家長也不必大驚小怪,但是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家長們一定在一旁看著,一定要在家長的視線以內,有的孩子還真的厲害,打人往死裡抓,這時大人就得馬上過去拉開,避免不必要的傷害,這樣對誰都好,但是大人還是要有度量的,都是孩子別太計較了。

    據說日本幼兒園和小學校孩子互相打架了,老師是不會介入的,完全由孩子們自己解決打架的問題,這種方法在我們國家恐怕還得幾十年,這樣也是鍛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從小被欺負不敢還手也不對,等長大了在學校被人欺負了,也挺讓人擔心的,要想讓孩子長大了不被人欺負,就得讓孩子強大自己,敢於面對欺負你的孩子,敢於說不,敢於打回去,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不被欺負,但是也得告訴孩子不能欺負別人。

    在學校經常被欺負的孩子,還有個特點就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因此為了孩子的幸福,做家長的要有愛心有責任心,夫妻倆儘量後退一步,照顧好彼此感受,維持一個完整的家庭,這樣你的後半生一定幸福。

  • 8 # 真相魔盒

    首先分析孩子打架的原因。孩子的世界都很簡單,玩耍過程中如果發生打架,絕大多數情況是因為爭搶某件玩具。一個巴掌拍不響,自己的孩子通常也會有責任,不論多少,你怎麼做,孩子就會學著怎麼做,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1、交往邏輯,分享快樂。我家從小到大,給孩子灌輸的交往思維是分享更快樂,鼓勵孩子把玩具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把好吃的零食一起吃。在這個過程中,別的小朋友就會更願意跟我的孩子玩。這在大人的世界裡,叫做捨得、情商,這一點會對孩子的成長乃至一生都會有很大幫助。有了這個基礎,孩子打架的機率會低很多。

    2、沒大礙,自己處理。當然,我們的孩子再聽話,也會遇到各種調皮的孩子,這種孩子打我們的孩子,如果不造成傷害,我一般會讓孩子自己學著處理。孩子總有一天會走向社會,遇到各種人、各種困難、各種挫折,這是學習、成長的一部分。事情過後,我一般還會跟孩子分析一下,發生的事情、ta處理的哪裡好哪裡不太好,讓孩子下次遇到同樣問題,自己處理得更好。

    3、造成傷害,訴之法律。當其他小朋友對自己孩子造成了傷害,我們打對方的孩子、跟對方家長爭吵,這些都沒意義,狗咬你一口,你能咬回去嗎?而且這已經是法律問題了,直接找律師,讓對方賠得心疼肝顫,下次再也不敢了。

    希望我說的這些對你能有幫助,希望所有小朋友都能和睦相處、健康快樂!

  • 9 # 美食小河

    小孩子打鬧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別說小孩了就算是成年人整天無事生非的也大有人在。

    但是打人這是可大可小,我們知道小孩子得是不知世事 沒輕沒重,碰到這種情況最好叫上對方家長一起對此事進行曉之以情 動之以理進行洗腦式的教育,避免以後發生更嚴重的事情。切勿以暴制暴。

  • 10 # 我叫小玥玥呀

    首先我認為小孩子打架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交朋友的一種方式吧。但是要看對方家長的態度了,如果對方家長的態度還好那就沒什麼,小孩子打鬧沒什麼的。如果家長態度蠻橫無理那就得好好說道說道了,家長的教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那就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了,毫不猶豫的去打回來。

  • 11 # 海上日出AiAi

    首先我會幫他找出打架的原因,再找出自己解決的辦法,分析自身的錯誤,再分析出對方的錯誤,告訴他要揚長避短用文明的方法去解決去溝通,然後引導他走出打架的陰影,引導他和別的小朋友搞好團結。

  • 12 # 宋宋1006

    碰到過一次類似的情況,當時和兒子在小區廣場上玩,一個兩歲左右的小男孩走過去隨手打了我兒子一下,因為覺得他比較小,打的也不嚴重,也沒在意。過了幾分鐘又跑過來打了我兒子一下,我立馬就不高興了,拉著他的手,問他,你為什麼打弟弟。還沒說完,孩子的奶奶就從5米左右的地方走來了,毫不客氣的說孩子小,不懂事。當時我直接火大了,對他說,他不懂事,可以教他,我們大人的義務就是好好的教育他,不能任由他。他不懂事,我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大人也不懂事,那就難以理解了,你孫子打人,你明明看到,不過來,難道就你家孩子寶貝嗎?老太太頓時啞口無言。

  • 13 # 小猴寶成長記

    說下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吧。有一次帶女兒去遊樂場玩,人很多。

    寶寶本來玩得好好的,突然就哭了起來。我趕緊跑過去問是怎麼回事。孩子和我說:剛剛有個小男孩,玩滑滑梯的時候一直推她。我看見那個男孩,一臉自己沒有做錯無所謂的樣子。

    剛好又來了一個小朋友,剛準備坐好滑下去的時候,那個小男孩就從後面推她下去,我明白了。剛剛他就是這樣把寶寶突然推下來,孩子很快地往下滑,雖然沒有受傷,但是明顯被嚇到了。

    我感覺很憤怒。

    我說:“小朋友,你知不知道你不可以這樣,你家長在哪裡?”

    我環顧了一下週邊的人,都在安靜地看手機。

    我女兒接著玩,又坐好準備滑下去,誰知道這個男孩竟然當著我的面再一次推我女兒。我女兒用手掰住滑梯兩邊的扶手,這小子竟然用腳踢孩子的背,試圖想把孩子踢下去。

    我大喊一聲:“住手!幹嘛呢你!”趕緊跑過去拉住他說:“你家裡人在哪裡?你知不知道你剛剛這樣做是錯的?,很危險!”

    他不理我,還在那裡繼續裝瘋,準備找下一個小朋友推。

    “誰是這個穿綠色衣服的小男孩的家長?你孩子在推人啊!”我提高音量。但是周邊的家長都是看手機,沒人有反應。

    我看了看女兒,她很委屈,眼淚在眼睛裡打轉。

    於是,在問了一遍工作人員也不不知道家長是誰之後,我大吼一聲:“這是誰的孩子?!有沒有人管啊,你兒子在推人啊,再不管我要動手了啊。”

    終於有一個女人出來了,她就坐在我旁邊,離我們都很近的位置上,我相信她一定看到了全過程,只是在裝聾作啞,視而不見而已。

    那句話怎麼說來的?有熊孩子,就有熊家長。

    我帶著女兒走過去,和她說:“喂,你剛剛沒看見嗎?你兒子一直在推我女兒,那麼高的滑梯,出事了你負責嗎?!”

    我的態度是暴躁的,因為我看見她就坐那毫無反應實在是火大。由於聲音很大,很多人都在看著我們。包括了接下來那個男孩推的其他小朋友,他們也在和自己的爸爸媽媽說:“媽媽,他剛剛也推我了。”

    我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呢?因為我就是要這個人難堪,讓她看下幾個家長的怒火。

    這個男孩的媽媽知道自己理虧了,趕緊拉著她兒子的手和我說:“真對不起,我不知道他會這樣推人,我向你女兒道歉。”同時對那個男孩說:“快點,你趕緊和小妹妹道歉,你推別人幹嘛啊?手怎麼這麼欠啊?”

    小男孩和我女兒道歉了,也和其他幾個小朋友說了對不起,然後他們大概覺得理虧,就去了另一個區域玩。

    有的人,只要吃虧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就在那裡裝看不見。

    同時我也要讓我的女兒明白,媽媽一直在保護你,不管怎麼樣,我都是孩子堅強的後盾。

    平時教育孩子:不能欺負別人,更不能被別人欺負。誰打你,就打回去。在幼兒園是這樣,在外面也是這樣。誰搶你東西,就搶回來。

    但欺負人的一方,往往有身體和年齡上的優勢,不是說打就能打過的,這時也不用有壓力,讓孩子告訴父母,我們來出頭。 讓孩子知道,家庭始終是她的後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小夥伴們你們當時是因為什麼創業呢?現在又在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