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淵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終身的教師,父母的涵養,文化,知識能夠促進孩子的成長孩子。在從小的相處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的作用至關重要。

  • 2 # 雨潤163com

    我認為,父母的言傳身教確實非常重要,對孩子人格的形成起到關鍵作用。但並不能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這裡指的高度,我理解是指成就。

    孩子從出生到考進大學,18年內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家庭,其次是學校。孩子成長的家庭的氛圍主要是靠父母來營造的。

    父母愛學習,就會有學習的氛圍;愛看電視玩手機,就會有玩樂的氛圍;父母重視情感溝通,就會有尊重與包容的氛圍。不同的氛圍對孩子人格的形成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但是,人的成就是取決於人格、智慧、能力和時運的。父母只是做了第一階段的事情,智慧和能力要靠孩子自己去學習和訓練,時運要靠整合各項社會資源才能形成。

    無論怎麼說,父母的言傳身教都是極其重要的,是父母對子女的責任,也是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

  • 3 # panglaoban

    是地基,也可能是天花板。

    我心目中理想的父母是這樣的:

    有自己的人生追求

    願意孩子去勇敢闖蕩

    父母做的是最後的屏障,提供內心深處的安全感

    未來是不確定的,所以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

    面對不確定性的勇氣

    面對困難和機會的思考力和執行力

  • 4 # 我是波波老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地基,決定孩子將來的高度,有充分理由證明它的正確性。

    首先,對世界渾然不知的孩子,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啟蒙老師無疑就是孩子的父母。

    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成了孩子模仿的當然物件。父母知性,孩子知性;父母粗俗,孩子也粗俗。至少在進入學校教育之前,孩子會覺得這就是他迴應世界的當然方式。

    其次,我們看孩子成長的階段:

    據專家研究表明,兒童心理成長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0——6週歲。這是可塑性最強的階段,極易受到成人的影響。

    第二階段是6——12週歲。這個階段是孩子的穩定發展期。心理學家羅斯認為:“這種在精神上和身體上表現出來的穩定,是兒童階段後期的一個明顯特徵,假如一個外星人初次來到地球,在沒有碰到成人之前,很可能以為這些10歲左右的孩子就是成人。”

    第三階段是12——18週歲。心理變化更加顯著,性格不穩定,甚至有叛逆趨向。

    這三個階段中,尤其是前兩個階段,父母是陪伴孩子最長的成人,父母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直接影響孩子,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孩子連說話的方式、甚至走路的動作都酷似他們的父母,也間接說明了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三:專家認為影響中國孩子成長的最重要的七大素質有:

    真誠高尚的人格、開朗豁達的個性、勤奮向上的態度、獨立勇敢的精神、敢於吃苦的習慣、不怕失敗的心理、善於交流的能力、寬容大度的處世、終身依賴的技能。

    孩子的成功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功,為了孩子,父母要高度重視自己的對孩子的影響,以身作則,為孩子成才打好基石。

  • 5 # 秋風落葉清道夫

    有道理!三字經曰:子不教父之過!那些覺得人類不需進化的不認同,認為人類生下來就能大學畢業養活自己的不認同!

  • 6 # 吳楚古邑一一菜根譚

    是這麼個理。留多少財富給子女可能由命不由你,但把善良,誠信,敢於擔當,自強不息的理念從小灌輸給孩子是為人父母的天職。

  • 7 # 順新39131941

    是的,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他們的言行舉止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我是做修車行業的,平常遇到很多這樣的事,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同樣都是輪胎沒氣了,家庭教育好的孩子就會說,叔叔幫我打點氣行嗎?。家庭教育一般的會說,嗨,給我打點氣。家庭教育很不好的會二話不說,過來拿著氣筒自己打上就走,從來不會說聲謝謝的。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從父母做起。

  • 8 # 老阿姨談語言

    “決定”兩個字說的有點過於絕對,但“影響”是肯定無疑的,尤其是相處模式。

    我們從一個經典的社會心理學實驗說起。

    1961年,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進行了一個“波波玩偶實驗”,研究暴力行為的影響。

    簡單來說,將約4歲左右的幼兒園孩子分成兩組,每組都有大人跟著一起玩玩具,其中就有充氣的波波玩偶。

    一組就是孩子大人都正常隨意玩,沒有任何暴力行為;另一組則是玩的過程中大人對波波玩偶又打、又踢、又摔、又咬,所有這些暴力行為都讓孩子看到。

    最後沒有大人跟著,再讓各組孩子自己玩玩具,包括波波玩偶,同時觀察孩子們的行為。

    結果如何呢?

    看到大人暴力行為的那組孩子攻擊性要強於另一組,他們也會暴力對待波波玩偶,因為他們觀察學習了大人對待玩偶的方式。

    這個實驗說明,孩子是天生會透過模仿學習的。在社會化的環境中,他們第一模仿的人就是父母。所以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有道理的

    說到這,我想起網上的一些小影片。

    你一定看到過,家長給孩子餵飯,孩子不吃,家長就拿了個孩子的玩具,讓孩子看著,把玩具咣咣咣一頓揍,然後再給孩子餵飯,孩子就老老實實吃了。

    見效不?

    這就是孩子會觀察學習的證明。不必自己親身捱揍,看家長“殺雞儆猴”就知道如果不聽話就會受懲罰。

    所以看起來是個挺有效的教育方法,對嗎?

    不對。

    無論是揍玩具還是揍孩子,都是一種暴力方式。

    往下再想一步,孩子一方面受制於這種方式,同時也可能學會了這種方式。

    在跟別人相處的過程中,如果別人不聽他的,他也可能會用暴力的方式讓人服從,因為他就是從家長那學來的。

    你也許會說,告訴他打人不對,教育他,他會知道的。

    其實效果不一定好,因為告訴他的道理是抽象的,孩子分辨抽象的能力不夠,效果遠不如他親眼看到的、親身體驗的實際的行為有效。

    退一步講,即便他知道了這麼做不對,但他也還是不知道怎麼做是對,因為沒觀察學習體驗過,小的孩子很難落實到行為中形成習慣。

    所以,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地基,決定孩子將來的高度,是有道理的。

    為人父母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做正面的榜樣,而不是透過懲罰威脅的方式“教育”他們,讓他們就範。

    記住,錯誤的方式教育不出正確的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米八的男生的女朋友一米五五,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