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陪豆兒媽看四季

    我的孩子今年5歲半,上幼小連結。下半年就要上小學了,有時遇到不會的題就會著急或者哭。之前我也會生氣,但解決不了問題。孩子才剛剛開始學習,我們能做的就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陪著孩子解決問題面對問題,當他完成後去鼓勵、讚揚他。

  • 2 # 劉小姐的日常生活Live

    作為2個孩子的媽媽,我是深有體會啊。孩子動不動就會因為一些小困難發脾氣、哭鬧。父母應該怎麼做呢?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耐心聽聽孩子因為什麼事哭鬧,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先打一頓。要告訴孩子靜下心來,動腦思考,解決困難。最後要重點提出的是:言傳身教!身教往往勝於言教,身體力行做給孩子看。

  • 3 # 初中遠媽

    難題對孩子就像成長中的一座大山,難以逾越,身為父母,長輩,我們既不能代替孩子解決,又不能坐視不管,我們要做的是善意提醒,積極引導。比如孩子拼積木拼不下去了。我們可以引導一下,二下,孩子都非常有智慧,看到引導,思路拓展,舉一反三,難題就解決了。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有耐心有愛心,慢慢來,慢慢來。

  • 4 # 河南勵冰冰

    遇到這個情況,先平復孩子的情緒,再找出孩子放棄不做的原因,並一起克服困難。如果遇到孩子發脾氣,先想辦法平復孩子的心情,告知他發脾氣不能解決問題,要先冷靜下來。傾聽他放棄不做的原因,並告知他放棄不做是懦弱的表現。同時結合自身經歷,可以舉一個例子,當面對困難時,你是怎麼做的。結合他所遇到的問題,做正向鼓勵,表現出要和他一起解決問題態度,深入剖解這個難題,並克服掉這個難題。最後和他一起慶祝勝利,再次鼓勵他,只要想辦法,找方法。一定可以解決困難的。

  • 5 # 撒好種的媽媽

    建議:

    1、與結果相比,父母擅長看到孩子願意去挑戰,去嘗試,肯定和看重孩子挑戰的行為,不要以結果導向判斷孩子。

    2、根據孩子的心智慧力發展,選擇稍微比孩子的實際水平高一點點(不要超出太多)的事情去完成,慢慢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 6 # 育嬰師小妮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見一些年幼的孩子,如果父母對他們的要求稍有不從,或只是滿足稍微慢一點,就大哭大鬧,一遇到難題就發脾氣。這樣的孩子長大了,除了不能抵制誘惑,還會因為自控能力差引起其他一系列的問題。如做事缺乏耐心,缺乏獨立能力,學習不能專心等。那麼我們怎麼能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一、家長要用自己的理性引導孩子的情緒

    孩子有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什麼事情都來情緒,來了情緒長時間不能恢復。孩子的情緒反應和情緒管理能力雖然和個性傾向有關,但主要還是受環境,特別是父母的影響。很難想象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緒的父母怎麼可以培養出一個善於管理自己情緒的孩子。作為父母不僅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還要用自己的理性去幫助孩子,從情緒中引匯出來。

    孩子遇到難題就發脾氣時,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的感受,給他鼓勵。其次引導孩子尋找多種解決難題的方法或者過程,讓孩子明白解決一個難題,不止有一種辦法。尋找多種解決辦法的一般過程家長可以參考一下:

    1、家長提出問題,或者讓孩子提出問題。

    2、告訴孩子,要想出很多不同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3、把想出的主意都寫下來。(即使你的孩子還不認字,他們也喜歡看著你把他們說的話寫下來。)

    4、問孩子第一個解決辦法。如果這個辦法與問題相關,就重複一遍,並肯定這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要提醒孩子,目標是想出很多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5、問孩子另一個解決辦法,依此類推。

    6、如果很快想不出解決的辦法,要繼續深入探究問,問孩子:“你說什麼能解決這個問題?”或者“你做什麼能解決這個問題?”

    家長注意:不要給孩子做決定,提供解決難題的方法,讓他自己去思考解決方案。

    二、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從小就要用延緩滿足培養孩子剋制和等待的能力

    延緩滿足的訓練要合理、自然、循序漸進。孩子的有些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可以等一會兒再滿足她。比如孩子有點口渴想喝水,這個要求當然是可以馬上滿足的,但是有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說:“媽媽知道寶寶渴了,水有點燙,媽媽幫你吹,一會兒就能好。”孩子在等待的時候,還可以問一個孩子感興趣的問題,這樣的等待就自然。孩子看到你也在幫他一點點接近目標,等待過程就容易。最後孩子喝到了水,千萬不要忘記誇獎孩子能夠等待。這樣的過程讓孩子看到等待為兩方面的價值。首先自己的等待,在媽媽眼裡很有價值,被誇獎。其次透過等待得到的是更好的結果。

    制定規矩也是訓練延緩滿足的一個重要手段。如果事先有明確的規矩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延緩滿足。

    在幫助孩子學習調控情緒中,父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情緒控制起著關鍵的作用。如果父母能在孩子面前樹立控制情緒的榜樣,孩子也會潛移沒化的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相反,如果父母自己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也會變得急躁而不講道理,愛發脾氣。

  • 7 # 鑰柔

    童年期的孩子對很多事懵懂無知,需要被大人引導。拿我家的小侄子來舉例,有一次我和他玩耍的過程中,他的皮球掉進了沙發裡面。然後他的本能反應就是哇哇大哭,也不主動問我能不能幫他把皮球拿出來。

    當我看到他在流眼淚以後,我就很溫柔地問他哭的原因。他告訴我,因為他的皮球掉進沙發裡面拿不出來了。接著,我讓他停止了哭泣,一起幫我移動沙發拿出皮球。

    雖然我知道他的力氣很小,有他沒他其實對拿皮球這件事根本沒一點幫助。但我還是讓他做了,因為我覺得只有在做的過程當中,他才會對這件事有他自己的感受,以及因為他自己親自動手做了,才會印象深刻。

    或許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不再一味是採用哭泣以及發脾氣的形式,而是自己真正動手解決這個問題。

    拿出皮球事後,我還特意誇獎了他下,說他力氣真大,這麼重的沙發也被他搬動了。

    換言之,光對孩子進行行動上的指導遠遠不夠,還要及時給予他們行為上的反饋或者一些鼓勵,讓他們相信自己真的很棒。從而幫助他們建立自信,長大以後能成為一個人格相對完善,遇事也能冷靜處理的大人。

  • 8 # 寶媽的簡單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人都會遇到難題。作為家長的我們肯定有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畢竟我們積累了很多的生活經驗。但對於孩子來講,他們的年齡比較小,生活閱歷少,他們這個年齡只是在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中,他們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

    孩子一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難題就會發脾氣,這也是很普遍的現象。他無論做了多少次,都做不好。他就會抱有放棄不做的想法。

    當孩子想放棄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從側面鼓勵他。首先,我們要安慰孩子,平復孩子的心情,等孩子冷靜下來,我們告訴孩子:遇到難題的時候,哭泣和發脾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等情緒好了,再去思考一下,肯定就會找到解決難題的方法。

    瞭解孩子解決不了難題的原因所在,鼓勵孩子,我們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經歷,列舉一個例子,講一講自己是怎樣解決難題的。讓孩子真正理解發脾氣,根本解決不了任何難題。只有自己真正動手,一點點找到解決難題的辦法。對於太難的問題,家長可以在旁邊一點點引導孩子解決。讓孩子真正把難題解決,鼓勵孩子,表揚孩子,這樣也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以後遇到難題,不會出現想放棄的現象。

    家長告訴孩子:在今後的成長道路上,孩子都會遇到一些難題,只有自己冷靜下來,找出解決不了原因所在,才能真正的解決難題。

  • 9 # 風度翩翩大男孩

    我也遇到過孩子的這種情況,我分享一下個人經驗。我是這麼做的,首先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表達出理解他的心情,來安撫他的情緒,告訴他這個問題對於他來說也許有些困難,這麼跟孩子溝通一般孩子的情緒會慢慢平靜,等孩子平靜下來後,我給孩子說爸爸小時候也遇到過類似的經歷,我開始也是發脾氣,但後來發現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影響別人的情緒,後來我用求助大人來幫忙的辦法,和大人一起解決了這個問題。當我講述自己的經歷時孩子聽得很認真。最後我們一起來解決問題,鼓勵他積極思考,建議性的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把難題解決了,孩子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 10 # 肖老師英語課堂

    這種情況在孩子身上還是比較常見的!

    這就和大人遇到困難是一個道理。面對超出自己能力很多的任務或者工作,我們自己就會害怕,會退縮,或者乾脆不做了!

    這種情況是可以改善的,我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對於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要接受。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要指責孩子,而是要理解孩子,告訴孩子家長的感受,與孩子產生共情。讓孩子感到,媽媽是愛我的,媽媽懂我。

    比如,孩子因為一道題不會做,就開始發脾氣了。這個時候,媽媽走過來,對他說,我知道你現在有點煩躁,我面對工作上的困難也會有這種感受!讓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吧!

    第二,家長要幫助孩子總結那些難度很大的題,或者經常出錯的題,進行強化訓練,幫助孩子搞懂這些難題,提高孩子的信心。

    孩子的學習上出現的問題,或者難題,家長要進行總結。太小的孩子還沒有這個意識,中學生學習任務重,沒有太多的時間來總結,這就要家長做這個工作。

    比如,孩子的英語動詞搭配掌握不牢,一有這樣的題都丟分,媽媽就可以幫著孩子總結下來,這些常考的動詞短語,讓孩子早讀的時候讀一讀,記下來了,在做題的時候,做對了,孩子就會感到開心,信心就會提高了,等下次即使遇到一個沒有背過的短語,他也不害怕了。

    數學尤其如此,各種題型規律性強。對孩子經常出錯的題型,家長是瞭解的,總結下來,針對性的強化訓練,事半功倍。我家孩子有段時間學習兩位數乘法,有時候就忘記進位。孩子沒少挨批。一做類似的題,就犯嘀咕!

    我就把孩子經常出錯的題,都抄寫下來,每天練習十題,經過一個月的訓練, 計算題就不再出錯了!孩子也不害怕做這種題了!

    第三,正確對待困難。學習的過程,總是會遇到困難的。積極面對,是最好的辦法!

    我認為困難就是我們進步的地步。解決困難的過程就是我們學習的過程,也 是提高自己的一個過程!教學中我經常這樣鼓勵學生們,效果很好!

  • 11 # 沐沐教育芝道

    見多了這樣的提問,總覺得為什麼家長自己不去反思一下自已呢?為什麼不去思考一下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難道所有問題只是孩子出現了問題?

    孩子從出生後,第一任的老師就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創造者也是孩子的鏡子。

    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言傳與身教。

    孩子出生是一張白紙,怎樣書畫,是由家長“手把手,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地教孩子,也許只有黑與白,也許是五彩斑斕。也許清冷,也許溫暖,這一切都取決於父母。

    父母和藹可親,孩子決不會冷酷無情;父母才華橫溢,孩子自會多才多藝;父母小肚雞腸,孩子也不會大氣到哪裡……

    這就是潛移默化的影響。

    試問一隻麻雀,又安知大雁之鴻願呢?

    所以,孩子出現這樣或那樣問題,說明了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所以家長鬚探尋一下問題出在哪裡?

    首先,我們要想一下,作為家長當遇到問題時,你是怎樣的態度,心情怎麼樣?會發脾氣嗎?其次,在孩子小的時候,會不會在孩子正想專心做某事的時候,被家長叫停呢?第三,家長做事會不會也是虎頭蛇尾?第四,在孩子遇到問題或困難時,有沒有耐心幫孩子解決問題?第五,孩子不懂時,有沒有罵過孩子呢?

    ……

    發現了問題所在之後,希望家長以後做事情也要有耐心,細緻,待人接物時,切記焦躁且不能再發脾氣了。(有時候不一定罵出聲才是發脾氣,心裡生氣也是的,孩子可以感覺得到,因為他與你血脈相通,因為孩子內心很是細膩。)

    以上說的這些是冶本的。

    那我再說說冶標吧:一遇到孩子出現這個情況。

    首先,做家長要深吸一口氣,來穩定一下自己的情緒。做家長千萬不要動氣。然後,我們要接納孩子有這樣的情緒,千萬不要責罵,甚至打孩子。讓孩子發脾氣。接著,等孩子的脾氣撒完後,再上前與他交流。問他怎麼了,那有問題,需要爸爸媽媽怎麼幫助,一點一點的給孩子耐心與幫助。最後,當難題解決後,可以心平氣和地問孩子,以後遇到這樣類似的難題要怎麼辦?讓孩子小結。同時,對孩子說一句:你看你不發脾氣,慢慢來,問題不是解決得很好嗎?給孩子正面的肯定。這樣孩子就能有一定的認識了。有一點要注意,這是遇到這些情況時,我們應該做的方式。而不是有人口中所說的責罵打。

    還有要想孩子以後更好,做家長的一定要好好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家長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家長要不斷地發現自己的不足,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好,孩子才會更好!

  • 12 # 李佳小妞

    孩子一遇到難題就發脾氣,放棄不做。這是一種不好的表現和做法。如不及時改正,長此以往就會變得懦弱無能,心浮氣躁,遇事退縮,自信心大受打擊,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家長要及時引導指點幫助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負債累累的70後,還有機會翻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