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冬天的房子
-
2 # 春秋君言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書可以使人進步,增加我們的見聞和閱歷。讀史,可以明志,國學,戲曲,四大名著,中國傳統文化可豐富我們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讀小說,如同自己就是小說主人公;讀醫書,如同自己就是大夫;讀書大的分兩種情況:第一,提升工作或生活技能,職業技能的書,教科書,這種就少了文化內涵,多了職業素養,應試技巧等,第二,經史子集,眾多文化,社會,風土人情,自然,人文,宇宙,宗教等太豐富了,有中國的,世界的。
開卷有益嘛,沒有限制,多多益善,讀書了,思想就不會停止。
-
3 # 雪憶柔
在看到這個問題的那一刻,我的腦海中迅速浮現出一段話,相信大家最近在朋友圈都有看過:你怎樣度過疫情,就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一生,彷彿是個深遠且久遠的話題。一場席捲全球的疫情讓我們明白了,生離死別有時只在一瞬。我掃視書房一圈,究竟哪本書可以有“一眼萬年”,看過如過一生之感呢?真的是不勝列舉,文學史上前仆後繼的好作品有那麼多,豈敢以一代全?今天,我就介紹其中一部吧。
我想提到的這部作品,是日本文學作家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第一次看到這八個字的時候,我忍不住打了個寒戰。能說出這樣卑微又心酸的話語,作者一定是飽受抑鬱症折磨的吧!果不其然,太宰治確實是抑鬱症患者,且最終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年輕的生命。他的作品不用一本書,只消一個短篇故事,便已看到人生的結局。我記得大學的第一天,我的導員問了我們一個問題,“人為什麼活著?”當然,我們的答案五花八門,可是他給我們的答案只有六個字:因為不能去死。多麼簡單純粹的六個字,有道理的無從反駁。但是太宰治不同,他的作品字裡行間都流露著他對死亡的渴求,在正常人眼中,“生死”是禁忌話題,在抑鬱症患者的世界,“死”是解除一切痛苦的根源。
儘管我們期待文學史上有更多瑰麗作品的出現,但同樣也期望每一個作者都擁有健康的狀態。每每讀太宰治,都有一團愁雲在心頭,四月一日要到了,那一天是哥哥張國榮的忌日,他是我們最熟知的抑鬱症患者。真心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關切身邊的抑鬱症朋友們,他們走出自己的世界很難,在伸手的那一刻,我們別拒絕好嗎?別讓他們的一生短暫停留,這個人間,其實值得!
-
4 # 突擊吧老白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去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
我最近看的《激盪三十年》就是這樣一本書,讀著如同身臨其境,好像經歷了書中的人物,無助、焦慮、憤慨,滿懷希望、憧憬未來;書中的企業家們有的曇花一現,有的則經久不衰,到現在依然活躍的市場,可以說因為個人身上的某些優秀品質決定著企業的興衰,也決定著國家民族的命運。
有時候看著他們的奮鬥史,滿滿的正能量,湧在心底的幹勁翻江倒海,它讓人失眠、興奮,不得不說,看著前人的腳步如同嚼蠟,細細品味,身臨其境,看到他們彈冠相慶,也會手舞足蹈替他們高興,相反也會令人扼腕,他們的興衰給我們青年人來說真的太重要了,是那些嚮往自由市場、商戰人心中的一尊神,不可褻瀆,不可逾越。
書中記記載了祖國改革開放後的三十年裡,數百位企業家的成長經歷,如王石、劉永好、任正非、柳傳志、史玉柱等這一代人的發家史和奮鬥史以及像丁磊、陳天橋、馬雲、江南春、求伯君這一代在中國IT界叱吒風雲的精英人物,並且記述了年廣九、孫大午、褚時健、牟其中、唐萬新、禹作敏、張國等經歷了命運沉浮的商業。其中有柳傳志、張瑞敏、王石、馬雲、吳仁寶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長孔、沈太福等曇花一現的悲劇人物。無論如今他們依舊被鮮花簇擁,或者淪為階下囚,他們見證了經歷激盪三十年裡中國企業所有的興衰榮辱和世事變遷,他們是這個時代的驕子和民族財富。
三十年的中國企業奮鬥史,在歷史的長河裡只能算是很短的一段,但它創造的財富是巨大的。隨著歷史潮流的不斷前進,我們要善於抓住機遇。正如一位網友評論的:“在歷史的機遇面前,有人窺見先機,一躍而起抓住了機遇,獲得了飛躍的發展和急速的膨脹;有人隨改革的程序,在不斷廓清思路的拉鋸中起起伏伏;亦有人始終站在政策的前端,撈取著轉型時期中國經濟的厚利;還有更多的人,他們以自己的勤勉、奮鬥在這個英雄的年代,大寫英雄的歷史。”
-
5 # 烏盟小張
可以去看一下《曾國藩全集》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到人物之一,他的說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幾代華人,以至他雖已去世一百餘年,提起曾國藩,人們任然津津樂道。有的評論者說,如果以人物斷代的話,曾國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最後一人,近代歷史上的第一人。這句話從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國藩的個人作用和影響。
-
6 # 橘南讀書
《那不勒斯四部曲》
這本書的前兩部已經被HBO拍成美劇上映了!就是《我的天才女友》!故事情節非常引人入勝,整個故事時間跨度幾十年!是不可多得的女性視角的好書!
女主萊農相對幸運,讀完小學,成績優異,被家裡允許繼續讀初中。女主利拉沒有這份幸運,她天分非常高,但是,家裡可能是經濟問題,不允許她再讀書。可是,利拉可是很有抗爭精神的,各種抗爭,結果就是被爸爸從樓上直接扔樓下,命大沒死,之後不再提讀書的事。
利拉和萊農一直在互相追趕,利拉沒有上學之後,並沒有放棄學習,她在追隨萊農的步伐看書。甚至在這場無聲的較量中,她設計出了一款非常有前途的鞋子,只為了證明自己不比萊農差。萊農的生活相對中規中矩,有暗戀的男神,有繁重的學業,還有求學過程中的種種挫敗感。這個階段,利拉嫁人了,所嫁非人,但是,她都在盡力幫助萊農。有點感慨,利拉真的不是一般人。
這兩個女孩子之間的友誼很寫實,又有點讓人羨慕。
-
7 # 使用者3772860404
比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曹雪芹的《紅樓夢》、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等等,這些近代的優秀經典著作,讀了,讓你受益一生。
-
8 # BH天海
每個人看到這個問題,心中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和成長環境都是不同的,所面對的人生也不相同,不管怎麼的人生軌跡,都會有暗淡和出彩。
如同餘華的《活著》,透過主人公富貴,講述著自己的人生,從一個地主家的闊少爺,家道中落就已經看到了往日的日子並不好過,在父親去世後便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之後便一直在社會的底層掙扎的活著,連母親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在解放後,生活迎來了新的希望,但上天彷彿在和他開玩笑,兒子的離開,妻子女兒女婿外孫的相繼離開,在經歷的種種,也明白了活著才是最好的選擇,就像那句話所說的“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人生的起起落落,也讓他看淡了生活的一切,晚年生活也許那頭“富貴”是最好的陪伴了。或許這樣才是一個普通的的一生吧,一直在為活著而努力著。
-
9 # 竹影伴月
《世界的苦難》真實的故事。
著名社會學家布林迪厄做的社會調查所作的《世界的苦難》,一千多頁。
教授、警察、工人、流氓,哭泣的女人和彈煙的油膩男人。
都是真的,真實的人,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深重、無奈與彷徨。
豆瓣評分9.4
《世界的苦難》
“在這裡,你可以找到任何人生階段的煩惱。”
人類的悲喜也許確實不相通,但互相一看,都是鏡子。
-
10 # 墨青丹姑娘
我是予小草,我來回答。
餘華這個人牛,如果你覺得你這一生活得一點意思都沒有,或者自己想去看更大的世界,非《活著》莫屬。你稍微有了一點閱歷,細品這本書,會給你帶來給大的震撼,引起你對自己這後半生的思考,學到一些受益一生的智慧這哲理。
好書推薦有:
許三觀賣血記 、兄弟 、 看見 、白鹿原、 茶花女 、狼圖騰 、老人與海 、漂亮朋友 、往事並不如煙、 文化苦旅、 揹包十年、 票、 源氏物語 、不能承受生命之輕 、了不起的蓋茨比 、苦難輝煌 、小王子、 百年孤獨 、穆斯林的葬禮 、古爐 、高興 、秦腔、 苔絲 、三個火槍手 、少年維特之煩惱 、小姨多鶴 、活法、紅高粱、蛙、致加西亞的信、目送、時間簡史、平凡的世界、人生等等。
-
11 # 讀書故事城堡
這裡給大家推薦的是法國啟蒙思想家·讓—雅克·盧梭的《懺悔錄》
1.讓·雅克·盧梭是啟蒙思想家中唯一一個,從底層起來的哲學家,做過奴僕,騙子,小偷,被包養,誣陷過一位清白的姑娘,把自己的四個孩子送進孤兒院,他又是偉大的教育家,哲學家,啟蒙思想家,拿破崙是他的粉絲學生信徒,他的思想和人生,犀利到摧毀了“封建時代”。
2.他的《懺悔錄》他把自己的一生,自己的所有事情,想法,以宗教的虔誠的方式公開,從未有人敢這樣做過。或許他不知道他以後的偉大,他的“社會契約論”奠定當今的社會文明,或許他想透過《懺悔錄》的坦誠,告訴世界,他真的不夠好,他不配,他……就是這樣。
3.拿破崙說:無盧梭,無法國大革命。未來將會證明,盧梭跟我沒在這個世界出生過,會對安寧更有好處。
個人覺得,無盧梭,也就不會有拿破崙。他倆向世界證明了,人可以打破出身的束縛,底層人,也可以成聖成帝,而非僅僅只有貴族,知識分子可以。
4.東西方文明。西方就是盧梭,哥德,伏爾泰,啟蒙思想一派,民主,自由。在美國。
東方就是陽明心學一派,良知,知行。在日本。
5.當初讀盧梭的《懺悔錄》的時候,震撼的同時,更多的是心底留下了一道悲涼,那時候我明白了“過於羞澀的人沒有活路”,我不想向他一樣被世人折磨到這種地步。
6.從歷史上只看到過三位想靠自己治癒精神分裂的人,一是盧梭,希望寫《懺悔錄》剖析自己向自己向世界證明這個一直被詆譭的人沒那麼壞;另兩個是圓明居士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喬布斯希望透過禪宗控制自己的躁狂,“喜怒不定”。
7.梁啟超先生說的很對:“說人人都能成堯舜,我不信,但說人人能成曾國藩,我信,因為曾國藩的資質和常人無異”
曾先生跟盧梭一樣,你會為他們這種平凡人的不屈而熱血沸騰,而感動,只能用一個詞理解他們,那就是佛家所說的“願力”。
8.1800年8月,拿破崙在盧梭墓前說:“未來的事態將會表明,假如盧梭和我壓根兒都沒有在世間活過,也許會對世界的安寧更有好處。”
我始終認為啟蒙思想家讓-雅克·盧梭是拿破崙的王者師。我依舊相信盧梭的《懺悔錄》是我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過去,現在,和將來。
9.相信我,深愛盧梭的人,心中會被注入一股能量,非常強大,足以改變世界,改變自己的能量。
回覆列表
特別特別喜歡《史記》,百讀不厭。
《史記》是一座歷史與文學的雙重豐碑,司馬遷是一位悲天憫人心含蒼生的文道大家。
《史記》從誕生起便倍受推崇。魯迅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劉向將其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並稱“史學雙璧。班固說:司馬遷“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楊雄在《法言》一書中寫道:“太史遷,曰實錄”。“子長多愛,愛奇也。”韓愈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十分推崇司馬遷的文學才華,他認為司馬遷作品的風格是“雄深雅健”。《史記》成為韓愈作文的樣本。柳宗元認為《史記》文章寫得樸素凝鍊、簡潔利落,無枝蔓之疾;渾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詞造句,煞費苦心,減一字不能。南宋鄭樵說六經之後,惟有此書。清代史學家思想家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說:“夫史遷絕學,《春秋》之後一人而已。”他認為《史記》一書“範圍千古、牢籠百家”,司馬遷有卓見絕識之能,《史記》有發凡創例之功。梁啟超認為:“史界太祖,端推司馬遷”,“太史公誠史界之造物主也”。他主張“凡屬學人,必須一讀”。毛澤東對司馬遷更是敬佩有加,他認為“司馬遷覽瀟湘,泛西湖,歷崑崙,周覽名山大川,而其襟懷乃益廣”。
《史記》一書我有選擇的讀過不知多少遍。感動於司馬遷遊盡山河養浩然之氣,讀盡史冊經書為御筆。苟活於世窮其一生只為一書的頑強毅力。感動於司馬遷成就偉業的雄心壯志和為此而付出的艱難人生里程。感動於司馬遷自比於伯夷叔齊的扣天而問:有人說天道是不分親疏的,常常把好運帶給善良的人。伯夷、叔齊應該是特別仁善的人,卻餓死在首陽山,我非常困惑,天道是否存在呢?感動於司馬遷自比於屈原時的流濁而不合的聖潔。感動於司馬遷的妙筆生花思想深邃,能為諸如淳于髡這樣小人物列大傳。
所以所有古代文人墨客中我尤其尊崇司馬子長,也因此寫過很多來文學表達對這位偉人的敬重之情:每當我翻閱《史記》,這座歷史的豐碑,司馬子長吐氣為書的歷史畫卷,就會在我眼前一幕幕展現。它奔騰浩蕩如長江黃河之水,它取盡了五嶽八山的仙靈,深沉含蓄又意味深長。每當此時,我都會沿著子長走過的十八載的光陰,任由自己的思想放飛。沿著黃河岸邊的龍門西折,出武關至宛城,盡情的領略秦楚晉三百年的分分合合。下襄樊至江陵,白髮飄然的伍子胥,正鞭屍楚平王於江陵城頭,溯沅水至湘西,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正欲借問周鼎之輕重。窺九疑北上長沙,整個瀟湘的斑竹,都為虞舜傾情地流淚。至汨羅越洞庭,當年屈子沉淵的江水,依然傷心的西流不歸。登廬山出長江順流東下,觀禹疏於九江,探禹穴於會稽的錢塘。從姑蘇五湖至臨淄曲阜,終可以為聖人執鞭附翼尾。至聖人受困的彭城,志士不飲的盜泉終可一見。經沛縣睢陽再到烏江,領略了楚漢英豪馳騁的彊場。每當此時,便心生萬千感慨,雖不能至,心嚮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