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八線mama
-
2 # 瘋狂的小羽
第一,是要注重榜樣的力量。雖然我也是一個手機控,但我一般在陪寶寶的時候不會玩手機,同樣的,我對家裡人的要求也是不要在寶寶面前玩手機。在他一個人玩得比較專注的時候,我會隨手拿一本書來看,挑一些內容比較簡單,不需要特別做筆記的書放在手邊,不在乎說這些書帶給我多少新的知識,主要是給寶寶做一個示範,讓他感覺到媽媽是一直在看書的,讓他產生對書的興趣。
第二,是要建立閱讀的儀式感。我們都知道睡眠程式很重要,目的就是為了建立寶寶對睡覺這件事情的儀式感。那對於小寶Bora說,其實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幫助他建立儀式感,才能有助於他習慣的養成。比如我們家閱讀繪本的時間,一般是在晚上,他洗完澡之後、準備睡覺之前。當然,我不會說我這麼做的初心是想幫他建立睡眠程式,但是我們家的睡渣寶寶喲~~說多了都是淚。最後的結局就是,每天晚上洗完澡知道要讀繪本了,卻不知道該睡覺了。
第三,要讓寶寶有參與感。給寶寶讀繪本的時候,不要想著一定要把繪本讀完,而是應該根據他的不同反應,和他一起享受整個過程。我家寶寶以前還會乖乖聽我讀,現在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比如,動不動就自己伸出手對著書上的小熊小狗小白兔摳摳摳,明明是普通的平面書,他摳的認真勁兒,好像真的能摳出來一樣。然後,我就乾脆停下來陪他一起摳摳摳,等他摳完了,就繼續給他講…然後像一些翻翻書、洞洞書、觸控書,一開始他還不怎麼會玩,我會有意識地握著他的手感受一下,現在已經完全不需要我的引導了。
第四,要多嘗試不同的方式。比如,換種姿勢,抱著寶寶、跟他面對面坐著、陪他一起趴著,等等;再比如,換個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一起來,不同的人對同樣的內容也會有不同的體驗;比如,讀繪本的方式不要僅僅停留在讀文字上,還要多看看圖,顏色、數字、動物,每本繪本其實都是很好的認知讀物。
第五,讓孩子自己選書很重要。很多家長和我一樣喜歡屯書,家裡有很多書,但是在和孩子讀書的過程中不讓孩子自己選擇,而是家長強迫孩子讀某一本,比如孩子小的時候喜歡不斷重複聽某個故事,而家長覺得某個故事已經講了很多遍,幹什麼還要讀?其實在孩子的腦袋裡,每一次的重複都有價值和意義,在他們腦海裡的故事場景都不一樣,特別是小寶寶,更需要不斷地重複。
第六,要長期堅持。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千萬不要自己興趣來了,或者哪天感覺讀書重要了,那個晚上給孩子讀一兩本甚至三四本,當興趣消失時,再也不陪伴孩子讀書。要知道,任何習慣的養成都離不開長期的堅持。
-
3 # 媽媽密斯
給孩子讀故事,我總結了一下可以歸為這六個字:專注,熱情,堅持。
一,專注。給孩子讀故事讀繪本的時候,把手機放在一旁,摒棄其他的干擾,把自己沉浸在書裡的環境中。我跟孩子在家裡親子閱讀的時候,我們是不允許其他人來打擾的,什麼事都等我們讀完書再說。專注有助於保持對閱讀的興趣,也有助於孩子養成一心一意的習慣。
二,熱情。如果講故事的時候平鋪直敘,如同喝白開水一般,再好的故事內容也會變得乏味。而這少不了講故事的人對故事充分的理解,和充滿想象力的頭腦,以及對講故事這件事很高的熱情。講故事之前,要像即將走出側幕的演員一樣,對劇本瞭如指掌,這需要家長對故事進行預習,熟悉書中的內容,瞭解各種人物的性格是怎樣的,做好人設,瞭解故事的高潮在哪裡,在哪裡需要埋伏筆,然後在心裡預演一下。這是一部一人分飾多角的劇目,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就需要充分發揮想象力。首先環境的描寫從文字轉化為語言,就要在語氣的輕重緩急中體現出來。再一個,因為不同的人設,至少說話的語音語調都是不一樣的,要在幾個人物之間轉換也是有難度的。這些,如果沒有對講故事的專注和熱情是做不到的。
三,堅持。每一次親子閱讀,都要重複一次上面的內容,每天堅持也不容易。好的劇本,好的演員,觀眾想反覆看的劇目,多演幾次也會膩,難的是每次都像第一次那樣充滿激情。我家裡有的故事已經讀了幾十遍,看到那本書的時候都避之不及。而孩子舉著它來到面前,說“媽媽,念這個故事吧”的時候,我又不忍心打擊孩子的興趣,於是打滿了雞血再來一遍。
-
4 # 竹子至清
和同事交流過這個問題,她說她給2歲多的兒子講故事的時候,都是照著文字去唸,她兒子聽了一會就聽不下去了,另外一個同事說,從她兒子2歲的時候,她便開始只是照書念子,她兒子非常喜歡,至今12歲,養成了熱愛閱讀的好習慣。
所以對這個問題,我想不同孩子有不同的講故事方式吧,這個可能和孩子的性格有關係。
對於我自己,我覺得3歲以前的孩子,都處於一個語言發展期,對很多事情都很好奇,所以以前講故事的時候,我會盡量把書本上的文字轉化為自己的語言,繪聲繪色地去講,也會增加一些誇張的元素,儘量去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其實在小年齡段的孩子是收效比較好的,因為小年齡段的孩子,專注力不夠,很容易聽一會就倦怠,這時候,語氣上的變化,表情讓上的誇張,都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使他們更加感興趣,也更有耐心聽下去。
孩子3歲之後,自己本能有想認字的需求,而且也積累了一定的詞彙,對一些詞語是理解的,這個時候,我就會照一些比較簡單的故事書,照文字來唸,孩子並沒有表現出不適應,只是有些新的詞語他不理解,便會適時提出,那我就及時解釋,這樣做的好處是隨著孩子的理解能力越來越強,他可以學會自己閱讀。
-
5 # 拉布貝貝
蘇珊·佩羅說“故事就像水,能夠找到直抵靈魂深處的道路,能夠透過裂縫滲入堅不可摧的牆壁,能使萬物重新煥發青春的光彩。故事就像水一樣,對兒童的成長至關重要。”幾乎沒有孩子不愛聽故事,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會關注怎麼樣才能給孩子講好故事。
給孩子講好故事,三點很關鍵:
第一,給孩子選好故事
什麼樣的故事對於孩子來說是好的故事呢?五個基本的標準。
1、兒童性。從孩子視角和立場出發的故事才會符合孩子的審美要求和理解水平。好的故事要能夠要孩子看到自己的影子,能夠從中找到共鳴;好的故事要能夠幫助成人更好的認識孩子、理解孩子。
2、趣味性。趣味性就體現在不合常理,出乎意料。預期之外的內容總是能夠吸引人的興趣,能夠促使聽故事的人感到有趣,想要繼續聽下去。
3、故事性。好的故事要可預測的情節和激烈的矛盾衝突。矛盾衝突是故事構成的主體結構,故事總是在矛盾衝突中不短推進,一個好的故事要有豐富的矛盾衝突,引起聽的人的情感和理解的發展。
4、節奏性。換句話說要有清晰、明顯的結構,尤其對於高年段的孩子來說,多聽結構明顯的故事材料可以學習更好的掌握結構,為前寫作和寫作做準備。
5、可一讀再讀。故事中的角色都有自己的立場和自己的表達,好的故事能夠賦予角色更豐富的內涵,能夠賦予情節更深層的意義,能夠引導讀的人或者聽得人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發現。
第二,給孩子講好故事
選對了好的故事只是開始,讓孩子喜歡聽故事最關鍵的還在於講好故事。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吸引他們去聽故事的往往不是故事的內容本身,而是成人是否用有趣的方式講述故事。繪本經常被稱之為“紙上的戲劇”,用有趣的方式講故事的要點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繪聲繪色”。
“繪聲”,即描繪“聲音”。每一個故事都是有“聲音”的,包括“聲”和“音”兩個層面。前者指故事中用擬聲詞或是圖畫呈現出來的“聲音”,是相對顯性的。後者指由故事的情節和結構所呈現出來的故事的節奏,是相對隱性的。一個故事要講得好聽,既要善於發出“聲音”,還要善於呈現“節奏”。
“繪色”,就是要將故事中靜態的、平面的、斷開的圖畫和文字變成動態的、立體的和連續的“情境”,讓故事中的形象變得具體、生動,讓故事中的情節變得連續和富有衝突。要讓故事富有畫面感和戲劇性,做好三點:其一,刻畫好細節。人物的形象是否具體生動,故事的情節是否真實動人,關鍵的在於故事細節的刻畫。其二,恰到好處的停頓。在關鍵之處突然停住,是製造戲劇效果的不二法門。其三,應用“魔力詞”。在故事裡面,或是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有些詞會有神奇的“魔法”,如“很久很久以前”、“就在這個時候”、“突然”、“緊接著”等等。這些詞要麼會將故事置於某個具體的情境,要麼能突出故事情節的可預測性或衝突性,要麼是起到轉換故事節奏的作用。
第三,僅僅講故事是不夠的
艾登.錢伯斯有一個著名的“閱讀迴圈圈”理論,提出閱讀是一個“選書-閱讀-反應”的迴圈過程。講故事對於孩子而言也是一種閱讀,前面所講的“選好故事”和“講好故事”分別對應著“選書”和“閱讀”。如果只是到“講故事”即止,那麼孩子閱讀迴圈的過程並沒有完成,孩子對於閱讀的理解和感受也就停留在了某個階段,並沒有得到深化和鞏固。所以,閱讀完之後,還需要和孩子一起結合著聽過的故事進行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說故事表演(不一定是那種非常正式的表演),又或者是將故事中的活動延伸至生活(如講了一個《石頭湯》的故事,講完之後和孩子一起做做石頭湯)等等。
從理論上來講,沒有不愛聽故事的孩子。但是孩子的發展是有差異的,有的孩子相對而言會更喜歡聽故事,而有的孩子相對而言可能就沒有那麼喜歡聽故事。又或者是孩子在某個年齡段特別喜歡聽故事,而到了另一個年齡階段對於聽故事的興趣會有所消退(不一定是真的“消退”,有可能是轉化或是暫時的“消退”)。不論孩子愛聽還是不愛聽,家長都需要堅持講故事給孩子聽。
讓孩子喜歡上你講的故事,還有一點至關重要:讓孩子在聆聽故事的過程中感受到“被愛”。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不要對孩子提太多太高的要求。將孩子抱在懷裡,或者是依偎在一起,你講,孩子聽,這樣就好。
-
6 # 陪伴成長
澳洲的資深幼兒教師蘇珊·佩羅認為——凡是有助於恢復失去的平衡、或者重新獲得整體感的故事,都是“治療故事”。給孩子講“治療故事”,能夠讓孩子的行為或狀態重返平衡。如果一個故事讓人發笑,笑的人就得到了治療。如果一個故事使人哭泣,同樣也具有治療的效果。
給孩子講故事可以安排在固定時間。睡前是親子閱讀的最佳時間,親密溫馨的時光,會讓孩子安靜下來,帶著美好的感覺進入夢鄉。規律和儀式感還體現在,幼兒經常喜歡睡前父母給他們講同一個故事。重複性故事是輔助孩子入睡的最佳手段,也是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很好途徑。“給孩子講故事,最重要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一個故事起碼要重複5~6遍,甚至可以一週講一個故事。重複的頻率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作相應調整,越小的孩子重複率應該越高。
-
7 # Alain肖肖001
每一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可是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是會講故事的家長。那麼,到底該怎樣給孩子講故事才能讓孩子喜歡呢?
1、挑選合適的故事書;適合孩子年齡的故事,孩子才會喜歡,給一個一歲的孩子講神筆馬良肯定不行;
2、家長的時間要有保障,不能一邊講故事,一邊做家務或者是自己的工作,約定好講故事的時間,專心講故事;
3、雙方的情緒都比較好,如果有一方的情緒不好,講故事的事情就會變得勉強,無趣,下次孩子再也不想聽了;
4、家長講故事要講究方法,不能平白地去讀,要聲情並茂,感情豐富,表情誇張,一邊講一邊表演,將孩子帶入到故事的情境中;
5、很多孩子喜歡重複聽一個故事,家長要耐心給孩子一遍一遍地講哦,不要自己覺得都講過一遍了,沒有什麼意思。
-
8 # 豆小米媽媽說
家長怎樣給孩子講故事才能讓孩子喜歡?
用心去讀,孩子才會喜歡。
首先,家長給孩子讀故事,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如果開著電視,電腦,家長操心其他,孩子也分心。給孩子講故事,達不到效果。
其次,給孩子講故事要聲情並茂。講故事要聲情並茂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讀的波瀾不驚,如一潭死水般,乾巴巴的把文字讀完,對孩子沒有吸引力,孩子怎麼會喜歡呢?
再次,演示。也就是運用肢體語言來表演。給孩子根據故事內容,聲情並茂的讀,配合肢體語言,孩子很容易走進故事裡,被內容吸引,從而喜歡你講故事。
最後,互動。講故事有個特別的環節就是互動。家長給孩子講故事,與孩子互動,一來可以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二來還能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交流,孩子與父母更加親密。
因此,用心去讀,孩子會更喜歡。
-
9 # 珞珞媽媽的英文繪本屋
說實話,給孩子講故事真不是件輕鬆的事情。現在都推廣親子閱讀,而親子閱讀實際上要想取得比較好的效果,與家長關係是很大的。你拿一本書,像和尚唸經那樣照著書讀給孩子聽,毫無疑問,沒有幾個孩子會喜歡,說不定還能把孩子讀睡了。真正有效的親子閱讀,家長首先要用心,其次還要講究讀故事的技巧,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聲情並茂之外,如果能帶上誇張的肢體語言,是不是效果會更好,孩子會喜歡呢?
-
10 # 喝完就浪不了
別看講故事,裡面可有大學問。在孩子的早期教育的過程中, 講故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家長為孩子講故事,並且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第二階段:家長講一部份,讓寶寶講出故事的結局。第三階段,完全讓孩子來講故事,如果孩子能夠完整地把整個故事複述出來,說明他已經具有了邏輯思維,因為他已經知道故事是按照怎樣的一條線索展開、發展到最後結束。第四階段,寶寶能夠在原來的故事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比如新增新的角色進去,或者改動角色的命運,說明孩子有了很強的創新意識。
同時要注意,孩子處於懵懂無知的階段,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也要注意安全教育,例如童話故事裡大多是好人好事,追逐美好幸福的同時,也不要忽略其中的大灰狼等壞人的存在。再次祝福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
11 # 翔媽育兒
孩子們都喜歡聽爸媽給自己講故事,每次臨睡前我跟孩子說躺好,聽媽媽講故事啦,大寶就會乖乖的躺下,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裡充滿期待和好奇。一般我都會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兒童繪本,自己提前已經看過,然後結合自己的想法或想要傳遞給孩子的意思來儘量講的生動有趣,也可以選擇睡前故事書,讀給孩子聽。有時候,我也會自己編一些安全意識方面的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可以採取邊講邊提問的方式,啟發孩子開動腦筋,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慢慢的,可以和孩子一起編故事,改編故事結局什麼的,還能鍛鍊孩子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
12 # 希媽育兒
我堅持親子閱讀已經2年多了,孩子5歲,每年閱讀的繪本在400本左右,其中有些繪本她甚至重複閱讀了三四遍。我覺得給孩子講繪本故事,要注意如下幾點:
1.選擇孩子喜歡的故事。
不管是去圖書館還是書店,我基本都是讓孩子自己挑選喜歡的繪本故事書。儘管她5歲了,有時候還喜歡讓我給她講《火車多多多》、《小泥人》這樣適合1-2歲兒童的繪本,我照樣還是會給她講得津津有味,並不會覺得低幼就不給她講了。
2.保持適當的語速。
繪本里會有大量的插圖,要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去觀察畫面,想象人物內心活動,揣摩故事情節。所以爸爸媽媽在講故事的時候,語速不能太快,要留給孩子思考的時間。
3.普通話要標準。
這是可以透過大量的練習來實現的。你的普通話標準了,孩子學到的自然就是標準的。我孩子的普通級話就講得很好,老師都會誇她表達清楚,講話沒有口音。
4.善於引導。
拿到一本書的,先看封面,讓孩子觀察畫面裡有什麼人物?他們的表情怎樣?開心還是失望?為什麼會這樣呢?讓孩子帶著懸念翻開書頁。
5.不要總結道理。
故事就是故事,講完了就講完了,不要試圖總結,跟孩子說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孩子根本沒有那樣的耐心來聽你的說教,她只想安安靜靜地聽一個故事而已。
-
13 # 飛媽叨劇
看到過一個專家講的,自己覺得很有道理,您也不妨試試,沒準會有意想不到驚喜。
講到睡前時光是和孩子交流的最好時機。家長在孩子睡前陪孩子閱讀,現在的繪本其實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比如,小A同學在家,聽到敲門聲,那麼是什麼樣的敲門聲呢,如果孩子說是叮咚叮咚,那就很正常,若孩子說他“砰砰砰”的敲門或者“哐”一腳踹開,那你就該問他,他為什麼這麼大聲呢,孩子可能會說他生氣了,你就要問,為什麼生氣啊發生什麼事了嗎?這樣問下來,就會了解到孩子這一天發生了什麼事,他的情緒怎樣,便於和孩子更好的交流。而不是我們一遍遍的複述故事,自己的焦慮情緒會感染到孩子,他也會受到影響,那他就更無法進入睡眠了。
所以我們閱讀的時候要和孩子充分的互動,幫他解決遇到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命令。
希望回答能幫助到需要的朋友。
-
14 # 夏日的小玉
快來快來,媽媽給你讀故事書,媽媽我不要聽,我要玩遊戲, 這大概是屬於媽媽讀故事的一個難題吧,我現在來說說我自己得觀點,希望給家長朋友,所有寶寶媽媽一個啟示。
我會選著的在一定得時間,特定的時間給我家寶寶讀書,把它放做一個遊戲,像做遊戲一樣陪著孩子,我們為什麼讀書給孩子呢,其實並不是要她懂,對於2.3歲得孩子,他根本不懂是神魔意思,只是要她養成一個習慣,要他不能從小被電子遊戲給害了,現在好多爸爸媽媽都忙的不可開膠,陪孩子的時間更是越來越少,更是有的長只要孩子哭鬧,就拿手機,電腦給他,我的原則是什麼呢,在特定得時間做著我們該做的事情,培養他的興趣,她的涵養,讀書,在現在這個社會慢慢可能都會被淘汰掉,給他一個環境,一個氛圍,從小養成習慣,靜下心,一起來讀書吧
-
15 # 元元媽聊育兒
怎樣給孩子讀故事,我用我真實的經歷告訴你。大寶在上小學之前,一直都是我們給他讀故事書,一方面不認識字,另一方面孩子喜歡媽媽陪在身邊給他講故事的那種溫馨。但進入小學之後,認字了,我不再給他讀故事,他突然就失去了讀書的興趣。後來經過不斷的思索,不斷的努力,孩子終於又重新感興趣了 。
這裡我有些經驗跟寶媽分享,如果是五歲之前的孩子,還不認字,那麼寶媽以親子閱讀為主。每天晚上睡前陪孩子讀會書,記住你讀的時候,讓他用手指著,你讀到哪裡,他指到哪裡。你的語速可以放慢點。這麼做的好處是,一方面讓他精神高度集中,能跟上你讀故事的節奏;另一方面讓他多認字。
經過幾年的培養,孩子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詞彙量,那麼寶媽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閱讀,擁有一定詞彙量的孩子,遇到喜歡的書本,自然就愛不釋手了。
透過我的經驗來看,建議寶媽嘗試以下方法:
一是每天睡前堅持陪孩子閱讀十五分鐘,邊讀邊讓孩子手指著,從而積累詞彙量。
二是選擇孩子愛看的書本,前期可以選擇圖畫多的,比如說由動畫片改編的書籍,吸引孩子的興趣,先把閱讀興趣培養起來。
三是放手,當寶貝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詞彙量,寶媽就要學會放手了,讓寶寶自己讀。這時寶媽要陪在一邊,及時回覆不認識的字,並且解答疑問。
最後提醒,一定要讓孩子認字,再有趣的故事,如果孩子不認識,也沒用!希望幫到你!
-
16 # 愛心輔導媽媽
想給孩子讀故事,家長得選擇合適的時間,合適的環境,比如,睡前故事,是孩子最愛聽而且效果最好的時間,首先,在睡覺之前,孩子能肅靜下來,能安安穩穩的聽爸爸媽媽讀故事,而且能記住故事情節。其次,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入睡很快,在故事情節中進去夢鄉,貌似進去了童話般的世界,美美的,心情一定很愉快。所以,睡前故事對孩子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
17 # 棠媽超級育兒
故事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可以短時間吸引到孩子眼球。對孩子來說,有一個會講故事的媽媽,是件無比幸福和快樂的事情。
在幼兒園,老師用有趣的故事,可以讓孩子們儘快的安靜和專注。
在家裡,媽媽可以透過讀經典的童話故事,讓孩子愛上閱讀,豐富想象力,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增進親子感情。
在故事裡,孩子可以學習到許多生活中學不到的知識。例如,如何培養良好的習慣?如何保護牙齒?認識我的身體等等。
分享幾個我曾經用過的給孩子讀故事的方法:
大聲朗讀的方式給孩子讀故事
選幾本適合孩子年齡的童話故事,也可以是經典的繪本故事,每天堅持給孩子讀一到兩個。故事的內容要有情節的變化,朗讀的時候要真情實感地投入。做到每天堅持。
固定的人,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給孩子讀故事。最佳人選是爸爸或者媽媽,也可以兩人輪流讀。給孩子準備一張書桌,每天有固定的時間進行親子閱讀。長期堅持下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可以養成。
除此之外,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圖書館的時候給孩子讀故事。一個故事,重複讀多次。
重複聽一個故事是孩子的特點,在重複聽的過程中,孩子可以體驗到成就感。一個故事可以百聽不厭。一段時間過後,你會發現這個故事,孩子自己都能講出來了。
和孩子一起玩親子故事接龍的遊戲。
例如一個故事,孩子聽了很多遍,媽媽講上半句,孩子接下半句。媽媽講第一段孩子講第二段。
我問你答,或者你問我答。
在講故事之前,可以讓孩子看書中的圖畫,媽媽提問,你看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也可以讓孩子提問,媽媽來回答。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激發了孩子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
頭腦風暴,創編故事。
準備幾個實物或者圖片,例如:粘土做的手指偶,家長和孩子一起創編故事。豐富孩子的想象思維能力的同時,激發了孩子的創新意識。
以上方法都是我曾經和孩子一起用過的,感覺喜歡就收藏吧!分享故事分享快樂,讓我們一起做一個會講故事的好媽媽。
-
18 # W兜兜轉轉
個人認為給孩子講故事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故事內容的選擇:現在的兒童故事書多種多樣,內容的選擇顯得很重要,不是什麼故事都可以拿來講給孩子聽的,要選擇合適的、有教育意義的、積極的、對孩子成長有幫助的。
2.講故事的時間:最好是在睡前講故事,有利於孩子的領悟,也有利於增加親子感情。當然如果其它時候孩子有需求了,也是可以抽時間陪孩子講故事的。
3.講故事的態度:不少父母像是完成任務似的給孩子講故事,給孩子講故事要溫柔,要把給孩子講故事當做自己喜愛做的事去做,草草了事敷衍孩子是對孩子的不尊重。
4.互動交流:給孩子講故事最重要的就是要互動,講故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能讓孩子從故事中學到東西,而交流互動才能讓孩子對故事感興趣,才會去思考。一味地讀完故事能起到的效果很小!
感謝閱讀!
-
19 # 明媽講故事
給孩子講故事,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方式和方法有點不同。
0歲寶寶如何講故事
如果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媽媽就可以給肚子裡的寶寶講童話故事,自己都覺得開心了寶寶也會覺得開心。等他出生以後,媽媽熟悉的聲音,他躺在小床上,就會很願意聽媽媽來講這些熟悉的故事。
1到3歲的寶寶如何講故事
1到3歲的寶寶已經可以自己走路和跑跳,我們要找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可以使圖書館也可以是家裡的一個角落,把寶寶放在媽媽的腿上,拿著書一起來講故事。如果寶寶之前有在媽媽肚子裡聽過故事或者剛出生給寶寶就講故事,那麼這階段孩子很容易進入狀態,安靜的坐下來聽你講故事。
如果沒有從零歲開始就講故事寶寶剛開始接觸繪本他可能不會怎麼輕易的安靜聽你講故事他可能會走來走去,表現的不喜歡聽你講故事,這樣子寶寶其實也在聽,只是沒有那麼感興趣,只要父母堅持每天給孩子講故事,自然而然的他也回來被你所講的故事所吸引。推薦的書籍比如,小熊寶寶系列,小雞球球成長繪本等。
3到6歲的寶寶如何講故事
這時候的寶寶認知能力已經大大提高,可以挑選一些幼兒園主題的故事,還有他比較感興趣的動畫片的故事,比如托馬斯,超級飛俠,海底小縱隊等等。我家兒子很喜歡玩一些益智類的遊戲書也是不錯的選擇,可以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大概五歲開始小朋友就對文字有所敏感,這時候你需要表現的很有耐心,告訴他這次是叫什麼,時間長了他對文字就有很多認識。
到六歲的時候,大班小朋友就可以讀一些橋樑書籍,準備步入小學階段。比如閱讀123,青蛙和蟾蜍等。
回覆列表
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家長在培養孩子讀故事書的時候,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來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這也包括在給孩子選擇故事書的階段,有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讀故事書讀得不好,而是因為故事本身就不好聽,或者說孩子對這個故事不感興趣。另外父母也不要忽略了細節,對孩子敷衍了事。在讀故事的時候抑揚頓挫一樣明顯,可以加上輔助的音效,這樣讓故事比較生動,可能就會更加吸引孩子。同時父母也應該耐心的去引導孩子,不要任意就斷定孩子不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