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女王朱瓊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楹聯”,它對仗工整、簡潔精巧。過年中最具儀式感的事,莫過於精心準備幾幅賀歲春聯。手寫春聯,更是筆尖上歷久彌香的年味,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那麼,擬春聯、貼春聯有什麼講究嗎?

    擬春聯用紅紙有淵源

    據說“年”是一個兇猛的野獸,每到除夕夜就出來傷人,但“年”懼怕紅色,所以除夕都要在門上懸掛紅色的東西。最初家家戶戶都懸掛紅色桃木雕刻的“桃符”辟邪,宋朝開始由“桃符”簡化為“春貼紙”,從此用紅紙書寫春聯以表吉祥。

    注:對於一年中去世長輩的紀念,可用黃色、藍色紙書寫祈福的內容。但應依據各地風俗習慣而定,比如皖南一帶家裡長輩當年仙去,第一年貼藍色,笫二年貼黃色,第三年才能貼紅色春聯,以示守孝。

    黑色、金色墨汁書寫是傳統

    紅色的春聯紙上必須用黑色或者金色的墨汁書寫,這是千年以來的傳統。手寫的春聯透著墨香,洋溢著吉祥,書寫時應字跡工整,力透紙背。

    春聯的內容應該寫膾炙人口、吉利喜慶的話,避諱用不雅、不吉利、不文明的字、詞以及同音、諧音。要注意用詞恰如其分,不要過於浮誇、渲染。

    上下聯字數要相等

    上下聯字數相等,這是春聯最需要注意的事項。上下聯不單要字數相等,書寫的時候也要注意字間距相等,這樣貼出來的春聯才顯得工整。

    譬如:“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這副春聯每聯都是七個字,上下聯字數相等,這是春聯最基本的要求。

    上下聯片語、詞性需對仗

    上下聯的詞性,就是說詞的類別性質,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要對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對。

    如剛才列舉的“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每聯都是三個片語,即: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上下兩聯片語相同。這副春聯裡的 “新”“佳”都是形容詞。“春”“歲”“富貴”“平安”都是名詞。“年年”“步步”都是副詞,“好” 和“高”都是動詞。這種要求主要是為了用對稱的藝術語言,更好地表現思想內容。

    上下聯平仄、節奏相協調

    上下聯的節奏必須一致,單音節對單音節,雙音節對雙音節,多音節對多音節,讀起來才能朗朗上口。

    除此之外,上下聯平聲和仄聲應該相互對應。對聯除了對仗等要求外,一般應上仄下平,就是上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上聲和去聲,下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在平聲,這樣才能構成語言優美的韻律和節奏。

    切忌“合掌”浪費筆墨

    所謂“合掌”,即為語義重複。譬如舊時商家常用的春聯,有一副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這副春聯平仄合律,對仗工整,但“通四海”和“達三江”是一個意思,對聯的術語就叫“合掌”。

    對聯文辭精煉,決不允許浪費筆墨。例如,有些春聯中用“震乾坤”對“驚世界”,“發祥光”對“騰瑞氣”,也都是語義重複,都屬於“合掌”的通病。

    兩幅直聯一幅橫聯:春聯究竟怎麼貼?

    應該如何貼春聯?通常春聯有兩幅直聯一幅橫聯。大紅春聯烘托出濃濃的節日氣氛,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貼春聯也有很多講究,若是貼得不當,就會鬧笑話。

    一般有以下四種區分方法:

    一是按音調平仄。春聯一般都比較講究音調平仄,上聯最後一個字為仄音(注音第一、二聲),下聯最後一個字應是平聲(注音第三、四聲)。

    二是按因果關係。“因”為上聯,“果”為下聯。

    三是按時間先後。時間在前為上聯,時間在後為下聯。

    四是按空間範圍。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後。

    還是分不清上聯下聯應該貼左邊還是右邊?

    這裡有一個貼春聯的小訣竅:看橫披的第一個字!第一個字在哪邊,哪邊就貼上聯;最後一個字在哪邊,哪邊就貼下聯!

    這是因為古時候的橫披,是從右往左寫,人正對大門,上聯就應貼在門右邊。現在由於書寫方式的更改,春聯中的橫披大多從左往右寫,這樣一來上聯就應貼在門左邊。

    馬上就要過年啦,願您妙筆書春聯,新春播喜氣!

  • 2 # 草田張

    人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我是個守舊的人。對有些網友的看法不敢苟同。

    既然不苟同,就講講我的看法。

    無論什麼事,它都有一定的規程。貼春聯也不例外。

    題主說:“貼春聯不分左右怎麼辦呢?”這裡有兩種意思。

    第一種,辨不清春聯的上下。哪一條為上聯,哪一條為下聯?眾多網友已經講明白了。

    即最後一個字為仄聲,為上聯。最後一個字為平聲,為下聯。這種分法,實際上是為了讀的時候可以朗朗上口。

    稍微懂得一點詩詞知識的人都知道,漢語拼音中,陰平陽平聲為平聲。其他的為仄聲。

    第二種,是貼春聯時,上聯是該貼在門口的左邊,還是貼在門口的右邊?

    這是有一定規矩的。我們都應該知道,自古以來,漢文化中都是以左為上,以右為下,不可胡來。

    例如,夫妻合影,男人左邊,女人在右邊。這是受“男尊女卑”的影響。

    又例如,領導幹部開會時,第一把手坐在中間無疑。二把手坐在左邊,三把手坐在右邊,這不能亂了次序。

    貼春聯也不例外。不論任何時候,不論任何年代,上聯必須貼在門口的左邊,下聯貼在門口的右邊。也不能亂了規矩。

    如果你不講究,也沒有辦法。因為這不觸犯國家的法律。只是如果遇到懂行的人,會笑你無知罷了。

    橫批的寫法可以以時俱進,將由右往左寫改為由左往右寫。但貼春聯時上下聯的位置不能變。這就是我的看法。

    謝閱!

  • 3 # 穿越再現彼岸

    春聯起源於周代的桃符,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掛於門的兩邊,上面有神荼和鬱壘的名字。宋代以後,桃符改成春貼紙或者春聯,用紅色紙張。第一副春聯相傳是後蜀主孟昶所做: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孟昶像)

    春聯的組成和寫法。

    一、春聯的組成

    春聯一般有三幅組成:上聯、下聯和橫批。

    二、春聯的寫法

    春聯有兩種寫法,現代人的寫法和古代人的寫法。現在印刷的春聯大都是現代春聯的寫法,也有少部分按照過去的傳統寫法來寫的。

    古代寫的春聯橫批是這樣寫的,比如“春回大地”這樣的橫批,從右至左寫出:“地大回春”,這是中國古代印刷、讀書的習慣造成的。現代的春聯按照現在的書寫習慣,從左至右寫的。(這是古代傳統寫法的春聯)

    判斷是古代形式的春聯或者現代形式的春聯,透過橫批的書寫順序就能判斷出來。

    三、春聯的貼法

    貼春聯時我們一般面對門貼,現代寫法的春聯的上聯貼在門的左手邊,下聯貼在右手邊,方便讀春聯,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古代寫法的春聯正好相反,橫批是不動的。

    如何判斷春聯的上下聯?

    春聯的上下聯有時好多人分不清楚,給大家介紹幾個簡單辨識的方法。

    一、根據春聯最後一個字的聲調區分。春聯的上下聯一般和詩句一樣,講究平仄押韻,一般就是上平下仄,這裡的押韻按照古代的平仄聲調來區分。如:“三陽日照平安宅,五福星臨吉慶門”,簡單一點就是讀起來郎朗上口。(現代寫法的春聯)

    二、根據對聯中表現的時間先後分。時間靠前的就是上聯,時間靠後的就是下聯。如:

    紅梅含苞傲冬雪,綠柳吐絮迎新春在前為上聯,在後為下聯。

    三、根據對聯中表現的範圍大小來分。範圍小的一般是上聯,範圍大的就是下聯。如:五湖四海皆春色,萬水千山盡得輝五湖四海範圍小是上聯,萬水千山範圍大就是下聯。

    四、根據春聯的所表達的因果關係來分。表達原因的一般是上聯,表示結果就是下聯。

    如:國興旺家興旺國家興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像這樣表達因果關係的春聯,原因就是上聯,結果就是下聯。

    貼春聯的禁忌

    一、家中有老人去世的,在春節期間是有特殊做法的。在古代,講究守孝三年,老人去世的第一年用黃紙寫的春聯,第二年用藍紙寫的春聯,第三年用綠色紙寫春聯。現代人一般採取三年不貼春聯的做法,第四年開始用紅色紙張寫的春聯。哪種方法都可以,主要是為了表達哀思。

    二、摘春聯的做法。春聯貼上去以後,中國各地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俗話說百里不同俗。

    第一種,整年說。春聯貼上去一年都不能動,破損了要修補。

    第二種,過節說。春聯過了正月,年就要過去了,春聯也就要摘下來了。

    第三種,自然脫落說。春聯貼上去後,什麼時候自己脫落了就算了,我覺的這是比較懶的一種做法,不過好多人用這種說法。

    你們那兒春聯的民俗是什麼吶?

  • 4 # 梧桐樹邊羽

    我們拿到對聯,粗看確實難分左右,或者說上下聯。兩聯字數一樣,念上去都是朗朗上口,要如何區分呢?

    其實對聯是有規矩的,大致瞭解對聯規則,就很容易區分上下聯。

    最簡單的區分方法就是看每一聯的最後一個字。作為上聯,都是以仄聲收尾,也就是我們普通話中三四聲收尾,仄聲急、重,用在上聯尾其實就是告訴你我話還沒說完呢,只是個斷句,後面還有下聯。而平聲,普通話中的一二聲,發聲悠揚向上,一般用來結句,表明話已說完,這在格律詩中間也是這樣。出句仄聲收尾,對句平聲收尾。

    而且對聯不止要求每個字詞的詞性相對,也要求平仄相對的,這個也符合格律詩規則。所以每副對聯的上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必然是上聯仄聲尾,下聯平聲尾,沒有例外。比如:“門迎百福福星照,戶納千祥祥雲開。”照為四聲,所以這句為上聯。

    那麼我們根據這個區分出了上下聯,還要解決一個問題,左右怎麼貼?

    按照古制,我們寫東西是豎著書寫,從右到左。所以古時候的對聯是以右邊為上聯,左邊帖下聯。但是時代在進步,咱們現在的讀寫習慣是從左往右,我們到一個地方,抬頭看一副對聯,從小養成的教育習慣讓我們不由自主地從左邊讀起。所以現在很多對聯左邊貼上聯。

    這個時候就要看橫批了。橫批是對上下聯的總結或者補充,貼在門頂上的,一般為四個字。比如:“上聯:平安辭舊歲 下聯:吉祥慶新春。 橫批:萬事如意。 ”那我們拿到這副對聯三張紙,就看橫批的書寫順序了。“萬事如意”呢?還是“意如事萬”呢?如果橫批從左往右寫的,那麼左邊貼上聯,右邊下聯,遵從新的閱讀習慣。如果是“意如事萬”,那肯定是遵從古制了,上聯(仄聲收尾聯)貼在右邊。

    其實很簡單,大家清楚了嗎?

  • 5 # 隨手談詩

    春聯這個話題還蠻有意思的,怎麼區分上下聯呢,我們先賣個關子,從春聯的來歷說起。

    春聯的前身

    最開始的春聯,並不和今天的春聯相同。春聯的前身是桃符,其長6寸、寬3寸,上面寫著“神荼”(shēn shū)、“鬱壘”(yù lǜ),這兩位大神,據《山海經》記載,這兩位是上古時期守護鬼門的大神,主要就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防止鬼怪進入人間作亂。

    桃符是掛在門上的,作用當然也是驅鬼辟邪了,所以神荼、鬱壘也就是中國最早的門神爺了。

    後來到五代時,蜀地開始在桃符上寫聯語,漸漸地就發展成了後來的春聯,在今天的成都永陵博物館,還收藏著五代時期,後蜀國君孟昶所作的中國第一副春聯: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後來孟昶的記錄被唐朝一個叫劉丘子的人打破了,莫高窟出土的敦煌遺書中,有唐朝劉丘子的一幅春聯,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春:

    但無論是唐朝、還是五代十國,雖然已有春聯的雛形,但都沒有成為民間習俗,直到到宋朝時,現今我們熟悉的春聯,才真正在人民群眾之間流行開來。

    春聯的形式

    一般情況下,一幅完整的春聯有三部分組成:上聯、下聯、橫批。

    除去橫批不說,春聯的上下聯,和對對子基本上是一致的,如字數相同、詞性一致、結構和諧,平仄合律等等。惟一的區別就是,對聯可以用任何事任何詞作對,只要對仗工整即可,但春聯是祈福避災的,所以只要沒有什麼想不開的,都應該用吉祥美好的此句做春聯。

    橫批在春聯中主要起個錦上添花的作用,要求是與上下聯的內容有密切關係,比如春聯一般含有新春吉祥的寓意,你橫批不能來個“自學成才”,顯得很沒水平。

    同時,貼春聯是有規則的,古人寫作方式是從右自左,從上自下,所以春聯的橫批也應該從右往左寫,上下聯應該以右為上、左為下。

    那麼,如何區分上下聯呢?

    方法其實蠻多的,如果你對古文比較敏感,一幅春聯如果貼反了,你讀來就會感到彆扭,因為平仄不合。

    春聯和對聯、格律詩一樣,講究平仄押韻,一般都是上平下仄,對應到現代漢語,簡單粗暴地分法就是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

    讀春聯的時候,就看最後一個字的聲調來區分上下聯就行,上聯是仄聲,下聯是平聲。比如我們前面舉那個例子: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慶是四聲,所以“新年納餘慶”就是上聯,“春”是一聲,“嘉節號長春”是下聯。

    基本上春聯、對子的格律都是符合這個規律的,但也不是沒有意外,王勃《滕王閣序》那句千古名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上平下仄,恰好相反。

    其他也有根據時間關係、因果關係來區分的,比如前些年經常看到的橫幅標語“高高興興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來”,哪怕你不懂平仄,但根據這句話中的因果關係,也應該可以推斷出上下聯,肯定是上班在先,回家在後,反過來讀就不通順了。

    以上。

  • 6 # 一品鏟史官

    春聯是年年過年都必須要貼的,那麼回家過年時,農村老家的長輩經常會說,你們是讀書人這個春聯該怎麼貼上下聯呢?

    這個時候如果都不知道,那豈不是丟人丟大了?

    古人對對聯是基礎課程,像于謙、紀曉嵐等人都有幾歲就開始對對聯的神通典故,作為現代人雖然大多數人已不純粹靠這個顯示才學,但一些基本的常識還是要知道。

    春聯也是對聯的一種,注意好以下兩點,就可以在大家面前愉快的裝逼了:

    其一,春聯是從右往左讀。

    與現代人的讀寫習慣不同,古文學一直是豎排,從右往左念,因此春聯需要遵循這個規矩。右邊的是上聯,左邊的是下聯。

    其二,上聯的最後一字是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字是平聲。

    平仄是古人做詩(律詩)詞、對聯必須講究的一個原則,這樣寫出來的詩詞可以賦曲的,加上韻律是可以唱出來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詩詞那麼美,讀起來那麼有韻味了。

    而對聯的要求是,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而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平生,即所謂仄起平收。由於平仄經過千年語言的變化已經不能夠完全與現代的聲調相對應,但大致規律還是沒有變的。一般來講,一聲和二聲的字都是平聲,而三聲和四聲的字都是仄聲(有極少數例外)。有極少的情況都是平聲或者都是仄聲,那麼根據語言習慣來就可以了。

    所以,看春聯的兩句最後一個字的聲調就可以判斷哪聯是上聯,哪聯是下聯了。

    那麼,搞清楚了上聯和下聯,搞清楚了先讀右邊再讀左邊,就簡單了:三聲和四聲字結尾的那一聯在大門的右側(面向大門),一聲和二聲字結尾的那一聯在大門的左側。

  • 7 # 公子戈

    很簡單,沒必要水夠300個字。

    1,上下聯從右→左。古人書寫、閱讀這是從書寫竹簡時就流傳下來的習慣,不用太深入瞭解

    當然,想要深入瞭解對聯可以去網上搜集資料學習,也可以+一些對聯古風的QQ群學習交流!

    然而,我感覺我又水到300個字了!

  • 8 # 九九雷

    貼對聯是有規律的,古代是從左到右,現代是以右到左,總體都能反應春聯的意涵,鑼鼓宣天辭舊歲,鞭炮齊鳴迎新春。

  • 9 # 李志勇LZY

    古今對聯左右難分;

    貼春聯時要看橫批;

    三合一體可以配套;

    個人認為僅供參考。

  • 10 # 文筆逍遙

    一、區分上下聯的方法。春聯有上、下聯和橫額,上下聯的最後一字有“平、

    上、去、入”等聲韻,接近現在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最後一個字為上聲、去聲及入聲字為上聯,是平聲(陰平、陽平)的為下聯。

    二、張帖對聯的方法。貼春聯有兩種方法

    1、傳統貼春聯的方法為,面對大門時,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橫額文字順序為從右至左。

    2、解放後由於橫式書寫格式改為由左向右,春聯也可以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額順序也是從左至右,適合人們的閱讀習慣。但是,不能將兩種春聯貼法“混合使用”。根據橫額的書寫順序,來張貼上、下聯。

    以下圖例就是第一種正確的張貼方法:

  • 11 # 檀紙間

    我的方法好記且簡單,往下看。

    區分上下聯

    先把對聯鋪開,讀2條之中的最後一個字,如果是拼音中的第三聲或者第四聲,那這條99%就是上聯啦!

    毫無疑問,另一條的最後一個字肯定是第一或者第二聲。

    簡單吧。

    怎麼貼

    關上大門,走到屋外,面對大門,右側為上貼上聯

    對的,上聯就貼在右邊(的門板上)或者院子門的立柱上。

    至於用什麼貼就無所謂了,現在99%的人都用透明膠帶或者雙面膠。如果您是要貼庭院特別粗糙的拉毛水泥竹子,那最快的方法是用膠帶纏一圈,最講究的方法是用板子貼上對聯之後,掛在院外。

    當然了,正宗的說法,上下聯是要講究平仄的,所謂“仄起平收”,說的就是上聯末字為仄,下聯末字為平。

    怎麼區分平仄?管他呢,你就先按我說的去記住吧。就是貼個對聯,又不是一定要在這做學問!

  • 12 # 桑天永

    快過年了!人人心情喜悅,家家忙置年貨。但是,春聯是第一個要購置和沾貼的。那麼,我們在購買和沾貼春聯時不分左右怎麼辦?不要著急,我來告訴你。首先,我們要分清哪幅是上聯,哪幅是下聯。大家對漢語拼音並不默生,拚拼音時的聲調,一聲二聲稱為平聲,三聲四聲稱為仄聲。每副對聯的最後一個字是仄韻的那聯是上聯;最後一個字是平韻的一聯是下聯。例如:這副對聯末尾有“泰”的一副,泰的聲調是四聲,為仄韻是上聯,風字的聲調是平聲為下聯。在上下聯確定後怎樣區分左左呢?沾貼對聯要根據橫批讀取的方向。順序: 橫批應該向右讀的:上聯貼在左側;橫批應該向左讀的:上聯貼在右側。這個橫批從左向右念,故上聯應貼在左側。如果橫批應該從右向左念,那麼,上聯則應該則在右側。朋友們不要貼反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凌派1.0T三缸發動機靠譜嗎?值不值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