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瓜說書
-
2 # 森林小草
謝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三國時期的曹操在控制漢末實權後不稱帝有以下幾點原因:一,中國從古代到現在,從官宦到百姓都非常推崇忠臣孝子,反之則要受到社會輿論的遣責,當權者的打擊。曹操的祖先曹參是西漢的開國元勳,其父也食漢祿,他本人也是漢朝的命官。當初曹操起兵的初衷更是掃逆安漢。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操敢冒然稱帝,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麼,自己扇自己的耳光。社會的人們也會認為曹操是偽君子,那些有政治抱負的人更是要揪住這點而大做文章,聯合天下的志士共擊曹操。曹操他當初就聯合諸候共擊漢未權臣董卓的,董卓並沒有稱帝。二,曹操一生至死稱帝的條件並沒有成熟,當時的中國是天下三分,曹操沒有統一全國,這是曹操不想稱帝的主要因素。以後的曹丕急不可待地稱帝,就招至了蜀漢和東吳興兵討伐。蜀漢和東吳興兵的政治藉口也就是曹丕篡漢。雖說這並沒有對曹丕構成重大威脅,但打仗就要死人的,這對那些統治者們的發展,鞏固等利益是有影響的。說句題外話,司馬懿的子孫們在這方面依葫蘆畫樣,就比曹氏做的周全得多了。如司馬懿始終不接受王爵,他的子孫在統一全國後才稱帝。三,曹操在世時,漢未的遺老遺少還有許多,都非常反對曹操,那時他只是權臣,沒有稱帝,董承,伏完等人就想謀殺曹操,如果曹操稱帝,那天下又有多少人想誅殺曹操。所以曹操至終不稱帝是非常理智的。以上是史事顯微鏡的觀點,歡迎大家評論和關注。
-
3 # 濟世論事
感謝邀請。曹操當年之所以沒有稱帝當然是由多個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一個當時雖然他已經將漢獻帝掌控在了自己手裡,但是無論是哪一方的割據勢力都還對漢王朝保持著表面上的尊重,沒有公開的推翻漢王朝,而公開稱帝的,像袁紹袁術等人無疑都在稱帝之後迎來了天下共討之的命運,而曹操是絕對不會重蹈覆轍的。再一個到了後期他就算想,他也不敢,因為他是以漢獻帝的名義號召天下的,他有其他諸侯都沒有的合法性,儘管這個合法性只是表面上的,但是也是一張不大不小的政治牌,對於他的事業發展有著不小的作用,而如果他在晚年稱帝等於是把他一直所擁有的合法性徹底的拋棄了這豈不落人口實,試問曹操又怎麼會犯這種低階錯誤呢?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4 # 共賞五千年
曹操曾經說過一句話——
“這是要給我放在火上烤啊!”
猛然一聽感覺以曹超的“威武雄壯”說這些話有些許沽名釣譽、欲擒故縱。其不稱帝的原因也好像是害怕受到“各方討伐!” 而且稱帝的環境與時機不成熟,其知曉如果背道而馳,會成為眾矢之的,適得其反——然這也僅僅只是表面原因,真正讓其終身不敢稱帝的是:
瞬失之徨,人心難平漢朝衰落並不像其他朝代因為暴政而讓民怨四起,民不聊生的。漢朝的“朝代更替”猶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一瞬間”就發生了,讓人心有餘悸!對於何進弄的破事“說沒有就沒有了”——人們對“一轉身”就失去的東西通常會比較不捨和情感複雜而無關其自身好壞……
人們對逝去的人和事往往會比較寬容!包括諸多偉人與明星——他們變成了完美的化生,回憶起點點滴滴來總是讓人感慨萬千,美好無限!不足和缺點卻被隱藏著不願提起……
那漢朝也是一樣!在東漢末年漢朝在人們心中也“很不完美”,還發生過蠢蠢欲動想透過“糾正”讓其迴歸完美的“黃巾軍!”
然而一旦突然失去……
難以言表!舉國上下,人心難平……
亦有——我我都沒拿你怎麼可以“順手牽羊!”
比較有代表性的如“敵方”劉備等皆是一心“興復漢室”的風雲人物!如民心不向漢,劉備一個“擺地攤”的如何能成就這麼大的事業!有這些“憤憤不平”的人物在,曹超“挾個天子令個諸侯”都讓天下人恨的“牙直癢癢”,以至於終身與其“不共戴天!”何談其他……
就是自己下屬也不能“強人所願!”後期的下屬陳琳曾罵他的好檄文都是被其逼出來的——可見恨一個人也不都是壞事!
其他諸如孔融、荀彧就更不用說了,天天“躺在其寫字樓”朝夕相處的“同事”卻變成了“天涯陌路人”,實在是不知怎麼搞啊……
想稱帝?那就想想得哪!
他如再敢做過分的是那絕對是自尋死路,人神共憤!想想曹操是多麼有先見之明的人,他不可能連這一點都看不到,所以其終身不肯稱帝,也唯有——對酒當歌了……
-
5 # 另眼看世界江雲
在三國時代,沒有自知自明的的人很多,淮南袁術,漁陽張純、長沙區星、西涼王國,徐州闕宣等,都曾擁一州一地而自號天子。劉備不過偏居一隅,是這些人中,堅持時間較長,比較有名的一位而矣。
曹操自出世已來,就打的是“奉天子,而令不臣”的旗號。在赤壁之前,行的扶漢利國的義舉。從迎立漢獻帝到取蔡文姬歸漢,從禮法、文化、政治、經濟丶人文等遵循著漢的典章。是在太學受正統漢文化薰陶的仁人義士。為華夏統一不辭艱辛、不擇手段的王霸之士。
赤壁之戰前,見華夏一統指日可待,不免心曠神怡,飄飄然。終功虧一簣,敗走烏林。致國家分裂,九州難合。
如果不是獻帝狐疑猜忌,不是曹操愛惜人才,劉備可能在許昌時是灰飛煙滅了。曹操一直是在為漢蒐羅人才,所以才有被董承、王子股、劉備等異己謀害,朝堂上才有反對派。後殺伏完、廢皇后可能是有蛛絲馬跡,可能是老糊塗了,也可能是舊帳重提,但更是為防獻帝再次裡應外合勾接的自衛手斷。但要說老曹想滅漢稱帝,是顧忌那些群巨下吏,我只能笑笑而矣。因為曹操骨子裡就是漢臣,也沒有稱帝的必要。不象某些賣草鞋的,種地的拍拍腦袋就漢中王了。穿個大氅就管仲,樂毅三分天下當丞相了,一幅小人得志的模樣。
孫權是時勢造英雄,你媽賣草鞋的擁一窮鄉僻壤都敢叫皇上,我坐擁荊、吳天下糧倉,又有長江之險,一幫鞠躬盡瘁的老臣分封都不正統,叫我怎麼辦,。等了七年,我也差不多了,一句話,“幹他媽的"
-
6 # 農夫說歷史
首先,曹操稱帝還差個理由。他從成立隊伍之初就明確表示是扶持漢室的,今天如果違背自己的承諾,天下人會怎麼看?他曹操如果想自己奪得天下,就不會迎奉天子,漢室天子的名號還是很有號召力的,為了私慾把之前的工作都廢掉了,曹操不會那麼傻,劉備怎麼說也是漢室的皇叔,稱帝了也是姓劉,自己稱帝無疑與漢室正式撕破臉,腹背受敵,得不償失。
再者,怕揹負罵名。曹操為人比較謹慎,孫權假意讓曹操稱帝,如果真的稱帝,他孫權估計第一個就跳出來,這樣的火坑,曹操是不會跳的。況且,漢室天子還在自己手中,稱帝的話,漢室天子你打算怎麼處置?殺掉?那你和董卓篡漢有何異?不殺掉,你曹操稱帝,不怕再被奪過去?畢竟你是搶人家的東西,人家拿回去很正當。所以曹操斷不會稱帝。
回覆列表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我認為原因主要有三個。
第一,背不起亂臣賊子的罵名。
曹操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靠“挾天子以令諸侯”。
他是以天子的名字出師,以捍衛漢室的名義剿滅亂黨。
如果貿然稱帝,曹操就失去了“道義制高點”,自己反而變成了亂臣賊子。
這樣,很多仍在懷念漢朝計程車大夫、將士,就會對曹操心生不滿,其他勢力的人,更是會唾罵曹操。
人心的變化是最可怕的。
第二,實力不足以與天下為敵。
曹操雖然掌控了北方的大部分土地,並且把漢室牢牢地控制在了手裡。
但當時三國割據,東吳和蜀漢也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他並沒有一舉平定天下的能力。
如果稱帝,東吳和蜀漢很可能會迅速聯合起來,舉起反曹大旗,號召天下人討伐之。
曹操當時不足以與天下人為敵。
第三 ,不在乎虛名。
曹操這樣一個老奸巨猾的梟雄,並不太在乎所謂“皇帝”的虛名。
既然他已經實際上掌控了政權,天子法令是他寫的,朝廷政策是他定的,想罷免誰罷免誰,想提拔誰提拔誰
——那讓劉氏的人繼續做傀儡皇帝又有何妨?
以上,就是我認為曹操不能稱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