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青語青心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基本認同,但是“一輩子的底層”不是讀書的唯一原因!

    我出生在河北一個農村家庭,對於我的父母來說,供我們讀書我父母的願景只是“別像我們一樣再種地”。我們姐弟三個都讀了大學,走出了農村,在北京工作定居了。我的媽媽卻經常感慨:“誰想你們跑這麼遠,北京那麼大誰都不認識有什麼好,我就想讓你們在縣城幹個活兒,回家也方便多好,縣城現在建設的也挺好,超市商場什麼都有”

    如今我也有了孩子,我和我老公也盡心盡力的供我們的孩子讀書,我們的願景是“希望她們可以不再為了錢而工作,做自己感興趣的”,我和我老公都出身“底層”,沒有家底,全靠自己打拼,尤其在北京這樣的城市,安家養娃,還好我們趕上了網際網路這個好時代,我們都是程式設計師出身,能在這個城市站住腳,可是我們的工作,都在不得不圍繞著“賺錢”,而其他的愛好興趣探索夢想,只能放在一邊,甚至遺忘。

    而我的孩子有了孩子,她們對孩子的願景是什麼呢?

    直到我長大了,工作了,有孩子了,我才更理解當年的父母,有時候會覺得遺憾,如果當初再加一把勁兒,會不會做的更好。

    總之,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不同的社會背景、不同的出身,父母對孩子的期許,都是希望他們能過得好一些。可憐天下父母心。

  • 2 # 簡說家

    不完全認同。

    首先,答主認同這句話的理由是:

    讀書可以改變人生。

    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讀書是開啟人生新篇章的一條道路。為什麼會有毛坦廠,會有衡水中學,為什麼就連著名主持人白巖松都說“無論如何我做不出任何嘲笑毛坦廠中學的事情。”

    工人的孩子,農民的孩子,他們都是所謂的“底層”的孩子。

    想要打碎這個稱號嗎?

    沒有過人的才藝,沒有妒人的幸運。

    只能透過讀書。

    網友嘲諷毛坦廠中學的孩子都是讀書的機器,因為他們有嚴格的學習紀律,密不透風的學習計劃,它是“亞洲最大高考工廠”,他們只會讀書。可是,它卻讓更多“底層”的孩子走進重點大學,擺脫貧窮的命運,展開一個全新的世界。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可以嘲諷他們呢?

    好好讀書,努力讀書,從來都沒有錯。

    但答主也不完全認同此話,理由如下:

    1.一時的放縱,不會決定人的一生。

    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可能一時放縱會產生遺憾,但是及時彌補,努力改正,為時不晚。

    留給孩子叛逆的時間,也留給他們悔過的時間。

    2.“底層”有不同的判斷標準,讀書可以改變人生,勞動也可以,只要不放棄學習。

    不是所有的工人農民都被判為底層,辛勤勞作的人永遠值得敬佩。

    支援孩子學習自己喜歡的,而不是逼迫他一直坐在書桌前必須背單詞做習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他所熱愛的,出來的成果應該也不會太差。

    對待孩子多點傾聽,多點耐心,多點支援。

    但也一定告訴孩子不能放棄汲取知識,要學習,要努力,才有更廣的路。

  • 3 # 草莓姐姐有話說

    首先可以肯定的說,我很認可這句話,這也算是父母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說的一句心裡話。

    不的不承認在社會的高速發展過程中,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越來越明顯。還有社會階層的固化也開始越來越嚴重。

    在這種形勢下,我們不能不說透過學習是讓自己能夠出人頭地的最好的途徑。

    社會的階層就如同一個金字塔,越往上階層越高,人數越少。你能夠站在哪個階層,取決於你自身的競爭力,這個競爭力可是來自你的家庭,來自你所處的環境,也來自於你自己。

    有的人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而由於社會階層的構成情況,大多數人都出生於普通家庭。我們就從社會底層說起,不論你能不能接受,你一出生就處於了社會的最底層。要想站到更高的層次,你靠什麼,或者你能靠什麼?只能靠自己。

    當然我們不排除在社會上有那麼一部分人沒讀過書沒文化,取得了所謂的成功,獲取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但那都是一些特例。

    讀書可以拓寬自己的思維,開闊自己的眼界,讓自己在更高的層次上去認識和看待事物。透過讀書,你可以和更多優秀的人站到一起交流溝通,建立更好的社會關係和生活圈,讓自己更容易獲得成功。透過讀書你可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和價值。

    但是由於自己一時的放縱,讓自己該讀書該學習的時候沒有去讀書,步入社會之後你可選擇的就會很有限,只能去做一些更容易被人複製和代替的工作,那你和別人還有什麼區別,一直停留在社會底層也是很正常的。

  • 4 # 春風細育館

    認同

    可能只有當孩子真正走出社會,才能認識到讀書真的是改變命運的最公平最簡單的方式。

    然而現實的要求不是這樣,中國的社會是先認真讀書,刻苦讀書,埋頭讀書,除去家庭非常好,有很多資源或者是家境不好,供不起讀書的人,大部分人高中前幾乎只有讀書,在老師、父母、親戚朋友那裡,學生承受著許多除去讀書帶來的壓力,無形無形之中其實壓抑著孩子的天性。

    要改變這樣的現狀,很多人都說要改變中國的教育體制。但是我們又不得不說這樣的考試機制確實能夠改變大部分人的命運。

    我認為,目前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

    教育要從小抓起。我的意思並不全然是很小就要開始高度緊張的讀書,而是父母對孩子人格完善上的教育。

    無論孩子以後要做什麼,都是需要他獨立思考、獨立追求的。成功的基礎是孩子的健全人格,優秀的品質。只要擁有這個,無論以後做什麼都不會差。

    同時,我也知道這並不是一件易事。如果您的孩子還小,那麼我希望從今天開始,潛移默化的教育不要缺席。

    小的時候,孩子各方面還在形成時期,這個時候是最好給孩子輸入“良好的品質”的時候,小時候不嚴厲,長大就更難約束。孩提時期做好,之後的日子,孩子自由發揮,幾乎就不太需要家長操心了。

    如果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我建議可以帶孩子多到外面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體驗他沒有體驗過的生活。在這個階段中,他可以得到的不只是簡簡單單的旅遊,更是對眼界的開闊。

    外面時間和他所認知相互衝突,給他衝擊,思維和想法會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我覺得這會是一個值得一試的方法。

  • 5 # 人參成精

    作為體力勞動工人,我負責任的說,底層沒輿論描述的那麼悲催,我一同齡同事抱怨父母眼光短淺,不好好供她讀書,害的她只能在底層掙扎,我告訴她我上了多少個興趣班,報補習班我父母眼都不眨一下,我不照樣和她一樣崗位一樣的勞動,一方面個人資質不一樣,我外語拼命都學不會,而學手藝技術相當快,另一方面千軍萬馬獨木橋,我游泳過河艱難點但路順,都不願意幹活,為當個小統計,小倉管都擠破腦袋,求人送禮,而我認頭身體受累,精神就放鬆了,學好技術,機器收率高,領導都得客客氣氣的,我師傅說,越不幹活的地方越玩人,咱們還是踏踏實實的掙血汗錢,我現在上班快樂,下班輕鬆,搶著幫師傅同事搬搬運運,肱二頭肌都發達了,換誰當領導都不怕下崗

  • 6 # Helen佰川

    你這麼歧視你所謂的底層人士,看來你也高階不了哪裡去!你自己還是先去學習一下怎麼去尊重一個人的最基本的品質為先吧!別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的某些謬論能教育好孩子。是人都有放縱的時候,只要不違法,不影響他人的生活,放縱一下自己又如何?有些放縱就是為了排解壓力,是為更好的自己奠定堅實的信心。作為大人更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不一定你大人的某些偏激思維就一定正確!若是你很在意孩子那一時的放縱,那麼迎接你的將會是孩子長期積累的壓力,等到他無處釋放的時候,可能連你想要收拾殘局的機會都沒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位帝王還沒有拍過歷史正劇,誰會是下一個值得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