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諾亞_方舟

    建議5分10秒跑前20公里,看體力和身體,心率,天氣情況怎麼樣在安排後半程。頭天晚上沒睡好,天氣太熱,身體暗傷發作,腿部抽筋都影響速度,一般前半程半馬都不會犯,30公里一過就要體會身體的變化了。

  • 2 # 山水之墨白

    1小時43分的半馬配速,沒經過針對性訓練的跑者跑馬拉松時儘量以5′45″的平均配速去跑;經過馬拉松針對性訓練的跑者可以用4′52″的平均配速去跑。

    半程馬拉松成績1小時43分,平均配速是4′52″。如果按這個配速去跑馬拉松,完賽成績是3小時25分鐘。但這只是理論上的成績,真正跑起來就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半馬只具備143能力的跑者如果以4′52″的平均配速去跑馬拉松,到了後半程會跑崩的,弄不好還會給身體留下傷病的隱患。

    馬拉松比賽到了後半程由於體能消耗,肌肉疲勞,心率飆升,電解質流失等情況的相繼出現,跑者們大都會嚴重掉速,跑不動,甚至是抽筋,受傷,尤其是在跑到32㎞處時。也就是令跑者們談之色變的“撞牆”現象。

    除非那些特別有天賦的跑者。如果沒有進行過長達多月的針對性訓練,只跑過半程馬拉松的普通跑者是很難把馬拉松跑下來的,就更不用談用半程馬拉松配速去跑馬拉松了。

    如果不經過馬拉松針對性訓練,半馬143跑者到了馬拉松賽場上最好以5′45″的平均配速去跑。

    而經過最少大約兩個多月的針對性訓練,143能力的半馬跑者才能以4′52″的平均配速去跑馬拉松。

    我們可以這樣訓練(以周為一個訓練週期)。

    第一週。

    平時慢跑10㎞, 繼續夯實有氧基礎;週末一次24km長距離慢跑,提升耐力;跑三休一;休息期間進行核心肌肉力量及腿部肌肉力量訓練,加強力量,使我們能夠跑得更穩,更快,更安全。

    第二週。

    平時慢跑10㎞;週末一次24到26km的長距離慢跑;週中一次間歇跑訓練;跑三休一,跑休時進行力量訓練。

    間歇跑訓練可以提高我們的最大攝攝氧量,提升乳酸閾值,提高我們的耐力,同時也提升我們的配速。

    間歇跑訓練時以最大心率的95%跑6組800米,組間休息時間為跑上一組所需時間的一半。

    第三週。

    平時慢跑10㎞;週中一次間歇跑訓練;週末一次28km長距離慢跑;跑三休一,跑休時進行力量訓練。

    第四周。

    平時慢跑10到12km;週中一次間歇跑訓練;週末一次30km長距離慢跑;跑三休一,跑休時進行力量訓練。

    第五週。

    平時慢跑10到12km;週末一次32km長距離慢跑;跑三休一;跑休時進行力量訓練。

    第六週。

    平時慢跑10到12km;週中一次間歇跑訓練;週末一次28km長距離慢跑;跑三休一,跑休時進行力量訓練。

    第七週。

    平時慢跑10到12km;週末一次30+㎞馬拉松配速跑訓練;跑三休一,跑休時進行力量訓練。

    馬拉松配速跑訓練時先進行3km慢跑熱身,然後以4′50″的平均配速跑28到30km,跑完後再慢跑3km結束訓練。

    第八週。

    平時慢跑10公里;週中一次間歇跑訓練;週末一次26km輕鬆跑訓練;跑三休一, 跑休時進行力量訓練。

    第九周。

    平時慢跑10㎞,週末就可以以4′52″的配速平均配速去跑馬拉松了。

    需要注意的是,到了馬拉松賽場上,一定要記住勻速跑完全程。前面不能衝,要留有餘力,否則後半程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情況。

    所以,就題主提出的問題,我的回答是:

    1小時43分的半馬配速,沒經過針對性訓練的跑者跑馬拉松時儘量以5′45″的平均配速去跑;經過馬拉松針對性訓練的跑者可以用4′52″的平均配速去跑。

  • 3 # 我是坐凳1

    個人經驗,安全心率控制下,如果合理安排訓練,全馬配速可以比半馬配速慢10-15秒跑完,如果跑全馬前1-2周沒有進行長距離慢跑,則配速要放慢15-25秒,否則容易崩。

  • 4 # 有衣有田

    馬拉松是極限運動。1:43完賽半馬的成績已經非常不錯。

    配速跑是最容易出問題的。畢竟安全完賽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還沒有跑過全馬,先不要考慮配速的問題,在跑馬拉松前,應該至少要跑一個27-35公里。大概6分-6’30的配速有氧長距離訓練是必要的。經歷過一次長距離,才清楚自己後面的狀況。所以在跑的時候可以盯著心率跑。130-150之間對於年齡在35左右的是合適的。

    30公里以後所有的人都會累。光靠堅持是不夠的。補劑(鹽丸,能量膠,水),醫療這些都必不可少。要聽身體的,而不僅僅是靠意志力。如果身體已經難受,目標重疊,辨別方向困難,要及時停止。無傷跑遠比堅持完賽更重要。

    跑馬的過程中要選擇好的裝備。跑前飲食也非常重要,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是首選。跑前2個小時不在進食,可以補充能量膠,紅牛(電解質)。前一天,準備好乳貼,選擇專業的跑馬服飾,凡士林要塗抹在容易摩擦的位置。通常半馬不會有的問題,在跑全馬的時候都會出現。下雨天要帶好雨批,等身體熱了再扔掉。帽子要帶好,可以止汗防雨遮陽。

    鞋子也非常重要,要選擇專業的馬拉松跑鞋。大部分鞋需要提前進行長距離的磨合。需要穿專業的襪子,減少水泡,頂腳趾的事情影響跑馬。

    跑馬前切忌飲酒,要得到好的休息。跑馬前2個星期要把跑量降下來。用良好的心態和紮實的訓練來參加比賽。嚴謹對待,認真準備,學會放棄。切莫強求。

    跑步,要跑的好,跑的遠,跑的久。體重必須降下來。體重在80公斤以上月跑量不能超過200公里。適合跑馬的體重應該控制在70公斤以內。否則不要盲目的加跑量,避免造成不可逆的身體傷害。

  • 5 # 會飛的猴仔

    隨著馬拉松專案的蓬勃發展,有的跑者是享受跑步的快樂,但也有的跑者會去追求速度。2018年初中國田協新修訂了大眾選手等級評定實施辦法,根據全程馬拉松、成績,劃定非專業選手的等級。

    該等級評定的主要內容與以往一樣,其中包括: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和10公里三個專案,每一個專案又分為四個等級:精英級、一級、二級以及三級。

    評定覆蓋所有的馬拉松愛好者,共設定了9個年齡組別:29歲以下組、30-34歲組、35-39歲組、40-44歲組、45-49歲組、50-54歲組、55-59歲組、60-64歲組以及65歲以上組。

    大眾跑者等級標準

  • 6 # 散人閒心

    我是一個純天然跑者,自己跑著玩,不參加跑團,也不請教練,就是為了控制體重,參加馬拉松賽是為了給自己加點動力。跑姿很不標準,偶爾看看賽後的照片,感覺跑姿太醜了,自己琢磨著改,但依然很醜,老婆都說不愛看我的照片,只有女兒會說話,不說美醜,誇我好厲害,能跑下來。

    根據我的體會,正常情況下全馬配速比半馬慢10-20秒。但也要看賽道和天氣。我18年10月半馬148,2周後全馬344,11月半馬PB143,兩週後全馬27-28度高溫下406完賽。19年3月海口半馬148完賽,兩週後無錫全馬跑出PB336,一週後衡陽賽道坡多,全馬345。

    其實跑越來就是看感覺,聽自己內心聲音,能快再快,不能快就慢慢顛。我的原則是儘量不走路,既然是跑馬拉松,全程還是得跑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櫻桃核輕微破損就會讓人中毒,那我們還能吃櫻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