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蹦迪市民Y先生

    “你太敏感了!”

    “你就是想吵架!”

    “別老是小題大做。”

    “你什麼也做不好!”

    “除了我,沒人能忍你”

    “離開我,你什麼也不是!”

    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人?

    他們打著“為你好”的旗號,指責你的行為,定義你的想法,貶低你的自我。久而久之,你也在潛移默化中認同了他們的說法——“我太笨了,什麼也做不好”“我太敏感了”“我怎麼這麼蠢啊”,甚至“我就是個垃圾”。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無論這個人是父母,還是愛人、朋友,那麼基本可以肯定,你正在遭受“言語虐待”。

    這樣下去的結果會怎麼樣?

    輕者,活得隱忍而壓抑,重者,大概就是北大女生包麗自殺事件了。

    言語暴力不像身體暴力那樣顯而易見,卻更深層次地摧毀你的內心,你的情感,你的自我意識。

    一、什麼是言語虐待?

    美國心理諮詢顧問帕萃絲•埃文斯的《不要用愛控制我:拒絕被呵斥的人生,走向自由與幸福》指出:

    如果有人定義了你的內心世界,告訴你你是什麼樣的(太敏感啦,太傻了,太絕望了等等),你的所思所感,你想要的是什麼等等(你就是想打架,你就是想贏,你就是想要發言權),那麼你聽到的就是言語虐待。

    施虐者會定義你的動機、思想、感情,好像他就是你一樣。

    擅長運用言語虐待的人,在人前可能是慈愛的父母,是體貼的愛人,是富有同情心的朋友,然而,當他們在親密關係中,就撕掉了偽裝,露出獠牙,一次又一次地攻擊、貶低、打壓、控制對方。直到你因此而懷疑自己的判斷,時刻活在“惹惱對方”的恐懼中,不敢做決定,沒有自我,一切以對方的判斷為判斷,甚至覺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錯。

    當人們聽到言語虐待——命令、批評或者憤怒向他們襲來時,如果對方是他們信任甚至敬仰的人,比如父母,愛人,親密朋友,老師,他們更傾向於相信對方說的話,將對方的評價“內化”。

    二、言語虐待,比身體暴力更讓人絕望

    遭受言語虐待的人,有什麼樣的感受?

    《不要用愛控制我(4)》的第1章給出明確的闡釋,如果你有相似的感受,基本上可以確認,你正在經歷言語虐待:

    對方會告訴你說,你根本不是自以為是的樣子,徹底摧毀你的身份認同。比如,如果你尋求寧靜良好的夫妻關係,對方會說你“想要吵架”或“根本沒那麼在意”。

    你會覺得內疚,尤其是經常受到批評或暗示,總是說你不合格,不夠好,不夠聰明

    時間久了,你想從困惑中獲得釋放,找到自己,想有價值感,你的應對方式則是會更努力地取悅對方,遵從對方的觀點。

    你可能會困惑對方的言行,他嘴上說著“我是最愛你的人”“我都是為你好”,實際上卻讓你時刻活在他帶來的恐懼之中,你甚至無法確認自己的感受究竟是什麼。

    言語虐待最終破壞的是你的意識。

    受虐者會把聽到的一切內在化,並且會想“我太敏感了”“我太小題大做了”“我什麼也做不好”

    更明顯的一點是,你可能感覺很害怕施虐者。他會威脅要去散播你的不良資訊,他們會失控砸東西、打人,傷害孩子或者宣稱你不按他說的做,他就會傷害孩子。

    三、如何擺脫言語虐待,如何從創傷中恢復

    擺脫言語虐待最關鍵的一點是,讓他知道你不信就可以了。

    下次再有人試圖定義你的想法和動機的時候,你可以這麼回覆:

    你剛才說什麼?

    你剛才是不是告訴我我在想什麼?

    你剛才是不是告訴我我在做什麼?太荒唐了吧。你又不是我,你當然不知道我在想什麼,我在做什麼,或者我的動機是什麼。

    一定要記住,對方的胡說八道沒有任何意義,他說的不是事實。

    從言語虐待中恢復,作者在《不要用愛控制我》中對“從言語虐待中恢復”給出了具體的指導:

    1.遠離那些給你貼負面標籤的人

    當你發現父母、愛人、朋友更像是你的專屬批評家的時候,就需要遠離他們。迫不得已的聯絡,放在網路上就行,物理空間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2.覺察自己的想法

    對任何消極的思想保持警覺,“我不行”“我不好”可能會隨時來侵襲你,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抹去”這些消極的想法。問問自己:這個說法是客觀的嗎?是事實嗎?

    3.不要怪自己“沒有好好經營婚姻”

    一定一定記住,沒有人能讓言語施虐者真正滿意的,他們本身人格不完善,只有自己透過治療才能恢復正常。而治療他們不是你的責任,你首先要做的是保持自己的健康狀態,身體的和心理的。

    4.不要怪自己“瞎了眼”選擇了他

    施虐者的表演型人格,讓人無法從一開始就排除掉他們。選擇他們不是你的錯。錯的是他們把自己缺失的部分投射到了你身上,試圖當你的“神”。

    5.蒐集資訊,瞭解的越多,就越能察覺

    儘可能瞭解言語虐待和控制行為,這樣的話,只要對方試圖控制你,你就可以及時察覺。就像瞭解了騙子的套路,就能最大限度地遠離相應的騙局一樣。

    6.尋求支援

    可以選擇你信任的人,把你的經歷告訴他。但是,不要期待誰會真正理解你,沒有人能真正理解你的,但他們的支援本身也是一種力量。同時,有相同經歷的團體會更有支援性。

    7.培養自信和自尊

    你本身帶著智慧和天賦,只是明珠蒙塵。所以關注自己的目標就好,正面的態度以及成功,甚至是很小的成功都可以增加你的自尊。

    8.不要回頭

    過去發生的所有事情都不能定義你的未來。一旦察覺到自己的在回想虐待者,回想他們說過的話、發生過的事情,就要提醒自己關注當下,把注意力集中到眼前,哪怕是你的鍵盤有多少個按鈕,窗戶外有一隻小鳥飛過樹梢這樣的看似沒有意義的事情。同時,為未來做好打算。

    9.跟隨自己的本能和直覺,愛自己

    把注意力放在恢復之路上,跟隨自己的本能、直覺、價值觀,學會愛自己,學會好好照顧自己,把自己當成最最可愛最最天真的孩子一樣去疼愛。

    另外,如果你聽到類似於“如果你改變,那麼施虐者也會有所改變”這樣的話,你就要明白,這是一種批評,暗示你要對施虐者的行為負責。可是,你真的沒有這個責任啊!

    四、練習自我肯定,重建自我價值感

    當別人評價你“太自私”,你可能會發現,其實“慷慨”是你的天賦;當對方說“你根本沒法交流”,其中隱藏的資訊可能是你很雄辯。想想你的愛到過的負面評價是什麼,可能其中就隱藏著你的天賦。

    對於重建自我價值感,作者在書中給出了“每週的自我肯定”練習,用於對抗言語虐待的負面影響。普通人也可以從中受益,學會用更積極的角度看待自己、解釋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比如:

    我是獨立的個體,我可以自我定義;

    我並不孤獨,我是大家的一部分,我有歸屬感。

    我不會滿足於勉強可以的東西,我會尋找自己真正想要的,不管是健康的食物,還是最值得信任的朋友。

    對於不想要的,我可以拒絕。

    沒有什麼可以阻止我改善自己的處境和生活。

    不論別人怎麼給予我負面的定義,我都選擇對最高自我最有益,最正確的。

    52周,也就是一年的時間,每週專門留出5~10分鐘的時間就好,堅持自我肯定,每天練習,會有意想不到的改變。

    總有些人喜歡斥責我們,否定我們,親友,父母,長輩,老師,愛人,可無論是誰,我們都不能任由他們掌控我們的人生,任由他人來定義我們是誰,那麼他們嘴上說著“都是為你好”。

    真正能定義我們是誰的,只有我們自己,和我們衝著目標堅定走下去的腳步。

    就像那個曾經勇敢而自信的女孩說過的:我最寶貴的,是我的將來。

  • 2 # 十二點樹洞

    1、職場老闆

    是不是很耳熟,為你好,為了讓你提高成長,然後說數一大堆的空談,老闆有很多種,但是沒有套路的老闆還是很少見的,職場中我們要注意分辨老闆說的話,到底是真的為你好,還是想要控制你;

    2、父母

    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你媽覺得你冷”逼著你穿秋褲,這個理由也是為你好,洗碗給你不生病不感冒,但是他們卻並沒有要控制你貶低你,父母看子女的眼睛裡永遠是最美的天使更多的是關心,很少時候說有貶低哦~

    2、愛人

    老婆老公說為你好,一部分是為了讓你在婚姻中成長是關心是愛,因為關心而被控制,還是為了控制而關心,這個就要在感情中的兩個人冷暖自知了,兩個人更多的是協作是包容,甚至寧願被愛綁架被愛控制也是一種幸福的。

    最後,我們看看生活中真的為你好的人多嗎?能分辨出對你好的人又何嘗不是一種智慧呢?那些假裝為你好的人,才是真的在貶低你的人!

  • 3 # 雲太師

    “那些說為你好的人,都是貶低和控制你的人”?這個判斷有些片面,不夠準確。的確,在生活中會有一些人對你說“為你好”,但是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

    第一種情況,說這話的是真的“為你好”而且說的很有道理,起碼是希望你好,大部分是親人或長輩,主要是出於對你的擔心不放心,多是善意的提示、叮囑。

    第二種情況,說這話的是想“為你好”,但是說的不一定正確,不一定準確。雖然也是出於關心,但是由於對你的情況缺乏瞭解,又不善於換位思考,所以說出來之後,會讓你覺得沒有指導意義,甚至致意對方是不是真的“為你好”。

    第三種情況,就是隨意說“為你好”,只是表達一份關心,沒有實質的內容。

    第四種情況是最糟糕的,就是虛偽的或者欺騙的,打著“為你好”的幌子,實際是在挖坑,騙取你的信任從而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總之我覺得說“為你好”並不定貶低和控制,但是需要用心分析一下,採取不同的應對。

  • 4 # 傑森斯坦邦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都是為你好”——當你聽到一個人對你說這句話時,請高度警覺。

    這句話絕不是一句好話,它的背後隱藏著對方深深的優越感和控制慾。

    它只不過是把自己的鋒芒,沾上蜂蜜,抹上奶油,用一種看似無辜的嘴臉暗搓搓地打壓你,否定你,乃至操控你。

    逼著你出國,不讓你回來;

    逼著你回國,不讓你出去;

    逼著你考公務員,不讓你讀博;

    或者逼著你讀博,不讓你創業;

    嘴上說的都是“我是為你好”,而心裡想得其實是:“所以你應該聽我的話。”

    “我都是為你好”—— “所以你才要聽我的。否則你就是沒良心,不聽勸,不感恩。”

    ——先偽裝成對你好的樣子,然後用道德綁架你,最後達到控制你的目的。

    這,真的是為你好嗎?

    他不是魚,他真的知道你這條魚,到底需要的是什麼嗎?

    愛,就是滿足對方的需要。

    就算不滿足,也至少應該尊重一下吧?

    打著“我是愛你,我關心你”的旗號,而忽略你的需要,把他自己的觀點強到你的頭上,這真的是愛你,是關心你嗎?

    這不是愛,是操控。

    所以,當有人用“我都是為你好”來壓制你的時候,請你狠狠地保護自己。

    就算他是你父母,是你的親戚,也請你,狠狠地,守住!

    守住自己的獨立人格。

    不動搖,不自卑,不妥協。

    專注自己的目標,不要被別人強行拉到他們的軌道上去。

    那麼,當別人對我們說“我都是為你好”的時候,我們該如何迴應呢?

    三種方法。

    【例1】:“巴赫啊,女孩子老大不小了,別在外面漂著了,還搞什麼音樂,你以為你是譚盾啊,全中國就那一個譚盾。別搞了,回家姨父給你找個穩定工作吧。這麼說你可別不愛聽,姨父可都是為你好。”

    解析:此法既不表達贊同,也不表達反對,僅僅表達“你說的話,我收到了。”

    適用人群:此法是最官方,最客氣的迴應方式,因此適用於地位較高,或關係疏遠的人身上。如遠親,長輩,領導。

    2 “你為什麼會這樣想?”

    【例2】:“巴赫啊,你可得聽姐一句勸,這男人啊,沒有不在外面沾花惹草的。為了孩子,咱們這日子啊,還得過!姐是過來人,你真的得聽姐一句勸,姐是為你好!”

    迴應:“為什麼這麼說呢?”

    “巴赫啊,你還是太年輕,你不懂男人。其實這婚姻啊,過到最後都一樣,男人終究還是喜歡鮮嫩小姑娘的。你只要把他的經濟大權牢牢把握住,別的就不要在乎那麼多啦。”

    “原來如此,你說的挺有道理的。”

    解析:問,是起碼的尊重。

    如果我們和對方經常見面,不想把話題收的太快,那麼就可以使用追問法。

    給對方表達觀點的空間,尊重對方的觀點,這就是偉大的友誼。

    目的:向對方表達尊重,慢慢收掉話題。

    適用人群:常見面的親友。如鄰居阿姨,普通同學,同事。

    3 “你能不能問問我,我為什麼選擇這麼做?”

    【例3】:“巴赫,我真的覺得你應該寫樂評,不應該寫情緒管理。你的文筆好,又懂音樂,你要是寫樂評肯定會很火的。我是真的真的希望你火,所以才給你提這個建議的。”

    “所以你能不能問問我,我為什麼不寫樂評?”

    “你為什麼不寫樂評?”

    “嗯,你這麼一說還挺有道理的。看來現在寫樂評越來越難了啊。”

    解析:我們至親,至愛,至交好友之間,還是需要心與心的交流的。

    當真正愛我們的人不小心說出“我是為你好”的時候,確實有可能是由於他們不瞭解我們的需求,所以一時情急,就先把自己的觀點吐出來了。

    基於平時他們對我們的愛和付出,我們這個時候,是不需對他們設防的。

    一來二去,彼此理解,最後達成真心實意的交流。

    目的:引導對方瞭解我們的需求,達成真正的理解。

    適用人群:父母,伴侶,至交好友。總之是我們需要真心相對的人。(控制慾極強者除外)

    好,最後我們來回顧一下重點。

    1 小心對你說“我都是為你好”的人。

    2 它背後可能隱藏著深深的優越感和控制慾。

    3 “我都是為你好”的後半句是——“所以你應該聽我的”。

    4 真正的為你好,是尊重你的需求。

    5 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你,不是愛,是操控。

    6 守住自己的獨立人格,不要被別人強行拉到他們的軌道上去。

    “你為什麼這麼想?”—— 友善對親友。

    “你能不能問問我為什麼這麼做?”—— 至誠對至交。

    最後祝大家,獨立自由酷。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5 # 心中的梧桐花

    有許多人喜歡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偷偷的越界,並以愛的名義,來實施傷害。包括我們自己在內。

    “我是為你好”實際是一種控制,一種強加於人的控制慾。認真想一想,換位思考一下,我們真的是想為別人好嗎?有的時候,是一種嘲笑的姿態,一種證明自己比別人聰明的方式。

    “為你好”,說的自私一點,其實是一種藉口,一種看笑話的態度,不瞭解別人的生活,怎麼知道別人需求什麼,怎能為別人好。

    最好的“為你好”,是傾聽,理解,換位,分析,幫助。

  • 6 # 鹹魚

    真正為你好的人,是在你低谷期努力伸手拉你一把的人,是在你遇到窘境為你出謀劃策的人,是你在步履蹣跚不知不知方向為你點亮明燈的人,總之他們都是雪中送炭才,站在你的角度為你考量的人。

    人面獸心為你好的人,他們都是嘴上一本正經的安慰,不會站在你的立場為你分析利弊,不會站在你的角度替你思考問題,更不會為你的困境作出付出。

    《下一個天亮》歌詞裡面說的一樣,有些故事不必說給每個人聽,有些情緒是該說給懂的人聽。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不要讓真正為你好的人寒了心,不要讓假情假意的人順了心。

  • 7 # 大荔大雷

    這個要看是什麼人說,因為什麼事。首先當別人說這句話的時候說明你是猶豫的或是排斥的,他確實想用這句話來肯定加強他的觀點,來征服你或給你個安心劑。至於貶低我感覺一般情況下很少。

  • 8 # 天道若龍

    這句話有失偏頗。對你好的原因可能有多種。如血緣因素,戀愛因素或者利益因素等等。當然其中也難免會有想貶低控制你的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

  • 9 # 上善若水中善茶下善酒

    你得有足夠的心智和閱歷,才能判斷出,那些:說為你好的人是不是真的為你好。尤其是勸你要怎麼樣不要怎麼樣的。如果你非要等到十幾年以後遍體鱗傷才知道確實是為你好那就太蠢了。

  • 10 # 開政的童年回憶

    分什麼‘為你好’,不可以說一個好人都沒有,有的人呢,說話可能是難聽了那麼一點點,但是備不住人家的本意是好的,就是有點著急,甚至有種恨鐵不成鋼那樣,說過的話,都是潑出去的水。冷靜下來的時候想想,可以把事件時光倒流細想一下他說的有沒有道理。這是第一。第二就是那種打著道德綁架的旗號,說什麼我要是你我絕對不會這麼做,總有一天你肯定會覺得這些話為你好,這種人就可以稍微離他遠點好了,不過萬萬不可跟認識他的人說他壞話。這不好,俗話說得好,這狐狸肯定有露出尾巴的時候,他人品不好,自然會有敗露那一天。不要受到他人影響,相信自己。如果不知道怎麼可以問問爸媽父母長輩,他們絕對不會害你的

  • 11 # 閒人禿頭佬

    我贊成這句話,聽到了為你好這句話,心裡總會有一種莫名的感覺。長輩或同輩愛跟你說這句話,說出為你好多帶有貶低或控制你的意思。下面我以買羊為例闡述這種觀點。大家看對不對?

    買了只春節用羊

    家住山區。有專門養羊的。若是想買羊都到羊群現抓。花了1650元買了一隻93斤的羊。心裡挺美,帶回了家。趕上父親與姐在家,就問我多少錢買的。我說花了1650元。父親說買貴了。這樣的羊也就1500元,退回去,要買找一個便宜點兒的羊群去買。我說算了吧,不就貴了100多塊錢兒嗎?這時姐接過了話茬說,你看你:爸不是為了你好嗎?現在掙點兒錢容易嗎?這就是把貶低控制你的意思,藏在了親情之下。姐的第1句話說,爸不是為你好嗎?這就可理解為。爸年長生活經驗多。比你強。這就明顯帶有貶低的意思。第2句,現在掙點兒錢兒容易嗎?以掙錢不易為理由要你聽話。這就是在控制你。

    結束語

    無論何人,聽到了為你好這句話,多多少少心裡都會有些不爽的。誰然含有有貶低和控制你的意思在裡?其實也不必太放在心上。每一句為你好的背後都會有一個小故事。從中你都會學到很多知識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石油美元”之後,美國會透過控制什麼品種,控制世界經濟,維持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