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拼命紅燭

    出自白居易的詩《離別》

    深秋時節話別離,冷風瑟瑟葉滿溪。

    胸中無限慷與慨,轉身欲語淚沾衣。

    青山不改水長流,明月依舊星漸稀。

    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

    離別詩一般帶著傷感,此詩前兩句用深秋時節的瑟瑟冷風和蕭蕭落葉,創設了離別的情境,給人淡淡的憂傷。

    隨後,用“轉身欲語淚沾衣”,將離別的傷感寫到極致。宋代李清照,在《武陵春》中也曾有“欲語淚先流”的佳句,估計是仿用白樂天的詩句。

    但唐代離別詩,有很多不以離別的悲傷為主,有的反悲傷,如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有的美化離別,歌頌友誼,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有的表達擔憂表達祝福,如岑參的“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青山不改水長流”一句,和上述三種情況都不一樣,我個人感覺白居易表達的內容更豐富一些。此句中,有離別的淡然,有對重逢的期許,帶著人性的灑脫,帶著理性的思考。

    江湖別離,常用此句,估計就是看中了詩句背後的那份灑脫吧。不灑脫,不是大俠,哈哈哈哈……

  • 2 # 中都裝飾

    出自白居易7《離別》

    青山不改水長流,明日依舊星漸稀。

    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

  • 3 # 且聽楓吟

    出自白居易的詩《離別》

    《離別》 白居易

    深秋時節話別離,冷風瑟瑟葉滿溪。胸中無限慷與慨,轉身欲語淚沾衣。青山不改水長流,明月依舊星漸稀。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

    翻譯:

    深秋時節說別離,瑟瑟的冷風吹動,小溪裡滿是落葉,

    胸中有無限的感慨,轉身想要說些什麼,淚水已經沾溼衣服,

    青山不會改變,水長久的流淌,明月依然是這樣,星星漸漸稀少,

    天長地久的事情有時卻消失了,這種恨卻延綿無盡沒有斷絕的時候。

    擴充套件資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4 # 大任說

    大家好,我是讀耕。

    這句武俠流行語出自《離別》一詩,作者白居易,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離別》詩原句:

    深秋時節話別離,冷風瑟瑟葉滿溪。 胸中無限慷與慨,轉身欲語淚沾衣。 青山不改水長流,明月依舊星漸稀。 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

    體會這首詩的意境:在深秋時節與人別離,瑟瑟的冷風迎面吹來,小溪裡落滿了枯葉,看到如此蕭瑟的景象胸中有無限的感慨,轉身想要說些什麼,淚水卻已經沾溼了衣服。青山巍峨不會改變,細水長久不息地流淌,明月依然在,陪它的星星卻漸漸稀少了,天長地久也有消失之時,但是這種恨卻延綿無盡沒有斷絕的時候。

    青山,長滿綠色植物的山,從遠處看山的全貌為深藍色或者黑色,古人稱之為“青”,青山不改就是不會改變,不忘初心。

    綠水,代表永恆,長流不息。山和水都是不會輕易改變的事物,綠水因青山長流,青山為綠水不改。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在江湖人士眼裡有哪些意義?

    一、若是朋友,表示情義不變,友誼長存。二、若是仇人,代表怨恨難了,以後有的是機會做個了結。

    快意恩仇的江湖中,青山綠水彷彿成了時間永恆的一種象徵。青山常常以永久不變的形象出現在詩人的作品裡,如:“青山不與興亡事,只共垂楊伴海潮。”

    至此,讀者朋友們: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江湖再見,後會有期!

  • 5 # 初初1207

    出自白居易的詩,《離別》。

    深秋時節話別離,冷風瑟瑟葉滿溪。

    胸中無限慷與慨,轉身欲語淚沾衣。

    青山不改水長流,明月依舊星漸稀。

    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

    最後一句也引用了白居易《長恨歌》的最後一句。就是說後會有期,在武俠劇中多有提及。

    這麼多年來,金庸先生的小說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而書中的價值體系,也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先生走了,我們萬分不捨,但我猜先生自己或許會說 ,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 6 # 長之安兮

    這句話多數認為最早出自白居易的《離別》,實際上並不確切。那麼到底蘊含著什麼典故呢?

    一、下面我以《陳情令》這部在二O一九上半年引爆熒屏的古裝仙俠劇的結尾來細細說來。讓我們先一起重溫《陳情令》最後的幾個片斷,在山頂上,魏無羨牽著小蘋果,準備浪跡天涯,他內心期望著藍忘機能轉身跟他一起攜手江湖,可是藍湛這時背對著他,始終沒有轉身,魏無羨知道他重任在身,微笑著表示理解,畢竟自己是瀟灑不羈的人麼,然後他揮一揮手,口中大聲喊道:“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們後會有期!”接著一個人繼續前行。

    畫面一轉,魏無羨依舊牽著小蘋果,來到同樣的山林中,風景依舊,他拿出笛子,忘我地吹奏著陳情,這時傳來藍忘機的聲音:“魏嬰”,魏無羨一下子愣住了,不由自主地就轉身了,最後露出一臉燦爛的笑容……

    二、《陳情令》是根據墨香銅臭小說《魔道祖師》改編的,該劇以五大家族為背景,講述了雲夢江氏故人之子魏無羨和姑蘇藍氏含光君藍忘機重遇,攜手探尋十六年前真相的故事。

    當年,天下五分,姑蘇藍氏,雲夢江氏,清河聶氏,岐山溫氏,蘭陵金氏共治天下。其中溫氏想獨霸天下,陰謀殘害蒼生。性格開朗不羈的少年魏無羨和以雅正沉靜聞名的藍氏弟子藍忘機相識,逐步成為知己。

    一次偶然的機會,二人發現了一個秘密,決定繼承遺志,保護蒼生,與眾家合力將溫氏覆滅,然而魏無羨卻被奸人所害,消失十六年。

    藍忘機問靈十三載,等一不歸人,受他受過的傷,喝他喜歡的酒,終於等到了他,處處維護,隨著真相揭開,幕後主使水落石出,兩人江湖話別。

    三、“青山不改,綠水長流……”這句話一般就是江湖中人話別時候說的,代表著兩個人的交情像青山一樣不會改變,像綠水一樣常常交流。只要青山依舊,河流不息,現在只是暫時的離別,終有一天,一定會再見。沒有特別的典故,題材或來自民間傳說,民間宗教寶卷和小說,語言通俗,曉暢,近似白話,流傳至今。

    四、《陳情令》小說經過了一些手法的改編,劇中充分展現了少年兒郎的傲骨風姿,用一種老少咸宜的方式和姿態,開啟了中國仙俠劇全新格局。其中兄弟情,知已情,姐弟情,躍然螢幕,深深地打動了觀眾。

    我想魏無羨一定不習慣一個人的生活,除了藍湛,誰還會視他如生命,處處寵著他,護著他,寧可負天下人,也不負他,惺惺相惜,在別後的孤獨和無盡的思念中,在約定的時間,山林依舊,等藍湛……

    那藍湛呢?那個問靈十三載等他的人呢?難道會輕易放棄這段情誼?他們會一起再攜手江湖共譜佳話嗎?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當有一天,揮手作別各奔前程時,也不要相忘江湖,雖然不能長伴左右,但請不懼世艱,不忘初心。

    我學生時代有一個最好的朋友,當時我們幾乎形影不離,無話不談,每年暑假裡,我都要騎著單車,騎一個多小時到她家裡,她家在相鄰的縣裡,離得還算近,一住好幾天。後來工作,成家,立業,各自忙碌,有好多年沒聯絡,某一天在同學會上相遇了,人沒變,言談之間,彷彿不曾分開過,現在我們雖然不能經常見,但是微信聯絡不斷,彷彿回到了往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那些勸他努力,他卻不以為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