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枯寶
-
2 # 可可我可我不要可我不
武則天是治國英雄
花木蘭和穆桂英他們應該是武將
我昨天改變了地球,改變了人生
他真正的樣子是什麼樣的?
小的時候要是跟七仙女一樣,他就是老娃,80歲他都改變不了多少
-
3 # 小作家線上
我最喜愛的古代女子是中國南宋的抗金女英雄梁紅玉。因為她風華為人傑,巾幗逞英豪。
有詩為贊:“淮安義女褪紅妝,披甲帶刀上戰場。擊鼓三通寒敵膽,彎弓一羽落殘陽。黃天蕩裡迷魂陣,揚子江邊鋼鐵防。八月狂飆從天降,表傳忠烈萬民傷。”
梁紅玉(1102-1135),江蘇淮安人,韓世忠之妻。她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祖父和父親都是當時的武將,梁紅玉自幼練就了一身好功夫,希望將來能像父兄那樣為國效力。
在平定方臘後的慶功宴會上,梁紅玉有緣見到生擒方臘的大英雄韓世忠。韓世忠是陝西延安人,身材魁梧,膽識過人,為人耿直。兩人一見鍾情,各通殷勤,互生憐借,於是英雄美人成眷屬。
公元1129年,她在平定統制官苗傅叛亂中立下大功,一夜疾馳數百里通知丈夫韓世忠入京平叛。因此被封為安國夫人和楊國夫人。她後來多次隨韓世忠出征。
公元1130年,她在長江阻擊戰中親自擊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國大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威震敵膽,名揚天下!
從此,梁紅玉獨領一支軍隊與韓世忠一起南征北戰,多次打敗金軍。紹興五年隨夫出鎮楚州(今天的江蘇省淮安市境內),“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與金軍、偽齊鎮淮軍戰與山陽(今天的江蘇省淮安市境內)等地。
公元1135年11月4日(農曆八月二十六),梁紅玉遭到金軍埋伏圍攻,她臨危不懼,拼力死戰,最後力盡傷重落馬而死,年僅33歲。
梁紅玉去世後,與丈夫韓世忠合葬於蘇州靈巖山下。梁紅玉和韓世忠都是歷史上著名的抗金英雄,為老百姓所世代敬仰和讚頌。
我想大家與我一樣,看到這個問題,腦海中像翻閱一部古代女子圖鑑一樣,什麼西施、卓文君、李清照、梁紅玉、魚玄機等各種性格迥異又魅力無窮的女子都躍然紙上。然而我最喜歡的古代女子,也是對我影響最大的古代女子。不得不承認還是武則天。關於武則天的歷史材料有很多,包括《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和《唐大詔令集》等。如果大家沒有時間去惡補史書,那麼我給大家附上一段《新唐書76卷則天武皇后傳》節選,雖然對於武則天一生的描述不算詳盡並且有微小的出入,還是可以讓大家對她的一生有所瞭解。第三段闡述了我對武則天喜歡的具體原因。沒有耐心閱讀第二段的讀者朋友們,可以直接閱讀第三段。
"高宗則天順聖皇后武氏,幷州文水人。父士彠。文德皇后崩。久之,太宗聞士彠女美,召為才人,方十四。母楊,慟泣與訣。後獨自如,曰: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母韙其意,止泣。既見帝,賜號武媚。及帝崩,與嬪御皆為比丘尼。高宗為太子時,入侍,悅之。王皇后久無子,蕭淑妃方幸,後陰不悅。它日,帝過佛廬,才人見且泣,帝感動。後廉知狀,引內後宮,以撓妃寵。才人有權數,詭變不窮。始,下辭降體事後,後喜,數譽於帝,故進為昭儀。昭儀生女,後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伺帝至,陽為歡言,發衾視兒,死矣。又驚問左右,皆曰:後適來。昭儀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後殺吾女,往與妃相讒媢,今又爾邪!由是昭儀得入其訾,後無以自解,而帝愈信愛,始有廢后意。帝下詔廢后。詔李勳、于志寧奉璽綬進昭儀為皇后。上元元年,進號天后。帝崩,中宗即位,天后稱皇太后。太后不惜爵位,以籠四方豪桀自為助。雖妄男子,言有所合,輒不次官之。至不稱職,尋亦廢誅不少縱,務取實材真賢。又畏天下有謀反逆者,詔許上變,在所給輕傳,供五品食,送京師,即日召見,厚餌爵賞歆動之。凡言變,吏不得何詰,雖耘夫蕘子必親延見,稟之賓館。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故上變者遍天下,人人屏息,無敢議。太后雖春秋高,善自塗澤,雖左右不悟其衰。俄而二齒生,下詔改元為長壽。神龍元年,太后有疾,久不平,居迎仙院。宰相張柬之等建策,請中宗以兵入誅易之、昌宗,於是羽林將軍李多祚等帥兵自玄武門入,斬二張於院左。中宗於是復即位。徙太后上陽宮,帝率百官詣觀風殿問起居,後率十日一詣宮,俄朝朔、望,復唐宗廟,諸武王者鹹降爵。是歲,後崩,年八十一。遺制稱則天大聖皇太后,去帝號。諡曰則天大聖後,拊乾陵。"
太子李顯透過神龍政變,再次登上帝位以後,才尊母親武氏為“則天大聖皇帝”。所以嚴格來講,並不能用"武則天"來稱呼其一生。但是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我全文采用這一稱呼。關於武則天的描述,使用得最多的詞語莫過於政治家、書法家、女皇帝、善弄權謀、心狠手辣這五個詞。我喜歡她的原因也差不多,不過是正面的欣賞。具體原因如下:
①膽識過人。
②在逆境裡,不氣餒。為自己創造機會。
④持之以恆,意志堅定。
第①點 :膽識過人 。武則天的一生都可以用膽識過人來形容,但是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兩件事:第一件是被選入宮時,看到母親痛哭流涕不捨其入宮時所說的話:"見天子庸之非福,何兒女悲乎?"面對一個一無所知的深宮高牆,沒有任何畏懼,反而這樣反問母親。可見14歲的武則天小小年紀就頗有見地並且膽識過人了。第二件是眾所周知的"獅子驄事件"。具體過程不必贅述。雖然當時唐人有胡人血統,女性思想也相對開放,但是敢於在萬人之上的皇帝面前毛遂自薦,真可謂是膽識過人、勇氣可嘉。就算那時的武則天初出茅廬,行事不算周全,但也正是這樣無所畏懼的性格才促成了她日後政治理想的最終實現。
第②點:在逆境中,不氣餒,為自己創造機會。這一點,令我印象深刻的也是兩件事:第一件體現在唐太宗病榻前,與當時的太子李治的“相戀”。《唐會要*卷三》中記載:"時上在東宮,因入侍,悅之"。作為父親的妾室與兒子發展親密關係這件事,在尋常百姓家就已經有悖倫常,世俗不容。況且二人是在帝王之家,暫且置道德觀念不論,可見武則天在困境中,不但沒有氣餒,還能為自己創造機會。當然了,我們作為當代人不僅要以史為鑑,還要以人為鏡。在守住自己道德底線的前提下,再學習古人的優點。第二件體現在武則天進入感業寺後寫的一首詩上:"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彼來嘗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這是武則天寫給李治的。這個時候的武則天,比初入宮廷時還要迷茫。她並沒有每天以淚洗面,日漸頹廢。而是把微弱的希望寄託在李治身上,併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全力以赴,奮力拼搏。我想在感業寺時,就算李治徹底把她遺忘了,她也絕對不會因此一蹶不振,而是時刻尋找機會,改變命運。或者說她已經做了許多件可能改變命運的事,只是並無史料傳至後世,讓我們知曉罷了。包括後來修建明堂,修改、譯講《大雲經》,都體現出了武則天在努力實現政治目標過程中的積極主動性。或許我們在順境中亦可如此,但是若在逆境之中,卻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前幾年在工作中,我被同事們戲稱孫悟空、穿山甲。說我遇神殺神,遇鬼殺鬼。沒有啃不動的石頭。意思是不管什麼樣的大難題,我都能輕而易舉地克服。我覺得我這一部分性格的養成就是受了武則天極大的影響。並不是我能力強,而是面對困難不氣餒,不停地尋找機會,所有想到的可能有助於克服困難的方法,我都拼盡全力、認真地去實踐。所以成功的機率也比別人更大些。我希望當下的年輕人能夠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們不是在為別人工作,而是在為明天的自己。工作中積累的每一條人脈、每一個經驗於我們自己而言,才是比薪金更重要不知多少倍的真正的財富。
第③點:不形於色、沉得住氣、能屈能伸,忍耐力強。這一點,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武則天兩個時期的表現。第一個時期是武則天從感業寺再次入宮的時候。《新唐書》中用“痛柔軀不恥,以就大事”來形容武則天當時的處事態度。武則天得以再次入宮已是萬幸。她沒有小心翼翼、苟活性命,而是無時無刻不在為自己的政治目標而努力。她剋制本性,隱藏鋒芒。不光對皇帝李治言聽計從,柔情逢迎。對王皇后亦是卑躬屈膝,小心侍奉。如此已經算是處事周到,可武則天不止於此。《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九》中記載“武昭儀伺後所不敬者,必傾心與相結,所得賞賜分與之。由是後及淑妃動靜,昭儀必知之,皆以聞於上”。可見武則天不光小心謹慎、心思縝密、注意細節,更值得敬佩的是不形於色、沉得住氣、能屈能伸、忍耐力強。第二個時期體現在武則天對付太子李賢的過程中。當時唐高宗李治風疾發作,召集大臣議事,欲讓武則天攝政。宰相上諫:“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傳之子孫而委之天后乎!”這件事情的發生,就讓武則天明白,預想成就大業,太子李賢乃最大障礙。母子二人從此心生嫌隙,關係也越來越緊張。(懷疑二人並非生理學母子,與本論證無關,不做詳解)。太子李賢天資聰穎,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在李宏當太子之時就開始監國,事必躬親,把國家政務打理得井井有條,深得唐高宗欣賞。武則天在對待這樣優秀的太子李賢時,又一次體現出和她本身積極主動性相悖的超強忍耐力。武則天表面上忙於政務,無暇分心。實際上隨時暗中留心觀察,待太子李賢防備之心鬆懈下來,才伺機而動。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太子宮中官僚上書說李賢縱情聲色。武則天抓住時機,以此為突破口。終於透過一件風化案追蹤到另一件殺術士案,又在查殺術士案作案工具的過程中,查出太子府馬房之中有幾百具甲冑。武則天抓住時機,毫不猶豫直接定義成謀反案。就算高宗質疑求情,武則天也態度堅決並表示:“為人子懷逆謀,天地所不容,大義滅親,何可赦也?”就這樣,太子李賢渾然不覺之中,一步步被武則天拉下太子之位。可見武則天遇事該進則進,該退則退,時機未到,能沉得住氣、忍耐力強;時機一到,也絕不手軟。
第④點:持之以恆、意志堅定。我在中國古代歷史人物中,最喜歡的人有兩個。男為曹操,女為武則天。二人有許多共同特點。《舊唐書*則天紀》中評論武則天“素多智計,兼涉文史”。用這一句評論曹操,亦無可厚非。但是二人最大的區別在於: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的謀天下大計是在天下大勢一步一步發展中明確的。而武則天作為一名女子雖不是入宮就為稱帝。但是她的政治野心是有目共睹的。她14歲入宮,於一般人而言,若不能受皇帝恩寵,三年五年初生牛犢的志氣就可能消耗殆盡了。而武則天一生都持之以恆、意志堅定。就算因太宗殯天而入感業寺,也未能在精神上將其擊垮。她在困境之中,不氣餒,主動創造機會。所以她的每一次絕處逢生和最終的成就帝業都是絕非偶然。
武則天一生傳奇。由於其性格張揚外露,並沒有得到唐太宗寵幸。11年最美好的青春時光都蹉跎在深宮裡。她在唐太宗病重之際,才得以抓住機會。儘管如此,唐太宗殯天后,武則天也沒有直接得到李治的特殊照顧,也被送往感業寺。我前幾年摘抄過兩段話,到現在依然喜歡。第一段是:“每一個出色的女子,都曾在感情路上磕磕絆絆。在每次飛蛾撲火裡燒成過灰燼,轉而春風吹又生,愛情讓內心豐盈的女子更豐盈,讓無力承受的人迅速枯萎。”另外一段是:“年齡對一個人來說,可以是一種負擔,也可以是一種財富,一個女人只要足夠喜歡自己,年紀是傷害不了她的”。我覺得這兩句話揉捏在一起,用來描繪武則天再合適不過了。對於一個真正心懷大志的人,時光是傷不了她的。有的人的志氣或許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枯萎,而武則天正是在時光的流逝中,沉澱出了更好的自己。她學會了抑制本性、收斂鋒芒。置於道德觀念不論的話,這是一個多麼優秀的女子啊!實在是讓我無比敬佩、無比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