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語萱媽咪呀
-
2 # KDC家庭教育
英國就有一項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不但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還導致孩子成年後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經常吵架的家庭環境,會讓孩子變得非常沒有安全感,既影響孩子的學習,更會對孩子的性格、心理健康產生長期的不良影響。
在父母吵架之後,可以採取一些適當的措施來降低對孩子的影響。
首先,父母在吵架之後千萬不要冷戰。夫妻冷戰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會更大,因為在一個冷冰冰的家庭氛圍裡面,孩子會更加惶恐不知所措,變得焦慮和自卑。
所以那些吵架的父母們,如果和伴侶有一些什麼樣的矛盾,儘量還是要採取主動溝通,積極解決的一個方式。
其次,父母要告訴孩子,雖然兩個吵架但仍是相愛的,吵架也是日常生活當中因為一些矛盾沒有很好地溝通才導致的。父母還得鼓勵孩子,說出看到父母吵架之後,她自己的想法和情緒,並且坦然地跟孩子解釋和道歉,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仍然是相愛的,只不過是某些具體的事情上,有不同的意見,有些問題需要解決。
父母也不是完美的人,他們在溝通的時候也會有失去耐心的時候。父母的這種解釋能夠讓孩子極大地安心。這樣的話也能夠讓孩子繼續把他的注意力和心思放到學習和她自己的健康成長上面。
這個衝突解決的過程一定要讓孩子看到,這樣就能夠把危機轉變成一場機會教育,向孩子示範解決衝突的建設性的方法是怎麼樣的。
-
3 # 一久夏
當然會影響孩子了,而且是醫生的影響,有句話說好的童年治癒醫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癒,其中造成童年不幸的原因就有父母關係不和,父母經常吵架。
影響孩子以後的家庭。我們鄰居就是父母經常吵架,然後他們的兒子結婚了,搬過來住,結果也是整天和自己的媳婦吵架,跟當初他父母一樣。因為他處理家庭關係的方式都是跟父母學的,他自己都說,我跟我爸一樣,就是不會好好說話。
孩子痛苦不堪。我同學父母也是整天超級,他爸賭氣不回家,她媽就賭氣去跳舞,誰也不管她,高中的時候她經常自己吃泡麵,有的時候等她媽就在沙發上睡著了,她跟她媽說過要不你倆離婚吧,可她媽卻說為了她不離,她特別的不理解,不離也不好好過,互相折磨有沒人管她的死活怎麼算是為了她不離婚呢。
孩子性格有影響,比較小的孩子看到父母吵架,會覺得父母是因為自己才吵架的,所以會產生內疚的情緒,而且會感到恐懼,大孩子明白父母為什麼吵架之後會對家長很失望,而且因為感覺不到親情,自己的情緒無法發洩,也無人能訴說,所以性格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一般生活在父母經常吵架家庭長大的孩子,不是性格非常的敏感內向,就是很浮誇,其實都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
4 # 星空成長課堂
嚴重影響。
輕一點的是影響孩子以後的戀愛婚姻家庭生活。
嚴重的可能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而且這種影響會伴隨一輩子,並不會因為孩子成人了這種傷害就能慢慢消失,它像是空氣,無處不在,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嚴重的會影響下一代人。
小時候,只要父母吵架,我就會變得焦慮不安、絕望、壓抑,感覺自己隨時就會失去他們。家不是一個溫暖的港灣,不是舒適的避風港,而是風雨飄搖的、隨時要翻倒的小船,天天有一種無力的窒息感。
即便現在我已經長大成人,他們再次吵架的時候,我那種不安焦慮的感覺還是會再次出現,好像又回到了小時候。
可這不是最可怕的,恐怖的是我發現,我的行為模式像極了他們,遇到事情指責對方,固執,容易陷在一個圈子裡走不出來。
知道應該改變,不能總是沉浸在不好的思緒裡。道理都懂,但是事情發生後,本能就顯現出了它的絕對力量,還是會按照以往的思維模式去處理事情。
改變的過程很是艱難,但為了自己再難也要一點點改變。
大家經常會說的一句話是: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深以為然。
-
5 # 圈圈2020
1、吵架對孩子肯定有影響,嚴重的會影響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甚至影響到孩子的人格;
2、夫妻最好約定,吵架的時候要避開孩子,儘量給孩子營造和諧的成長環境
3、婚姻生活中,有點小磨擦也是不可避免的,平時還是要加強夫妻間的溝通,可有效減少激烈的爭吵。
-
6 # 女人眼中的世界
父母吵架肯定會影響到孩子,毋庸置疑!
就像我們回顧以前一樣,我是70後,那時候的每家每戶好像日子都不是很好過,自然而然會有些爭吵,不免就會在自己心裡有很大的陰影。
感覺父母的角色好像怎麼是這個樣子?心裡很壓抑,整個青春期過的都不順心,心裡只有一個想法,趕緊的自己獨立,好出去這個家。
但是,當自己當了父母發現自己又不知不覺地走著父母的老路。唉,沒辦法,這就是所謂的潛意識吧!
所以,不要吵架,如果心裡有氣,出去吵,不要當著孩子的面。
只是有很多人是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把自己最壞的一面都發洩到自己的家人身上,這事,和男女無關,都一樣。
-
7 # 天界看凡人22058460
這問題只適合問孩子。如果大人知道就不會發這提問,八成孩子都寧願父母離婚也不想聽到整天吵鬧,但大人寧願吵鬧比離婚好,
-
8 # 閒庭梔子
非常影響
父母吵架會讓孩子超級沒有安全感,讓孩子生活在不安中
要麼孩子會變得小心翼翼膽怯內向,要麼就會變得霸道,性格暴躁
-
9 # 小馬快跑國際早教
父母吵架,沒有贏,只有輸,最大的輸家是孩子!
“父母充滿矛盾和衝突的婚姻,對我來說,是無形的折磨!”
“媽媽總說‘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離婚了’,其實,我好想他們真的離婚!”
“家裡最熱鬧的時候是他們在吵架,最安靜的時候是他們在冷戰。”
“我隨時都有一種收拾東西再也不回家的衝動。”
……
有的父母會說,父母吵架是大人的事情,和小孩子又沒有關係,孩子還小,他們聽不懂。
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有相關研究表明,幾個月大的嬰幼兒就已經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緒了,他們聽到父母的吵架聲,孩子出於本能會收縮封閉的神經,進行自我保護。這種痛苦感受的刺激,會影響嬰兒的聽知覺、視知覺發育。我們總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比我們想象中多慮和敏感,爭吵那一刻的我們只顧及自己的情緒,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父母在孩子面前的過激行為,絕對會對孩子的一生留下陰影。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一般發展、記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的智力興趣如何,成年人讀些什麼,想寫什麼,以及他們給兒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響。父母吵架,影響孩子性格
在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容易產生暴躁的情緒,甚至還會有暴力傾向。
而經常吵架的父母,大多數對自己的孩子缺乏寬容和耐心,將孩子當成自己的情緒發洩筒,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就會一點一點被摧毀。
感受不到親情
其實,對很多孩子來說,父母吵架時只覺得煎熬,產生了“離家出走”的念頭,因為他們感受不到家的溫暖,覺得親情淡漠,很難做到在父母面前撒嬌哭鬧,而只是逃離不想面對。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是不容小覷的,不良的環境生活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甚至有些創傷終身都難以癒合。
影響社交能力
從小就常常經歷父母吵架的孩子,長大後難免會產生或多或少的社交恐懼,他們不喜歡與陌生人來往,也不善於和同學朋友深交,心理過多的防線導致孩子很難向人敞開心扉。
缺乏安全感
父母經常吵架,有時甚至大打出手,這是很多孩子都害怕發生的事情,他們會患得患失,擔心父母會不會隨時分開,而大部分父母總會以“要不是你我早就離婚”為由導致孩子認為父母吵架都是因為自己,無形中又加重了孩子的負擔,讓孩子產生焦慮,缺乏安全感。
成為“問題小孩”
父母吵架,看似只是簡單的語言雄辯,其實是雙方情緒的對抗,並且這些情緒承載著很多的負能量,而孩子是家庭關係中情感最敏銳的部分。
因此,當孩子看到父母產生衝突時,孩子會試圖透過自己的方式讓父母重新連線起來,於是就開始製造各種問題,比如叛逆、苦惱、不上學、不吃飯等,以此來吸引父母的關注,讓父母的注意力從夫妻衝突轉移到自己身上。
在孩子面前爭吵不好,並不是說夫妻間不爭吵就是好的。
美國一項歷時17年的心理研究發現:夫妻之間鬧矛盾、吵架可能更有益身心健康,壓抑憤怒的夫妻日後的死亡率是表達憤怒的夫婦的5倍。長久的婚姻生活,摩擦肯定是有的,爭吵也不會少。正如溫格·朱利的《幸福婚姻法則》裡說的:在這個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掐死對方的想法。
俗話說,吵架也是一門藝術。如何做,才能降低對孩子的傷害?
儘量避免吵架生活中的大多數吵架都是由於父母雙方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場開始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立場,因此,誰都沒有對錯,只是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
一般情況下,父母雙方總是為了證明對方是錯的,嗓門越來越大,造成彼此之間真正的傷害。
聰明的父母會有意識地避免“誰對誰錯”的話題,更多地以“立場不同,選擇不同”來辯證,這樣下來,彼此之間“爭吵”會慢慢趨向為生活中的“溝通”,求同存異,降低爭吵的機率。
建立良好的夫妻關係有句話說: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爸爸媽媽相愛。
絕大多數時候,父母吵架大部分原因還是為了孩子,家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既然父母都是為了孩子,那就應該懂得互相體諒。
控制自己的情緒雖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如果父母雙方保持理性,好好說話,建立起良好的夫妻關係,矛盾調和起來的難度就沒有那麼大了。
吵架之後,用愛修復生活中的吵架無法避免,孩子也無法擺脫成為父母吵架的旁觀者。父母在吵架完之後要第一時間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給予孩子一個擁抱或者一個真誠的道歉,主動向孩子解釋爭吵的原因,讓孩子明白:吵架只是暫時的,爸爸媽媽其實一直關心著彼此。
━ ━ ━ ━ ━
孩子因為父母吵架而受到傷害,提醒我們不斷審視自己:在孩子面前,沒有父母喜歡被反駁、被拒絕,也沒有一個孩子喜歡在父母爭吵之後給出其中之一的選擇。
父母不妨將每一次的爭吵與分歧當成是對雙方的一種考驗, 讓“對與錯”變成“思考的角度不同”,好好說話,多多體諒彼此,就事論事,減少對孩子的傷害,讓孩子懂得愛與責任、善良和美好。
-
10 # qq飛車大臉貓
前兩天我下班回家,路過鄰居家的時候,我看到他們家七歲的童童坐在大門口哭泣,我問他為什麼哭,他告訴我他的爸爸媽又因為一點小事吵架了,由於爸爸天天坐在家裡玩手機,媽媽覺得爸爸沒有出息,於是他們越吵越兇,還把家裡的一些傢俱給摔壞了。童童在父母面前勸架,父母卻來了一句:大人的事情,小孩不要管,去一邊玩去。 童童已經不止一次看到爸爸媽媽在自己面前吵架,每次看到他們吵架,他都會非常傷心,但是父母並不理睬童童心裡的想法,依然只顧著吵架,時間長了,童童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自卑,不願意和身邊的人交流。家庭不和諧,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傷害? 一、讓孩子的性格更加孤僻 隨著孩子的成長,到了一定年齡,本來就比較叛逆,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不願意跟別人交流,如果父母又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就會讓孩子對父母失去信心,性格方面變得更加孤僻,甚至缺乏安全感。 二、不喜歡學習 家是孩子溫暖的港灣,孩子長期處於一個經常爭吵的環境中,會讓他們的心情更加煩躁不安,甚至在學校學習的時候經常容易走神,不想去學習,最後可能會出現厭學的心理。 三、會讓孩子對生活失去希望 青春期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階段,心理和生理方面也開始慢慢地成熟,有時候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非常需要得到家人的關懷,如果孩子經常看到父母的爭吵,就會讓他厭煩人生,甚至會有著莫名其妙的想法,稍微不小心就會誤入歧途。朋友家的一個小孩就是因為生活在一個家庭不和諧的環境中,導致他性格非常叛逆,在學校經常逃學打架鬥毆,後來因為把一個同學打傷,被關進了拘留所,這一切的起因都是父母吵架造成的。 四、會讓孩子長大以後,婚姻不幸福 由於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就會讓孩子長大以後非常懼怕婚姻,甚至不想尋找人生伴侶,十分擔心結婚,以後就會出現和父母一樣的情況。就算結婚以後,由於自己內心的恐懼,經常也會和自己的妻子鬧不愉快,時間長了,婚姻就會出現危機。 作為父母,夫妻雙方就算有爭執也應該回避孩子,因為父母的任何行為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影響,如果父母在自己的言行上不加強注意,就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以後在做事情方面十分極端。因此,家長在今後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
-
11 # 新東方家庭教育官方號
某乎上有一個提問:「有一對天天吵架的父母是什麼體驗?」
獲贊最多的回答是:
影響是深刻而悠遠的,就像刻在骨子裡的一樣。
不相信婚姻。他們毀掉了我對婚姻的嚮往。
極度的不自信。有人誇我,我會羞得無地自容。
敏感、惡毒。越是親近的人我越是懷疑他們內心藏奸。
還有網友說,父母一吵架,自己就變得特別「懂事」。
但其實,看似「懂事」的背後,隱藏的是孩子的隱忍、恐懼以及討好,是對自我情緒的壓抑。
表面上看是一種「懂事」,其實卻是一種內傷。
最可怕的是,在父母吵架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暴力、自私、冷漠等不良性格。
明明是大人之間的矛盾,卻要孩子耗盡大半輩子去自我救贖。
「我有一個家……從來不吵架」
剛跟老公結婚那幾年,我們也經常吵架。
後來女兒出生,會說話以後,每當我們發生爭吵,女兒就會說:
「爸爸媽媽,你們不要再吵了!」
看我們無動於衷,女兒就會唱起那首溫暖的歌:
我有一個家
幸福的家
爸爸媽媽還有我
從來不吵架
……
看著孩子泛著淚光的眼睛,我們兩個都羞得無地自容。
為了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家,我和老公逐漸減少了爭吵的次數。
「父子親,夫婦順」,有一個和睦有愛的家庭,是每一個孩子內心的渴望,也是他們最值得驕傲的事情。
《2018年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
孩子認為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是「有溫暖的家」。
生活在溫暖和睦的家庭,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有網友說:
「生活在和睦的家庭,有糾紛也能透過互相溝通解決;
遇到困難,比如經濟方面,全家人也能一起承擔;
遇到好事,大家會一起分享那份快樂。
總而言之,是一種幸福的滋味。」
薩提亞曾說過:
「夫妻是家庭的建築師,父母恩愛的家庭就像一個溫暖的巢,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不吵架不等於和諧美滿,沒有溝通和交流的婚姻,會讓孩子長期處於壓抑的氛圍。
但每天的唇槍舌戰,帶給孩子的傷害更大。
牢記「三要兩不要」,吵架不傷娃
兩口子過日子,難免會有磕磕碰碰。
當我們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沒必要一味地粉飾太平,給孩子營造表面的「假美好」。
當著孩子的面,偶爾拌拌嘴或「吵吵架」,也無關緊要。
但如果不想讓孩子因此受傷,就一定要牢記以下「三要兩不要」。
三要:
• 要讓孩子明白,不是他的錯
6歲以前的孩子會認為,父母吵架是因為自己。
如果忍不住當著孩子的面彼此發了火,事後一定要告訴孩子:
這不是你的錯,只是大人之間的矛盾,爸爸媽媽還會像以前一樣愛你。
• 要讓孩子知道,愛依然沒有減少
主持人楊瀾曾跟老公發生過一次激烈衝突,把孩子嚇壞了。
事後,兩個人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他們來到孩子房間,單腿跪在地上,用平視的角度跟孩子解釋:
「爸爸媽媽剛才做了一件非常錯誤的事,我們倆真誠地向你道歉。
請你原諒我們。
第一,爸爸媽媽彼此之間還是相愛的;
第二,我們不想讓你受到任何的驚嚇和傷害。」
孩子接受了父母的道歉,並沒有因此受到太大影響。
父母吵架,孩子最怕的是他們不再愛彼此,更怕他們不再愛自己。
因此,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明白:
兩個人有不同觀點很正常,吵架,也是溝通問題的一種方式;
但愛,不會在爭吵中消失。
• 要當著孩子的面和好
同事說每次他和老公拌嘴的時候,5歲的兒子都會自顧自地玩,有時候還讓他們小聲一點,別吵到自己。
孩子為什麼這麼淡定?
因為他知道,父母吵架,最後總會和好的。
同事說,他們每次吵完,都會當著孩子的面和好,有時候是彼此來個擁抱,有時候是老公親下她的臉頰。
孩子能感受到父母之間的愛並沒有減少,因此也就不會太在意了。
兩不要:
• 不要人身攻擊
我們可以說對方哪個行為讓自己不滿,但不能攻擊他是自私、傻缺、白眼狼;
我們可以說自己太累需要幫助,但不能罵對方軟弱、無能、又沒用。
正確的吵架方式,是簡單直接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和需求:
「我現在心情很……因為你做了……我希望你能……這樣……」
• 不要拉孩子站隊
我從小一直對媽媽有一種牴觸情緒,每次她和爸爸吵架,我都會站在爸爸這一邊。
因為我覺得她脾氣大,對奶奶還不好。
我之所以會有這種認知,是因為爸爸經常向我灌輸這種思想。
他總是說:
「你媽媽脾氣不好,動不動就對我發火,這也就算了,對你奶奶也沒個好臉色。」
小時候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長大以後才發現,其實,很多時候錯不在媽媽。
從小到大對媽媽的這種牴觸情緒,導致我和她之間有一些疏離,我不會跟她說知心話,也很少聽她說心裡話。
夫妻之間鬧矛盾,千萬不要拉孩子站隊,更不要在孩子面前一味地說對方的壞話。
夫妻床頭吵架床尾和,也許吵完就沒事了,但被迫進入戰營的孩子,卻會受到一生的影響。
有資料調查顯示:
一對夫妻大概每年會吵架189次,平均2天一次;
按照40年婚姻算,一生大概吵架7500次。
也許吵架在所難免,但至少我們應該儘量避免當著孩子的面,發生激烈衝突。
偶爾的拌嘴並非不可,至少這能讓孩子從小明白:
婚姻或許不夠完美,但這並不妨礙它能帶給我們溫暖和愛。
-
12 # 王小紅666
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影響深遠。
原因有一下幾個方面:
記得有一次,我和老公因為一點小事爭吵,因為他把鞋子亂扔,於是我就大大發火。因為早上,四歲的閨女還在睡覺,我們吵得不可開交,就聽到小腳丫吧嗒吧嗒跑過來,把鞋子放到鞋櫃裡面。
我心裡咯噔一下,這個小人的心裡在想什麼?
“媽媽,我乖,你別生氣了”
聽著很熟悉,其實是孩子在怪罪自己。
這種認為自己不夠好,是因為自己導致爸爸媽媽爭吵的心理,會伴隨他一生。
二、想要拯救父母一旦認為是自己的責任,導致了父母的矛盾,就會想當然的想要拯救父母。但是孩子透過什麼方式來拯救這個婚姻呢?
生病。
闖禍。
叛逆。
等等。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閨女一歲之前,因為我單獨看孩子,心情特別不好,經常和老公吵架。一旦我和老公吵架冷戰,她必然會生病。
孩子生病,所有的冷戰註定會終止,一起帶孩子去醫院,然後和好了。
你看,孩子的目的達到了。
所以,很多孩子的問題,追根到底都會是夫妻關係不好,經常吵架的原因。
所以,夫妻之間有矛盾,儘可能不當著孩子的面爭吵。有問題,可以心平氣和的解決,必須透過吵架解決的,找個寬敞的地方,哈哈!
情緒穩定是家庭美好的根基,孩子的感受是強大無比的,希望所有的夫妻都可以給孩子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
回覆列表
父母吵架一定會影響孩子。
我自從生孩子後明顯感覺自己的性格和脾氣都在改變。生小孩前,愛發脾氣,愛耍小性子好像是小女生的專利,我也不例外,所幸我家先生還是很包容我的,每次都是他低頭哄我。
自從生大寶後,我感覺自己儼然成為一良家婦女,即使在生活中和老公會有分歧,會有爭論,但是這種語言上的爭論和爭吵不會出現在孩子面前。即使每當我們為一個問題大聲一點討論時,我家大寶都會站出來打斷我們,你們不要吵架,因此我和先生都明白小聲點討論,不能太激烈,要不孩子會認為我們是吵架。
第二,父母吵架時,孩子會因此感到不安和內疚。孩子感到不安,是因為孩子認為父母吵架時,他們的家庭收到了威脅。小時候我父母也會吵架,每次吵架我都感覺害怕,不安,甚至幻想他們是否會離婚,那我和弟弟要怎麼辦呢?
孩子感到內疚,是因為孩子會認為自己是父母發生衝突吵架的原因。記得我上高中時,家裡因為一個上高中,一個上初中,家裡經濟越來越緊張,導致父母會因此而吵架。每當他們吵架時,我就感覺到很內疚,覺得是自己因為上學導致的。
第三,孩子在父母發生衝突吵架時,無法保持中立,總想保護父親,或者母親。長此以往,孩子會在面對感情和婚姻時感到恐懼和失望。
第四,教育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氛圍。每個社群都有各自的風俗習慣,而家庭本身就是一個小社群。如果家庭充斥著爭吵,混亂和邋遢,無論孩子的氣質和遺傳基礎有多麼好,他成長後也會採取同樣的做法和態度。
父母的示範對孩子至關重要。如果孩子在家裡經常都會聽到粗俗的爭吵和謾罵,孩子如何能夠擁有親切友善的舉止。
孩子是透過父母的眼睛看這個世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父母的世界觀至為重要。父母要為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盡己所為不斷改進。
第五,如果父母真的發生衝突吵架了,父母在吵架後應該告訴孩子,我們出現爭吵不是孩子的原因,是父母自己看問題的角度或者價值觀不同導致的。還要安撫孩子,多陪陪孩子,當孩子知道不管怎樣,我們都始終是愛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