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馬的腿

    賓士、寶馬利潤率更低,製造業本來就不是暴利行業,它勝在穩定!論及對一個國家的作用,十個、百個騰訊阿里也不如一個賓士、波音、通用,對大國來說工農業才是根本!!!呵呵,我們是本末倒置。

  • 2 # 棒棒糖8212882

    本人第一次用華為路由器,是被宣傳忽悠了,說什麼和美國合作好用,於是果斷買了一個,結果發現溫度高掉線,由於當時房子小就放臥室,晚上還有雜音,換了一臺還是如此,最後要求退貨,銷售帶我去代理商哪裡換了個tp的,發現好多人退貨,現在一直tp。

  • 3 # 淡雅風姿

    華為去年研發費用608億,華為在歐州市場的策略是少樹敵,也就是給競爭對手合理的市場空間,那就說明華為在歐洲市場通訊裝置價格與愛立信等外企差不多,那也就意味著華為通訊業務利潤相當不錯,那也許有人會問,既然通訊業利潤那麼可觀,為什麼要進入不熟悉的消費業務呢?一方面,通訊行業增長已放緩,這對華為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哪一天華為不怎麼掙錢了,那麼華為就很難留住人才,可以肯定地說人才會走光。雖然華為工作強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它的薪酬體制以及員工控股制可以說是好到世界上獨一無二。這就是華為效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華為研發經費相對值是全球最高的,研發費絕對值在科技類公司也可以進全球8名之內。而且它的研發經費相對值每年都增加,這就要求華為利潤每年也要高速增長,因而華為嘗試性開展了許多與通訊業相關的業務,這樣也可以把通訊業的底層專利技術應用到新型拓展業務層面。華為終端就是其中之一,華為終端是華為投入與回報比最低的部門,也是華為最燒錢的部門之一。可以說華為營收增長,利潤反而下降,終端部門貢獻最大。因為華為相信終端業務一定可以在未來帶來利潤增長。最近三年華為為了未來生存探索了一些與通訊業相關的新型業務,也就是華為說的全連線,這些業務都是未來華利潤增長點。這些對未來研發投資是華為利潤不高的原因。其實華為去年的稅後毛利至少1000億,只是研發投入太大了,所以利潤不怎麼高。當然這也與任老的危機感有關,他曾說過一句話:豬養得太肥最後連發出叫聲都不願意了。

  • 4 # 我哈我哈

    華為是做硬體的,需要生產產品,推銷費用,生產費用,管理費用等成本巨大,而產品的價格又受到競爭對手的壓制,不可能無限的上漲,能產生利潤就已經不錯了。阿里和騰訊不生產產品,只收錢,費用低,把實體銀行當成了馬前足後傻逼,當然利潤高了

  • 5 # 文森特_瓦倫丁

    所屬行業不同,華為屬於製造業或者說工業,而阿里騰訊屬於網際網路行業。看看下面兩張圖的資料統計,就能知道為什麼華為利潤不及阿里騰訊了。

    國家稅務總局統計的各行業平均利潤,工業為7%,而國內網際網路上市公司平均利潤達到32%,美國比中國低也達到了19%,利潤率遠超工業。

    有興趣的可以去搜索: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們2015年財報 再對比下製造業的新聞。
  • 6 # 猛虎王心碎志不可碎

    其一,華為和阿里騰訊公司性質不同,阿里和騰訊是網際網路公司,靠網際網路服務賺錢,而華為是製造業是科技公司,其要付出高額金錢來研發投入,而騰訊阿里要少很多。

    其二,從2000年開始的最近十五年,華為累積營收2.3萬億,超過70%來自海外,在外華人身上賺的錢達1.38萬億!華為在國際上的地位不容小覷,華為在專利等方面,僅次於高通和三星,華為手機在海外市場銷量很高。而騰訊剛剛出海,遊戲還行別的差很多,阿里則是集中於電商和雲服務,和華為不在一個領域。

    其三,關於稅收等華為貢獻很大,華為納稅337億,阿里納稅109億,百度22億,騰訊70多億,華為超過BAT的總和130億;過多的投入和稅收自會影響華為的利潤。華為是製造業科技公司,只有厚積薄發,不斷投入再能營造更美好的未來。華為股份也很稀釋,有很多員工,而騰訊阿里則有許多外資股份。

    總之,華為的營收利潤都很高,不比阿里騰訊差,華為堅持不上市,正是其能力的體現,華為融的是人心,華為明天會更好,是中國家驕傲。

    此僅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到之處,請勿見怪。

  • 7 # DavidLee133394640

    本人華為員工,華為的利潤是去掉了18萬員工的相對高薪的,華為有錢會分給員工,而騰訊阿里主要被大股東拿走了。而騰訊阿里創造多少就業,平均薪資多少?華為大部分利潤來自海外,騰訊阿里呢?

  • 8 # 千里尋豬

    製造業,需要大量成本投入和科研投入,從來不是暴利公司。尤其是華為還是中國企業,本身基礎條件就比國外差,還要和國外競爭。反觀騰訊阿里,是服務業,服務業的投入相對較小,也就成本低,成本低做大後自然容易暴利。尤其是中國網際網路管制,國外企業很難進入中國,這導致騰訊阿里實際壟斷地位,更容易賺錢。再加上騰訊阿里涉足金融和遊戲領域,壟斷加中國龐大人口基數,想不賺錢都難。但是,中國更需要華為這樣,擁有核心科技的公司。別問為什麼,長腦子都懂。舉個例子,移動暴利不?中石油暴利不?可他們除了吸華人血,能讓中國富強嗎?不能。

  • 9 # 小崔分享

    營收是代表的產品市場份額,利潤就是簡單的收入-支出。兩者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絕對的正相關。

    首先說一下網際網路公司淨利潤比製造業要高很多的原因。因為網際網路企業最大的支出是員工工資,再加上伺服器成本,其他的費用幾乎可以忽略。

    而製造企業員工工資,市場營銷費用,裝置折舊……這些都是他們的成本,這也是製造企業的資產,而網際網路企業基本上沒有什麼資產。

    為什麼網際網路企業市盈率那麼高的原因→因為他們的核心資產是人才,舍此之外沒有其他的了。

  • 10 # 遊騎兵176648797

    又在這裝孫子,利潤不及騰訊,阿里。普通員工幾十萬的年薪,高階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幾百萬,上千萬的年薪是大風颳來的?居額海軍軍費是任正非自掏腰包?

  • 11 # 貝爾路一號

    1.華為是非上市公司,其經營理念是以客戶為中心,而不是以股東為中心,不追求利潤最大化。

    2.華為股份由8萬多員工持有,任正非只佔百分之1.4,每年利潤全部以分紅形式分配回持股員工,這是資本投資收益。員工同時獲得相應崗位貢獻的工資獎金,這是勞動所得。任正非有一個理念,勞動所得應該要大於資本所得,這樣才能激發大家努力奮鬥。所以,利潤太高,不一定是好事。多年來華為對勞動與資本的分配比例大約在3:1,這樣避免了股票養懶漢,也為新加入者留下了更多的激勵資源。

    3.可以說,華為實際上"藏"了相當一部分的利潤,不是指財務做假帳,而是大量花費在研發投入,人員培訓,生態合作,基地建設等面向未來的投入上。

    合理的利潤率,既保持了員工的奮鬥激情,也有利於未來的競爭力提升,讓企業可以持續發展。

  • 12 # 三分看劇

    因為騰訊阿里都是網際網路公司,成本相對低,並且也是上市公司。而華為是民營企業,任正非並且沒有上市,把股權都分給了員工,人人是老闆。任總才是最好的老闆

  • 13 # 食節

    華為利潤不如騰訊阿里?這個很簡單唄,華為的運營成本跟費用高唄!

    華為5200億的收入,淨利潤370億!而阿里騰訊1500億的銷售額,就有500億的利潤!

    舉例子,華為好比蓋房子的,賣一萬塊的房子,銷售額很高,可裡面有地價,建築費用,設計費等等!可能利潤只有500塊!而阿里是中介賣房子的,收了1000塊中介費,只需要付個房租人工,可以賺800塊!

    阿里平臺上每年的銷售額萬億級別的啦,收收手續費還不收的手軟?騰訊有上億人給他交錢。

    阿里和騰訊利潤高不那麼牛,牛的是人家持續高速增長!這才是市值這麼高的理由

  • 14 # 9527數字使用者

    我只想重複一下標題而已:為什麼華為營收超過一半以上來自海外,但利潤卻不及騰訊阿里?又一個十分搞笑的偽命題……海外營收超過一半,利潤就要超過騰訊阿里!那我就問問,非洲的手機霸主,傳音,你怎麼看……

  • 15 # 梅西大佬

    我更看重納稅,納稅多少才對國家和人民有意義。2016年阿里納稅230億,騰訊更少,而華為卻是900億。華為大多賺的是外華人民錢,養活了17萬員工,造就了中國無數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而阿里、騰訊賺的是華人錢,利潤大都分給了外資大股東,只富了少數的合夥人。所以為什麼這麼多人挺華為,挺任正非,企業的貢獻和境界高下立判。

  • 16 # 網際網路評論家

    華為與騰訊阿里不一樣,華為本質上是一家硬體公司,而阿里騰訊是一家網際網路企業。這就相當於一家輕公司與重公司之間的對比。華為營收高主要是通訊裝置賣的多,特別是在海外多。阿里和騰訊相比之下就比較少了。如果僅僅比營收的話,那你和騰訊真的還比不上京東與美團。所以這兩家企業不要比營收,可以比利潤。

    阿里和騰訊的營收低,但是利潤率高。華為的營收高,但是利潤率相對較低。這是行業的差別,跟營收沒什麼關係。這也間接證明,華為是一個比較苦的行業。而阿里和騰訊掙起錢來更容易。所以即使華為上市,甚至也比不上騰訊和阿里。比華為更厲害的,同行業的思科,市值不過2000多億美金。

    作為一個it行業,華為還需要鉅額的研發支出。華為的研發投入,世界有名,比蘋果還高。華為在2017年的研發投入是104億歐元,摺合人名幣七八百億,這是阿里騰訊不能相比的,為營收的19.2%。作為一家it行業,專利很重要,想要在全世界生存下來,必須要加大研發投入,這是華為成功的根本。

    高薪,華為的高薪世界矚目。業界有一句話,華為就是拿3個人的錢招兩個人幹四個人的活。華為的工資高,也會造成利潤較低。

    華為和騰訊阿里都是中國企業的驕傲,但it行業和網際網路企業還是不能做詳細的對比的,它們各有千秋。

  • 17 # 青島茶博士鐵觀音綠茶

    華人對華為的認識多半源於手機,其實華為的基站建設才是它最牛的部分,可參考當年的愛立信和諾基亞。目前的華為在通訊行業的地位是比不過當年的愛立信和諾基亞的,利潤率不太高也屬正常。不管華為,騰訊,阿里都是偉大的公司,網際網路公司的名氣會大一些。可預見的未來,阿里和騰訊將比華為更厲害,就像微軟與英特爾,惠普,戴爾之間的比較。軟體永遠比硬體牛,平臺比軟體牛,這是宏觀的視角

  • 18 # 塗鴉的旅途

    騰訊開發個成功產品就是一個收錢的聚寶盆,只要升級維護就行;華為弄一個產品要不停的生產,銷售,更新換代,掙得是辛苦錢,但社會需要更多華為。

  • 19 # 吳懟懟

    1、華為作為傳統制造業,成本高,利潤不及網際網路企業

    做交換機、通訊產品起家的華為,本質上是一家硬體製造業。根據網路資料顯示:

    華為2017年營收6036億元,淨利潤475億元,阿里2017年全年營收1582.73億元,淨利潤578億元,騰訊2017年全年營收2377.6億元,淨利潤達715億元。

    華為的營收之高遠超阿里和騰訊營收總和,但淨利潤卻比二者都低,從三者主營業務就能看出端倪。主營業務為運營商、硬體類的華為屬於重資產,成本高,利潤低。而阿里的主營業務,電商、螞蟻金服、雲計算等等,騰訊的主營業務遊戲、小程式無不是輕資產,印鈔機模式。

    華為的營收刨去人工成本、研發成本、產品成本、渠道成本等各項成本,所得實際利潤,遠不如騰訊、阿里。據資料顯示,2015年華為全球員工人數17萬,光是員工人數就遠超阿里、騰訊,同樣的,華為在員工工資成本方面的投入也要高於阿里、騰訊。除此之外,華為的其他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營收刨去高昂的成本,華為的淨利潤要低於輕資產的阿里、騰訊。

    看似豐厚的海外營收,背後也隱藏著許多國際溝通成本。

    2、華為作為納稅大戶,貢獻良多

    據可靠資料顯示,常年作為納稅大戶的華為,2017年貢獻1100億元稅收,遠多於騰訊、阿里。利潤不高,納稅還多,華為的淨利潤進一步壓縮。

    不過,網上也有另一種說法,表示華為所繳為增值稅,阿里、騰訊所繳為所得稅,二者稅種不同,沒有可比性。

    無論如何,華為作為納稅大戶,也在稅收方面,履行了一家偉企業應盡的責任。

    成功的企業考慮的是社會責任,是發展動向,營收並不是最重要的

    即使華為利潤不及阿里、騰訊,也無法否認華為作為一家優秀企業的事實。社會分工要明確,不同的社會責任有不同的人去承擔,這才是市場有序發展的正道。如果人人都為了高利潤,一窩蜂全去做遊戲、電商、軟體,硬體方面沒人做了,軟體方面的發展一樣會受到牽制和打擊。

    對於堅持本我,多年堅定從事硬體事業,沒有因為風口走向而迷失方向的華為,贏得業界名聲,使用者支援,同行認可就是它無與倫比的營收。

  • 20 # HelloWold2014

    1. 製造業,重資產,需要大量的投入,在製造業裡面,利潤不算差

    2.研發投入大,國際溝通成本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松鼠桂魚的眼睛用什麼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