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都市連鎖瑩姐

    關於題主這個問題:

    人間失格 內容很喪,已經很喪的人就別看了,可能生活中很多人活得像葉藏一樣,最喜歡的是結尾的那句,阿葉,即使酗酒,他也是個天使一樣的孩子!

    百年孤獨適合25歲以上的人看,經歷過社會的人,才能看出更多韻味

  • 2 # 追尋夢想吧鍥而不捨

    當然是《百年孤獨》,這本書有點魔幻,我們更容易接受,記得高中課本還是讀本有節選。

    《人間失格》也是一本好書,不過日本人大概有些陰鬱,我是不太能看的下去,雖然最近也買了一本。

  • 3 # 夏明678

    《人間失格》是日本“無賴派”文學派代表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是一部滴血的靈魂自白。描寫了主人公葉藏既生性怯懦敏感,對人類社會充滿恐懼和不安,又不惜用生命作賭注,將自己置身現實的實驗臺上,揭示人類的困惑和迷失。葉藏既是一個無賴,又是一個“像神一樣”純潔的孩子,既滑稽怪異,玩世不恭,又充滿純樸理想的真實。

    這是一部磨人、燒腦的小說,讀後有一種情緒風暴的感覺。這是一部“令人不愉快而又自我陶醉”的小說,書中有作家靈魂的影子,大宰治多次自殺未遂,終於在39歲時與最後一位愛的人雙雙投水自盡。小說在藝術上採取了第一人稱敘事,以主人公三篇“手記”的形式構成,增加了閱讀的真實感!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1982年獲得諾貝爾獎文學獎,是一部值得人類閱讀的文學鉅著。

    小說主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馬孔多小鎮百年的興衰。以深刻的筆觸,刻畫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描寫了夫妻、父子、母女、兄弟姐妹之間幾代人缺乏溝通、瞭解、信任,為打破這種孤獨都做了艱辛的探索,但都失敗了,依然孤獨終生,這種孤獨滲入了狹隘的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生生不息的一大包袱。

    小說在藝術形式上採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運用了大量的神話、典故和民間故事,採取倒敘的方法,獨特新穎,構思巧妙,讀後有一種“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新鮮感。

    兩部小說都是世界文學之林的參天大樹,都在世界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席位。相比較而言,《人間失格》更傾注了個人對人類現實社會的體驗,《百年孤獨》更傾注的是一個民族的生存史。無論在內容的廣度上,還是在主題上的深度上以及後世的的影響上,人《間失格》不比《百年孤獨》。因為後者表現出了人類的精神史和普世價值。在藝術表現手法,《人間失格》也沒有《百年孤獨》豐富多彩,後者在世界文學史上創造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對後世影響深遠而巨大,如我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是借鑑了這一藝術手法。

  • 4 # 海棠花開2016

    更喜歡《百年孤獨》

    無論走到哪裡,都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亂且堅韌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 5 # 月瞳文案and桌布頭像

    剛好看過這兩本書也是同時買的,都是不錯的書都推薦

    人間失格 讀後感

    如果你發現這個世界殘酷,複雜以致難以忍受的時候,你是否會選擇這種“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下去”的頹廢性的人生哲學?

    總有人認為,葉藏,太宰治的縮影,是頹廢,不堪的,“因為我更像一個醜陋的怪物,雖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個人,但社會卻一直將我當做一個怪物。”他那樣小心翼翼的活著,用所謂的處世之道教養出的做戲的習慣,偽笑著去迎合按理,合情,應該討好的人,這個碰著棉花彷彿也會受傷的謙卑的人,只能用這種做戲的方式,保留他那顆聖潔純粹的心。所以恰恰相反,《人間失格》描述的不是頹廢的精神,而是極度的理想主義、因太過高尚而迎來破滅的理想主義。

    殘缺的人醜陋,試圖邁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卻只能邁向毀滅。因為他太過敏感純粹,所以,註定孤獨,註定,他邁向毀滅。

    他清晰的感知到這個世界的冰冷,他說:“人啊,明明一點兒也不瞭解對方,錯看對方,卻視彼此為獨一無二的摯友,一生不解對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還要為其哭泣,唸誦悼詞。“相互輕蔑卻又彼此來”

    往並一起自我作賤——這就是世上所謂“朋友”的真面目。”也許他的看法太過偏激,世人麼,總是相信時間有真情和溫暖的。可是我們都知道,一路,走走停停,所有人,聚散離合,最終,仍舊是孑然一生。沒有人會將胸膛剖開,將軀體內的陰暗秘密全數交予他人,只是為了一生中那個短短的瞬間能夠感到絲毫的被在乎的溫暖,略微帶些自棄意味的選擇輕信。葉藏不願意輕信,脆弱單純的心靈豈能接受隨時而來的打擊。

    又或許因此,他總是站在世界之外觀察著周遭的種種,“沒有人在遭受別人責難與訓斥時,還能愉快起來,但我卻從人們生氣的怒容中看到比獅子、鱷魚、巨龍更可怕的動物本性。平時他們都將這些本性隱藏著,可一旦找到機會,就會像那些在草原上溫文爾雅的牛,忽然甩動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他的感知,就如同神明,又或許他就是神明,如果真的有神不小心掉入人間,一定不會像任何宗教裡所描述的救世主那樣聖潔、堅強、慈悲,而是像他這般這樣陰暗、扭曲、脆弱,又在自己的領域裡固執執著。

    這的確是最精彩的悲劇,卻不單單是故事。

    百年孤獨讀後感

    在與世隔絕的馬孔多里,濃縮著一個世界,濃縮著世界上的各類人,也濃縮著世上所有的孤獨。

    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裡的所有角色,像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但更像是空虛無比的靈魂。我在讀這本書的同時,從裡面的人物的性格中,讀出了我們一生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孤獨。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位屢經失敗,卻又百折不撓的科學家,總是擁有著無盡的幻想和無窮的毅力。他身上對映著所有的科學先驅者的影子,狂熱和冷淡,魯莽和沉著,探知的慾望和放棄的意念,各類矛盾的品格在他的身上一一體現。他試圖用磁鐵挖掘黃金,試圖將望遠鏡作為武器,試圖把水銀冶煉成金子。他的努力並沒有得到多少人的理解,乃至於朝夕相處的妻子烏爾蘇拉也排斥他的所作所為。可是當他揭破了生命的所有謎底時,他卻被當作瘋子,被捆綁在慄樹樹幹上,被迅速地遺忘。昔日的鍊金夢想在看透生命的他的眼裡已成虛無,他只能忍受著生與死之間橫亙的痛苦——無盡的孤獨。馬爾克斯似乎在用這個,表達著對所有的開拓者的深深的同情。

    至於烏爾蘇拉則是一位任勞任怨的勞動者。在那個時不時鬧得天翻地覆的家中,她永遠是這個家庭的經濟支柱和精神支柱。她從沒有唱歌的樂趣,也沒有遊玩的雅緻,各種勞動如同拼圖一般拼湊出她那緊湊而又孤獨異常的一生。她無處不在。她的身影出現在傢俱的迷幻倒影中,出現在樸實無華的天地中,出現在糖果小作坊的喧囂聲裡。她又虛無縹緲,就像是來到人間透過勞動來贖罪的亡靈。到最後,伴隨著她的死亡,她的名字也被丟到了記憶的深淵之中。作者寫出她冗長的一生,同時也是對哥倫比亞所有孤獨的勞動著的讚歌。

    至於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這位最為孤獨的前行者,一生髮動了三十二大大小小的起義,卻又為了重歸原先的生活毀掉了自己創造的戰爭成果。他逃過十四次暗殺、七十三次伏擊和一次槍決,官至革命軍總司令,卻只換來了一條以他名字命名的馬孔多街道。他的一生如颶風般浩蕩壯烈,又如死水般寧靜孤獨。就像那些在哥倫比亞為自由而戰的人們,不論生時建立了多大的功績,死後依然被大多數人遺忘。

    一個村莊中,有著一個世界的永珍。這個孤獨的村莊在雨季無盡的雨水中,在旱季無邊的乾旱中,在漫天飛舞的蝴蝶和遍地橫行的螞蟻中,品嚐著人間的各種苦澀和孤寂。

    但是,如馬爾克斯所說:“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現代化的社會用文明將孤獨消除,還給這些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一個嶄新的天地。這樣,在新的社會環境中,他們會忘掉內心的迷茫,贏得充實的人生。

  • 6 # 大漠胡楊374

    這是兩部偉大的傑作,文詞都十分精緻,優美。當然,如果從小說的結構藝術,反映的歷史,人文,當時當地的生活狀況,《百年孤獨》更偉大,更值得每一個從事小說創作的人去仔細的,反覆地研讀!!

  • 7 # 細水長流小暖暖呀

    個人更喜歡《百年孤獨》一些,最喜歡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寫道: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裡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迴避

  • 8 # 叄月半島

    人間失格寫盡了人性 太宰治寫完這本書之後就得了抑鬱症 如果你本就是孤獨患者 希望慎讀,他會讓你感覺產生了某種共鳴,你會認可“生而為人 我很抱歉”這一喪句

  • 9 # 1234一念

    看書不好比較哪個好看哪個不好看,主要要看你那段時間的經歷和心情,因為心路歷程的不同,從書裡得到的共鳴和感觸也不同,馬塞爾.普魯特斯說,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於他內心的東西,書籍只不過是一種光學儀器,幫助讀者發現自己的內心,還有隨著年齡閱歷的變化,對同一本書的認知也會發生改變,就如初聞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 10 # w樂此生

    我喜歡《百年孤獨》他說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活著就是為了說故事,他不厭其煩的將所有的繁複的線索收集,梳理,引證,將繁複的概念與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在宏觀視角上深入文字細節,又不是幽默的一本書。他帶領讀者領略經典,分享人文情懷《百年孤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金色和紅金色手錶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