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王愛看娛樂

    《藍色星球2》

    Blue Planet II

    豆瓣評分:9.9分

    豆瓣網友“美國往事”評價:“大自然的治癒力是無窮的。”

    本片一上映,就被譽為“BBC史上最美紀錄片”,由大衛·愛登堡爵士主持,在長達4年的拍攝過程中, 製作團隊共執行了125次的探險,水下拍攝時數長達6000多個小時。

    從北極熊出沒的北冰洋到煥發著勃勃生機的藍色珊瑚環礁,紀錄片同大家分享一些令人吃驚的新發現;邂逅在南冰洋深處神出鬼沒的奇怪章魚,觀賞巨大的鰺魚跳出水面,飛躍到半空中捕魚、騎在虎鯨的背上,同它一起衝向魚群……

    觀看連結:

    https://v.qq.com/x/cover/t6udtxyvbhbbxv2/e0025oknrqk.html

    2

    《冰凍星球》

    Frozen Planet

    豆瓣評分:9.7

    豆瓣網友“貓叔Mack”評價:“對於廣義南北極地區生態的關注,從動物到人類無一遺漏。製作團隊實力雄厚,航拍超廣角高畫質鏡頭,畫面美到極致。”

    BBC耗時5年製作的紀錄片《冰凍星球》,同樣是一部耗資巨大的紀錄片,用鏡頭真實地展現正在逐漸融化的地球兩極,以及生活在這裡的各種生物。

    片子以季節的變化為主線,從“大融化”的春天,到24小時都在光線照耀下的夏日,再到“大冰封”的秋天,最後以長夜漫漫的冬天結尾,使得觀看體驗更加流暢。

    其中,很多畫面都非常珍貴:崩塌中的冰山,活火山的突然噴發,以及岩石峰,美輪美奐的融水湖和針葉林。當然,還有動物之間相互的角逐、廝殺,比如一頭雄性北極熊勇敢擊退多達10名情敵,身披血漬和傷痕,最終抱得美人歸……生動程度媲美一部好萊塢大片。

    到了結尾,還科普了一些如何在極端寒冷和無法預知的惡劣的氣候下生存的技巧,確實有著不一般的教育意義。

    觀看連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2491992/

  • 2 # 紅塵渺懷

    中外地理科普紀錄片多如牛毛,以下幾部地理科普紀錄片,評分高口碑好,淺顯易懂,畫面精美,可以把地理和歷史講得非常有趣驚險,看完令人震撼,對自然歷史會有更新的想法,真的值得分享推薦:《地球的力量》、《 地球造人》、《 向深海出發》、《 大陸的崛起》、《 河流與生命系列》、《 神奇季風》,是我百看不厭的外國經典。國內的就是以前中央電視臺播放過的《東方家園》,是介紹旅遊和民俗風情的純地理知識。近年來,央視推出來一些精品地理人文紀錄片無論從拍攝技術,畫面質量,視覺審美,人文精神,思想深度,都絲毫不遜色於外國作品,例如《大國崛起》、《 公司的力量》、《 華爾街》、《 舌尖上的中國》、《 河西走廊》、《 超級工程》、《 大國重器》、《 航拍中國》 等等,你有空可以去看看,其中我最喜歡看的就是《航拍中國》 。還有一些具體的講述某條河某座山的地理紀錄片,如《 話說長江》、《 大黃山》等等,也會讓你看完之後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油然而生滿滿的自豪感。

  • 3 # 小戶Ren家

    關於講述、拍攝的地理記錄片有很多。本人也特喜歡觀看這類紀錄片,因為它不光沐浴了人們的感觀意識、豐富了人們的視角也讓人們直觀的意識到了人和自然界存在著必然的聯絡。給你推薦幾部《藍色星球》《地球脈動》《寰宇地理》《走進非洲》《極地跨越》《鳥瞰中國》《遊希臘》《野性北歐》《荒野求生》

  • 4 # 一隻科技寶寶

    中國擁有廣闊的疆土,而且地區與地區之間氣候差異非常非常大,看地理當然從自己家裡看起,這裡寶哥推薦《美麗中國》。

    紀錄片分為“富饒華南”、“彩雲之南”、“青藏高原”、“長城以外”、“龍之疆域”、“喧鬧海岸”六個部分,由中央電視臺控股的中視傳媒(CTV)與英國BBC環球公司合作拍攝,時間總長約6個小時,製作歷時3年,攝製組踏過了26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拍攝了50多個國家級野生動植物和風景保護區、86種中國珍奇野生動植物,以及30多個民族的生活故事。從極北的赫哲人的生活到桂林的船上人家,從中華民族標誌性建築長城到西南邊陲的苗族村寨,從青藏高原的藏羚羊到秦嶺的野生大熊貓,再到雲南的亞洲象……不論是風土,還是人情,都呈現在6個小時的全景描述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60後,70後,80後與你小時候相比,你覺得現在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