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楓攝影
-
2 # 田小鞋
本人曾經是佳能eor r的第一批使用者,搭配的是rf卡口的50 1.2的鏡頭,就畫質而言這個鏡頭是完爆老的ef50 1.2,但是高達12000的售價還是令人望而卻步,好在佳能有個轉接環,這時候一支神頭就映入眼簾,沒錯,這就是ef 50 1.8小痰盂,600塊就能到手,價格只有rf50 1.2的1/20,簡直是最值得保留的老鏡頭
-
3 # 雕刻時光的大叔
徠卡R50/1.4E48、Zeiss ZM、福倫達VE40、肖特35/3.5、施耐德50/2.8dkl、voigtlander,meyer,
Carl Zeiss Biogon T* 28mm F2.8
藍色階調錶現優異,色彩鮮豔。鏡頭全開即表現優異的畫質,此鏡頭的特色除高解晰、低變形外,它的立體感及刀切般的銳利表現也讓人折服。尤其適合建築攝影,可以完美呈現點、線、面細節。
Voigtlander Septon 50mm F2
被譽為世界光學史上“里程碑式的傑作”,它採用5組7片結構設計,目的是用於改善大光圈下的成像質量,鏡頭充分體現了老德頭特有的油潤舒服感,有最近對焦距離0.6M和0.9M兩個版本。
YASHICA ML 35mm F2.8
有人猜測ML系列其實就是簡化了的蔡司,但二者在鍍膜上有明顯的差異,ML鍍膜反光稍大。不過它的顏色還是非常豔麗的,銳度也不錯,價格也只有後者的三分之一
Leica Elmar 50mm F3.5
Elmar 50mm F3.5的鏡片結構為四片三組。鏡頭收起後形似餅乾,幾乎與機身齊平,可放進口袋攜帶,方便實用。光圈最小22,一般認為光圈F8-11時成像最為優質。這支鏡頭反差中等、
解像力高,拍黑白層次豐富。無論有鍍膜和無鍍膜的光學素質都是相似的。
Nikon Ais 28mm F2.8
Ais 28mm F2.8這支鏡頭被坊間稱做尼康優秀的廣角鏡頭,畸變很小,全開光圈時成像就已足夠銳利,光圈收小後效果更加好,果然沒有辜負尼康鏡頭“銳利”、“高反差”的特點。拍黑白
自然不在話下。最近對焦0.2米也是這個鏡頭的特色,能當個小微距用。同樣的價格也可考慮Ais 24mm F2.8。
Olympus G-Zuiko AUTO-S 55mm F1.2
卡口:OM口
採用6組7片的光學設計。有人認為它的解析度不如後來那支Zuiko AUTO-S 50mm F1.2,而且是單層鍍膜。但是擁有魚鱗焦外的只有這支頭而已,所謂的魚鱗焦外是因為它的光圈全開後,焦外散景獨具風格,有人稱之為“魚鱗散景”。而當光圈收到F2以後,成像則銳利無比。
-
4 # 馬上瘋猴者也
本人之前主用使用佳能的5DSR,前後進了3只徠卡定焦R口老鏡頭,分別是:R28/F2.8,R50/F1.4,R90/F2.8,都是3-40年的老頭。
後來又先後進了兩個無反微單,Sony a6300和Fuji XT-30,在這兩個微單上,這幾隻定焦老頭成了主力鏡頭。
相比單反相機,在微單上使用機械老鏡頭有如下兩個好處:
1/外觀上:這種老機械頭,沒有電子控制部件,機身比較緊湊,裝在單反機身上的時候有些頭輕身重,看起來有失衡的感覺;但裝在同樣小巧的微單機身上,簡直是絕配,非常合適養眼;
2/手動對焦方面:老機械頭,都是手動對焦。在佳能單反上使用的時候,雖然轉接環可以增加電子介面,但合焦提示還是非常難以操作,特別是在大光圈的時候。Sony微單和Fuji微單,都有手動對焦輔助功能。Sony是峰值對焦,Fuji有峰值、裂屏和稜鏡多種對焦輔助。我比較習慣使用峰值對焦,透過色彩峰值判定合焦,配合對焦放大,設定好快捷鍵,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另外,無論是Sony微單還是Fuji微單,我都轉接用過佳能EF頭。個人的體驗EF頭在這兩個品牌的微單上差距還是挺大的。
1/Sony使用佳能EF口鏡頭:
佳能 EF口 轉Sony E口,雖然可以支援自動對焦,但對焦比較慢,經常有拉風箱的現象。也可能是我轉接環的品質問題,我的轉接環是萊納的,比較便宜。適馬的EF/E轉接環價格比較高大上,不知道實操效果如何。
2/Fuji使用佳能EF口鏡頭:
富士XT-30使用的Fringer轉接環接佳能EF鏡頭,對大多數佳能鏡頭都可以完美適配,自動對焦很快捷。我轉接過的鏡頭有:Canon 100/F2.8, Canon EF 24-70/F4,Canon 17-40/F4,Canon 24-105/F4,Canon 100-400/F4,蔡司 21/F2.8, 蔡司 135/F2.8,適馬14-24/F2.8。 只有一個適馬50的頭不能自動對焦。 自從買了適馬14-24後,我的Canon 17-40頭在佳能單反上都不怎麼使了,現在反而成了我Fuji XT-30的掛機頭。但EF頭掛在XT-30上有點顯得頭重腳輕,17-40拿掉遮光罩後,還算是湊合吧。
-
5 # 事事不過心
索尼大法a7推出後,一大堆老鏡頭復活了,這兩年,在這方面投入不少,也交了不少學費。總結一下值得推薦的幾個老鏡頭。
老鏡頭我首推康泰時蔡司系列,因為不僅質量上層,而且對焦環普遍比較寬大,對焦手感比徠卡M/R系列好。康蔡鏡頭(yc口)值得入手的有28/2,35/1.4,100/2,135/2,21/2.8這五枚。50/1.4和85/1.4也可以考慮,但屬於第二梯隊,主要是前面的五枚太牛,那三枚2.0光圈的,據說是沒玩過的話等於沒玩康蔡,21/2.8號稱135系統廣角之王,現在成色好點的二手價格都還在1W以上,是康蔡中的貴族。當然比起徠卡M,那還是實惠的很,所以也是首推康蔡的原因。
徠卡的R系列中可以考慮35/2和50/2,價效比比1.4系列的高很多,現在機身高感比之前好多了,所以可以考慮光圈2.0的,比1.4的便宜多。徠卡的90/2或者90/2.8,分別被稱為大小九頭,是中焦頭裡值得入手的鏡頭。徠卡M不太推薦轉接在單反上,因為設計之初就是根據旁軸的光路來的,而且價格普遍貴。
以上提到的幾個鏡頭,具體介紹可以找度娘,有不少老法師的心得。
-
6 # 趙瑞海
剛買微單的時候我也轉接過一些頭但是後來 我發現老鏡頭也不便宜 鍍膜也沒那麼好 解析度也就那麼回事 還是手動對焦真的有優勢嗎?
-
7 # BOBO0680
關鍵你喜歡什麼型別的,英國、法國的A、C、D、K都不錯的,德國梅耶的大M.小M,蔡司的大B、小B,施耐德、肖特、斯坦海爾;日本的奧林巴斯魚鱗,拓普康的鳳凰瞳,千代田;蘇聯的電影鏡頭等等,這些都是很有特點的老鏡頭。
-
8 # 魔傑921
玩改裝老鏡頭多年,分享一些實用的鏡頭經驗給你:
1.追求價效比:玩日系老鏡頭,陰柔色系推薦(合適拍人):佳能,理光,瑪米亞,百麗,秀麗這些品牌,多看大光圈標頭50 1.4 /1.8這類才100-300塊錢,其他焦段也不貴。陽剛色系推薦:雅西卡,美能達,太苦瑪,這些品牌色彩豔麗。
2.追求色彩表現力:德頭,電影頭。德頭品牌中,蔡司徠卡肯定是大佬地位!買什麼焦段頭都不差。儘量選西德品牌鏡頭,成像色彩細膩油潤,多關注施耐德,福倫達,羅頓施德,海爾,肖特。東德也有一些,梅耶,東蔡這類。重點要提到電影頭,色彩展現非常棒,鏡頭多是針對人像做過最佳化,直接拍就很有層次感。ACDK四大家族肯定是電影頭業界大佬了,上萬塊的價格,你的腰包承受的起嗎?沒事繼續推薦便宜一些的,柏林,克里夫特,雨果梅耶,索母,博雅,俄頭lomo. 美頭冬青,博士倫,萬倫莎,柯達。誰邊找個2. 8光圈的電影頭效果都非常好,不過準備好上千塊錢吧,不然買不到什麼好電影頭。
3. 從體積小巧考慮:建議玩一些法蘭短的旁軸鏡頭,徠卡M頭,LM頭,M39,充旁軸機上拆下來改裝的鏡頭。
推薦的這些品牌都不錯,各焦段鏡頭也都不差,關鍵要有錢買買買啊!
-
9 # 光影隨性
幾年前借了公司一臺閒置的50d後,對單反著了迷,起初肯定是對虛化的背景非常喜愛,後來漸漸瞭解到不通焦距和光圈對圖片的影響,後來又聽說全幅比殘幅更好,好了現在有了全幅也上了紅圈,又聽說轉接這回事,好多老鏡頭質量都比現代頭好,買了個潘太康,感覺手動太麻煩,出了,又打算入無反微單,據說有峰值對焦會很簡單,想入全幅的大法預算有點高於是考慮入殘幅的奶昔5n,入了微單後,是買康泰時吶還是徠卡?還是直接蔡司電影頭,可我不會玩diy,一路走來,何時是盡頭?
回覆列表
無反有哪些值得轉接的老鏡頭?看你是哪個品牌的無反了
我的尼康70年代的老頭很多,用來拍相片和影片我也出這不少好看
Auto 50 1.4 才600多元,手動對焦是很給力
還用這雅西卡28 F2.8
尼康Auto 135 2.8
我個人認為實用就算是值得
光是好玩,玩兩次就出掉,算不算值得也不知道
看你自己了
其實你能想到的幾乎都可以轉接
只是機身有防抖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