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柚子愛攝影
-
2 # 鍵鑫有話說
邯鄲,今年冬天冷的確實有些晚。還以為今年是個暖冬。沒想到,今天的天氣突變。先下小雨,然後雨夾雪,再然後鵝毛大雪。下了一整天了,一直都沒有停。明天早晨起床一定是白茫茫的一片,溫度急劇下降。肯定會很冷的,所以出門在外一定要多穿衣服以防感冒。
-
3 # 紅楓luo
從現在已經逐漸進入冬天的態勢來看,根據現有的氣象資料,很多人比較關心2019-2020年冬天預測會冷嗎的問題。其實,冬天對氣候有較大的影響的原由之一就是厄爾尼諾現象。長時間的倒春寒瞭解一下?但願不會來吧。
2019年到2020年冬季的氣溫八成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現在不屬於農作物的生長期也不屬於農作物的收穫期,所以冬季氣候受到影響倒也沒有太大問題。
但是據專家推測,厄爾尼諾會持續影響中國氣候幾個月,就是說反常的氣候及氣溫,會持續出現很長一段時間,具體是說會出現倒春寒現象。
-
4 # 心林咖啡屋
一,全球氣候都在逐年變暖的原因。
我的家鄉在大別山區,記得小時候一到冬天就十分寒冷,經常是大雪紛飛,早上去上學都是沒膝的積雪,竹林、松樹經常會被大雪壓倒一片,到處是冰天雪地的景象。現在很少遇到下大雪,一般都是雪一邊下一邊溶化了,偶爾遇上一場都是很興奮的。根據歷年的氣象資料記載,全球氣候都在變暖,今年冬天不冷也屬於正常現象。
二,從地理位置上看,中國屬於北半球,影響我冬季寒冷的主要原因是西伯利亞冷空氣寒流南下所至,今年的冷空氣寒流來得遲,所以感覺不到寒冷。
三,汽車尾氣、工業汙染的排放,汙染了環境,造成了大氣層的溫室效應,導致氣候變暖。
至於今年春後會不會引起寒冷,不能主觀臆斷,還是要以氣象局的天氣預報為準。
提問人:馬婷婷 路翔 對話院士:陶詩言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氣象學家。先後從事大氣物理、天氣學、氣候學、衛星氣象學、中尺度天氣動力學、大氣汙染氣象和大氣環境等專業方向的研究工作。 雖然這個冬天還沒過完,但是已經可以稱其為暖冬了 問:俗話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可今年的冬天好像挺好過的,一直沒有感覺到寒氣逼人,這個冬天會不會就這樣暖過去,不再冷了呢?今年的冬天可以稱為“暖冬”嗎? 陶詩言: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這段時間,北京日平均的氣溫都在零度或零度以下,最冷的時候到了零下16℃到零下17℃ ,而且常常是大雪紛飛、天寒地凍。而今年這個冬天,從2001年12月20日到2002年2月1日,北京最高氣溫在零下5℃以下的天數不多,1月4日的最高氣溫竟高達14.3度,即使碰上有冷空氣襲擊,在一陣颳風、降溫後很快又回升,確實不太冷。但是,今年的冬天還沒有結束,並不能對此下結論性斷言,或許可能在進入立春後會有一場倒春寒。至於暖冬問題呢,我想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應該告訴大傢什麼是暖冬。在氣象學上,暖冬和冷冬是一個氣候概念,整個冬季從前一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2月平均氣溫比常年明顯偏高,就稱之為暖冬,反之就是冷冬。雖然這個冬天還沒過完,但是從這個概念來講是可以稱為“暖冬”的。不過這個暖冬並不是全國性的,中國長江以南的天氣狀況還是以陰溼多雨多雪為主。 問:近年來北京的氣候呈現一個什麼樣的發展趨勢? 陶詩言:從氣象的角度上,我們把70年代末作為一個氣候時期劃分的分水嶺。從降水來看,70年代以後有過幾次嚴重的旱澇災害,可是在70年代之前,北京的夏天是相對多雨的,冬天裡冷空氣下來的也很多。自1978年以後,北京夏季乾旱的時候就相對多了,降水量也在減少,有了很大的變化。這在氣象學上屬於年代際的變化,也就是這十年或者幾十年與另一個十幾年或幾十年之間存在的變化。而年與年之間還有很大變化,比如1997年北京很旱,而1998年正常,到1999年以後又旱得很厲害。今年夏天可能會好一些,但從年代際來說處在一個乾旱的時期。 50年代初期,北京最低氣溫能到零下20℃,人們穿的都是棉大衣 問:在您的記憶裡,近幾十年裡北京最冷的冬天是什麼樣的? 陶詩言:那還是在50年代初期我剛來北京的時候,對冬天的感覺就是一個冷字,雪下得很大,最低氣溫能到零下20℃,相當於現在東北哈爾濱的天氣。那個時候穿的都是棉大衣,不像現在,毛衣加一件稍微厚一些的外套就行了。從月平均溫度上來講,那個時候最多也就比現在低兩度,但最低溫度卻冷得多。而從全國來講,最近50年除了雲貴川地區之外,其它地區都在變暖,雖然平均溫度僅僅增加了0.3℃到0.6℃左右,但反映到生活中的變化還是很大的。以前我們冬天出門都是要戴口罩的,而現在的口罩只有大夫在工作中才戴了,大街上能看見的很少,就算有,可能也並不是怕冷空氣進入口腔,而是防止灰塵進入了。 問:現在看來,北京比幾十年前暖多了,按這樣的趨勢下去,會不會有一天會像昆明那樣四季如春,或是像三亞那樣四季如夏呢? 陶詩言: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三亞現在是20多度,和北京的氣溫相差20多度,就算北京一直在變暖,也不大可能達到三亞那樣的溫度。原因其實很簡單,地球上所有的氣候變化都是靠能量來維持的,而最主要的能量都來自太陽。由於地球是自轉的,有一個偏角,因此造成了北邊所受的輻射量總是比南邊的少。每個氣候帶都會有一個平均溫度,每100年最多能有1℃到3℃的增高,將來不管什麼樣的變化,都不可能變得像三亞或是昆明那樣。 有一點可以肯定,全球氣候變暖存在的危害性是眾所周知的 問:大家都知道,近幾十年來氣候變暖的並不僅僅是北京,那麼造成目前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什麼呢? 陶詩言: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增溫都很厲害,一方面是自然因素,一方面是人為的原因。自然因素是不可抗拒的,而人為因素卻是可控的。從20世紀下半葉以來,由於人類活動的加劇,導致二氧化碳等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增加,這就是已經被全世界公認的造成全球變暖的人為原因,只是到現在誰也說不清楚究竟是自然的因素多還是人為的因素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全球氣候變暖存在的危害性是眾所周知的。現在國際上很多科學組織都在為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而努力,其目的就是對溫室氣體的排放有一個全球化的宏觀調控。 問:對於老百姓而言,冬天還是暖和一點好,有利於大家出行,您覺得冬天冷一些好還是熱一些好? 陶詩言:按道理來講,冬天當然是冷一些好,現在的這種氣候變暖屬於異常氣候,不是一種好現象。對於老百姓來講,只要有暖氣,再冷一些的冬天也是可以安然度過的,沒有什麼大問題,而“暖冬”卻能引起一些異常的自然現象。今年入冬以來,某些地區創歷史記錄的高溫天氣,已經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一般在開春以後才出現的黃河凌汛卻在2001年12月下旬在部分河段暴發了,給當地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很大損失,這樣的反常現象就是和氣溫偏高有著直接關係。從大的方向來說,這種全球變暖的現象在物理上來說屬於不可逆的,如此下去,本來應該三九冷,結果到四九的時候才冷,隨之而來的便是節氣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我們的耕作制度,使我們現在的農業生產期發生變化。在這種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大澇大旱也會出現得比較多,因此到現在,各國政府間有一個專門的委員會來研究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討論如何解決全球變暖的問題。各國的科學家透過科學評估來要求各國少排放多少溫室氣體,其實中國在溫室氣體的排放上也屬於排放量比較大的國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目前對我們沒有減排的要求,但是,在若干年後,我們國家進入發達國家之列後,這樣的減排要求也會隨之而來。比如說甲烷的排放,稻田是甲烷的主要排放源,如果將來為了防止氣候變暖而限制我們國家的甲烷排放量後,中國的稻田生產將面臨很大的問題。 我在抗美援朝時期就開始搞天氣預報了,可是搞了這麼多年,現在卻越來越怕了 問:今年春天的時候會有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有什麼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陶詩言:厄爾尼諾現象是一個很強的氣候年際變化的訊號,起源於秘魯和厄瓜多。在秘魯和厄瓜多海岸,有些年,會發生沿岸海水水溫升高的現象,在聖誕節前後升溫最強。當地稱這種現象為“厄爾尼諾”,西班牙語的意思為“聖嬰”。“厄爾尼諾”出現的時候,海水錶面溫度平均每升高1度以上,就會使海水上空的大氣溫度升高,造成大氣環流異常,嚴重地影響當地和全球其他地區的氣候。所以每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會發生諸如冷夏、暖冬、乾旱、暴雨等異常氣候。國家海洋局的海洋預報中心近期的預報說在2002年將要出現的是一場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它出現的時候會造成長江流域的多雨,而北方的乾旱和高溫現象將更加明顯,並且也容易造成當年的暖冬現象。 問:您對目前的天氣預報準確性是怎麼評價的? 陶詩言:這個問題就比較難了。現在我們的天氣預報,今天報明天都不一定報準,經常是報了下雪就是不下,不報的時候又下,像2001 年12月7日北京的那場大雪沒有報出來,各個部門事先毫無準備,我從魏公村到黃莊走了一個多小時,全北京的交通都癱瘓了。短期的預測都準不了,長期的氣候變化便更難估測了。氣候變化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年與年之間更是這樣,我們很可能是考慮了這個又忽視了那個。我在抗美援朝時期就開始搞天氣預報了,可是搞了這麼多年,現在卻越來越怕了,怕的就是報不準。所以你要是問我今年一年到底怎麼樣,今年夏天怎麼樣,我還真是不敢說,天氣預報可不容易呀!(文/馬婷婷)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