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戰國策.韓策一》中說:天下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溪子、少府、時力、距來,皆射六百步之外。而《天工開物》裡卻說:“凡弓箭強者行二百餘步,弩箭最強者五十步而止,即過咫尺,不能穿魯縞矣。然其行疾則十倍於弓,而入物之深亦倍之。” 這兩個記載是真的嗎?為什麼過了幾千年,感覺科技反而退化了?
14
回覆列表
  • 1 # 剛好157020881

    美國軍隊不踢正步,為什麼呢?人家軍事領先世界,沒必要。

    明朝時,弓弩不是射不遠,也是沒必要。為什麼?火器!當時的銃、炮等足以讓韃子、後金害怕。再要發展冷兵器的箭弩就沒有價值了。

  • 2 # 笑嘗歷史百態

    這並不能說明科技的後退,因為戰國時期距離我們年代太過久遠,有點失真。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戰國時期打仗動不動就幾十上百萬軍隊滅亡,但是三國赤壁之戰後,全華人口才幾百萬。

    再來回到問題上

    《戰國策.韓策一》中說:天下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溪子、少府、時力、距來,皆射六百步之外

    這其中的六百步如果用現代人的度量單位來算的話,就比較恐怖了,跟槍都沒區別了。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話我相信絕大多數人聽過,出自荀子的文章。

    我們再來看看“跬步”的解釋:

    也就是人的左右腳各自向前邁一次的距離為一步,這樣的“一步”大概相當於現在1.3米的樣子,想想真是恐怖,這個距離600步。

    當一種東西的存在完全超出正常的理解範圍,我們基本可以肯定這個東西的錯誤性(當然神學或者超自然的除外)

    所以把《戰國策》裡面對弩的描述作為論證依據,本身題目就有問題。

    第二、《天工開物》成書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也就是說,已經到了明的後期,那個時候遠端打擊武器,已經開始被火銃取代,弩在元明就開始被淘汰。

    又經過元朝的禁弩政策,基本牛逼的弩造技術已經失傳,弩的工藝已經比不上宋朝的時候。

    所有綜上所敘:戰國時期對於弩的射程有誇大嫌疑,不真實,而明朝之際弩的技術確實也退步了。

  • 3 # 分之道動漫記憶網校

    個人感覺是兩條發展路線,舉個例子,往前看30年,那陣我的父輩抗麻袋,一百斤的麻袋扛起來就走,而我這代人別說一百斤了,我屬於比較壯的了,五十斤扛著都費勁,人的體質在不斷的退化,而且各位看看史書也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很多科技經過時間的衝擊都是倒退的,戰國時期的弩就能六百步射程,現在的弩有能六百步的麼,一些槍支也達不到六百步射程,而這是兩千多年前的事情,近期比較出名的是越王勾踐劍,現在仍能吹毛斷髮。一把漢朝的劍在南京出土之後嶄新如初,輕易割斷電纜,劍身柔韌能彎曲。很多古代的科技放到現在仍然不能破解,秦朝古都地下排水系統一點不比現在差,所以我有一個大膽的猜測,古代人會不會走的發展路線是發展自身和基礎設施而不是像現在一樣發展外物

  • 4 # 到處追妞

    此弩非彼弩,明朝的弩只是秦朝的步兵弩,單手持弩即可裝箭。而秦朝的強弩則需要雙腳蹬住,雙手搭箭,是秦朝專用遠端武器。到了明朝,軍中已經走了大量火器,遠端攻擊早已經不需要不方便攜帶的秦式強弩,所以被淘汰了。火器的發展是在清朝時被抑制的。

  • 5 # 射以觀德

    瀉藥,弓箭的射程達到數百米,是很正常的

    本題目前回答多言之左右,不能解答問題。題主的問題在於,為什麼天工開物的弩箭射程記載比弓箭要近,以及戰國弓是不是真的比明朝的弓射的遠。

    首先,天工開物所記載的弩箭區別於弓箭用的箭,通常弩箭要比弓箭短,以發揮弩的特長。那麼,發射飛行的物體,在受力同等的情況下通常符合越小越輕速度越快,但是飛行距離會受損。舉個例子,投擲標槍的時候,如果換成筷子,初速肯定會很高,但可能只能飛幾米。而如果換成鐵棍子,質量又會過大,可能也只有幾米距離。所以,弩箭的射程很短,但是在有效射程裡,速度很快,穿透力很強!但是超過了距離,就會很快衰減,失去威力了。

    第二個問題,參考上一點,天工開物記載的是有效射程,很可能是平射,即弓為二百步,弩為五十步。而戰國策記載的六百步很可能是極限射程,也就是隻觀察落點,不考慮威力和飛行,採用拋射的形式。例如當今土耳其的飛弓競賽,只為射遠。

    同時,加之不同歷史時期,對於步的定義不同,自然描述有所不同了。不過有些朋友所說,對於弓能能射這麼遠感到不合常理,未免有些小瞧弓箭了!配圖為比較接近弩箭的短箭與普通箭的對比

    補充一下,土耳其飛弓競賽的成績通常都在八百米以上,這個是有錄影裁判證實的,只是所用箭為特製飛箭,而我想古時候弓箭作為生產工具,很可能能達到這個射程。

    再補充一下,這裡所說的弩為手弩,不包括蹶張弩,神臂弩等。

  • 6 # 輝夜星淼

    看了很多評論,這裡也想發表一下。第一,戰爭武器的更新方向,可能出現了變化。在戰國時期百家齊放,魯班也生於這個時代。缺少現代科技材料的同時照樣做出了各種現代都覺得巧妙的工藝。所以大一統的時代裡可能某些東西就失傳了,這個很正常。所以不能武斷的說這個東西存在或者不存在。另外說一下,人類是否進化跟社會和環境有很大的關注。古代人跟現代人肯定有區別。古代人,都是體力活為主。身體素質,職業軍人可能比現代人身體素質高出很多。另外能夠射出遠距離的殺器肯定不會小,所以多人協作的情況下很可能出現現在看來不太可能的情況。例如設計距離高達600米。就算折一半算300米也是很恐怖的距離了。所以說,沒有親眼所見就不能確認更不能否定。

  • 7 # 聽牛嘮叨

    謝友邀請,戰國時期的強弩能達到600步的射程應該是床弩,床弩也是強弩中的一種,另一種針對個人的弩,射程能達到百步就能牛逼了,所以才有百步穿楊的說法。到宋朝的時候弩的發展可以說達到了巔峰,在元代失傳,沒能保留下來。到明朝的時候又遇上火器的出現,弩就開始不受到軍方的重視,對弩的需求不大就導致人們不會花金錢去發展跟改進弩,最後射程不如以往也再正常不過了,沒落只是時間的問題。而火器的出現到大範圍的使用也是經歷了很長時間,直到明朝滅亡也沒廣泛運用,反而在國外廣泛運用,最後反過來開啟我們的國門。印證了一句話:一個新事物的出現,總是伴隨著眾多的爭議,熬過這波的爭議,後面的紅利期就掌握在你的手中,熬不過去就成別人的踏腳石。

  • 8 # a憤怒的夜叉

    首先,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用根竹竿拴上麻繩也能把箭射到50步之外,更別說弩了,雖然我沒見過,但我覺得明代的弩沒那麼差,畢竟是軍用品,事關江山社稷。

    第二,在起源於西方的現代科學傳入中國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的科技並沒有突飛猛進的發展。明朝與戰國雖隔千年,科技方面並沒有隔代感。

    第三,古書沒那麼嚴謹。很多記載是有偏差的,特別是在軍事上,為了震懾敵人,誇大人數和軍事實力的現象很普遍。現在看到的戰國時代的書是經過無數次的傳抄後的,抄錯的可能性是有的。

    第四,現代科學是有侷限的,但它仍是現在唯一的有理論依據的真理。也是現代社會存在的理論基礎。所以,相信現代科學而不能迷信古代的書籍。

    第五,不僅古代人喜歡吹牛,現代媒體更喜歡吹牛。每次出土文物都吹的神乎其神,都說現代科技複製不了云云。其實基本都是媒體為吸引眼球說的,不是出自專業人士之口。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具備必要的科學素養,不要人云亦云,根據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做出自己的判斷。

  • 9 # 房樑上的貓1

    看了很多評論,真是語文老師走的早,有很多人拿百步穿楊來說事,關鍵是百步穿楊形容的是什麼要搞清楚,百步穿楊說的是準確度而不是距離,古代沒有放大準鏡,所以拿百步穿楊來形容準確度,而不是說弓箭只能射百步。弓箭的拋射射程是很遠的,當然代價是準確性。而對於古代大型戰爭來說,準確性不是一個很主要的要求。當然說六百步弩床或對於需要絞盤上弦的弩來說不是太誇張,當然這些東西的考慮不要加上準確率。戰爭的方式在不斷變化,所以記載有出入還是很正常的。

  • 10 # 時光影音2

    首先,戰國七雄中的南韓弩箭威力可達600步,縱橫家蘇秦有言: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秦代一尺是23.1cm 五尺為一步,那麼一步就相當於1米還多一點,那600步就是600多米,我們先不說史料的可信度如何,600步韓弩史籍也沒有記載其張力大小。我就想談一談射出600米的箭,注意還是弩箭這種輕飄飄而且飛行極不穩定的東西,飛行600米之後的殺傷力究竟幾何...?

    另外,強弩的近程殺傷力非常強,但是中遠端由於彈射時的力矩以及自身重量所以在仰角射擊的時候效果較差,當然如果是巨箭另當別論。但是巨箭的遠端打擊面殺傷效果太差,威懾力也比較有限,所以在遠端火力方面希臘羅馬軍團使用的是石彈而非弩箭。而希臘羅馬軍團的弩箭一般是用於中近程的區域性火力支援以及狙擊來使用的...有的強弩最遠能射七八百米。弱弩有效射程一般在百米左右。目前在兵馬俑坑發現的只有這一種,但具體是哪一種弩目前還不清楚。史書上記載秦朝有連排弩,但是目前還沒有發現。

    不過,北宋時床弩盛行。所謂床弩,就是將一張或多張弩安裝在床架上,絞動床弩上的輪軸來張弓裝箭,多張弓的床弩一般是很多人來絞動輪軸,由於用幾張弓合力發射,其彈射力遠遠超過單人使用的擘張弩、蹶張弩。《武經總要》中記載有雙弓床弩、三弓弩、次三弓弩等多種。三弓弩是在床架上的前側安置兩弓後置一弓,用繩軸絞動張開,大的需70人方能張開,射程約500米。這種大的床弩在使用時分工明確,瞄準和射發都有專人管理。床弩所用的箭有大鑿頭箭、小鑿頭箭、一槍三劍箭、踏橛箭等,這些箭特別堅利,如踏橛箭射到城牆上,人可踏著它登城。

  • 11 # 指動濟南

    近日有網友提問:《戰國策》中說:天下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溪子、少府、時力、距來,皆射六百步之外。《天工開物》裡說:“凡弓箭強者行二百餘步,弩箭最強者五十步而止,即過咫尺,不能穿魯縞矣。然其行疾則十倍於弓,而入物之深亦倍之。”

    戰國時期的勁弩可以射600步遠,到了明朝卻只能射50步遠了。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過了幾千年反而退化了?科技不是一直在向發展的嗎?

    1、戰國弩到底能射多遠

    先從2015年的一個考古發現說起。專家在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裡,出土了至今最完整的一支弓弩,經測算射程達800米,這個數字與《戰國策》記載的韓弩距離相當。戰國時期,一步距離約長1.3米,600步即780米。由此來看,古人的記載大體可靠。

    再來看一個小故事。《史記》曾記述項羽對陣劉邦時,提出對砍決鬥。劉邦笑著說:“我願意鬥智,不想鬥力。”然後楚漢兩軍壯士單挑……“項王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走入成皋”。項羽“伏弩”的射劉邦就留下了一個歷史典故:霸王硬上弓。

    力能舉鼎的項羽可以硬上弓。其他人呢?史料顯示,無論直立式還是後坐式,都要弓弩手的雙臂、雙手、雙腿、雙腳以腰部為軸,藉助全身力量上弓。硬弓才能射得更遠!而最為知名的秦弩,需多人以700多公斤拉力才能絞動上弓,射程達860多米。

    2、明弩為啥“即過咫尺,不能穿魯縞”

    過了1000多年,明弩射出50步後,就連魯地產的世上最薄的絹也穿不透。宋朝的一步約1.2米,50步就是60多米遠。從780米退到60米,差距怎麼這麼大呢?其實,這與當時的武器發展、作戰理念變化有關。

    強弓勁弩是戰國時期的主要殺器,各國競相研發,以至於把勁弩的射擊距離一再提高。至唐宋時,勁弩的發展到了頂峰。

    明朝時,隨著火器的出現和發展,多種武器的組合並用在作戰中成為一大趨勢,軍隊更講究綜合火力的威力,而不再單一依靠勁弩的作用。

    另外,作戰思路的變化也對勁弩的發展起到抑制作用。眾所周知,明朝一改宋朝步兵為主的劣勢,以騎兵為主,追求快速機動和靈活,體積笨重、移動緩慢的勁弩,顯然無法適應作戰要求。

    同時,戰國時期的團體陣戰,在明朝時已轉換成單兵式、小隊式的戰法,對殺傷的精準度提出更高要求,所以人們只能以犧牲距離來提高打擊的精度、準度,因此就不再追求弩的極致射程了。

  • 12 # yy153718520何曉寶

    宋神臂弓(弩)能射300步 這以經超越了西方超自明代起 弩 事實上以經被火繩槍所取代

    至於600步的弩 是大型床弩 宋朝的床弩能射500步…

  • 13 # 星地通

    瞭解一下彎機上的望山,你就可以大體上知道這架弩的有效射程,是有效射程而非極端射程。弩機望山上有對應刻度標尺,三點一線完成瞄準動作。

    國內漢墓及以前的古墓出土了無數弩機,以漢墓最具代表性,初中生就可以計算出射程並列出射表。

  • 14 # 優己

    這個對比資料不科學!明朝的弩射程不止50步,明朝時期的強弩射程在150步左右,秦朝時的強弩射程則是200步左右。由於明朝人身高比秦朝時期高大,一步的距離大約在0.81*2=1.62米,秦朝時候大約是69.6*2=1.392米,折算下來實際上距離大約都在200~250米左右。這是配備給弩兵的標準單兵武器!倒不是說不能繼續增加威力,只是再增加威力必然需要更大的開弓力氣,這基本上已經達到單兵開弓的極限了。

    而秦朝射程超過500步的並不是單兵弩,而是機弩車。這是一種需要六個人一同拉開的強弩機簧,這種機簧射出去的箭也不是普通的箭,而是跟長槍長矛一般長一般大的那種。這是冷兵器時代威力最強的一種武器,由於開弓力氣大,配箭又重,使得這種武器的動能損耗很小,射程自然遠,這種武器的目的一般用來破陣用的(古代戰陣第一排都是放盾牌兵,用這種弓弩可以破盾牌陣)。明代以後,由於火炮的普及,這種強弩車失去用途了,便不再裝備了,

  • 15 # 西西里的誘惑傳說

    你這問題問得好,其實厲朝歷代都要吹些牛逼來滿足下虛榮心。就好比我老師以前經常說李雲龍和燕雙鷹的故事,也許幾千年後,後人討論我們這個時代會提出李雲龍,燕雙鷹將軍手撕鬼子的可以排在歷代名將第幾名?因為我們的學校教育往往會使孩子對這些誇大的事情相信無疑。就拿唐朝大戰波斯來說,首先,波斯離我們十萬八千里,以當時的交通波斯打唐朝要走幾年?而且搞笑的是有人相信波斯有十萬大軍到達中國,請問波斯十萬大軍在路上幾年吃的啥,為什麼隊伍沒損耗能保持十萬之眾。從廣州走到上海你要走幾天?關鍵還有新疆西藏做屏障波斯飛的過來,沙漠戈壁條件行軍最後十萬人都存活,波斯人體質那麼好?可見中國愛吹牛,不實事求是,永遠改不了。

  • 16 # 文物春秋

    結論:戰國射程600步有水分戰國弩箭射程有假原因

    首先說明個事情,戰國弩箭射程600步,有誇大的成分。當時南韓宣稱弩弓技術最厲害,戰國時是時候6尺為一步,一尺23cm,換算下來弩箭的射程是828米,而且那個年代弩弓是木質的,這個射程明顯有誇大成分,要知道當今的81式自動步槍射程才800米左右,宋朝時候的弩床,是用幾張打的弓,疊加在一起發射弩箭,射程也不過才580米。

    南韓當時在六國中實力最弱,又緊靠秦國,很有可能是策士們故意放出的風聲,開誇大南韓弩箭射程,麻痺秦國。明朝弩弓射程遠原因,弓箭替代,火器發展起來

    弩箭雖然射程遠,但是笨重,靈活性差,移動緩慢。明朝時,一改宋朝步兵為主的劣勢,重點發展騎兵,明顯弩箭的特性已經不符合明朝了,而且明朝後期都是小隊作戰,對精度的要求比射程更高,已經不追求極致的設成了,50米的射程完全夠用,而且明朝火器廣泛普及,威力以及射程,不比弩箭差,所以弩箭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漸漸的被弓箭和火器取代。

  • 17 # 薩沙

    又是以訛傳訛而已。

    首先,大家要搞清楚弩到底是幹什麼的?

    步兵的弩,是一種直射的武器,而不是像弓箭一樣可以集團曲射的武器。

    而直射的話,50米就是極限了,今天的手槍有效射程也不過50米,要想手槍精確射擊一般在25米距離。

    不是說弩不能射的更遠,是再遠就沒有必要,因為射不中。

    其次,弩在春秋戰國漢代比較盛行,之後就衰落

    弩的特點其實只有一個,就是比較容易訓練。

    弓箭的訓練需要至少1年以上不間斷聯絡,弩因為是直射,且發射時候使用的力量較小,訓練幾個月就行了。

    所以,春秋戰國那種動輒幾十萬人的大戰中,臨時徵召的農民用不了弓箭,就只能用弩來代替。

    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戰術也有進步。到了明代,已經很少出現這種人海戰術。

    代替的,則是小分隊靈活作戰,比如戚繼光的鴛鴦陣。而作戰計程車兵,也逐步變為專業的募兵。

    這種情況下,綜合性能更厲害的弓箭更適合。

    真正遇到需要出動十萬人的大戰,那麼比弩更容易訓練的火器則是大量裝備的物品,弩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最後,其實古代的弩沒有多強。

    步兵使用的弩,無論是古代還是明代,其實都差不多,頂多明代略有倒退。

    區別是一些特種弩,比如床弩之類。所謂可以射600米的弩,就是重型弩,士兵一個人是絕對無法拉動的。

    到了明代,這些重型弩用處已經不大,早已已經讓位給火炮,明軍的火器裝備是相當驚人的。

    如果單純比較步兵弩,明代和古代相差不大。

  • 18 # 被你牽著左手

    因為秦弩是靠腰力上膛,明代可能是靠臂力上膛。巴柔能戰勝泰拳就因為此理。內家拳和外家拳發力方式位置不一樣(泰森出拳也是腰力,不是臂力)。

  • 19 # 鏡鑑青年

    很多人在看過《戰國策》後,都對裡面描繪的天下勁弩“皆射六百步之外”感到驚訝,現在是熱兵器時代,手槍一般射程也就是50米左右,一般的步槍射程才是400米,這麼說,我們的技術倒著發展了?

    首先,我們來看戰國時600步是多遠。步作為古代長度單位,意思是人的兩隻腳各向前邁出一次,放到現代來說,咱們是邁開後前後腳的距離為一步,這個在古代是被稱為“跬”,兩跬方為一步。那麼作為一個較為粗略的計量單位,他沒有準確的計算方法,所以我們按照相去不遠秦朝的一步來計算,秦步合6尺,一尺相當於23.1釐米,那麼一步就算出來了,是138.6釐米,也就是1.3-1.4米之間,所以600步相當於780米,這距離,完全秒殺熱武器啊。

    那麼明朝50步相當於多遠呢?由於明朝人身高比秦朝人高大,所以大體估算出來一步的距離為1.62米,所以50步相當於81米,這個才是弩應該有的距離。

    算完距離,大家的問題肯定就來了,780米啊,戰國時期弩箭明顯秒殺步槍和明朝弩箭啊,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其實,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以訛傳訛。從目前出圖的文物復原來看,戰國時代大部分的單兵弩還是非常原始的木弩,全身都是木頭製作的,對比隨後朝代不斷髮展的複合弓來說,無論是射程還是射速、威力都沒有優勢。但是因為秦朝的焚書坑儒及之後的大戰亂,先秦很多記錄已經遺失了,所以後人在翻看文獻的時候經常會被僅存的材料誤導。想想,戰國一場戰爭就是幾十上百萬的軍隊滅亡,那個時候,全中國才有多少人口?這種誇大的數字,大部分都是要減一個甚至多個0的。

    另一個原因,就是咱們誤會了這個弩,他不是步兵弩,而是床弩。作為古代的“重武器”,床弩的射程在史書上也是有所誇大的,很多史書上寫床弩射程高達1500步,咱們按照最小的秦步來算,都超過了1900米,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倘若是《戰國策》裡的600步,這個是完全有可能的。作為最少也需要4-6名士兵操作的重弩,射個700米自然不在話下。

    因為古代科技限制,明朝的弩和戰國時期的弩不會有巨大差別,自然威力上也不會有50比600這麼懸殊的比例,後期弩漸漸被時代所拋棄,尤其是床弩這種,有了火炮,誰還願意用這種超級麻煩的武器?

    參考資料:《後漢書》、《天工開物》、《戰國策》、《武經總要》

  • 20 # 朝乾夕惕1999

    《戰國策.韓策一》中說:天下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溪子、少府、時力、距來,皆射六百步之外。而《天工開物》裡卻說:“凡弓箭強者行二百餘步,弩箭最強者五十步而止,即過咫尺,不能穿魯縞矣。然其行疾則十倍於弓,而入物之深亦倍之。”這兩句話就記載了戰國時期弩箭和明朝時期弩箭的區別,一個600步一個50步,為什麼兩者相差這麼遠?

    首先對比一下兩者之間步的區別,秦漢時期以六尺為步,一尺大概長23釐米左右,而隋唐以後就以5尺為步,一尺大約30釐米。而根據歷代尺長計算表示,秦朝是138釐米,明朝是150釐米左右。而此時換算一下就是秦朝的弩箭可以射出828米,而明朝的是75米,首先此時對比就顯示出明朝因為武器逐漸被火銃替代,而元朝時期的禁弩政策更是讓弩逐漸的退出了主流武器。

    再看看實際數字的出入,雖說戰國時期南韓的弩箭可以射600步,但是那也只是一些大力士才可以,普通士兵的話也是就400多步遠遠不到600步,而戰國時期的策士一個比一個能忽悠,不包括其中有水分。而明朝時期就特別重火器,明朝的火銃射程180米,佛朗機炮有效射程就高達500米,所以此時明朝的火器是遠超戰國的,但是青銅弩機在元代的時候就失傳了,而明朝的弩箭一般都是仿製前朝的弩箭,所以明朝弩箭衰敗是不爭的事實。

    最後就是人的體力,現在的人背個幾十斤的東西走兩步都是大喘氣的,但是古人的體力就比現在人好很多。而且古人當兵的幾乎就是苦練力氣,不然上戰場就是死,而明朝時期重用火器,所以對自身力量就慢慢的放鬆了,而拉弓射箭基本上就退出了軍事史。體質和武器都在大大的下降,所以明朝的弩箭不如戰國時期的弩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對於戰國的弩箭可以射600米,小編這裡還是有點小懷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安cs35p1.6自動擋正常上班夠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