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京火

    在這方面沒研究過,只知道通假字是古人在詩詞格律中常有的現象,又分:音通假和形通假兩類。若想研讀古詩詞,就應在通假字上注意下功夫了!

  • 2 # 文字考古

    #泛文化寫作營#

    問題1:通假字在漢字發展史上有什麼變化?

       1、古早期造字量不足,為了完整表達語言含義,常用通假字。

    如是《詩經·小雅》中的《采薇》中有“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之語,這裡就用“常”是“棠”的通假字。 

    2.文字演變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異體字,通假字反映了異體字的互代現象。

    比如:“鄧”字,繁體字:鄧。最早人們叫“登城”。後來為了表示這是一個城池,就在右邊加“邑”字(“阝”),寫成了“鄧城”。所以在古代“登”和“鄧”異體字,常可互代。

    3.早期有些漢字一字多義,後出現字型的分化。通假字反映了這些字分化前的實際狀況。

    如,一個“北”字,本義是兩人背靠背、方向相反、“背離”之意。但它也兼表南北方向的意思,以及軍隊失敗逃離(敗北)等三層意思。後人們造“背”字,專表背靠背、背向之意,與面對相反。而原“北”字也就專用以表達南北方向之意。

    4.特殊用途的專用字與常用字的通假(借代)。

    如:人名避諱。如漢代為避皇帝劉恆名字,把《道德經》中的“道可道,非恆道”改成“道可道,非常道”,這時“常”與“恆”通假。

    又如:現代把一些地名難認難寫的字,改成常用字,形成新的通假字。如:將“沔縣”改成“勉縣”。

    還有,將數字改成大寫:如用壹、貳(貳)、叄、肆、伍、陸(陸)、柒、捌、玖、拾、佰、仟,代替一至十、百、千。

    5.現代新造通假字(詞)。

        現代網路興起,形成現代新造通假字(詞),如用“醬紫”代替“這樣子”,“大蝦”代替“大俠”等等。對於這種現象,我們也應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泛文化寫作營#

     

  • 3 #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隨著漢字的改革發展,通假字這種造字方法,越來越不適應,它不僅讓人費解,而且用起來生硬,倒不如諧音雙關科學。我想信它會被淘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G會不會幹掉寬頻?WiFi會不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