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影時刻
-
2 # 跳藏
滿月又稱“彌月”,為要孩舉辦滿月禮是漢民族各地普遍擁有的一種育兒風俗。此俗由來已久,流行亦廣。時至今日,在廣大農村、城市鄉鎮,仍然演繹著這幕人生的禮儀喜劇。
各地都很講究“滿月禮”的儀式過程,以此表明對這一人生禮儀的器重,強調它的應有地位和作用。滿月的儀式與滿月的時間、賓客、禮品一樣,是“滿月札”內容程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滿月的時間擇定、請客送禮是“滿月禮”交響樂中的前奏曲(第一樂章),那麼滿月的儀式就是這部交響曲中的第二樂章,它會展現出各地多姿多彩的滿月禮儀樣式。
蘇州地區將“剃頭”與“滿月”同賀。至剃頭日給前來禮賀的人贈以紅蛋,最多每份五隻,應“五男二女”、“五子登科”之數。而前來慶賀的近親好友、閤家長輩全須送禮。給嬰兒剃頭的剃頭師傅自然要謝之以重禮,剃下的胎髮要細心儲存。嬰兒剃好頭後便由孃舅抱著,撐把大紅油紙新傘,懷裡放本曆書,曆書的一角還用紅綠絲線串一枚“太平”小銅錢,出去“走三橋”,即太平橋、吉利橋、狀元橋這三橋,無非是圖個吉利、討個口彩。
在吳縣角直一帶鄉村,要在小兒滿月、落囤腳(三至六歲)、笄禮(十三歲)時分三次舉行落髮禮。滿月落髮最為隆重,親朋好友都要送賀禮,禮物皆有定製,一般為雲片糕、蹄子、衣料和元寶錢之類。這些禮物都各有解釋:雲片糕,祈祝嬰兒潔白如雲,高出雲霄;蹄子,寓示母子手腳輕健,身體健康;衣料,象徵錦袍加身,富貴榮華;錢則寓示壽至百歲,幸福如意;等等。
在浙江杭州民間,小孩滿月有“洗兒會”的儀式:在滿月這天,首先親戚朋友攜禮聚集一起,煎香湯水於銀盆內,下洗兒,裹綵線,仍用綵線繞盆,謂之“圍盆紅”。接著尊長再以金釵和銀子攪銀盆之水,謂之“攪盆釵”。親戚賓客亦以金錢銀釵撒落盆中,謂之“添盆”。盆內建有慄棗兒,賓客中的少婦們爭先恐後地取而食之,以為生男之徵。然後給新生兒淋浴,剃落胎髮完畢,將胎髮裝入金銀小盒中,再用彩色的線結條纏繞小盒,妥為保管。最後,抱兒遍謝諸位親戚賓客,並拖入姆嬸房中,謂之“移窠”。杭州一帶富室官家,過滿月都有此儀式。而平民百姓之家因經濟條件限制,則較隨便節儉些。
在現時的民俗流變中,上述的許多觀念當然已不復存在,但滿月類的慶賀形式依然存在,只是人們的贈物不同了,祝賀的吉祥語也有了變化。總的來說,期望孩子有一個美好、光明的未來這一基本的主題是不會改變的。過滿月剃頭,至今仍然時興;辦滿月酒,宴請送禮親友也仍然有。有的甚至為誇耀富有,大肆鋪張。我們提倡拍張“滿月照”以資紀念,最有意義。
-
3 # 四年融化1314
農村傳統風俗中小孩子滿月,外婆接,舅舅送,一輩子不生病,至於什麼原因,中國傳統文化一兩句能說清楚,總之是祝福祈禱孩子健康成長,和美好願望,多子多福之意,包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等一切健康向上的美好願望,長大後能有作為,國家棟梁等,,,
-
4 # 文字考古
答:過去,由於醫療不發達,嬰兒存活率不高,婦女從生孩子到嬰兒出生後存活一個月,是要度過了好多個難關的,很不容易!當孩子滿月後,母子平安,那是件值得慶賀的事。這些滿月時做的慶賀習俗稱為做滿月,或為彌月之喜。包括1.向親朋報喜 2.外婆家送米酒3.請來客吃紅蛋 4、“挪窩”回孃家。這一天舅母要親自來接小姑子和外甥回姥姥家,叫做“走滿月”。舅母還要親自抱抱小外甥,除了表示親熱外,同時還有一個說法,就是舅母是與“舊媽”音相近。人們相信小孩出生是前生轉世,新生兒要同前世告別,同“舊媽”告別!(現在看來,這當然有迷信的成分。在此我們只當是一種風俗罷了。)
在這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就是舅舅、舅母的“舅”是與新舊的“舊”不僅讀音相近,意思也有很大的關聯!
且看“舅”與繁體“舊”都有一共同的“臼”字。
臼【 jiù】有兩個意思:
一是指舂米或搗物用的器具,多用石頭或木頭製成,中間凹下樣子似盆;二是指人和動物的牙齒,形狀像臼。通稱“槽牙”。
因人和動物的成長中都有一換乳牙的過程,於是“臼”也就引申為以前的、“舊”的含義。
舊(舊)[jiù ]的本意是嚼過的草。古字典的解釋就是“久”和“故”意思。
很多以“臼”作部首的字,多少帶有以前的、“舊”的成分。如舅舅是指母親出嫁前家、孃家的“舊兄弟”,與夫家的“新兄弟”有所區分。
所以說,把舅母當作“舊媽”是有道理的。這一點你想到了嗎?
回覆列表
嬰兒滿月後,舅母抱是給小孩“移尿窩子”(寓小孩不再在床上拉屎撒尿的意思)。這次產婦一般要持續十天半個月。有的外婆,還在新生兒剛進門時,用家中的火叉輕輕拍打新生兒身上兩下,俗說可預示小孩身體健壯,不會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