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媽呀我秋褲呢
-
2 # JINDE668
我用過Pro6S,拍照在光線充足時,表現的還不錯的,至於弱光下表現,就稍微不盡如意了。續航中度使用下來,一天沒問題。上午9點出門,下班8點左右還有百分之30以上的電。中間沒玩遊戲,上上網,微信和QQ,還有看看新聞。手感的話,沒得說,對比過小7,差不多的,之前買的是黑色版,Sunny下機身有些泛紫,天線部分處理比黑色果7好,也是光滑的,不像小7,天線用一段之間後就有很多劃痕,除非你剛買就貼後蓋膜。所以對夜晚拍照不是要求高的話,也不常玩大型遊戲的話,建議買Pro6S, 不會讓你失望的。螢幕是5.2的,大小剛好。
-
3 # 寒衣244
這款手機總體來說還可以。外觀比較好看,拿在手中時手感不錯,系統設計的也挺好,效能穩定,會有良好的使用者體驗。
就手機的配置而言,cpu其實一般般,這款手機貴在外觀和使用體驗,不是主打效能,但是王者榮耀之類的遊戲玩起來還是沒問題的。
手機電池容量一般,但是充電速度很快。
總體而言這款手機也算物有所值
“PRO”作為魅族旗艦系列從MX裡分離出來是去年的事,嚴格來說PRO 6是這個命名形勢下的第二款產品。所以按照“歷史使命”來談,PRO是當時魅族最高實力表徵,而PRO 6則更能顯示魅族對這個系列的定義。當然,以如今中國產旗艦軍備競速的壓力看,無論想表達什麼,終究先要安身立命,因此好與不好,我們評測見分曉。
PRO 6配備5.2寸1080P解析度,AMOLED壓感觸控螢幕,採用聯發科Helio 25十核處理器+4GB RAM+32/64GB的基本硬體組合;鏡頭模組選用後置2100萬畫素主鏡頭+500萬超大畫素前置主鏡頭;機身電池容量2560毫安時,支援雙卡盲插全網通。
機身三圍尺寸147.7*70.8*7.25毫米,螢幕英寸5.2;拿出此前釋出的小米5三圍144.55*69.2*7.25毫米,螢幕5.15英寸;錘子T2三圍尺寸144.5*70.8*7.53毫米,螢幕4.95英寸。稍微拿此前蘋果iPhone SE說事,今年說是小尺寸手機春天一點都不為過。不過一串數對比下來,PRO 6機身很緊湊的結論並不難下
資料以外,PRO 6在以上幾款手機裡面握感也是最優秀的,這其中魅族堅持的圓角矩形背殼在PRO 6上有了新調整,相比錘子T2/一加X直角造型無疑優勢明顯。而對比背面圓潤的小米5,PRO 6採用0.8毫米2.5D玻璃,並且中框和螢幕之間過渡切角細膩,又贏在整面握感上。挑刺的話,只是機身略重。正面、背面、邊緣 都圓潤貼手,此外PRO 6正面邊框極窄、背面鏡頭突出不多,每一個金屬邊緣都做拋光處理,這些都是這款手機加分的部分。至於背面那一條訊號帶,我們在另一段說。
PRO 6背面設計以對稱為主,背面最為突出的兩個部分是環形LED閃光燈,還有不甚突出的鏡頭。以往常見那條奈米注塑訊號帶,在PRO 6上被“掰彎”,電化學處理方式讓訊號條和金屬結合更緊密,因此黑色版看起來渾然一體,視覺效果優秀。不過在銀灰色版本上,金屬灰和奈米注塑條依舊涇渭分明的擺在那裡,在大眾審美尚沒有被強X以前,這種造型實在說不上好看,給到70分不能再多。
因為奈米注塑和金屬連線緊密、色差小 所以整體感很好
所以整體來說,PRO 6趕著今年上半年小屏旗艦這班快車,在手感上重新整理高度,僅以黑色版本為例確實有值得推崇的理由。而正面5.2寸螢幕配合窄邊框也比較能滿足一部分喊著“用了大屏就再也回不去”的使用者,在“小巧”和“大屏”之間找到平衡點(機身160克對於部分妹子來說可能略重)。至於3D Press是否雞肋,聯發科X25效能能否堪當旗艦重任,我們接下來說。
系統:3D Press 比較成功的一次模仿
毫無疑問,按壓觸控是蘋果產品功能裡面相對比較難推廣的一個;因為除要開發能夠改變互動模式的操作、還需要慢慢培養使用者習慣。而後者,很顯然需要更長時間來讓使用者接受。不過這些說得有些遠,事實上包括華為、金立在內,安卓手機在這個功能進展仍卡在第一步——沒有改變系統互動的操作。所以你聽到此前藉助這類技術能實現的,僅僅是“放大照片”和“小物品稱重”,而後者純粹是遊戲。
自帶應用的按壓效果
第三方應用按壓效果功能
效能:是旗艦,但不是引數黨最愛
聯發科Helio X25(以下簡稱X25)是此次PRO 6選用的Soc型號,作為聯發科X20(MT6797)升級版,其主要提升點在於CPU和GPU主頻。雖然魅族和聯發科宣稱獨享這顆晶片在前期使用權,但對使用者來說,告別三星的獵戶座,聯發科能不能撐旗艦這面旗,還有待驗證。
X25是X20升級版,但基本構成不變,採用三叢集十核心架構,擁有兩顆Cortex-A72核心以及兩組四顆Cortex-A53核心。作為對比,華為P9身上那顆麒麟955則是四顆Cortex-A72和四顆Cortex-A53核心。兩者除都採用Mali T800系列GPU以外,更是都選擇了Cortex-A72核心。
今年中國產旗艦效能成為弱化的部分
Cortex-A72晶片由ARM在去年推出,除效能提升以外,對比同期產品最大優勢是能耗控制(ARM官方宣稱基於16nm FinFET工藝的A72核心相比28nm A15下降75%,相比20nm A57也有50%的下降)。聯發科在去年能夠斬獲如此多訂單,能耗相對較低也是原因所在。
具體到X25這顆Soc,在處理密集計算任務時會使用2顆Cortex-A72核心,遇到較多資料處理時則切換至4顆2.0GHz的Cortex-A53核心,小型計算量時則將A53核心降頻至1.4GHz使用。實測滿亮度最大音量線上影片半小時耗電6%,滿亮度社交聊天一個小時耗電7%,這對於2560毫安時總電量來說非常不錯。
跑分環節PRO 6在安兔兔上表現和剛剛釋出不久得華為P9相似,97000分水平;其他方面,手機兩次連續跑分後,CPU峰值溫度為40(CPU 利用率100%)、40分鐘充電70%。結合實際體驗看,中國產旗艦在這一年都把“能耗、發熱、效能、充電的均衡效果”當做首要目標。雖然賬面效能會弱驍龍820一籌,但聯發科X25撐起旗艦稱號沒什麼問題。當然,聯發科能穩住這顆Soc多久不出售給中端機型廠商就是另一回事了。
拍照
首先要承認,雖然一直選用2100萬畫素鏡頭,但拍照一直不是魅族強項。不過此次PRO 6選用索尼IMX230並且親自調教鏡頭鏡片、對焦馬達,才把整體厚度縮減到如今,後期調教時間又長達半年,僅從拿到的訊息看確實比以前更值得期待。
鏡頭稍微突出但不嚴重
具體到體驗環節,在日間樣張上魅族表現頗為亮眼,除乾淨利落的快門以外,魅族對場景自動選擇和照片自動渲染都把握不錯。配合上AMOLED螢幕,整體在色澤豔麗動人和真實之間找到了不錯的平衡點。套用同事的話說:這照片加濾鏡了吧。事實上不少廠商如今都選擇自動場景識別,並且“稍微加層濾鏡”的處理效果,只是魅族一直以來對濾鏡的掌控程度不低。
不過日間樣張在畫面動態豔麗的情況下,對於畫面曝光控制並不是特別好,在HDR下畫面寬容度有些低,樣片區域性曝光過度的情況偶有發生。
夜景情況下,PRO 6呈現樣片中燈光更柔和自然、深藍色天空純淨度良好、噪點控制優秀;背面10顆LED閃光燈讓手機在室內暗光的拍照效果確實提升了一個層次。不過放大來看,室外夜景細節塗抹處理的痕跡相對明顯,同時沒有光學防抖也讓夜間戶外拍照需要有一雙鐵手。
關於音質:依舊HiFi但做了妥協
此次PRO採用cs4398解碼晶片,很明顯不屬於此前流行的ESS 9018Q2M這一系列。事實上作為Cirrus Logic較早旗艦級產品,這顆解碼晶片被用在不少知名便攜HiFi播放器上,譬如:艾利和ak100ii,艾利和ak120i以及七彩虹C4(這都是老產品了)。對比ESS 9018Q2M這種偏向解析流的新方案,更低能耗和小巧空間佈局無疑是魅族選擇這一方案的原因(不然你讓7.25毫米和2560毫安時的電量怎麼能輕鬆愉快的使用)。
先要宣告 im04自身對前端比較挑剔
具體到聲音方面,相比以往的產品PRO 6聽起來更冷、推力和聲場則顯得有點小。以im04下的聲音來看(K3003線斷了……手頭只有這個挑剔前端的常用塞子),那種“小箱子”般的聲場效果小了一圈、不過偏冷的調音風格讓im04高頻透亮了不少,中頻人聲密度則小了一些。以“心動”這首流行女毒為例,口型感不太強,人聲中低頻密度不至於太粘稠。中高頻會亮潤一些,但高頻樂器的泛音不太充分,會顯得聲場有些小和單調。
總結:
我們不止一次強調,“一款產品無法容納全部的最好”,在尺寸、握感、安全、效能、耗電、差異性體驗(譬如HiFi和拍照),而PRO 6是這段時間內把以上幾點考慮最為均衡全面的一款。僅從這個角度看,PRO 6稱之為最佳並不為過。而回答評測開頭的那個問題,魅族對於PRO系列賦予的定義似乎就是這種“均衡”和“良好”。最後,如果你也同意我們的觀點,那我可能還要補充一句:銀灰色背面的白帶條可能是你選購時最大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