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久違的北風
-
2 # 凌霄21313121
如果是說傳統意義上的銀行網點,消失是必然的,不過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至少最近二三十年不會消失,雖說大部分客戶已經轉移到智慧裝置上,但中國銀行獨有的社會責任要求銀行網點必須繼續服務。而且銀行網點會轉型,精簡櫃面辦理業務的櫃員,更多的向體驗,引導,教育轉型,或者向更加先進的模式開展,例如體驗式銀行等等。
-
3 # 騎豬上日出
這個問題問的太沒水平了。。。。傳統文化和老百姓的習慣信任是幾十年能改變的?除非政府幹預。你覺得這種可能性多大?唯一的可能性房產泡沫破裂,政府準備放棄銀行。
-
4 # 李東
中國的電商在高潮中渡過了三四年後喊出了迴歸線下實體的口號。對這個問題,換個角度問其實更好,銀行的業務全部可以透過技術手段而非人工辦到嗎?如果能,網店的確沒有存在的意義,如果不能,那麼人工網店就有存在的價值。我的看法是,不會!任何商業本質上都是人的連線,換種說法就是需要人與人去溝通聯絡,機器能完全取代人嗎?部分功能可以,但情感溝通目前及可預見的未來絕無可能
-
5 # 驕陽公子
遲早會消失的,進入新世紀,網際網路事業蓬勃發展。電子商務進入百姓生活,新零售,新物流,新能源等等一些新生事物正在替代傳統產業鏈。可以遙望的未來,人們只需要一般智慧裝置即可完成生活消費服務,做到一機(或一卡)在手走邊天下。銀行網點的何去何從,還要看銀行本身是否做出調整。正如馬雲說:如果銀行不做出改變,那就讓我們來改變銀行。
-
6 # 新銳財睛
我先說一下目前銀行能夠帶給我什麼吧。
銀行的網點給我們帶來的是2項業務,一項是ATM的取現金業務,另一項是需要實名制的業務。
ATM現金就不說了,這個很容易理解。那麼什麼叫做實名制的業務呢? 簡單的說就是一切需要我們本人持身份證去辦理的業務,比如修改手機號碼等業務。
那麼隨著支付的革命,我們已經習慣了消費的時候“掃一掃”,我們對現金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少,直至完全不需要。
還有一項是實名制業務,我們再來看看支付寶的虛擬身份證等服務,當然現在還是雛形,發展到一定時候,我們驗證身份的方式可以完全在線上進行,那麼........
銀行網點必死無疑,銀行將來的信貸業務在“大徵信時代”實現也會徹底消失,只會留下支付和收單等中間業務。
-
7 # 薛洪言
不會滅絕,但數量肯定會下降,持續下降,直至達到均衡點。
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個原因是整個金融市場的渠道大變革,即從線下到線上,再到線下與線上的融合,在這個過程中,線下物理網點的數量客觀上就過剩了,所以便出現了網點智慧化轉型、網點分類重組等現象,直接導致了網點數量的下降。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存款立行”政策的改變,隨著利率市場化和存款理財化的演進,銀行不得不調整其存款立行的發展策略,開始更多地依賴同業借款等主動負債。而網點是拉存款的主要陣地,對普通存款倚重度的下降也直接導致了物理網點重要性的下降。
-
8 # 筱微塵
新常態下,銀行業面臨的挑戰是多方面的,以往各部門制定年度任務、主題領域式工作目標的方式難以應對新挑戰。銀行需要系統化、體系化的對自身進行變革,多部門協同聯動創造自身的網際網路、新技術等新基因。同時,戰略的制定須分析自身優勢劣勢、抓住機遇規避風險,那麼國有商業銀行現有的龐大高質量網點規模是其巨大優勢之一。因此,有必要對網點的在企業的商業戰略上意義進行調整,適度提升網點的戰略地位、從根本上加強網點對國有銀行發展的戰略意義。
此外,在網點現行的管理體系下,由於制度、管理、運營、人力、資源等內容管理職責分散,內部轉型阻力存在、機制限制。銀行業在過去十年的發展期盈利持續增加,行業競爭不充分,網點維持現狀仍能完成上級指標掩蓋了根本問題。在外部因素刺激不足,內部等多方面因素限制下,網點轉型雖然年年都在抓,但已陷入瓶頸。因此新常態下,要實現網點的創新變革,不能僅對網點進行管理要求,更需要對整個管理行體系的配套建設。為了達成新形勢下的戰略目標,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內部組織結構無法適應新的競爭形勢,需要有針對性的形成專職管理部門。
儘管種種問題仍然存在,銀行的改變還是在持續發生。在這種漸進改變的同時,金融新時代的競爭格局在發生劇烈的變化,銀行業已整體經感受到外部競爭威脅,加快轉型步伐的要求日益迫切。過去因銀行自身發展的不得不轉型,轉變為因外部環境、行業競爭推動著主動轉型,到新常態下銀行業主動挖掘、打造、變革進行創新式改革。
國有銀行網點單點盈利能力雖然與自身相比逐年提升,但與股份銀行網點相比,差距呈愈發明顯的態勢。由此可以看出,股份銀行在應對新常態快速採取了措施,而同一時期國有銀行未能及時跟上相應調整步伐。當然,國有銀行這一現狀也有深刻的歷史因素,如其部分網點位於老舊小區,經營效益下降;網點人員結構受人員年齡等因素進展緩慢,且配套激勵機制不完善;且網點人員業務能力等原因上門營銷,精準營銷技能差距;還有就是因風險管控、政策需要、管理成本的限制,網點產品還難以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和多樣個性化。
由此看出,網點盈利能力的提升,需要國有銀行整體網點管理體系進行最佳化,針對組織結構、考核評價機制、有效的人員激勵機制,透過體系化系統性的制度配套,為網點新常態下持續經營最佳化提供基礎保證。
-
9 # 刂木頭人
美聯儲新任主席要加強銀行業的建設~物理網點不會減少,很多賬是不能透過轉賬走的,原因自己想,網點只會精簡和轉型,更多的是轉向營銷和專業化方向。銀行業承擔的社會責任和調節貨幣短期內網商很難達到。
-
10 # 滄海100677026
只能說物理網點的高櫃會最先消失,我認為網際網路金融衝擊下的銀行,會在國家宏觀政策指導下,資金流入中小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對接這些客戶僅憑藉阿里巴巴或者騰訊的大資料授信恐怕遠遠不能滿足,短時間內,往智慧化社群銀行轉型恐怕是未來的走向。肯定有部分銀行選擇撤網點,但也有部分著重於小微的銀行會利用社群銀行模式擴張網點,因此我預測至少在5年內,銀行網點的數量下降不會太多,10年左右,政府的大資料整合以後,線上自助放貸參考資料更加權威後,銀行的網點才會呈現指數級減少。
-
11 # 紅日耀東方
用一句話就是,網際網路改變了結構,加快了腳步,也然後我們看到了機遇和挑戰。現在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錢包不用隨身攜帶,那麼,現金的用處越來越少,這就給銀行帶來了挑戰。手機銀行的普及和免費有一次加快了發展的腳步。真的是銀行不改變,早晚被改變啊!
-
12 # 北極0002
不會。銀行網點不只是存取款轉賬,沒網點貸款的人到哪裡談業務?驗資,支票,匯票,代理業務,開銷戶,反洗錢,發放貸款,收息,現金業務,破幣,掛失,網銀,取款機,代收款,……七七八八事多著呢,網點怎麼能消失?當然,不接收垃圾業務的銀行的確網點少得多
-
13 # 空谷財譚
我認為這是必然趨勢,銀行網點遲早會消失。
不過要真正使銀行網點消失,大致還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人工智慧的發展可以替代人工櫃檯;
2、人們的交易行為習慣於電子支付而不是物理支付;
3、聯網大資料對人和機構資料採集的覆蓋率達到100%;
4、數字貨幣技術的成熟以及應用;
5、國家數字化監管技術的提升;
-
14 # 電商報
在過去我們可能為了取個錢需要走上好幾公里的路程,那個時候我們希望銀行網點越多越好,最好就在樓下。現在,當我們的生活需要現金越來越少時,銀行網點也在逐漸被我們所拋棄。
銀行網點正在迎來“關停潮”?
2018年初,一家位於上海鎮坪路的招商銀行網點,就在一陣“乒乒乓乓”的敲打聲中迎來了其短暫“一生”的終點。該網點於2014年9月30日接到銀監會的開業批覆,距2018年1月宣佈關停,僅僅營業不到4年。
▲招牌被撤,垃圾滿地,要不是門上貼著的告示,誰能想到這裡幾天前還是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網點?
▲ 門上貼著關於支行調整的公告,提出了業務處理方案。
而這家網點的關停並不是個例,只是時下銀行頻關網點現象的一個小小縮影。
僅以今年1月為例,一個月內已關閉銀行網點89處,其中34處是小微支行、社群支行,15處為分理處。所謂分理處,即銀行二級支行下,規模較小的網點。
而像這樣的銀行網點關停潮更是早有有預兆。有媒體進行過不完全統計,近些年銀行網站的關停數量正在逐年增多。
2012年至2015年間:銀監會官網每年關於銀行網點的開業批覆分別為1528份、1950份、2851份、3137份,而同期的終止營業批覆僅為72份、107份、132份、162份。
2016年:儘管開業批覆數量較上一年多了430份,達到3567份,但終止營業批覆數量卻有了更為明顯的上升,達到869份。
2017年:銀監會官網關於銀行網點開業的批覆約2710份,同期終止營業的批覆更是高達1426份。
銀行網點正在逐漸消失嗎?早在2016年,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釋出的一份報告更是直接預言,到2030年,銀行及其服務可能“消失”,類似於Siri的人工助手將接管客戶的生活與金融服務。
這聽上去的確有點誇張,但目前很顯然是,各家銀行網點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衝擊和壓力,甚至可以說正在面臨關停潮。
傳統銀行業遭遇網際網路“狙擊”
造成此次線下網點關門潮的最主要原因不用說大家也明白,那就是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
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沒有像現在這樣,自助銀行、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迅猛發展。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服務離櫃業務率在大幅提高,以往需要臨櫃辦理的業務越來越多的可以透過網銀或者手機銀行輕鬆辦理,以前需要經常去銀行取現,而現在,估計很多人已經很久都沒有摸過現金。
而銀行本身也不得不進行自我革命,有革命就會有犧牲。
這其中有最大的威脅就是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所帶來的壓力。它們透過網際網路技術改變了人們以往的支付習慣,喊出了“高效、便捷”的口號,而銀行自己為了“不掉隊”也紛紛最佳化自身的手機APP,功能越Falcon多,許可權越放越開,從而導致更多客戶離開櫃檯,離開銀行網點。
總得來說,網際網路金融的興盛,迫使銀行戰略向“移動銀行+對公業務輕資產化”推進,不得不大力發展自助服務渠道,精簡整編銀行線下網點。
社群銀行戰略失誤成定局
如果留意資料你會發現,在被關停的網點中,社群銀行、小微銀行佔據了半壁江山。
2013年,多家銀行紛紛啟動社群銀行戰略,社群銀行一度成為銀行業的熱門關鍵詞之一,被業界寄予厚望。企圖採用“服務到家”來吸引更多的客戶資源。
但這個當初被寄以厚望的戰略,現在反而卻最讓人失望。因為其耗費了大量人力、精力,成為得不償失的一個例證。
還有一位曾在某高檔社群支行工作的員工介紹,雖然這個社群聚集了大量富裕人群,但支行開立三年多的時間,也沒有招來一個存款超千萬的新客戶,發掘到的百萬存款的客戶也寥寥可數。
客流冷清使一些原本營業時間延長至晚上8點的社群支行把關門時間提前至晚上6點,因為“下班後也不怎麼有人來”。
社群銀行不但獲客、攬客效果大失所望,同時還需要大量真金白銀的投入,最終導致投入和產出嚴重不成比例。
有統計顯示,一個標準型社群銀行的初期投入相比一個大中型支行,成本大概只是後者的1/10~1/8。
據粗略測算,一個社群銀行從店面租金(平均20萬-50萬元)到人員配備(一般2-4人,每人年薪按10萬元計算),從店面裝修到裝置置備(二者總計50萬元左右)等,一年成本至少要100萬元上下。
有人按照目前的利差計算,要覆蓋100萬元的成本,需要拉到2-3億元存款才不賠本。對很多社群支行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以,很多銀行網點,尤其是社群銀行網點關停都面臨著成本壓力。及時“止損”,不見得是個壞事。
全球銀行業都在大量關停分支機構
你要問,除了虧損的社群銀行被關停之外,其他網點會不會陸續被關停?銀行關停潮是不是不可避免?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因為這不光是中國銀行業的趨勢,放眼到全球銀行業這種趨勢都是存在的。
據2017年8月份的媒體報道,巴克萊銀行(Barclays)計劃在去年年底前在英國關閉約54家分行,以努力降低成本;匯豐銀行(HSBC)在當年1月計劃在英國關閉117家分行;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則在當年3月份表示,計劃在英國和愛爾蘭關閉約180家分行,有1000個工作崗位將消失。
而在美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各大銀行關閉了10000多家分支機構,平均一天三家。
據《華爾街日報》對聯邦資料的分析顯示,截止2017年6月底的12個月,美國銀行業分支機構的關停數量超過1700家,創造歷史最高紀錄。
華爾街日報的結論是,美國銀行業正以幾十年來最快的速度關閉分支機構。
利潤降低以及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是所有傳統銀行共同所面臨的考驗,中國銀行業當然不可能獨善其身,可能更猛的“關停潮”還在後面!
-
15 # 看金庫的老喬
不會的
當前隨意經濟的發展,銀行正面臨著轉型發展。營業網點也正悄然發生變化,由大變小,由僵變活,由人工轉向智慧。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營業網點會發生改變,但不會消失。
一、由大變小
銀行以前的營業網點往往位於交通便利的黃金地段,固定資產多。這就導致銀行經營資金被大量佔用。銀行透過設立自動取款機,減少大型網點數量,興建社群銀行的方式,減少固定資產,表現資金。
二、由僵變活
主要是銀行的經營方式,有以前的呆板僵硬,變為現在的靈活多樣。這點去過銀行的都多有體會,當下的銀行更加註重服務的多樣性、靈活性。
三、由人工變智慧
以前銀行櫃檯多,業務辦理全靠人工,現在為降低人工成本,營業網點開始被智慧裝置佔據。人們辦理業務也越來越方便。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每個營業網點配備一名保安,兩個大堂經理就夠了。
雖然,銀行網點不會消失,但是銀行櫃員會在不遠的未來,逐漸消失。
-
16 # 首席投資官
其實大家日常也有感受,就是去銀行網點辦理業務的時候感覺總在排隊,有時在銀行等一個上午才能辦理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這幾年隨著銀行的不斷改革,開始嘗試一些新的方式來辦理銀行業務,比如大家日常都在用的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很多非現金業務大家都可以透過網銀進行操作了,比如賬戶轉賬、購買理財、繳納生活費用等等。
現在銀行也在不斷的把櫃檯業務分流到網銀、電話銀行和自助終端。其實大家可以算一筆賬,一個營業網點,每年的房屋租金、日常開銷、人員工資和維護的費用是相當驚人的,而且櫃檯的服務效率的確不高。
但是如果把業務都集中在後臺,那麼銀行可能只需要提供一個集中的工作場地,少量的人員維護就能達到服務所有客戶的效果。前幾天小編去某行辦理銀行卡,去了工作人員直接把我引導到自助裝置上,然後掃描身份證,自助裝置上顯示屏就顯示出來一個客服小姐姐的畫面,對面開始和你交流辦理業務,幾分鐘後一張銀行卡就辦好了。這些以前都是要在櫃檯辦理的,慢慢的銀行把這些業務都分流到了機器上。
工商銀行在早年間就已經提出了要在未來的5到10年減少至少10000家營業網點,要實現銀行95%的業務都可以透過電話、手機或者電腦來進行。如果這樣的話將節省大量的人力成本開支。
-
17 # 皎皎明月7777777
銀行網點不會像恐龍一樣滅絕,但是網點的數量肯定會越來越少。首先,是因為隨著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越來越普及推廣,傳統的現金業務已經逐步被手機銀行等所有取代,手機銀行的方便已經被大多數客戶所認可,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馬雲支付寶紅包的推廣,現在普遍老百性至少一人一個手機,買菜、買早點及購買生活用品幾乎大部分是用支付Bora結算,一是支付寶方便、快捷,另一方面支付寶每天都可以領到紅包,現金結算已經太奧特了。其次,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及銀行從自身銀行成本的角度出發,也肯定會逐漸關閉和淘汰一些地理位置不理想、成本高的網點,但銀行的網點肯定不會全部關閉滅絕,還會保留一些地理位置優越的網點,因為銀行的業務不僅僅是單純的存現、取現的現金業務,存現、取現業務僅僅是銀行最低端的業務,銀行還有很多的其他業務如貸款業務、代發工資業務。網點還是銀行的主要業務渠道,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個人客戶和企業客戶仍然需要網點來開戶和辦理貸款,網點員工仍然需要網點這個平臺來推銷產品。綜上所述:銀行網點是不會像恐龍一樣滅絕的,但網點的數量肯定會越來越少的,越來越高度集中的。
-
18 # 凝安寧
來說兩句吧
首先,銀行網點確實會越來越少,如果大家留意就會發現,銀行網點從前幾年的遍地開花到現在的不斷撤併,智慧化代替人工化,櫃檯不斷減少,智慧化裝置不斷增加,往往客戶剛進門問完辦什麼業務就會被領到智慧櫃員機辦理。
其次,那麼銀行會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呢,簡單點就是集約化,智慧化,綜合化發展,現在有了便捷的手機銀行和第三方支付,網點基本成了存取錢的場所,據說已經有了高速存取款機,也有了加密數字貨幣,可以說未來網點需求越來越少,那麼留下來的網點就可能是一個更加偏休閒的會所了,可以喝咖啡,談事情,租用辦公室,買一些理財保險等等產品,更像是一個超市,人員也更加精簡專業年輕。
最後,現有的人員,要麼提高技能向上發展,要麼紮根基層管理機器,要麼跳出銀行另謀職業了。
-
19 # 懂財帝
銀行網點正在轉型,關閉屬於正常現象
銀行網點“關閉潮”
1. 網點“關閉潮”不過,這一股浪潮也不僅僅止於國內,國際上南韓銀行業的裁員規模以及分支機構關閉數量,創造了近20年的最高紀錄。
移動銀行金融服務取代銀行櫃面服務,這種現象遍佈全球各地。網際網路金融的快速發展,讓消費者在智慧手機上能夠快速完成,越來越多的金融服務,讓實體金融領域受到了衝擊。
2. 網點命運對於銀行網點未來的命運,一時半會不會突然關閉。另外,現在銀行網點在科學的進行分佈與投放,所以數量也會相應的減少。
現在有些網點還推出了一些新的功能,如繳納燃氣費、煤氣費、辦理民政卡一卡通等服務。
銀行網點的功能,在不斷的擴大化也積極的進行轉型。在生活中,每逢節假日到網點辦理業務的人也不在少數。
網點的關閉是可以理解的現象,對於銀行來講也在大力鼓勵顧客在手機上辦理業務,而不是去網點排隊,這樣可以減少網點的投放量,也使得銀行方面省了一些維修與投放費用,也可以減少一些資源的浪費。
銀行網點的滅絕不會來的那麼突然,但是,網點減少也是正常現象,還是期待網點的新變化吧!
回覆列表
等老一輩的都過去了,網點基本可以完成目前對私的使命。但是網點的其他作用卻未必然,也許現在不太重要的作用,以後會發展成主要作用。如果轉型成功那就繼續存在,不然就會退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