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珍惜每一天73750357

    要說晚清真正造出來的巡洋艦隻有“平遠”一艘,其他的大多是德國英國砸錢買的,再加上洋務運動的興起,強兵目標的實施,近代工業迅速發展,機器和技術都是國外原裝引進的,就連技術人員都是留學生,近代工業發展得到了大跨步。唯一的遺憾就是工廠制度並不是資本家管理體系而是剝削制度的地主模式,創新能力幾乎沒有,而且洋務運動支持者是無實權的光緒,沒有長遠之計。說一句題外話,清國學習只是搬走機器砸錢放幾批留學生就完了,日本不光機器搬走,技術人,設計圖紙,政治制度,法律體系,生活習慣,全部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能說多了,本人比較喜歡比喻,請見諒)

    民國之後,洋務運動已經破產了,工廠紛紛倒閉,再加上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完全聽從帝國主義國家的控制,帝國主義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根本沒有發展工業的機會,又何談造大船呢?就算造出來的也不能投入國防,國庫本來就空虛,再加上列強總想著挑撥事端,找各種理由多啃一塊肥肉,不能讓它們有可乘之機,只能忍氣吞聲。

    斯大林說得好——延緩速度就是落後,落後者是要捱打的

    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和諧對待任何一個人,少一點自私,團結一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有價值的貢獻!

  • 2 # 迷彩派軍事

    首先,清朝時期鐵甲艦、巡洋艦主要是在北洋水師裡,而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基本上也是購買的。鐵甲艦定遠、鎮遠是德國建造,裝甲巡洋艦經遠、來遠也是德國建造,穹甲防護巡洋艦中致遠、靖遠是英國造,濟遠是德國造,鋼殼撞擊巡洋艦揚威、超勇是英國建造,只有岸防鐵甲艦平遠號是在福建建造。

    雖說大部分還是買的,但是清朝時期福州船政局自己建造的一艘2150噸級鐵甲艦,而且還是福州船政局自己設計的,中國第一艘全鋼甲軍艦,代表了當時中國造船工業的最高水平,而且還參加了大東溝海戰,還直接廢掉了日本旗艦松島號的320毫米主炮,並且命中松島號的彈藥庫(可惜是一枚實心彈,而不是開花彈)。

    相比之下,民國的造船工業實在是……民國時期,中國建造噸位比較大的戰艦,以永健號、永績號炮艦為例,排水量890噸,是民國時期建造數一數二的大艦,而其他戰艦基本上都是100噸-300噸的小艇。

    而且這兩艘戰艦實際上也是清朝末期在江南製造局開工的,不過在建造完成後清朝也完了,這才加入民國海軍。其實民國海軍一直到抗戰前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絕大多數戰艦都是從清朝手裡繼承的戰艦,也買了一些軍艦,比如平海、寧海這兩艘比較新銳的巡洋艦。

    實際上在民國手裡,中國的造船業基本上是被摧毀乾淨了,江南廠在1928以後倒閉了,裝置都便宜賣給日本了,從此不能煉製炮鋼,不能軋製厚鋼板,不能造巨炮了。相比之下,清朝末期實際上還是非常想發展海軍的。

    這一點可以從1911年與美國簽署的伯利恆協議可以看出。伯利恆合同的簽訂後,清朝就出臺了海軍七年規劃,計劃在整頓各洋舊有各式兵輪的基礎上,在第3年(1914年)至第7年的5年裡,添造頭等戰艦8艘(也就是當時最新式的無畏艦),巡洋艦20餘艘,各種兵輪10艘,編制第一、第二、第三各隊水魚雷艇;編定北洋艦隊、南洋艦隊及閩省等各洋艦隊;成立各洋軍港和船塢;設立海軍大學,等等。

  • 3 # 陳悅漫步海邊

    有關中國近代海軍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清末時代,中國確實中國產建造過鐵甲艦和巡洋艦,但民國時代也並不是只能造漁船和小艇。相比較而言,民國時代在艦船建造能力方面,是比晚清有所進步的。

    (清末時代船政建造的“平遠”號近海防禦鐵甲艦)

    現在說起清末時期代表性的造艦成果,最耀眼的就是船政建造的2000噸級的近海防禦鐵甲艦“平遠”,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平遠”艦的總體設計實際上是扒的法國的“黃泉”級裝甲炮艦,甚至於主要的艦材也是直接從法國訂購、加工好,運輸回中國再建造的。

    其他諸如“開濟”級巡洋艦等清末時代國造的軍艦,也大都擺脫不了設計上抄模西方的窠臼,還沒有大型的完全自創設計,自我建造的大型戰鬥性軍艦。而對於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來說,艦船的建造本身其實並不難,所需要的只是合適的建造平臺,足夠的掌握鉚接技術的工人,真正考驗一個國家海軍艦船建造能力的,在於其原創的設計能力,以及火炮、主機等核心裝備的研發建造能力。

    進入中華民國時代後,因為初期的政治亂局,加上英美日等列強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中國海軍自造軍艦事業的確趨於沒落,從1912年民國元年開始,到1927年的十餘年時間裡,國造軍艦不僅數量少,且規模小。但是隨著國民革命軍北伐勝利,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國內政局趨於穩定時,中國海軍在江南造船所集中新造了一批國造軍艦,其中規模最大的是輕巡洋艦“逸仙”,比較搶眼的是,這批軍艦的設計是由中國海軍設計師獨立完成的。

    (民國南京政府時代葉在馥設計、海軍江南造船所建造的輕巡洋艦“逸仙”)

    當時承擔南京政府海軍新艦設計的總工程師名為葉在馥,是清政府時代的海軍學生,被選送歐美留學艦船設計、建造。從20世紀20年代起,葉在馥陸續為海軍設計了充滿其個人風格的一系列軍艦,諸如長江炮艦“咸寧”“民權”“民生”“永綏”、航海炮艇“江寧”“海寧”“撫寧”“綏寧”、輕巡洋艦“逸仙”等。

    從這個方面而言,從晚清時代奠定的海軍、造艦人才教育基礎之上,民國時期的能力已經超過晚清。

    其他從造船廠的規模,尤其是技術工人群體的規模等方面比較,民國時代中國的艦船建造能力也是在晚清的基礎上有了進步。

  • 4 # 約了84852467

    民國的軍工水平,不如晚清,也不如北洋軍閥時候!

    不僅造船,連槍炮也不如!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裝備量最大的還是用了多年的漢陽造,什麼概念?漢陽造新出品時還擺得上臺面,產量又大!民國來了個出產就落後的中正槍,產量又微小!

    怎麼會這樣?盜賣國家軍工業財產、而且是賣給小日本!蔣宋孔陳帶頭,賤賣然後收小日本的鉅額回扣!!!!

  • 5 # 深度工場

    有網友問:晚清能造鐵甲艦和巡洋艦,為何民國只能造漁船和小艇? 其實實事求是是說,相比清朝,無論北洋,還是民國,其實在軍工方面,都有比較大的退步。

    抗戰時期,從滇緬路引進的麥德森式輕機槍,其實清朝在1908年就能製造了。1891年,英國陸軍開始裝備馬克沁重機槍,清朝在1895年,開始給清軍配備中國產馬克沁機槍。無論北洋,還是民國時代,清朝時代的75毫米山炮,馬克沁重機槍和漢陽造步槍都是主力。

    清朝末年生產的西洋75毫米-305毫米大炮有3900門,而民國整個抗戰,一門75毫米山炮都沒有生產出來。就更不用說清朝還能生產英國樣式的120毫米,150毫米,230毫米和305毫米口徑重炮了。

    而且,就是張作霖的東北軍工,重炮其實都是組裝,從日本和奧地利進口的炮管,炮架和零部件,再進行組裝。清末製造的大炮,是自己鍊鋼,鑄造炮管開始的。在1930年,中國鋼產量,還不如清末的鋼產量。

    民國時代都造不出裝甲鋼,也就根本談不上製造軍艦了。除非直接直接全套配件進行組裝。這裡其實,原因很簡單,無論北洋,還是後來的民國,都沒有真正給重工業投過錢。而清朝是真金白銀在重工業上砸了大把白銀的。

    1940年,當時的四大銀行對工業的貸款僅佔其放款量的3%。而清朝,全套引進了英國海軍最新的鋼鐵驗收標準,以此標準來更新裝置,進行產品驗收。為了更新裝置,一次就投入幾百萬兩白銀。

    別說造軍艦了,無論北洋,還是民國,就連真正拉大炮的馬匹都沒有。清末其實已經開始引進外國馬種進行培育,培養中國的重型挽馬,用於牽引重炮。結果清朝滅亡以後,就再也沒有人提了,到了抗戰就連可以拉到博福斯75山炮的馬匹都沒有,就更不用談造軍艦了。

      

  • 6 # Vae淺唱7763693

    清朝比民國工業強多了 直到抗戰還在用清朝底子 漢陽造 海軍絕大多數大型艦艇 都是清留下來的 還有大批人才 比如魯迅這類的 也都是清末留學海龜 別太低估清朝 清都快滅亡的時候 還派遣過軍艦訪問英國 訪問美國 維護過海外華僑的利益 等回國時 大清都滅亡了 還有清朝 在國際上也比民國 地位高 李鴻章出訪世界各國都受到了很隆重的接待

  • 7 # 老鷹航空

    1911年民國成立,不過立刻就進入到北洋時代,軍閥割據,各地各自主政,國家僅僅是形式上的統一,全國的政令、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都是沒有統一規劃。統一運營,在這種背景之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也是良莠不齊。

    有些地方軍閥開明點,或者說有點抱負的,就會加大教育、科技、製造業的投入,往往也會取得不錯的成就。比如東三省的張作霖,各個領域也是搞得有聲有色,不僅裝備了戰鬥機,還配置了裝甲車,甚至還有海軍艦艇。有些地方的軍閥自己沉醉於聲色犬馬,那就不談什麼實業建設了。

    在這種背景之下,1927-1937年堪稱民國時代的“黃金十年”,在這十年之中,由於缺乏統一政府的強力管理,各地的經濟處於一種“自由式”的發展階段,造就了很多有名的民營企業家,比如輕紡業和麵粉業的榮家、化工業的範旭東、銀行業的陳光甫、輪船運輸業的盧作孚等,但是這些民營經濟雖然繁榮,但是都是集中在輕工業領域,重工業尤其是裝備製造業涉及的極少,歸其原因,主要是還是因為這些原本發展於洋務運動的重工業企業都被收歸於國有,而當時的國民政府還是一個鬆散的政府,無力於管理此方面。

    以造船業為例,當時的江南造船廠已經被北洋政府接管,歸入民國政府的海軍部,算是當時海軍造船廠。不過接管之後,發展極其緩慢,在此期間僅僅推出了一艘“逸仙”號輕巡洋艦,但是排水量只有區區1500噸,實際上只不過是一艘大型化的炮艦而已,就是這樣的炮艦,竟然還是民國海軍第三位的大艦(前兩位是寧海和平海艦,寧海由日本製造,平海由日方提供圖紙,江南造船廠加工)。

    相比之下,晚晴時代,江南造船廠的產品還相對更為豐富,不僅自行建造了平遠號巡洋艦,還曾經出口到美國一艘遠洋客輪,開創了近代出口歐美高階製造業的先例。

    所以,沒有一個強大的政府,就不會有一個強大的工業。

    關於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 8 # 宇澤歷史

    這個問題之前就回答過了,但是感覺之前的回答還不夠詳細,所以下面做一個簡短的補充吧。

    首先,晚清是在兩次鴉片戰爭過後被迫開放國門,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開展洋務運動,洋務派大臣開始在各地興辦工廠、冶鐵、造船、造槍、造炮,大體上來說,晚清的時候雖然清廷腐朽沒落,但國家尚處在一個完整,不受內部割據影響的一個環境下。再加上西方列強鉅艦大炮的咄咄逼人,晚清政府正能被迫師夷長技以制夷,在經歷過亨利華爾購艦和阿斯本艦隊兩次外購軍艦失敗之後,晚清政府開始清醒的認識到,師夷智以造炮製船,為永遠之利,不能完全依靠外華人來購買外國的軍艦、組建自己的近代化海軍,而是要透過本國的物產資源和引進學習西方的技術水平來造自己的艦船。為此,清政府先後開辦了福州船政局、江南製造總局、天津機器局和廣州機器局。在1874年日本入侵臺灣事件發生時,當時的清朝中國產化軍艦的數量已達10餘艘,並調往各地設飯在國內沿海各通商口岸。而在同一時期,日本的在中國產化造艦的技術水平上還不如中國,這一時期中國造船術略佔上風,但是由於中國中國產化造艦工業起步比較晚,跟同時期的英、法、美、意、奧、德等國那根本就不能相提並論。中國產化軍事工業的主要成果有,江南製造總局的第一艘兵船“恬吉”號、福州船政局的“開濟”號、天津機器局為北洋水陸生產的槍炮、火藥、子彈、廣州機器局生產仿造的蚊子船、火箭、水雷,但中國產化軍事工業的發展宛如曇花一現,過了沒多久由於經費的停滯,福州船政局曾一度瀕臨倒閉的地步。清廷的腐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軍工業和造船業的發展,以至於在甲午戰爭前夕,日本造船業開始超過中國,位居亞洲第一的水平。

    民國時期為什麼只能造一些小船炮呢,那就簡單的描述一下吧,清帝退位之後,辛亥革命勝利的成果實際上全落到了袁世凱一人手裡,孫中山被迫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職務,再後來就是北洋政府時期,各地軍閥割據混戰,革命黨人與北洋軍又展開北伐戰爭。在這樣一個窩裡鬥且混亂不安的情況下,民國的工業談什麼發展?實力最強的東北軍還不是在少帥的領導下,把優良的槍炮、軍艦、坦克拱手相讓給了日本人,這談什麼發展?

    當然民國時期的江南造船所也製造了諸如平海、逸仙這樣的巡洋艦、三五百噸的小炮艦以及中華民國第一艘自造軍艦——咸寧號淺水炮艦,但總體上來說民國造船工業還是處於一個發展緩慢的階段。

  • 9 # 韋格蒂烏斯

    怎麼說,滿清的工業化雖然發展不盡如人意,但還是經過規劃的,只要有人做事情,就不愁沒有成果。

    民國就比較慘了,因為他從未事實統一過,他的工業也就是散養的,難出成果。

    不過有一點太誇張了,民國也是造過大艦的,幾條仿日式巡洋艦的水平不比滿清時候差。民國讓人失望的地方是這麼多年幾乎沒有進步,被落得更遠了。

  • 10 # 水鏡曉先生

    晚清雖然落後腐敗,但是卻能再出大型的巡洋艦,為什麼孫中山帶領的革命後成立的民國卻不能造大型巡洋艦,只能造小船呢?事實上晚清雖然落後,但是好歹國家是統一的,命令能執行下去,國家能對重工業進行管理。而民國卻是並沒有實質性統一的,各方軍閥割據導致國家命令甚至無法傳達,而且也沒有經歷對國家重工業進行管理。

    晚清時期的中國,國力雖然較為衰弱,但是好歹命令從上層傳達下來是沒有阻礙的,下面的人會去執行,而且國家也在興辦各種造船工業和引進技術等,總體來說還是有一些執行裡在的,而再看民國,看起來好像是個統一的國家而且也出了很多商業大佬,但是這些人主要都是在輕工業方面有所建樹,而重工業就沒有了,因為重工業都被國家管控,由國家控制,而國家又因為沒有實質性統一有很多軍閥存在,這些軍閥有的還乾點實事,有的根本就是土皇帝,不管工業發展的。

    這樣的國家能夠造出逸仙已經很不錯了,而且雖然造出了巡洋艦卻不過是一艘1500噸的船,甚至可以說是一艘放大了的炮艦,而且整個民國海軍能拿出手的艦船也就寧,平海加上逸仙三艘船而以,後來還讓日本人都炸沉了。這就足夠讓人對這個落後的新政權感到失望了。

    所以民國造船業落後的問題,軍閥和政府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肝功能正常,乙肝兩對半2、4、5項陽性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