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忒孤雅
-
2 # 微基因衍光子
試問,一隻螢火蟲在太空中突然死去,它所發的光芒還能繼續傳播下去嗎?答案是,要傳播一萬千米都艱難。為什麼呢?首先太空是理想的真空嗎?絕對不是,許多暗物質粒子都能吸收光能的,而螢火蟲的發光功率又小得可憐。為什麼超新星S n1987A的爆炸光子能經歷十六萬光年的時空一直傳到地球呢?我不說你已經明白了。原因是光子要進行遙遠的征程必須滿足幾個條件:
第一,總能量等於n E,E=m乘以C的平方;光子必須組團叢集發射,只有組成龐大的團體,光的初波動能才足夠當量。初波當量足夠大才能排除暗物質的吸收和阻擋。
第二,小弧光團大致也是直線傳播的,前面一定不能有恆星及行星等大型阻擋物質。
第三,光團原發射載體的能量必須是可持續的,最好還能把其它高能基本粒子混合光子同時發射。
如果光源主載體消失之後,它的光環能量還能不斷輻射擴充套件,並且能維持一百萬年,那麼九十九萬光年之內的文明就有機會接收到它的光訊號。
其實換一種說法更好,超新星不是爆炸,而是在大功率的快速的擴張,它的光環還在強烈的永久的輻射!如果光環或光球的半徑隨著光年的增加,其光粒子的粒空比率趨於無窮小時,你就不能接收到光的資訊了。
借問,宇宙大爆炸的能量光環現在擴充套件輻射到何處了呢?
-
3 # 開心大彌勒
這個問題最好回答,怎麼說都沒錯,因為,你的任何狗屁理論都無法證實!所以,一談到這類問題,一大堆“思想科學家”就有了自由發神經的想像空間了。他們只會空想,都從來不去做實驗,他們以為科學家都是整天坐在沙發上,仰起四十五度角的頭顱,呆呆地仰望天空的傻子。豈不知,那些搞科研的專家們,一天天忙得像狗似的,做試驗,實驗,查資料,討論……
-
4 # 袁保新
光:(1)有說發現哪裡的星毀,在地球上看到它的光是100光年前發生的,也就是說,那個發光體100年前就毀滅了。這是瞎說,請問地月,地日,地金,地火等等它們之間的距有多遠呢?幾光秒鐘。100光年的距離,途中沒有許許多多的星嗎?有!有星的攔阻,光還能傳播嗎?不能。(2)有人說光1秒鐘能跑步30萬千米。是怎麼算出來的呢?有人在很遠的地方放鏡子,然後這邊也有鏡子,那邊又有鏡子。人從甲地射光到乙地的鏡子反光到甲地的鏡子又反光到乙地的另一鏡子最後反光回來。人量地的距離則是一秒光的距離。都是大騙子,光要在地面的距離不是直線距離,而是孤線距離。因為地球是圓的。那人看光時怎麼看錶的秒針咯燈走一格呢?他一邊看光又一邊看秒針要時間嗎?鍾是放在什麼地方,鍾放在前方後方左方右方他一邊看光或扭頭抬頭等看鐘的秒針走一格都要時間。再說了那人看鐘的秒針走一格時是不是秒針受到光反射到人眼睛裡使針在他腦中形成針的影象,才看到。鍾離那人或遠或近都要時間。是不是有兩個人,一個看鐘,一個看光,看光的人見光射過來,大喊到,另一人看鐘的秒針。聲音傳播要不要時間。聽見音再透過耳膜振動傳給大腦要時間嗎?那人見光在眼到腦形成影象,大腦命令嘴巴喊要時間嗎?因此光1秒跑30萬千米是騙人的,不止一秒鐘。這樣的差距,一光分,一光時,一光天,一光年,等等等就差多了。
-
5 # 風過無痕79372961
會繼續傳。光線是電磁波,宇宙大爆炸時,產生的光線,奔跑137億年後,由高能量的r伽瑪射線、Ⅹ射線轉化成了低能量的微波,被科學家發現,這就是微波背景輔射。現在的微波背景輔射,所對應的溫度就是4.25度,也就是目前宇宙的絕對溫度。這些微波再經過幾百億年的傳播後,它的波長會逐浙變長,直至成為一條直線,則意味著這個波徹底死亡,不能傳播了,當然它的能量也變成零了,這時,整個宇宙會成為一個冷寂狀態,宇宙因為沒有了熱能量,而停止了擴張,再經過幾百億年後,會進入收縮狀態,幾百億年後,會收縮為一個奇點,再大爆炸,宇宙的輪迴又開始了。
這些個微波
-
6 # 趣味探索
是可以繼續傳播的。當光波發射後,發射後光波就跟光源沒有任何關係,是獨立的。就像到達地球上的Sunny,跟太陽沒有關係。當太陽突然消失,光線還會前進。
-
7 # 使用者5450552383
光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好比水波,它是物質的一種形態,有著自己的傳播速度,從光源開始發光,即震動開始,到在宇宙中傳播,再到人眼都可以想象成水的震動和傳播,震動停止,仍有水波向外擴散直到傳播結束。
-
8 # 喬小海
看到某個高票答案的說法,感覺這個問題需要講兩句。
光源消失之後,光仍然會在空間中傳播,直到遇到某種可以吸收光的物質被吸收掉。也就是說,我們看到某個遙遠天體發出的光,比如幾萬光年外的一顆恆星,並不能肯定它現在還在那裡,只能說幾萬年前這束光發出的那個時候它還在。假如這顆恆星質量很大,最後變成超新星爆發掉了,死亡了,我們也要幾萬年後看到超新星爆發的明亮光芒才會知道這顆恆星死掉了。
太空雖然以人類的標準看起來很空曠很稀薄,但是宇宙空間並不是絕對的真空,除了有恆星、行星等大大小小的天體,還有巨大的塵埃和氣體雲的存在,所以光在宇宙空間中的傳播,其實是相當複雜的。
比如有些物質可以擋住一部分的光,透過一部分的光,原本很明亮的天體會因此變暗,原本就闇弱的天體可能就看不到了,比如銀河系中心方向的恆星常常因為塵埃的阻擋而看不見;有的物質則是吸收某種頻率的光,再發射另外一種頻率的光,比如在恆星形成的區域附近,來自新生恆星的明亮較短波長星光會激發附近的氣體雲發出較長波長的光,這樣我們可以透過這種巨大的氣體雲研究恆星的誕生;還有一些質量非常大的天體,會形成一種叫做引力透鏡的有趣現象,這種大質量天體可以像透鏡一樣匯聚來自更遙遠天體的光,形成弧狀、十字形等形態各異的像,可以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來解釋。
上圖:愛因斯坦十字,下圖:愛因斯坦環
-
9 # 諸艾文
如果把這個問題換成這樣:找一個標槍運動員,讓他奮力投出一根標槍,但在他剛出手的時候,一個路人甲掏出槍把他乾死了。那麼這個標槍還能繼續飛嗎?
這樣的問題的話,大家就很容易可以回答出來:他死就死了嘛,關標槍毛事~
其實這個和光-光源的關係,是一個道理。光子被光源丟出去了,就好像標槍被標槍手丟出去了,再往後的事情就基本上不關光源的事了。
那麼為什麼,投標槍這種事情,大家就有很深刻的直覺,但對於光這種,就沒有呢?很簡單。扔東西這種事情,健全的人都做過,大家也都有這種經驗,比如打個籃球,投籃之後瀟灑回頭,然後球還是會,還是會投不進233~但對於光,就不一樣了。光太快了,以至於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離開光源之後獨立存在的光。前一刻光束還連著光源,後一刻光束就已經遁入無形之處。
但是科學家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就在於,同樣是受到身體機能限制而無法感知的事物,科學家會藉助外物,製造儀器來觀測。透過超高速攝像機,我們現在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光在脫離光源之後執行的軌跡。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與化學系的巴文迪實驗室在2011年,發明了一種高速拍攝技術,可以獲得等效於每秒一萬億幀(1,000,000,000,000fps)的影片。這相當於兩幀之間的間隔僅為1皮秒(皮秒為10^-12 秒)。在這麼短時間內,光只能傳播0.3毫米。比如上圖,就是一束鐳射穿過一個可樂瓶的影片。
再比如上圖,就是一束鐳射經鏡子反射的光路。
上圖,就展示了光束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的不同。
上圖則是,光束在不同介質之間折射的光路。
這一小團光,就這樣被鐳射器丟了出去,然後就沒有鐳射器的事情了~所以你說,在我們拍這個照片的時候,把鐳射器給砸了,那這一小束光會受到影響嗎?
-
10 # 如風擺柳
光源沒了,它在此之前發出的光還能不能繼續傳播?
人沒了,他的後人會不會跟著也沒了?
當然,運氣不好的時候(倒黴到家的時候),這種事也有發生的可能。記住,這只是可能(機率極小的可能),不是必然,否則人類早就種族滅絕了。
對於光源,道理也是一樣的。不排除有少量光子會遭遇不測(掉入黑洞什麼的),但是對於多數光子而言,應該是安然無恙。本來嘛,沒有哪條物理規律要求它們“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
光源就是爹媽,它發出的光子就是兒女,兒女出了孃胎,早晚各奔前程。這個道理本來很簡單,毋須細說。
真正讓人糾結的問題是:明明光源(星星)已經不在了,為什麼我們還能看到它?這個必須要用相對論才能解釋。
我們所看到的,實際上是光源(星星)的遺像。根據相對論,光速有限,光源(星星)死亡這樣一個事件,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傳播到宇宙深處。而光源在生前發出的光,仍然是可以彙集成像的。這樣,在宇宙中的某個角落(比如地球),要花一定的時間才有可能接收到“星星死了”(超新星爆炸了)這個事件資訊。在此之前,我們可以愉快的瞻仰它的遺容——如果這顆星星生前發出的光已經到達了地球的話。
順便說一句,科學家可以根據星星的光譜,推測它的大致壽命,以及和我們之間的相對距離,根據這個距離,又可以知道它發出的光在中途旅行的時間。大質量的恆星總是短命的,如果它距離地球足夠遙遠的話,這種星星存活時的壽命上限,會遠遠小於光在兩地之間傳播所需要的時間,這樣的話,當它發出的第一束光到達地球的時候,它(星星)自身的生命早就已經結束了。所以,有的時候,儘管還沒有實際接收到“星星死了”這樣的資訊,科學家卻已經可以斷言:這顆星星已經死了,它的死亡證明已經在路上了,只是還要再花些時間我們才能收到——具體要等多久,這可有些難說了,因為誰也不知道它發出的第一束光是在什麼時候到達地球的。
所以,不管光源還在不在,已經發出的光線是不會自動消亡的(除非遭到類似黑洞這樣的強盜攔路打劫)。光源死亡的實際影響,只是不會再有後繼的光線了(不會影響之前已經發出光),如此而已。
-
11 # 公爵老狼
當然可以。回答完畢。要問能川多遠,多久,毫無意義,這需要給定許多初始條件。就每個光子而言,就是在被下一個粒子吸收能量之前。可能是極其遙遠的地球上的望遠鏡的一個探測光敏原件上的一個原子,也可能是星際塵埃中的一個原子或者恆星上的等離子態中的一個原子核。。。所有這一切都與光源無關
-
12 # 柒一豆腐
當然可以一直傳播下去。法拉弟在研究光的傳播時得出的結論是:光的傳播速度與光源的運動速度無關。如天空中的一架飛機的閃燈,當你看到的這亮光時,它的發光點己經移位了,我們之所以在遠處看不到這點光的原因是:1)光被其它物質所吸收成為該物質的能量,2)光會隨著它的傳播距離而不斷擴散(我們可以理解為在太空中不斷增加的距離而被稀釋)。如果能在極其遙遠的地方偶爾能看到這點光,也許只能看到一個光子…
-
13 # 知天命5136
說觀測到多少多少億光年的光的人都患有嚴重精神病。宇宙裡的任何一種光都和太Sunny一樣,是呈散射狀態,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太Sunny的照射面積,以太陽為中心,把太陽看作一個點。根據球形面積,如果球的半徑擴大一倍,那麼球的表面積擴大多少倍?自己去算一下,你就會知道光線的強度是以多大的速度衰減,
-
14 # 仰望星空卻眼高手低
光是由大量光子組成的,你之所以看到光是因為有光子被你的視網膜捕獲。光在傳播過程中是不斷髮散光子的過程,否則這個光是不可見的,只有所有的光子都耗盡了光才消失。就好像一挺機槍射出了一梭子子彈然後槍壞了,但是不影響已經射出的子彈的殺傷力。
-
15 # 搗蛋冬風
有一個笑話:兩個醉漢,一個拿著手電照著天空對另一個說,你很牛你能爬到這個杆子上去嗎?另一個說我傻呀,你一關電我不就掉下來啦。其實第二個醉漢想多了,他如果能抓住哪光柱,手電關了,他會和哪光柱一起星際旅行,你喝的怎麼樣?
-
16 # 臆想天開
即便光源不消失光傳播的距離也是有限的,所以說光離開光源就更不能存在了。雖然也許沒有人用高靈敏度的測光儀測試過究竟多麼遠的星光能夠達到地球,但是憑肉眼、天文望遠鏡以及哈勃望遠鏡對星空觀測的結果也能得出這個結論。哈勃望遠鏡觀測的星空可以看到恆星的密度如沙灘的砂子佈滿夜空,如果這些恆星每一顆都有一絲星光到達了地球也能把夜晚的地球照亮,而肉眼觀測的星星在夜空中卻很稀少,所以說光傳播距離是有限度的。
-
17 # aging74755260
這個提問有點意思!它已經來到了事實的旁邊,一塊石子掉入水中,激起波浪,不斷向四周擴散且減弱,直至觀察不到。而現在的計算,卻讓它的能量保持不變,哪怕經過一億年,按照粒子數量來講,灑佈面積是和半徑的平方成正比地增加。單位面積上經過的光粒子相應快速減少。能量密度自然減少。
-
18 # 癲濟讀書
物質不滅,光也是一種物質,當有能發生電磁反應的物質存在時,發生反應諸如熱運動,消耗殆盡。在太空中幾乎是真空,所以光傳播的距離在目前認識的物理範疇認為光傳播無限遠,也就是光不會因為光源消失而停止。
-
19 # DA116713746
是不是真的存在暗物質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光的傳播是不是需要某種未知的介質也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實證科學的態度是,沒有被證明是正確的東西,就不能作為其它問題的論據,而你使用它作為論據,就只能是一種假說。
-
20 # 哎呦亮哥
首先你看到的這束光線並不是從光源出發,若干時間後飛到你眼前。而是光源處的光子震動,這個震動“帶動”旁邊的光子震動就這樣震動一直傳遞到你視網膜前的那個光子。於是在你的眼前看到了光源的景象。
回覆列表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舉個栗子看看光在宇宙中是怎麼傳播的。
1987年2月,天文學家在大麥哲倫星雲中發現了一顆超新星sn1987A,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因為這是人類6百多年來第一次發現用肉眼就可觀測到的一顆超新星。
sn1987A首次出現於1987年2月23日,當時亮度達5等,肉眼可見,之後這個亮度保持了幾個月,8月以後降到了7等,肉眼看不見了。
大麥哲倫星雲距離我們16萬光年,也就是說sn1987A超新星是在16萬年前爆發的。
這顆超新星爆發後亮度猛增至太陽的1億倍,並保持了幾個月。
這幾個月內的那段最強烈的光茫經過了16萬年的奔波,跑了16萬光年的路程,於1987年2月23日到達地球,在連續掃過地球幾個月後於8月份離開地球繼續往前去了。
這段光茫在空間中旅行的時候,那顆發射它的超新星sn1987A早已熄滅,變成了一顆暗淡的中子星。
也就是說,當這顆超新星熄滅了之後,它之前的光茫仍在傳播,這縷光茫還沒有到達地球,它還有十多萬光年的路要走呢。
所以說,宇宙中傳播的光線,在其光源消失後,還能繼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