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有餘而補不足

    @劉泳希 共認《過秦論》 到始皇的時候,發展六世遺留下來的功業,以武力來統治各國,將東周,西周和各諸侯國統統消滅,登上皇帝的寶座來統治天下,用嚴酷的刑罰來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風震懾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劃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著頭,頸上捆著繩子(願意服從投降),把性命交給司法官吏。秦始皇於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築長城,守衛邊境,使匈奴退卻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邊來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來報仇。秦始皇接著就廢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燒諸子百家的著作,來使百姓愚蠢;毀壞高大的城牆,殺掉英雄豪傑;收繳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陽,銷燬兵刃和箭頭,冶煉它們鑄造十二個銅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後憑藉華山為城牆,依據黃河為城池,憑藉著高聳的華山,往下看著深不可測的黃河,認為這是險固的地方。好的將領手執強弩,守衛著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員和精銳計程車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天下已經安定,始皇心裡自己認為這關中的險固地勢、方圓千里的堅固的城防,是子子孫孫稱帝稱王直至萬代的基業。

      始皇去世之後,他的餘威(依然)震懾著邊遠地區。可是,陳涉不過是個破甕做窗戶、草繩做戶樞的貧家子弟,是氓、隸一類的人,(後來)做了被遷謫戍邊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並沒有孔丘、墨翟那樣的賢德,也不像陶朱、猗頓那樣富有。(他)躋身於戍卒的隊伍中,從田野間突然奮起發難,率領著疲憊無力計程車兵,指揮著幾百人的隊伍,掉轉頭來進攻秦國,砍下樹木作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豪傑像雲一樣聚集,回聲似的應和他,許多人都揹著糧食,如影隨形地跟著。崤山以東的英雄豪傑於是一齊起事,消滅了秦的家族。

      秦王懷著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個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親近士民,拋棄仁政王道,樹立個人權威,禁除詩書古籍,實行嚴刑酷法,把詭詐權勢放在前頭,把仁德信義丟在後頭,把殘暴苛虐作為治理天下的前提。實行兼併,要重視詭詐和實力;安定國家,要重視順時權變:這就是說奪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樣的方法。秦經歷了戰國到統一天下,它的路線沒有改,他的政令沒有變,這是它奪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沒有不同。秦王孤身無輔卻擁有天下,所以他的滅亡很快就來到了。假使秦王能夠考慮古代的情況,順著商、周的道路,來制定實行自己的政策,那麼後代即使出現驕奢淫逸的君主,也不會有傾覆危亡的禍患。所以夏禹、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國家,名號卓著,功業長久。

      當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沒有人不伸長脖子盼著看一看他的政策。受凍的人穿上粗布短襖就覺得很好,捱餓的人吃上糟糠也覺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執政才能的表現。這就是說勞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貞賢能的人,君臣一心,為天下的苦難而憂心,喪服期間就改正先帝的過失,割地分民,封賞功臣的後代,封國立君,對天下的賢士以禮相待,把牢獄裡的犯人放出來,免去刑戮,廢除沒收犯罪者妻子兒女為官家奴婢之類的雜亂刑罰,讓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鄉。開啟倉庫,散發錢財,以賑濟孤獨窮困計程車人;減輕賦稅,減少勞役,幫助百姓解除急困;簡化法律,減少刑罰,給犯罪人以把握以後的機會,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變節操,修養品行,各自謹慎對待自身;滿足萬民的願望,以威信仁德對待天下人,天下人就歸附了。如果天下到處都歡歡喜喜安居樂業,唯恐發生變亂,那麼即使有奸詐不軌的人,而民眾沒有背叛主上之心,圖謀不軌的臣子也就無法掩飾他的奸詐,暴亂的陰謀就可以被阻止了。

      二世不實行這種辦法,破壞宗廟,殘害百姓,比始皇更加暴虐無道,重新修建阿房宮,使刑罰更加繁多,殺戮更加嚴酷,官吏辦事苛刻狠毒,賞罰不得當,賦稅搜刮沒有限度,國家的事務太多,官吏們都治理不過來;百姓窮困已極,而君主卻不加收容救濟。於是奸險欺詐之事紛起,上下互相欺騙,蒙受罪罰的人很多,道路上遭到刑戮的人前後相望,連綿不斷,天下的人都陷入了苦難。從君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心中自危,身處窮苦之境,到處都不得安靜,所以容易動亂。因此陳涉不憑商湯、周武王那樣的賢能,不借公侯那樣的尊貴,在大澤鄉振臂一呼而天下響應,其原因就在於人民正處於危難之中。

      所以古代聖王能洞察開端與結局的變化,知道生存與滅亡的關鍵,因此統治人民的方法,就是要專心致力於使他們安定罷了。這樣,天下即使出現叛逆的臣子,也必然沒有人響應,得不到幫助力量了。所謂“處於安定狀態的人民可以共同行仁義,處於危難之中的人民容易一起做壞事”,就是說的這種情況。尊貴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擁有天下,而自身卻不能免於被殺戮,就是由於挽救傾覆局勢的方法錯了。這就是二世的錯誤。 秦王滿足一己之功,不求教於人,一錯到底而不改變。二世承襲父過,因循不改,殘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禍患。子嬰孤立無親,自處危境,卻又年幼而沒有輔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覺悟,秦朝滅亡,不也是應該的嗎?在這個時候,世上並非沒有深謀遠慮懂得形勢變化的人士,然而他們所以不敢竭誠盡忠,糾正主上之過,就是由於秦朝的風氣多有忌諱的禁規,忠言還沒說完而自己就被殺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側著耳朵聽,重疊雙腳站立,閉上嘴巴不敢說話。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進諫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經大亂,皇上還不知道,難道不可悲嗎?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會傷害國家,所以設定公卿、大夫和士,來整治法律設立刑罰,天下因而得到治理。強盛的時候,禁止殘暴誅討叛亂,天下服從;衰弱的時候,五霸為天子征討,諸侯也順從;土地被割削的時候,在內能自守備,在外還有親附,社稷得以儲存。所以秦朝強盛的時候,繁法嚴刑,天下震驚;等到它衰弱的時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傳國一千多年不斷絕。而秦朝則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長久。由此看來,安定和危亡的綱紀相距太遠了!

      俗話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過去的經驗教訓不忘記,就是以後做事的借鑑)。因此君子治理國家,考察於上古的歷史,驗證以當代的情況,還要透過人事加以檢驗,從而瞭解興盛衰亡的規律,詳知謀略和形勢是否合宜,做到取捨有序,變化適時,所以歷時長久,國家安定。

  • 2 # 滌塵20

    導致秦朝迅速滅亡的主要人物是趙高和李斯。特別是李斯身為丞相,在秦皇外出急病暴亡的特殊情況下,不思為國,卻與趙高同流合汙。假傳聖旨誅殺扶蘇,改立胡亥繼位。佔擁立之功,趙高地位迅速上升,連李斯也難逃惡運。由於趙高亂政,引起天下大亂。在農民起義與六國復辟勢力相互衝擊下,帝國大廈轟然倒塌。奸佞誤國可恨。

  • 3 # 堰北本聖散人

    秦朝的滅亡直接原因是制度因素。統一之後一切制度還沒有健全,贏政還沒來的及把權力移交制度化就暴斃途中。身邊的人又是野心家。二世接位即註定了秦朝滅亡的命運!

  • 4 # 大秦鐵鷹劍士

    我認為是秦始皇導致了秦朝的滅亡,秦朝滅亡的最主要因素是沒有將戰時法令修正為平時法令。作為秦始皇的忠實粉絲,我認為秦始皇陽剛有餘而陰柔不足,將秦朝滅亡的原因歸結於白痴一般的胡亥,實在是對偉大帝國的侮辱。秦始皇至少有三次機會避免大秦帝國二世而亡,現在分述如下,大家共同討論。

    其一、統一後沒有及時修法而治

    法家思想的精髓是“時移事異,勢異備變”,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商鞅變法後,將秦國變成了一個地主階級軍事主義強國,人們不是當兵打仗就是種地納糧。當兵打仗是最危險的事,種地納糧是最苦的事,要讓人們自願當兵種地,就要依靠強大的獎賞制度。秦法重賞重罰,事無鉅細,皆有法式,法網恢恢,密而無漏!依靠商君之法,秦國爆發了強大的戰爭潛力,最終統一了六國,全國只有少量貴族在復辟。這時秦始皇如果能及時修正法令,輕搖薄賦,與民休養,緩慢開展大型工程建設,一步一步開展對匈奴、百越的進攻,那麼天下百姓自安,如此大秦不亡。

    其二、沒有儘早確立扶蘇的太子之位

    秦始皇精力過人,十分勤政,每天批閱兩百公斤以上的公文,全國大小事務,在他這裡決斷永遠不會過夜。雖然秦始皇英明神武,但是他沒有想到他終究是一個人,不是一尊神,他百年之後,秦朝後繼無人,則一切努力將付諸東流。作為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可以去追求成仙的虛無之事,但是太子之位當儘快確定。二十多個兒子裡面,只有長子扶蘇可堪大用,就算不堪大用,也可傳給其它兒子,只要不傳給胡亥則大秦不亡。要知道帝國元勳功臣俱在,則帝國行政不會癱瘓,如此則秦軍可以戰勝起義軍。如果扶蘇繼位,那麼大秦也不會亡,因為他會如同司馬遷說的那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先帝之過一旦改正,那麼劉邦之流也不會起義造反。

    其三、沒有依法誅殺趙高

    作為大秦帝國滅亡的第一推手,趙高罪孽深重,但是趙高其實早在滅趙之戰後就該死掉的。當時趙高奉命去誅殺邯鄲以前欺負過秦始皇母子的人,結果趙高濫殺無辜,將趙氏王族沒逃走的盡數誅殺,另外還將不少宮女、平民一併誅殺。蒙毅依法將趙高逮捕,按律要將趙高斬首,結果秦始皇念在趙高勞苦功高,特意下了一道王書,免去了趙高的死刑,第一次有法不依。趙高活下來了,結果大秦註定要滅亡了。

  • 5 # 山水

    主要是大奸臣與大昏君同時出現,名將名臣被殺,奸臣圖謀篡逆,大秦的中央管理團隊出現嚴重問題導致,其它都是扯淡。如果不出趙高只是秦二世也不會亡,如果出趙高而秦二世不太昏也不會亡。

  • 6 # 基層農人

    秦朝最大的貢獻是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尤期文字的統一,對維繫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起了巨大作用,是秦始皇雄才宏略的最終體現,也為後人治國理政奠定了基礎。

    然胡亥卻昏庸無能,未能盡其己任,在始皇半路暴死,在趙高和李斯假旨扶持下,倉促間登上皇帝寶座,身為二世的胡亥,更是昏庸殘暴,對人民壓迫逐漸加重,增加賦稅,橫徵徭役,民眾在水深火熱之中苦苦煎熬。

    忘卻兄弟手足之情,聽信奸賊趙高之言,為穩其位,逼死其兄公子扶蘇,殘害忠臣良將,確有“國將不國了”之感。在急用人時,自己身邊卻無可靠良將為其保駕,實則是上了奸賊趙高之當,借二世之力,解除異己,好為以後控制胡亥二世先打基礎,昏庸胡亥二世哪裡知道,這個無形之網正慢慢從頭頂落下。

    按步就續後的陰謀實施完成,趙高終於顯現出其陰險,狡詐和高高在上兇傲恣態了。問二世“指鹿為馬”,胡亥說是“馬",趙高心疑二世還有干政傾向,又騙至後宮,荒政亂淫,享受作樂,此時的胡亥二世真正成了一個傀儡皇帝。如若不是秦始皇定下的嚴格制度的約束和文武大臣的極力勸阻,趙高登上寶座後,胡亥二世還覺得在做夢。

    趙高在自己不能就位後,以各種非正當軍情假報,逼死二世胡亥,可伶昏君至死也未能明白。後趙高又立子嬰三世紀位,可惜這位專橫狡詐陰險狂傲的奸賊未曾想到,會死在自己立的皇帝三世子嬰之手,

    所以,秦朝滅亡的主要因素是:嚴酷刑法的殘忍,沉重賦稅的徵收,大規摸徭役的徵發,征戰六國十年國力的貧乏,奸賊的當道和昏君的無能等諸多因素,引發的民憤民怨,激起了各地人民對大秦的反抗鬥志。

    要說是誰導致秦朝的滅亡,最直接的罪人是,昏庸無能的二世胡亥,還有在昏庸無能之下助長了其陰險狡詐兇殘的奸賊趙高,再就是當政治國不力的皇帝三世子嬰。

  • 7 # 楊朱學派

    是誰導致了秦朝滅亡?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有些法家和秦朝粉絲稱,是趙高害了秦朝。

    鄙人研讀諸子百家十餘載。對法家的研究最為精深。就談一談鄙人的愚見。

    我認為,導致是韓非子導致了秦朝的滅亡。秦朝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是法家思想所至。

    一、《韓非子-備內》之言。

    韓非子在《備內》中稱:國君立太子後,太子和母親便希望國君早死。

    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治國。一直沒有立皇后和太子。在臨終時才下遺詔,立扶蘇為太子。為時已晚。給了趙高篡改遺詔的機會。

    如果早立扶蘇為太子。賢能的扶蘇即天子之位。實行仁政。拋棄法家以刑罰捍衛君權,奴役臣民的政治思想。愛惜民力,使民以時。秦朝就不會那麼短命。

    二、《韓非子-八奸》之言。

    韓非子在《八奸》中稱:同床、在旁、父兄是三個最大威脅。 ‘父兄’就是同父兄弟。 秦二世的皇位得之不正。因此會更加迷信韓非之言。 胡亥不但誅殺自己的兄弟,連姐妹都全部誅殺。

    韓非子沒有辯證的看待問題。同父兄弟不但是國君的潛在威脅。更是國家的支柱。如趙國公子平原君。胡亥迷信韓非之言,誅滅群公子。消滅了‘父兄’之威脅。也抽空了秦國的棟樑。

    正因如此,趙高才敢指鹿為馬。秦朝才會迅速滅亡,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王朝。

    所以,韓非子和法家思想。才是導致秦朝速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

  • 8 # 消業人

    哀家認為,秦朝的滅亡,源於從一個小部落國家、一個地方國家,到統一天下的國家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東西不確定,人們對新國家的接納程度都不夠。

    在歷史上,很多從分裂到大一統的過程中,都會有一個短暫統一的國家,其後,才是時間比較久的國家。

    比如:戰國——秦——漢,南北朝——隋——唐,等等。

    秦統一後,原來六國的貴族們依然還有人支援,有群眾基礎,而秦國內部,沒有能夠及時地在人心方面做好安撫。

    但我個人對於秦朝還是比較認可的,有的事情,在不同的年代會有不同的結論吧。

  • 9 # 使用者94738516596

    歷史上遊兩個短命的大一統王朝都是讓人很嘆息的,那就是秦朝和隋朝,兩個都是結束了幾百年的戰亂局面,開創了大一統的王朝,而且兩者都為後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大秦開創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得始端,為中國後世每一次的大一統都做出了表率。大隋之後中國成為真正的萬國領袖,萬國來朝,之前的中國只是在中原大地上大國,但是隋朝之後,中國真正開始影響到周邊所有的國家,而且開創了科舉制度等等。

    但是這兩個國家卻偏偏都是短命王朝。秦朝十幾年,大隋也只有三十幾年,都是二世而亡,兩者滅亡最主要的原因也都是因為暴政。

    對於秦朝的滅亡,有太多的必然性,也有太多的偶然性了,導致幾千年後的我們還一直在探索大秦滅亡的原因。

    秦朝滅亡最根本,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暴政,老百姓生活與水深火熱之中,吃不飽穿不暖,而且每天還要幹活,老百姓自然不幹了。秦朝當時的總人口不過2000萬,但是秦始皇徵的徭役就有數百萬,幾乎是每十個人就要抽一個人。而且很多人都死在了服徭役的過程中。秦法也是非常嚴苛的,一人犯法全村連坐。對於這樣的生活,老百姓還願意嗎?秦始皇在世的時候,這些人還能被震懾住,但是秦始皇一死呢?再也沒有人能夠震懾住這些人呢?不管是老百姓還是六國舊部都開始起來造反了。

    當時的秦朝已經是天怒人怨了,幾乎是沒有任何人支援他們的。滅亡也是遲早的事了,秦二世上臺之後更是加速了秦朝的滅亡,秦二世上臺之後,不但沒有輕徭薄賦,修生養息,更加變本加厲,自己沒有秦始皇的能力,還學起了秦始皇東巡。更是搞得人心離散,天怒人怨。大秦就這樣葬送在了秦二世的手裡。

  • 10 # 文刀沐子

    是巫儒特別是趙高導致了秦帝國息政。

    不要聽巫儒餘孽們們胡說,漢承秦制,秦作為大一統帝國從來沒有滅亡,只不過息政一一改換了一下名稱而已。

    導致秦政息的源頭在呂不韋,是它為了編《呂氏春秋》引入了大量巫儒,復活了幾乎滅絕的儒教,並致使巫儒邪說在秦氾濫。

    真正導致秦政息的原罪還得歸於秦始皇,他親政後,海納百川,大量重用呂不韋網羅來的巫儒,並聽信這些東西的鬼話,幹了幾件誤國害己的荒唐事。1,輕信徐福等巫儒長生不老的鬼話,求仙問藥,不僅耗廢了大量公帑,也傷害了自己的身體,導致自己英年早逝。2,他聽信巫儒建言,搞自我封閉的鐵幕政治,嚴重脫離現實,天天被趙高等太監內臣的包圍中,導致閹儒趙高專權,為秦政息,埋下了禍根。巫儒們為秦設計的鐵幕政治,不僅是秦政息的根本原因,也禍害中國二千多年。3,秦政息,與孔二的邪說也有關係。《論語.憲問.40》說:君主死了爹,三年不得語,政事皆交付冢宰,也就是家臣頭目處理。這是同為家臣出身的孔二篡權野心的伏機,是孔二一輩子夢寐以求的境界。而這種孔二苦苦追求一生不得的好事,竟讓趙高撞上了。

    趙高是秦二世胡亥的家臣頭目,爹死,胡亥只能守孝,不得不把大權交給趙高,且不得言語,趙高殺宰相,指鹿為馬,不見胡亥有所反應,根本原因就在這裡一一因為守喪期他不能說話。

    總之,秦政息,根本原因就是贏政輕信巫儒,後來又糾錯不深,只坑殺了幾個妖言惑眾,殘害百姓的巫儒一一而沒有真的焚書坑儒,斬草除根!

    |

  • 11 # 慕斯LV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秦之敗亡,亡在自身。秦朝這樣的大一統官僚帝國,治國理念是法家思想。皇帝設官分治,依靠官僚治天下;卻嚴刑峻法,任你有多大功勞,多高地位,犯了事兒,或者皇帝認為你犯了事兒,一點轉圜的餘地也無。在法家理論裡面,所有人,除了君主,都是混蛋,沒有一個是好人,沒有一個值得信任。治民也好,治官也罷,除了嚴刑峻法,就是朝堂權術。

    這樣繃得如此緊的統治模式,卻自信滿滿,極度放肆。一個靠農民種地養活的王朝,理所當然,不能濫用民力,尤其是不能耽誤農時,大興土木。大規模的工程,偶爾幹一個還可以,幾個超大工程同時開工——既修阿房宮,又給秦皇建陵墓,還要修長城,想不民怨沸騰,都不可能。

    嬴政活著的時候,威勢尚在,勤政尚在,打起精神治理,官僚們即使肚子裡有不滿,也還都能勉力維持。但是秦始皇去逝後,接茬坐在龍庭上的,是個不諳世事的公子哥。秦二世生在深宮,長於婦人和閹人之手,而且沒過多久,就被閹人給控制了。威勢沒了,連打理朝政的精神也沒了。

    這樣的王朝,皇帝是整個統治機器唯一的發條,這個發條一鬆,整個機器都近乎停擺了。戍卒一叫,能有那麼大的作用,不僅因為民間充滿了乾柴,更因為能救火的官僚們都怠工了,大家都在蒙上面,沒有人肯替朝廷賣力。當然,也只有在這種時候,項羽和劉邦什麼的,才能發揮作用。當年威風八面的秦兵,也才這樣沒用。

    杜牧的阿房宮賦便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滅亡的原因。

    《阿房宮賦》節選: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白話譯文:

    唉,一個人的意願,也就是千萬人的意願啊。秦皇喜歡繁華奢侈,人民也顧念他們自己的家呀。為什麼掠取珍寶時連一錙一銖都搜刮乾淨,耗費起珍Bora竟像對待泥沙一樣?致使承擔棟樑的柱子,比田地裡的農夫還多;架在樑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女工還多;樑柱上密集的釘頭,比糧倉裡的粟粒還多;瓦楞長短不一,比全身的絲縷還多;或直或橫的欄杆,比全國的城郭還多;管絃奏出的嘈雜聲音,比集市上的人聲還多。看著這些天下的人民,口裡不敢說,心裡卻敢憤怒。可是獨夫民賊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驕橫頑固。結果戍卒大呼而起,函谷關被一舉攻下,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宮化為一片焦土。

    啊,消滅六國的是六國自己啊,而不是秦國;消滅秦國的是秦王朝自己啊,不是天下的人。可嘆呀!要是六國都能愛護自己的人民,就完全能夠抵擋住秦國了。要是秦國能夠愛護六國的人民,那麼皇位就可以傳到三世還可以傳到萬世做皇帝,誰能夠族滅它呢?秦人來不及哀悼自己,而後人替他們哀傷;如果後人哀悼他們卻不把他們作為鑑戒,只怕又會使更後的人又來哀悼這後人呢!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阿房宮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後普鐵會全部跑動車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