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辛野人
-
2 # 素清雲
關注老師的回答很久了十分欽佩老師的水平,因此來回答一下老師的提問,不當請指出。首先行書在明後期以前基本上是清媚流韻的風格,鮮有粗曠的打字行書作品,比較有代表的應該是米芾的《吳江舟中詩帖》,從這個帖就能很明顯的感受出那種狂放不羈的感覺。其次當屬明後期的王鐸,王覺斯繼承了米芾的衣缽而有所發展,所作行書給人一種風檣陣馬,痛快酣暢的感覺。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徐謂,他以畫名為人知,但他的書法和他的畫一樣具有豪放不羈的特點。
那麼如何像他們一樣做到寫出來的行書具有狂放不羈的特點呢?
首先是性情使然書法是一個人的心性表現,所以什麼樣性格的人很大程度上就會寫出什麼樣的字。如唐代張旭,其行為乖張不羈,寫出來的草書也是狂放不羈的。又如歐陽詢心性謹細嚴密,所以他才能寫出法度森嚴的歐體。因此一個人要想寫出狂放不羈的行書,首先要有一顆狂野的心。
其次精熟行書要想在行書上隨心所欲而不越矩,就要對它的規則瞭如指掌,這樣在運用的時候就可以肆意妄為。還需將行書技法練至爐火純青,如此方可將自己的狂加入其中,如果在書寫時因為筆法不通,或是寫法不暢達,就算你在有狂野的心也是沒辦法寫出符合書法審美的粗曠行書的。
最後要對狂放不羈的內涵有了解很多人以為寫的流暢快速就是狂放不羈,其實不然,這只是狂放不羈的基礎,要想寫出狂放不羈又有格調的作品,還需要符合書法的理法。所以在書法上的狂放不羈還要清楚它的一個要求是什麼,是不是隻需快或者說只需一口氣寫完也不去考慮字形、章法等因素,只有對這些問題考慮到位才能對寫出粗狂行書有個方向。
-
3 # 一笑貫長天
行書寫出粗獷不羈的內涵可非易事!
咱們說歷史上的人物,那個書法家寫出了粗獷不羈的內涵?真的沒有幾個!
王鐸一定是一個,還有誰?顏真卿似乎也算!再數就難了,傅山可以,徐渭可以!我只能之處這些了!
所謂的粗獷不羈的內涵,絕不是敗筆叢生的那種,那是沒有書法意義的粗獷不羈,也無所謂內涵。有內涵且粗獷不羈真的不易!
需要書者有嫻熟的書法技巧,以及強悍的筆力,還需要有快速書寫的能力,沒有達到這種狀態,我奉勸大家還是不要去追求粗獷與不羈,也不可能有內涵!
無他秘籍,只有刻苦地練,練,再練!悟,悟,再悟!
-
4 # 馮瑤書畫
一、首先得理解粗曠不羈的含義和內涵。從書面上來說粗曠不羈的意思是任性豪放,不受約束。形容性格豪爽,蔑視世俗禮法。
二、粗曠不羈運用在書法中所要表達的涵義是怎樣的。
三、書寫者不同所表現出來出來的粗曠不羈也是不同的。
四、書法作品是傳播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所以粗曠不羈在書法中表現的是一種正能量,表達書寫者的情懷之外,從線條和氣韻上更見書寫者的功夫。
-
5 # 柔柔春風1
本人不擅長書法,更不曾研究書法風格。回答這個問題不是很內行。
要說行書字能否寫出什麼樣的風格,先得了解"行書"的規範。咱們來看看《現代漢語詞典》對"行書"是怎樣闡釋的:
漢字字型之一。是為了使楷書更便於書寫而形成的一種書體。它參用一些草書筆勢,既不像草書那樣牽連曲折,難於辨認,又不像楷書那樣工整費力。形體省簡,筆畫流暢,日常書寫比較省時省力。
就個人自己來說,平常寫的字就是“行書”字。除了會議記錄,全是寫給自己看,便不免要潦草一些,其餘的一般公文草稿都寫的是“行書”字。
根據上述詞典的規範詮釋,也參考自身經驗體會,愚以為"行書"字是不可過於潦草、隨意發揮的。這也是它與“草書”的明顯區別。如果按規範定形來操作(書寫)的話,則“行書”是不適宜“寫出粗獷不羈”之風格("內涵")的。欲“寫岀粗獷不羈”之風格("內涵"),最好還是寫草書;像毛主席的草體,應歸屬嶽體(岳飛)草書。(完)
-
6 # 西廨七叔
行書中的粗獷不羈不是指形式。因為行書在書體上不是草書,其字形的誇張受到書體的約束。但古代名家在行書中表現粗狂不羈的不是沒有。就有代表意義的就是米芾和王鐸。其作品在用筆上的揮灑和用墨上的誇張,已經超越許多草書作品。貼兩幅米芾和王鐸的字以為佐證。
-
7 # 我的小悟
霸氣,怒氣,醉氣衝於筆端,不去理會規矩,原則,社會限制。
放浪形骸,沒有血肉骨,
只會脫韁馬,天馬行空,空中入橫,豎立棒。
天下我有,不會常有。
-
8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行書為什麼會有粗獷不羈的內涵?
書法說到底是在寫字,書法確實有美感。想要書法表現出更多複雜的情感的行為,那麼就不是書法,而是畫字型的圖案,可以理解成畫畫。文字內容才是傳遞情感和情緒最重要的方式。行書寫出粗獷不羈的內涵,這個想法是錯誤的。
歷代名帖到底靠什麼,讓你有各種感受和情緒的?最主要的不是透過寫出來的字是什麼樣的,而是這個帖的文字內容和書寫時候的背景。
比如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
有不少人初看《祭侄文稿》,這個帖怎麼就天下第二行書了。
有不少人初看《祭侄文稿》,這個帖怎麼就天下第二行書了。
有不少人初看《祭侄文稿》,怎麼能體會到顏真卿的內心非常悲痛、悲憤,壓抑不住的澎湃情感。
說句實在,如果我不認識《祭侄文稿》中的文字內容,我不瞭解顏真卿在寫《祭侄文稿》相關故事,我也體會不到那麼多。因為帖子的文字內容和當時顏真卿的狀態,才讓我覺得這個帖子有那麼多情緒。
再說說天下第三行書,蘇軾《寒食帖》。
蘇軾一直很樂觀,至今還有人不知道《寒食帖》寫在什麼狀態下。
《祭侄文稿》臨的人相對較少,《寒食帖》臨的人並不很少。前段時間都有人舉辦臨《寒食帖》比賽,參與的有多少人知道《寒食帖》當時蘇軾的情緒和生活狀態。
有些人對書法存在誤解,對中華傳統文化存在誤解。行書狂放不羈的內涵是什麼意思?其實提問者說的不是“書法”,而是字型設計更接近繪畫。
提問者說的是日本的字型設計,日本有這樣的一種字型設計的方式,類似手寫的字鋪滿整個圖片或者紙張。
像上圖這樣,這樣的構圖方式,在中國有不少人喜歡。
仔細想一想,是不是因為寫得文字內容的意思,才讓人覺得這個越看越有點意思。
雖然日本人比較推崇王鐸,而我們國內有些人出於各種目的瘋狂推崇王鐸,“后王勝先王”這幾年我們中國書法家說的比較多。可是事實日本他們還是隻得到書法的取法到底在哪,王羲之的價值。
一人有感
中庸之道大道,中和之美大美。王羲之的字就是中和之美,有些人特意修飾改變王羲在的字。
除了日本的那種“作畫”,上圖這樣的字也是走入歧途,這樣非常不可取。
不要把書法當成繪畫,書法說到底是寫字。
-
9 # 翰墨書道
粗獷不羈的行書書法需要兩個條件,藝術深厚紮實的基本功夫。二是性格和藝術追求方向如此。
書法的性格形成唯一技法嫻熟,能夠隨心所欲表現自己的審美理想的創作境界,才有可能真正形成自我的書法風格。我們一般初步的技法嫻熟多是無我狀態下的書法風格,雖然也可以表達書法家本人的心性,但畢竟是借古人經典技法為語言的,還沒有化古為我。
所以非有到了有我的對技法嫻熟的駕馭能力以後,才有可能書寫自我靈性,表達自己的審美思想或情感。
技法嫻熟是語言,而要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還要有自己的思想和風格取向,也也可以的決定你自我風格的個性方面的東西,這些東西幾乎是自己的天性。
二者合二為一,就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審美理想。
從技法上來說需要嫻熟的技法和掌握精準的字形和書寫的速度,就像米芾那樣的集字功夫,在精準背臨的基礎上,暢快淋漓的揮灑,才能真正彰顯行書粗獷不羈。實際上書法上的粗獷不羈還是在法度下的粗獷不羈。而不是任筆塗鴉,毫無章法。如果是這樣,那就不是書法了。
回覆列表
書法的靈魂是書者的思想,書者的思想是透過書法的點畫質感(線條,西人語)變化來表現的。如傳統書學中的,萬歲枯藤,如錐畫沙,屋漏痕等,都是書法的點畫質感的運動軌跡,給人形象化的再現。
書法的線條本質沒有碑帖之分,一切都是人為劃分。碑帖都有陽剛之美,也有陰柔之美,即壯美和秀美。碑帖都可有粗獷之美,如顏魯公的行書(三稿),張旭的古詩四帖,明徐文長、傅山的行草,以及漢代“三頌”,北魏龍門二十品,商周秦漢的,金文銘品等經典碑帖,都給人以雄強粗狂豪放之美。近現代書家,如康南海,沙孟海,林散之,王遂常,徐生翁等人行草都給人以大氣豪邁之意象。
由上可知,書者欲追求粗狂之線,建議可在這些碑帖中,尋找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碑帖進行有計劃,有目的臨寫訓練。不管寫啥,欲求蒼茫,用筆一定要澀行之,裹絞入紙,中鋒行筆,增大筆鋒和紙面的摩擦力,增大阻力用筆,阻力愈大,其筆下點畫的質感愈高,同時注意運筆要做變速運動,速度反差愈大,其筆下點畫愈粗狂厚重,切忌勻速行筆。
下圖是筆者拙作區域性供參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