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行線上
-
2 # 離耳老師講故事
個人覺得,書法和寫作是可以放在一起。古代很多優秀的書法作品,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比方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
3 # 宋子渝—書法鏡子老宋
我個人覺得書法和寫作的內容放在一個賬號,不存在什麼問題,而且呢,我們的書法內容跟寫作內容是有相輔相成的作用,不管怎麼說?都是我們個人的一些佳作,或者是一些好的文章,這些東西都出自於我們一個人,那麼也就是說這樣可以完全讓讀者瞭解我們個人的一些特性和特點,就是放在一個賬號裡面,也是全方位的展示我們個人的這種能力和才藝。
放在一個賬號裡面,有時候也便於我們自己去欣賞我們自己,這樣的話就是有什麼不足,我們自己還可以在以後的過程中進行一些調整,吸取以前的不足和教訓,這樣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就會有側重點,這樣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自我調整結果的好方法。
五個人經常把這些東西都放在一個賬號裡面,有時候呢,也便於我們去查詢,節省一些時間每一個階段,我們的心情愉悅情況是不同的,寫出來的東西肯定是有差別的,所以在不同的環境中,或者是不同的心態中寫出來的東西,或者是書法作品是完全不一樣的,那麼我們閱讀的過程中查閱的過程中就會感受到當時的那種心情和變化,一個賬號裡面完全可以把書法和寫作的內容放在一起,這樣其實很好的。
-
4 # 藝壽堂論書
書法包括理論和創作。如果書法理論文章跟寫作放在一起沒什麼大問題,可以小型別分開。但如果以書法創作為主。就不要跟寫作的賬號放在一起。
-
5 # 陝西藝宣書畫研究院蒲
書法藝術中的辯證法思想無處不在,準確理解和把握這些生動多樣的辯證關係,對提升書學指導、深化藝術認知、拓展審美視野大有裨益。抱庸認為,書法藝術中的辨證法思想主要體現在三個書法中的哲學規律。
(一)對立統一規律
①筆墨章法。以白紙寫黑字本身就是一種對比反襯,另外,用墨的乾溼、潤枯、濃淡,馭筆之法的行停、緩急、輕重、方圓,單字結體的奇正、平險,以及“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透風”的章法布白,都普遍融合滲透著對立統一的規律。
②臨帖與出帖。臨帖是書法習學的重要手段,而出帖才是最終目的。先要臨得進,臨摹得越像越好;後要臨得出,力求有所創新。臨帖是書法人終身不竟的功課,臨得越深,法度越清澈;臨得越多,功夫越純熟。因此,每一個書法高手,都善於運用吸星大法和化骨綿掌,所謂書法的天賦靈性,到最後拼的就是融會貫通。而就碑帖之學本身而言,其實就是臨帖、出帖不斷交錯轉化的過程。
③書法的妍與拙。妍與拙是書法美學的兩大組成,妍守雅正,拙取險絕。這個可以放在筆墨章法之中講,但妍與拙不僅在於筆墨章法,更關乎書法美學的流派,書法審美太重要了。先妍而後拙,幾乎是近代以來大多數書法人的慣用套路,思觀今日書法,大有拙出於妍而勝於妍之勢。抱庸認為,妍拙本在同一維度,有如盾之兩面,在書法美學上,二者也應當是同等分量的,過多的棄妍而求拙,可能適得其反,甚至會把書法藝術帶進溝裡。
④師法與創新。書法書法,書而有法,摒棄古法、割裂傳統肯定不是書法正道,每一個成熟的書法人必須具有師法觀念和規矩意識。而又不能惟古惟是、泥食於古人,否則終生跳不出法門,苦學一生也只能算個臨帖人,談不上風格藝術。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天趣”,沒有斧鑿痕跡,“風行水上,自然成文”,否則就是矯揉造作的工藝製作,也就不是心之真畫。 比如董其昌,他的行書以“二王”為宗,又頗得顏真卿、米芾、楊凝式諸家之法,融會別格,自成一家。因此,書學之路就是師古與創新不斷碰撞的過程。
(二)量變到質變規律
即便是書聖王羲之,也不是生來就能寫出蘭亭序的,“一紙飛花字,十年面壁功”,名人大手也是由筆冢墨池堆洗出來的。常看到有的書友大談特論書法與寫字的關係,抱庸於此重申觀點:書法本身就是寫字,字寫好了就是書法,二者沒有天壤之別的鴻溝,只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分水嶺。
看到很多朋友會經常問及書法有沒有捷徑?練好書法需要幾年?科學界曾提出學會一門技術的“一萬小時定律”,每天按8小時算就是1250天,大致是4年。但對於書法,4年時間要成為書法家,一般人肯定是不夠的。練了一輩子沒能成為書法家,也是很正常的事。所有書法速成的廣告,都是騙人的。
鍾繇在《九勢八字訣》說:“吾精思三十餘載。行車未嘗忘此,常讀他書未能終,惟學其字,每見萬類,悉書象之。若止息一處,則畫其地,周廣數步;若在寢息,則畫其被,皆為之穿。”真正醉心於書法的練字,就應當摒棄急功近利的思想,“一心只寫聖賢書”,熟能生巧,天道酬勤,只有足夠的量變,才能引起質變。
(三)否定之否定規律
這個規律在哲學上,是指事物自身發展過程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三個環節構成,否定之否定是該過程的核心,它既是是事物自身矛盾運動的狀態,也是矛盾解決的重要形式。孤芳自賞只會固步自封,書法藝術的探索修行,就是一個不斷突破和揚棄的過程。
書法是書理認知和技能水平的客觀反映,具有即時性、趨高性的特點,學得越久,寫得越好,這是規律。今日看昨日字,俗不可耐,或者近來感覺眼高手低、字不達意,這是好事,預示著你或將迎來一個進步的小高潮。
-
6 # 王天挺
就提問而言
1.如果所寫的內容是獨立出來的文字,同時用打字來展示,並且和書法不相關,不建議放在一起。
2.即是是自己寫的文章,如果用大家一般不認識的書法字型來表現,同樣不建議,因內容和表現力和古人名帖無法相比。
3.最後,少即是多,有取捨,放得到!
附:本人小作一幅。
回覆列表
個人覺得沒有什麼不合適的,書法本身就是寫作,至於寫作詞能達意就好了 ,老是死搬硬套 就要咬住平仄不放口反而限制了進化思維的表達!從古到今也是唐詩宋詞元曲過來的 。到今天的現代詩歌也很收人歡迎!書法和寫作放在一起反而能引發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