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談笑閣
-
2 # 佈道188
1)家境好,從小到大父母不願孩子吃苦,小事不願幹,大事幹不了。家裡不差錢,常此以往就不願意外出工作。
2)父母的補償,大多數是首批獨生子女,父母小時候生活很苦,婚後開始計劃生育,經濟富裕又一個孩,孩子從小到大,要啥有啥,父母又不願孩子受苦,養成伸手的習慣。
3)幾家單傳,幾家一起慣,孩子的要求共同維護,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愛吃苦以成習慣。
4)家裡特別窮,天然懦弱無能,沒有溝通能力,不敢外出打工,只是在父母分付下幹活,離開父母不能生存。
啃老族對社會危害不大,家裡有條件啃就啃吧,家裡沒有條件很心就行,把它扔家,父母到一個它找不到地方,讓他獨立生存2~3年。如果是因為窮性格軟弱,有人帶著很好解決。
-
3 # 山楂不酸
啃老族是由於家長的溺愛和無條件滿足孩子逐漸形成的,據我的瞭解大多數城市的家長總是認為我的孩子從小就要比其他的孩子物質條件要好才可以顯示我的能力強,但是他們忽略了讓孩子動手和承擔動手能力後的結果,也就是說沒有給孩子責任的概念,更可怕的是大多數家長都會給孩子灌輸我們老了不用你們管我有養老金等等,但是他們忘記給孩子一個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沒有給孩子以社會的目標。以至於好多成年人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還可以幹什麼最後是形成啃老一族。至於解決的方法那就根據自身的條件自己來吧,畢竟都是成年人了,只要不是傻子很多問題都可以客服的,你比如說先把自己的後路斷了。可以試試,個人觀點,謝謝信任!
-
4 # 蹉跎浪子270153
感謝信任和邀請。中國式的父母是形成啃老族的主因,由於上世紀普及獨生子女,父母的天性的溺愛,產生了不少的巨嬰症。如今有2種格局,一是房價居高,父母只能繼續推送他們一程,這是被動啃老,雙方默契,沒多大怨言; 其二是主動啃老,不思正常的生活,沒有正當職業,好逸惡勞,這類人先是影響家庭,產生矛盾,違背倫理,不和睦,啃完啃死父母,就會給社會上帶來一個無所事事的痞子。
-
5 # 韓老師家庭教育
大家分析一下啃老族是怎樣形成的,有什麼危害和解決方法?
作為一個從事家庭教育工作16年的專業人士,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這是當下的社會熱點問題。以下分三部分解答:
一、啃老族的形成:
從小到大,凡事父母皆包辦代替;
在孩子想幫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時,沒有給與鍛鍊機會;
家長溺愛;
步入職場的年齡,對工作要求高,但能力又達不到;
遲遲找不到合適工作,並長期不工作裡時,家長持放任甚至鼓勵的態度。
二、啃老族的危害:
父母在需要照顧時,可能會老無所依;
孩子在父母不能照顧時,無法獨立,家庭陷入危機
三、啃老族的解決方法:
父母提出未來1年內,將逐步減少給孩子的費用,促使其逐步工作、賺錢;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將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交給他(她)
啃老族在親朋好友的支援下,制定一個逐步融入職場的計劃,並逐步實施。
-
6 # 牽手教育
啃老30年後餓死家中:多少巨嬰正在自我毀滅。誰是啃老"幫兇"
電視劇《都挺好》一經播出,就引起了很多觀眾的共鳴,大家更是對劇裡二兒子的行為感到"憤恨":三十多歲的人,居然還靠家裡爸媽來養活。
網上對二兒子的這種"啃老"行為的聲討也是異常激烈。
所謂"啃老",是指孩子都已經長大成年,卻還依靠父母來給自己經濟扶持。當然,有這樣行為人並非是一個,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成年人,他們就是一個群體,簡稱"啃老族"。
其實,生活中"啃老族"的出現,更多的是與父母從小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關係。父母如何培養孩子,這是孩子是否會成為"啃老族"的關鍵。
父母常犯的錯誤一、忽略孩子身體的感覺。
譬如,一個孩子摔倒了,摔疼了,他哇哇大哭,照料他的大人跑上來說:"不疼,不疼,好孩子不哭。"
當這樣說時,大人就是在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頭上。疼不疼,是孩子自己知道,還是大人知道?疼的感覺本來是大自然給一個人的饋贈,可以令他自動地懂得保護自己,從摔疼這一事件中吸取經驗教訓,但大人卻試圖讓他忽略甚至歪曲這一感覺。
試著讓孩子去理解自己的感覺,而不是盲目地否定和拒絕。
父母常犯的錯誤二、剝奪孩子自身的警告系統。
再如,孩子吃飽了,不想再吃了,但大人用各種方法誘惑孩子繼續吃,於是孩子最終吃成小胖子,大人看著孩子胖胖的覺得很開心,但胖是孩子的需要,還是大人的需要?吃少了,會覺得餓;吃夠了,會覺得飽;吃多了,會覺得撐。這三種感覺會自動調節孩子的食量,但許多大人會自以為是地給孩子設定食量,於是許多孩子飲食失調。
讓孩子自己去調節飲食,感受這美妙世界,帶來的因果關係。
父母常犯的錯誤三,"你媽覺得你冷"。
又如,冬天來了,孩子自己加了件衣服準備出門,媽媽說:"天冷,再加一件吧。"孩子說:"我不冷。"媽媽則說:"我都冷,你怎麼會不冷?!"
以上這些都是很奇怪的邏輯,這種事常發生的話,一個孩子就失去了依照自己的感覺來判斷事情的能力,他只能透過別人或理性分析來判斷,但這樣一來他就失去了判斷力,失去了對自己的感覺和判斷的信任與尊重,最終也失去了創造力和自主性。
一個人頹廢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近日,一則日本男子啃老30年後餓死家中的新聞在網上不脛而走。
一個叫伸一的男子,因學業和職場受挫,在26歲的時候便蟄居家中,和父母親住在一起,靠著老人的退休金勉強度日。
父母離開後,伸一便更加頹廢了,不僅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甚至連吃飯都成問題。 最終,伸一因為營養不良衰弱而死。
創造力是很美的東西,但沒有這一點仍然可以繼續生活。然而,自主性卻是很要命的事,一個總被安排、總被否定的孩子,他的自主性從來沒有得到過很好的發展,他自然就沒有了自控能力,於是比較容易沉溺在網路遊戲或者其他事情中。
於是,就有了這樣一個接力賽——先是家長接管孩子的意志,接著是中小學老師接管,現在又多了大學接管。最終,當這個孩子進入社會後,又是誰接管他的意志呢?
一個最常見的結果是,家長只好繼續接管。他們會抱怨孩子"啃老",抱怨孩子沒有自主生活的能力,但這個惡果的種子,一開始卻是他們自己種下的。
獨立,是家長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古人尚且知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泛其身,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
真正愛孩子,請賦予孩子人生責任,提供成長空間,允許孩子試錯。有了獨立能力,才不至於面對社會時惶恐不安,不知所措。不至於遇到一點挫折就一蹶不振,逃回父母身邊,求保護,求圈養。才會真正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
7 # 專注兒童教養指導
曾經看到一則這樣的啃老新聞:
海外名校畢業的海歸博士回國6年不肯工作至今啃老。他的母親丁阿婆對於今天的局面,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
今年48歲的大衛,上海人,從小學霸,大學讀的是同濟,後來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拿到了工程碩士學位。6年前他回國老媽又給他買了房子,讓他生活無憂。可他卻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玩遊戲,靠老媽給一點生活費苟活。
而他老媽丁阿婆已經82歲身患尿毒症,每週需要倒三次公交車去醫院透析。丁阿婆一個月3500塊退休金,醫療費要花2000多,再養活自己和兒子,深感力不從心。她苦苦勸兒子出去工作,他死活不肯,並將自己的種種不順歸咎在老媽身上,說是老媽的溺愛毀了他前途。丁阿婆抹著眼淚說:“我毀了你前途,我有罪……”
啃老族是典型的巨嬰現象。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統計,在城市裡,中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費。
這些啃老的孩子都是被這樣造就出來的:
一、家長的包辦代替過度溺愛
在本案例中,丁阿婆自己也深深的感覺到就是由於從小一直對兒子凡事上的包辦代替的溺愛教養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現代的父母對孩子的照顧與愛已經達到無微不至的地步,幾乎是什麼事情都不需要孩子費時、費力、費神,家長全部都為孩子辦好,處理好。家長的想法是要為孩子節省出更多的時間處理學習上的事情,經常有家長會跟孩子說:“你們只管學習就行了,其餘所有的事情只管跟媽媽或爸爸說就行了,你都不用管。”
這樣的結果有兩種,一種像丁阿婆兒子這樣,也算是有出息的了在學業上取得了非常的成就,卻是發展不平衡的巨嬰人才,無法獨立面對社會,面對生活,面對工作,最終只能是把父母期望的學業完成拿著畢業證書交給父母然後繼續過著父母全部包辦代替的生活。還有一種,是悲慘一些的,學業不成功一蹋糊塗,生活無能全部依賴父母的巨嬰廢才型,這種孩子會讓父母更煩心。
二、孩子的教育不能以省心省事為主
還有一些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教育時,只是圖自己一時的省心、省事、省力為主。
因為有些孩子的問題,如果父母處理起來會得心應手,要是讓孩子去處理怕他們處理不好倒給自己惹來更多不必要的麻煩,所以父母就會親力親為的去做這些事情,這樣孩子高興,父母也省心,但有這種心態的父母也是造就巨嬰孩子的原兇。
在教育上的省事,將來必會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經常有很多家長當孩子上了大學後會感嘆為何如此不自立,一到週末或是節假日就會收到孩子寄來的大禮包,裡面都是沒有洗的衣服、襪子等,當質問他們為什麼不自己洗自己做時:他們會回答你,我洗不好,洗不乾淨。家長們有沒有聽著耳熟呢,當初孩子小時學著家長的模樣要去洗東西時,我們家長是不是也在告訴他們:“不要動,你幹不好,快讓媽媽來,你去一邊玩去吧。”或是“看你洗的,和沒洗一樣,還是這麼髒我還得重新洗,快去做作業,別添亂”。從此,孩子不再愛幹了,一切就都扔給了家長,巨嬰就此誕生了。
三、缺乏獨立自主的意識和責任的擔當
經常有家長會告訴孩子:你要聽媽媽的話……。家長都特別喜歡孩子聽話,就像手中的玩偶一樣,讓去東就去東,讓去西就去西。往往這樣的孩子,依賴性都特別的強,遇到任何事情都不願意思考完全依賴父母去為自己解決。
他們缺乏獨立性,沒有自主精神,對任何事情沒有一點擔當精神。認為什麼事情都與自己無關,都是父母的事情。長期以往,當他們走向社會時,就很難適應社會,社會中沒有可以依賴的人要完全靠自己去解決處理問題,這樣的孩子就沒有生存的空間,就像這位海歸一樣,他的種種不如意為何會埋怨到母親身上,這也不無道理,“有些愛就是害”。看到丁阿婆的哭述,也給各位家長敲響了警鐘。
要想培養優秀的孩子,那麼從小就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去面對問題,獨立去解決問題,家長要做好孩子的幫助者,不是孩子的替身,也不是孩子的審判官,家長教養孩子的目的是要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長,是要培養他們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能力而不培養他們依賴父母的能力。教育不可逆,時間不重來!
回覆列表
要看怎麼理解。
因為房子的原因,適當啃一點老,我覺得還可以合情合理的,畢竟現在房價這麼高,一般的年輕人工作沒三兩年的,肯定是買不起的。一般結婚的錢,如果場面大一點,基本上也是弄不起的。
但是如果是自己在家懶惰,遊手好閒,然後拿著父母的退休金過日子這種,那就是真正的啃老族了。
危害不言而喻,對於家庭來說,父母無法依靠,老婆孩子沒有歸屬。
對於社會來說,一個人年紀輕輕遊手好閒,不去做事不去工作,相當於白養了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