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傅氏丹青

    以前,我也不喜歡看那些所謂的看不懂書體,但當你看的史論多了,可以說是基本世面上有關書法的都看個遍,你會發現有的看不懂的書體不是他寫的差,是你的欣賞水平沒達到他的高度,但也不排除濫竽充數的,裝大師的,這就看欣賞者眼光到什麼程度,能否辨別了,借我一個書法專業研究很深的朋友的話。

  • 2 # 隔壁做設計的老王

    要區分名人書法和書法名人,所謂書法家一定是德才兼備,自身素養很高,還有就是自己愛好,好與不好皆無所謂…純屬娛樂怡情…

  • 3 # 心學探秘

    一是投機取巧心理,用醜書掩蓋書法功底的不足;

    二是整個書壇正氣不足,蓋不住歪風邪氣,不能正向引導創作方向,不能有效影響大眾的關注點和欣賞力,

    三是資本力量的推動,權貴力量的影響,讓有些醜書有價又有市,

    四是社會的審美和價值觀存在媚俗,粗糙,等陰暗面,正常審美派的容忍,助長了其長期存在。

  • 4 # 佛臺微塵

    首先要明白大師的定義:是指在學問或者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被大家尊敬的人!

    那麼書法大師,就是指在書法上有很深的造詣,受到大家尊敬的人!

    像王羲之、顏真卿、黃庭堅等古人,不但在書法上有很深的造詣,同時也受很多人的敬仰,被稱之為大師一點也不為過。

    但現在一些所謂的書法大師,創作的作品,不但毫無美感,更是配合一些稀奇古怪的道具和動作,書法造詣一般人無法給出評價,即使對書法有一定見解的人也不能看出其中的奧妙!

    所以,作為大師的第一個條件,“很深的書法造詣”就沒達到!

    更不用提第二個條件,“受人尊敬”了!

    人的名樹的影,現在所謂的“書法大師”,恐怕只是為了名氣而炒作,為了爆紅而出“醜”!

    醜書一詞怎麼看都不像褒義詞,然而一些所謂的醜書大師,硬是將其當做一種標籤,一種榮耀!

    人不怪不紅,物不稀不珍!

    這些人把傳統文化當做盈利的工具,爆紅的手段,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給社會和青少年帶來不良的影響!

  • 5 # 逸寒書匠

    感謝誠邀。所謂的大師,以獨特的筆風,良好的秉性,不俗的雅趣,書寫出優異的作品。而不是在紙上塗鴉,更不是糟蹋。藝術源於生活,貼合實際。一切不是以書寫為目的人都是在耍流氓,或者在汙辱書法,更談不上藝術。沒有了藝術靈魂,哪來的作品?也是我們當代書法愛好者值得深思和探索的問題所在。書法,境者所有。

  • 6 # 建飛圖文

    我首先排除所謂”那些無法欣賞的書法大師的作品”不是江湖書法。江湖書法談不上書法,只能是作怪、撩人眼球、不務正業的胡塗亂抹罷了。與書法大家作品不可同語而論!

    所謂”無法欣賞“,有幾種情況:一種是對書法不瞭解的人或者是根本就不懂書法的人。就草書而言,他們看不懂就認為是“醜書“,甚至沒有敬畏,說三道四,諷刺挖苦等等,讓人無語和無聊;第二種情況:是觀念上的理解。這部分人熱愛書法,對書法也有一定的瞭解和認識也實踐過。但由於對書法意義的理解有侷限,他們看不慣有些著名書法家的作品。在審美價值取向上有自己的觀念或觀點。但很少有“醜書”之論;第三種情況:有些人雖然不懂書法,也未曾學習過,但文化素質很高,是以審美的眼界來認識作品的,因而不但沒有“醜書”之論反而大加稱道!

    引起”醜書“論的,往往是第一種情況。我真的不知道這”醜書”一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可能是長期以往大家看得多了,就因書體的看懂和看不懂或以書體的正與不正自覺不自覺形成了區別化分,成了人們今天議論書法的熱點話題。

    我不反對所謂的”醜書“。因為藝術本來就是百花齊放的。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就像人一樣:有長得英俊的,有長得醜的,有長的挺拔的,也有長的矮小的。那麼有的人就是喜歡有氣質的,就是喜歡心靈美的,或就是喜歡志同道合等,在審美上你能說誰醜誰不醜呢。因此,說到藝術上的醜與美都是相對的。大師的作品,我們可以肯定在他沒有成名之前,已經是靠作品說話有影響力的書家了。大家都懂得藝術上無止境。作為一個成名的書法家有的並不滿足於現狀,而是以摯著精神去勇於探索,故而出現了很多有意義的創作作品。這些作品因有別於傳統的形式和麵貌,卻很難被很多人所接受。但我要說得是:這樣的作品,都是根植於傳統以紮實的功力達到了創作或探索的能力!一個根基不牢的人,走路都不穩,能跑嗎?

    當我們欣賞一幅書法大家作品的時候,不應因面貌而定論。應從藝術和內容的角度來審視。一個帶有情感的書法家創作出的帶有探索性的作品,一定是情感與藝術形式上的力求統一。他們是用心、用情去達到作品一定高度的。至於是否喜歡則另當別論,不應貶低和損毀!

    書法藝術是大眾藝術,也是小眾藝術。一個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很可能會對書法形成扭曲;一個不懂書法的人,或許會形成觀念上的各種偏執。審美因人而已,不足以阻止書法藝術上的探索進步!

  • 7 # 牧心觀道

    《韓非子》文:客有為齊王畫者,齊問曰:“畫孰最難?”曰:“犬馬最難。”“孰最易?”曰:“鬼魅最易。”“何為?““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睹之,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者,人皆未見之,故易也。”世上最難畫的,是天天看得到又熟知的物體,因為大家都瞭如指掌,寫的不像大家一目瞭然,不好矇事。而無法看到的物像最好畫。畫什麼就是什麼,因為無法參照,且沒有對比。

    畫且如此,書亦如此。書體中最為大家熟悉的,是印刷體的楷書。從小學生到耄耋老人,從報刊文摘到課本電腦,大凡識漢字之人,大凡有人的地方,都有楷書的身影。因為楷書為大家熟知,寫得稍有參差,為人詬病。現代人自有現代的靈犀,許多現代的書者,沒有進化出古人的十年寒窗臨池之勤奮,卻進化出鬼怪機巧的頭腦。學歐、顏、柳、趙太難,上追魏晉。王羲之太神,鐘太傳太高,不好學。再追篆隸,一直追到簡書、甲骨文、鳥蟲文等,雖然世人多不知曉,還是為書家所知。乾脆獨創書體,書家皆有我獨無,世人皆無獨我有。於是國畫顏料進了鳥蟲文,古漢字有了五彩繽紛。現代漢字又誕生了象形,可謂豐富多彩!

    與畫鬼相比,鬼書有過之而無不及。初學者如此,地方名家如此,號稱國手大家亦如此。道風仙骨的道人如此,吃齋唸佛的僧人亦如此。前些年聲名顯赫的那些書法“大家”,鬼斧神工的“傑作”屢見不鮮,也有龍虎山僧人鬼神無雙的絕世象形書法。

    話說書法的載體就是文字,也就是漢字。漢字經過幾千年,是在實際使用中不斷演化而來,道雖“國貨”,但始於漢。如認宗老聃,亦不過春秋,文字早已產生。僧是“泊來”始於拓跋北魏,既使釋迦牟尼,亦與老子同期,何又成了書法之宗?和尚不吃齋唸佛、不撞鐘,倒玩起爭強鬥狠。僧人六根不淨,習俗人之喜好孔方兄,不知佛祖有靈,先收了頑徒否?

    書法千人千變,但萬變不離其宗。有一人變化之書,何來一人之文字?一人獨創,一人獨識,一人使用的書體文字,稱為鬼“塗鴉”可也!

  • 8 # 墨潤齋書畫

    這要從不同角度看問題:1、從書法規範上看,是不規範,只創新不臨古,走的是江湖 字, 寫的再華麗 形象,不可學;2、從雅俗共賞上講,有的書者作品,寫的不倫不類,但卻有市場,比古代名家都吃香,原因是很多老百姓不知道古代大家,喜歡形似的華麗書法,有欣賞性。3、從愛好上看,有些書者就是純屬自娛自樂,個人喜歡,不求成名成家,就像打牌下棋一樣消遣打發日子,等等。

  • 9 # 文煜畫牛

    書法,簡單的說就是有書有法,是書與法的結合體,那些裝瘋賣傻,糊塗亂摸的,雖然也使用了毛筆,宣紙,墨汁等書法工具,表面上看起來像書法,其實即無書也無法,完全跟書法不沾邊,說白了就不叫書法,見了這些胡塗亂抹的東西你沒必要浪費時間去欣賞它,走遠一點就是了。

  • 10 # 趙老21

    古人寫字筆筆有法,現在的大家,大師們不按法,隨意而寫就是法,他們胡亂抹還給自己評的地位相當高。談什麼書法!

  • 11 # 一葉小舟82704

    既然是完全不能讓人欣賞的書法大師的作品,那說明:一沒有按照書法之法度去做,二也就稱不上什麼書法大師,三或者是塗有虛名。任何藝術之作都有其美感價值,有其供人之觀賞性。否則就不是藝術作品,包含書法。

  • 12 # 聞道深般若

    如何看待當下那些完全無法欣賞的書法大師及其作品,我把這個問題分開從兩個角度來探討並回答。

    -1-

    “完全無法欣賞”的醜書困擾大眾簡單粗暴的書法基礎教育

    作為書法愛好者,回顧一下,學習書法的起點在哪兒呢?書體多為正統、規範的楷行草,技法講究用筆、結字、章法的純熟精到,追求典雅、華麗、流宕的審美趣味。結論是絕大多數的書法愛好者的學書經歷和書法美學觀具有非常強的相似性。

    頑固狹隘的書法美學觀

    幾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有一個基本特徵:封建,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審美觀念也是一樣,方正、對稱,整齊、平衡,清晰等是為正統,它既是審美的底線又是審美的理想。即使章草、行草較之楷書,也只是字的書寫流暢性稍微改變,而字的結構、外形仍然是崇尚平正和平衡的,整飭、典雅、華麗更是勿用多言。

    開放性的思維,有助於領略更深廣的書法藝術美

    正是深受盛唐謹嚴的書“法”的束縛,造成了宋朝蘇黃米蔡等大家的集體反叛,蘇東坡公開宣稱:“我書臆造本無法”,突破了前朝“書法正宗”的束縛,開了他們“尚意”個性創作,為中國書法多樣性審美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之後每朝均有個別的大師以“醜書”青史留名。

    瞭解大師的創作觀念先,是洞悉當代藝術堂奧的不二法門

    西方古典的寫實主義藝術到了19世紀中後期,受科學和現代哲學觀念的影響,逐漸轉向表現藝術家的主觀意志為特徵的西方現代藝術,改開之後,西方現當代藝術的許多觀念漸漸滲透並影響國內書法家的美學觀和創作實踐,給廣大民眾的觀感是,似乎一夜之間,冒出來許多讓人無法欣賞的書法大師及其作品。

    從現當代藝術突變,我們就知道“觀念”是窺探當代書法藝術堂奧的不二法門,觀念也是現當代藝術與傳統藝術之間的分水嶺,你如果不去琢磨書法大師們的創作觀念,“完全無法欣賞”他的書法作品就成了必然結果。

    -2-

    “完全無法欣賞”的大師最應該被欣賞。

    王鏞,1979年考取中央美院中國畫系李可染、梁樹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畫和書法篆刻。先後任中央美院學術委員會顧問、教授、博導、書法研究室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導、中國書法院院長、文化部優秀專家、文化部美術專業高階職稱評審委員、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藝術創作院名譽院長、李可染畫院副院長……不用讀完他的簡歷,我們已經知道,王鏞先生是名副其實的當代書畫大師和學者。

    但就是這樣一位大師作品,也被許多書法愛好者和網民歸納為“醜書”。這裡,就以王鏞先生的書法和篆刻來探討“完全無法欣賞”的大師書法和其背後的創作觀念,以窺探“醜書”的奧密。

    追尋更古的古意

    我們普通人學習書法的起點是楷書,大多認為這就是書法的頂峰,但事物總有兩面,唐人書法其實已被書“法”束縛到死板。宋朝大書法家米芾對唐人書法頗多微詞,在《海岳名言》中他道:“歐、虞、褚、顏、柳,皆一筆書也。安排費工,全無妍媚,豈能名世?”那麼,作為當今頂級文化學者又是書法大師的王鏞,則對文字初創時代的書寫或刻劃的原始美更多偏愛、更加嚮往,就完全可以理解啦;在其作品中展現蒼茫、雄渾、素樸和稚拙,正是他傾心研究幾十年的民間書法之心得。

    挖掘民間的質樸

    梁啟超曾經稱我們古代先民為“平民書法家”,王鏞先生也認為出自於高古時代的甲骨文,以及石刻、磚刻、陶器、青銅等文字,具有非凡的藝術價值,隨意的章法、自然的結體,率逸的線條,具有“書法”產生之後所無法企及的自然美。

    王鏞所箸《中國古代磚文》中的插圖47,磚文“管士芝手作”中字形大小橫豎長短,一任自然,線條輕鬆閒雅,統一中略有輕重提按,整體氣氛輕鬆寫意。類似的高古平民書法傑作舉不勝舉,是後代的官僚、文人書法家求之難得的。

    融合民間審美和正統審美

    高古的民間書法憑直覺,憑樸素的情感,去追求和表現自己的審美理想,它厭棄矯情和做作,以稚拙天真反映正直、坦率、剛健、清新的活力,加上誇張的形式美和生動中泛出的幽默,使得高古“書法家”與近現代正統書法家的心靈不期而遇,產生共鳴。難怪清代書法家楊昭儁談到高古書法之美,感嘆道“後世書法家,對之有愧色矣!”

    發掘和拓展當代書法的藝術語言

    面對沒有拘謹和萎靡,沒有矜持與虛偽,沒有人為陳規約束,甚至看不到什麼技巧的本真書寫,當今越來越多書法家,逐漸意識到高古民間書法是現代書法賴以發展的源頭活水,從中可以汲取更純真的藝術原創力,發展或發現更強有力的藝術語言,正是基於這個觀念,近些年來,王鏞先生的各種形態的書法創作繽紛出世,贏得了巨大反響。

    但是,由於正統技法充斥課堂千年之久,造成完善的技法即是書法美的僵化意識。當代書法則被視為不符合正統的粗劣無聊之作,被排斥、被譏諷、被辱罵;更有甚者,將造型的稚拙視為技能低下,並被廣泛稱之為“醜書”。“完全無法欣賞”成為大眾最大的困惑,反映出當前文化界對書法美學研究還未成系統,對書法美學知識普及更是嚴重缺失。

    但願不久的未來,大家都能理解王鏞的創作觀念並欣賞大師的書法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月給你一萬以上,讓你半年不回家,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你願意接受這種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