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衿書法
-
2 # 手機使用者50460669600
功到自然成,經常掉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悟不出真諦。別看王羲之的一個點劃,如果達不到與王羲之一樣對毛筆的掌控能力,就學不來這一個點的神韻,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學,功到自然成。
-
3 # 松風閣書法日講
一、基本概況
書寫基本上還算可以,但是筆力似乎比較孱弱,還需要深入來練習才好。基本上已經將行書的精髓學到手了,可是在結構上仍然稍微顯得有點鬆散,在寫的緊湊一點和力透紙背一點更好。
二、學習聖教序的好處聖教序是學習行書的必備書體,書寫聖教序來入門行草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一來,聖教序書法屬於碑刻行書,因此在許多地方和楷書有相近之處,用筆多方硬剛正,這樣對於剛剛學習完楷書就入手行書的人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過渡。
二來是聖教序集字而成,雖然集字不如現場書寫來的自然,但是聖教序由懷仁和尚集字而成,懷仁和尚也是一代書法大家,對於書法瞭如指掌,因此他集字而成的聖教序更有學習和研究價值。
三、注意行氣和神韻所以,你完全不必懷疑自己的選擇,聖教序是最好的學習版本。除此之外,你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臨摹聖教序還要有行氣和神韻。
我們知道聖教序是行書書法,行書書法的學習不同於楷書書法。楷書書法可以一個字一個字,一個筆畫,一個筆畫的臨摹學習,但是聖教序作為行書,每一個字都與其他字有相互聯絡和相關性,每個字都是處在一定的整體裡面,不可以獨自分割割裂開來,這樣,割裂開來一個字一個字的學習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因此,我看你書寫聖教序時,整體行氣過於鬆散,歪歪扭扭這樣不好,還需要多加練習。
-
4 # 生活家多寶
首先可以肯定你是用心在臨寫,一年時間將字臨寫到這個程度,已經相當不錯了。希望我們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共同進步。以下是我的臨習,也在學習中。
聖教序集王羲之行書字之大成,是初學者的最愛。大凡歷史上的眾多書法大家,無不從聖教序獲得書法精髓。
從你的字和我的字來看,共同的是筆力弱,感覺飄,沒有王字的骨力、蒼勁感。我想可能跟我們臨碑較少有關。
據說,碑學和帖學要結合,楷隸與行草要結合,臨習才會有長足進展。我認為,我倆都可能要多臨一下魏碑,以增強字的骨力。
-
5 # 蔣虹聊個人創業
同樣練習多年,有些感悟共享共勉。
習貼常有的心態是:1、看,臨得挺像的,寫得還不錯。2、多寫幾行看看整體效果。有些字和筆畫還真有意思。
可是,遺憾的是,當有一天不照著貼寫,自己寫字的時候,發現寫得真不如意,發現根本表達不出來。難受。
簡直覺得書法越練越迷茫,越孤獨。
為什麼會迷茫呢?
1、得不到反饋,好像練多練少看不出進步。
2、想得到,寫不出。練得越多,欣賞水平越高,覺得別人很多字都是渣渣。回頭一看自己也不盡人意。
3、無人欣賞。
4、沒人交流。
所以越來越迷茫。那怎麼辦呢?
主要要搞清楚幾件事:
1、為什麼要練書法。
2、你的書法觀是什麼?簡單的說,你覺得什麼樣的字是好字,是你欣賞的字。
3、最終你想寫出什麼樣的字?想得出來才能寫得出來。如果想得出寫不出,不妨去字帖裡面去找自己需要的,吸收自己想要的營養。
4、把練習書法當作打遊戲,喜歡的時候玩玩。
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
6 # 喀秋莎61589681
琴棋書畫和京劇都是國粹。你個人喜歡書法,書法就是習字,臨帖。首先應從楷書練起,現在好多人都從回宮格起步,字的最基本寫法是多筆收少筆放。第一個字就定位中軸線。因為書法大都是豎著寫,注意上下左右呼應。選擇好的字帖很重要,臨字時要手眼心一致,領會他的精氣神。《聖教序》字帖有行書,楷書及行草多種。我最欣賞的還是《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制刻成碑文,留世於後人。你一年多的臨字,如實說只是模仿。你並沒有領會它的的架構。談到結構,我們現代人只是形式上臨字,比如《聖教序》這麼經典作品,先欣賞然後逐字逐行在心裡順著他的筆劃筆鋒先多過幾遍,產生共鳴。你蔬密還可以,只是行距豎直看有些不舒服之想感。在處理上死板。另外注意字的飛白,在以後的臨字上多下些功夫,你的功底還不錯,希望你在今後有所突破。我隨便說了這麼多,不知妥否。見諒。
-
7 # 李恆安112807710
迷在哪裡呢?那要看從哪個層次來欣賞,若是知名書家寫出這字我會嗤之以鼻。但如果是一個青少年寫出這字。那你這天賦已經很高了。我可以給你提出兩個問題:第一是筆法有所欠缺。第二是間架結構放不開。 但只要有耐心,假以時日,必成很好的書家!
-
8 # 愛書的道士
一年時間,在書法學習的長河裡,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首先要肯定你的收穫,已經初具模樣,有了王字的味道。
建議,一,結構初有,算找到王字的結字規律了,但有些字還生硬。二,筆力較弱,需要增加對線條質量的提高。三,還沒有整體章法的意識,每張作品都要完整,即使是習作。
回到主題,還是要沉浸下去,多寫,多看,多悟,更不能著急。以上建議,僅供參考並共勉。
壽且康
尚善若水細雨敲窗
唐詩三首
杜甫春夜喜雨
臨蘇軾黃州寒食帖
流雲
臨王羲之蘭亭序
-
9 # Lyc_Cytie
瀉藥。你的主要問題是行書的用筆方式不對,基本都是一按下去直接行筆,收筆也是要按一下。這是典型楷書的用筆方式。學行書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散楷法,因為唐楷體系和二王的行書體系實際上關係並不大。要想寫好行書,需要會轉換鋒面,聖教序大多切筆鋪毫,轉中鋒行筆,筆鋒的翻折換面,特別要注意一個字中筆鋒的停頓發力點。總的來說,就是要利用筆鋒的彈性來自然寫字,如此才有書寫性,建議你找一個專業的老師,否則只靠自己的話進步可能不會很快。
-
10 # 雨過天晴sjx
臨摹了一年《聖教序》,感覺自已有點迷,這迷就迷在不知什麼時候是個頭。因為再怎麼臨摹只能達到近似而非神似,它的根夲原因還沒有抓住被臨摹字型的魂,問題出在原本自已在寫字基礎上缺少功底,這功底就一招一式的筆劃和字型的結構的把控上。就如跟著別人學太極拳上下左右都能動來,而又不能真正到位,缺少的是太極師付的招式要領沒學,沒領會。建議先捨去臨摹,找一夲楷書帖先學習一下楷書,爾後再學習行書,等解決好筆劃結構的把控後再重新來臨摹此帖,效果會好得多,李白詩云: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塵,吾道亦如此,行之貴日新。透過持之以恆,不斷努力總會不斷提高的。以上個人拙見,僅供參考。
-
11 # 挖掘機中的戰鬥機
我不太寫書法,沒法評價,但相信愛好這個東西,會對生活的幸福感的提升起到很大的幫助,堅持自己的愛好,不會錯的!
-
12 # 手機使用者52261896362
我斷斷續續臨了兩年多了,又時感覺很好,也寫的很順暢,可有時就是找不到感覺,甚至都寫不下去,反正就感覺飄忽不定,不知道是咋回事。
-
13 # 地當紙
聖教序不像一些書家講的那樣追求細枝未節,他的最大特點是大開大合,以剛為主,剛柔並濟,有點象大西北的《老腔》,《秦腔》,用筆放開,大氣。前後呼應,連慣,有強烈節奏感。
-
14 # 難說忘卻的鄉土
巜聖教序》筆法豐富性是無庸置疑的,但感覺你的筆畫多尖刻。魏晉筆法最核心是使轉,要學會換鋒,充分利用毛筆的彈性,讓每一筆都到位,有味。再個,要充分體會此貼單字的結構,你可以用黃金分割法來分析它,每個都有個向心力,好像某個最合適的地方,有一塊磁石在牢牢地吸引著其他筆畫,就是通常所說的閉合性,非常巧妙的。
-
15 # 李小勉同學
我認為,你開始學毛筆字,千萬別選擇如此高難度的,聖教的字八面出鋒,而且有些筆劃在毛筆還沒夠熟練的前提下,根本扭轉不過來,只會越學越沒效果,我勸你還是從一些容易帶你入門書帖去臨,到你對毛筆輕重,快慢自如了,再來臨下聖教,試試,我從趙行入手,收穫很多,希望對你有用
-
16 # 千年蘭亭
總體上看,你的《聖教序》臨的有些模樣了,王字的基本特點抓得較準。
問題主要是筆力相對弱,有些筆法不對,結字不穩,過鬆。建議:
1、仔細研究王羲之其他法帖。《聖教序》畢竟是集字,要深入瞭解王字,還須遍閱王帖。
-
17 # 岑山堂
我臨時習聖教序2年,越臨越有新發現,聖教序線條遒勁,大小不一,粗細變化大,堅持對照練習,有了進步再臨習些手札加強行氣鍛鍊,不成功也難。
-
18 # 陽光
關於臨帖,本人以為,形似不是最重要的,有八九成就算不錯,重要的是要臨出帖子的筆法來,外行看體面,內行尋秘密,筆法對了,掌握了,至於筆畫的輕重縵急,熟了自然生巧,掌握了筆法,寫字就有了變通的工具。這是本人的咄見。
-
19 # 大癮齋
臨帖是學書法不二法門。
大家掙破頭顯示自己在臨聖教序的時候下的功夫。
看來問題不在別人學怎麼樣,而是會問的人問的問題怎麼樣。
-
20 # 在下粽子
臨摹,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是一個艱辛的過程,更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過程,也是為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聖教序》筆法森嚴,變化無常,高雅遒勁,氣韻生動,是學習行書的極好範本。臨時必須心平氣和,細緻周到,注意觀察用筆、章法,多臨多練,細細體驗。
刻苦臨寫,日積月累,一定會有所進步。
回覆列表
就一年的臨習,還是值得鼓勵。雖然還有不少的問題
聖教序的臨習,要多參照王羲之尺牘和蘭亭序。在弄清王羲之用筆特點以後,再去臨寫,就不會僵硬板滯。不然的話,便雖有其形,而神彩全無。縱然用功,也是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