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晨睿化學
-
2 # 蠡縣向日葵
正直青春,資源足夠,我學舞蹈,有何不可?
蘇洵蘇老泉,二十七歲,始發奮讀書;
名家齊白石,二十七歲,始學書畫印;
明代吳承恩,七十二歲,始著西遊記;
三字經粱灝,八十二歲,始金殿奪魁...
知識是無窮的,社會是更新的,興趣是自己的,愛好是修身的,年齡是藉口的,基礎是無謂的,提升是不止的,學習是終身的。
廣場大媽都是五十五開始跟著學舞蹈,
白頭大爺都是六十歲開始上老年大學。
你以為抻不開肌肉拉不開筋,嚇唬自己呢?
20歲,0基礎,哥們兒,那都不是事兒!
首先,要明白12-17歲的舞蹈訓練黃金年齡是針對“職業舞蹈演員”而談的。因為這個階段會經歷幾個舞蹈訓練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就是可以事半功倍的時期,主要是力量、速度、耐力、爆發等身體素質的敏感期。此外,這個階段的孩子心智相對更加成熟,可以使用更加高效、精準的“陳述性學習”。如果錯過這個敏感期,想擁有一個典型舞蹈演員的身體素質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如果同學學習舞蹈的目的是成為頂級的“職業舞者”希望非常的渺茫。這裡的“職業舞者”定義是可以快速適應各種舞蹈作品表揚的演員。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職業舞者的身體是編舞的工具,而編舞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活動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動作,你能夠完成的動作越多,適應的編舞才會越多,適應編舞越多的“職業演員”才被成為最優秀的工具。
此外還有一個概念“舞蹈藝術家”。“舞蹈藝術家”不受這個框架的約束,只需要你的特點、思想被當下的環境所接受(或者你死了,特點和思想被未來的環境接受)。因此藝術家並不需要適應太多的編舞,反而是越少越好,越獨到越好,比如楊麗萍老師。
既然思想是藝術的一部分,那麼“編舞”也會成為藝術家,當然“編舞”也是舞蹈職業的一種。這個舞蹈職業需要獨到的眼光和思想了,經典的作品都能看到這些偉大的思想發出的光芒。成為“編舞”對思想的要求很高,對於身體的要求就是其次了。因此有很多厲害的“編舞”都是半路出家,不止是錯過了12-17歲,甚至20出頭了才接觸舞蹈,例如林懷民老師。
除了這兩種活躍在舞臺的舞蹈職業外,還有好多的舞蹈工作需要有識之士呢,比如“舞蹈研究”。如果以科學的方法來分,舞蹈領域的專業知識,舞蹈周邊的相關知識都是舞蹈研究的物件。例如“舞蹈史”,中國的、外國的、各個年代、各個舞種、各個民族…………數不勝數啊,你都可以選擇一個方向使勁深挖做研究。如今生物科學高度發展,特別需要高階知識分子參與到舞蹈訓練的研究和實踐中,相關的科目“解剖”、“生理學”、“生物力學”、“心理學”…………又多得數不勝數。此外還有一些現象學的內容,因為各學科大融合的今天還造就很多很多的和舞蹈相關的學科,如“藝術管理”、“藝術銷售”等。這個廣大的領域需要具備至少高中的 文化水品,能夠理解“物理”、“生物”、“化學”、“數學”、“歷史”、“地理”等學科的基礎概念,才能深入的研究下去。這些領域,“職業舞蹈演員”是很難涉足的,她們最好的時間用來訓練舞蹈的身體了。
最後剩下舞蹈職業中的一個大類——“舞蹈教師”。
說實話,舞蹈教師是一個非常牛逼的職業。因為她要把前面那些亂七八糟的學科知識都瞭解一下,同時結合自己的經驗去最佳化過去的教學理念和操作。這個工作相當龐大,而且會因為前面的基礎學科發生變革來作出相應的調整,因此教師需要不停的吸收來自各方面的內容,教到老學到老吧。
例如:心理學和與之發展出來的學習理論指導教學和溝通,生物學與發展出來的解剖和生理指導教學計劃和訓練目標,力學指導訓練和損傷預防,美學指導最終目標………………………………。尼瑪的真是時代不一樣了,過去的舞蹈老師只需要教會1234做什麼,2234做什麼,微笑………………
如果這種逼格的老師門檻太高,確實有點高,這是職業舞蹈老師的門檻。另外還有一種舞蹈老師,門檻就較低一些了——“舞蹈普及教育老師”。她們需要教非職業的沒有年齡限制的小寶寶、大寶寶、老寶寶們跳舞。親和力、隨機應變的表達能力、發育學瞭解一下,基礎學科知道一些常識、懂一些損傷預防的知識,搞定!就能很愉快的在舞蹈教育圈和各種寶寶們快樂的跳舞了,而且還有錢拿哦,比會比職業舞蹈老師少哦。現在市面上大量缺少的就是這種舞蹈老師。
以上的職業都是和舞蹈相關的,並沒有高低貴賤的分別,都可以贏得尊重,獲得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