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打狗不留情
-
2 # 志高勿遠86659653
發問者,你好!
我是中國精神病院的陳院長,從網上看到你的發言後,我院十分重視你目前的病情,你的突然發病讓我院全體人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感到十分的驚訝。
王醫師(我院的主治醫生)看到你的情況後表示願意盡最大能力為你治療,鑑於你目前的病情,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因此我們希望你能主動來我院治療,並積極配合醫生的相關工作。精神疾病可防可控可治,你要樹立起堅強的信心,我們一定會讓你走出陰影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
3 # 娛樂熱辣
陳奕迅是香港娛樂業的新歌手。首先,在香港,“歌神”的先決條件是他們在粵語歌曲方面的成就。無論是張學友還是徐冠傑,粵語歌曲都是其根本精髓。其次,唱片市場的影響也決定了歌神的歸屬,而不隨個人喜好而變化。第三,歌神是香港唱片界的標杆,唱片業不能也不能缺少這位領袖,即使它只是一個精神領袖。第四,江山一代都有出類拔萃的天分,每一位領導風騷達數百年之久。這是陳以信時代。
-
4 # 小華細說科技
作為從小聽著歌神學友的歌長大的資深歌迷,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歌壇貢獻熟悉香港樂壇的朋友都會知道,其實張學友並不是香港第一個被稱為“歌神”的明星,也不是最後一個。第一代的歌神是許冠傑,就是唱《半斤八兩》、《浪子心聲》的那位,很多朋友認識他可能是從電影《最佳拍檔》裡的KingKong開始,其實他真正的身份是歌手,他是現代粵語流行歌的開山祖,是譚詠麟的偶像,就是他開創了粵語流行歌的先河,對粵語歌壇做出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第二代的歌神是張學友,張學友一直被認為是粵語流行音樂的天王和先行者,有句話說:“有風吹過的地方,就有張學友的音樂在迴盪”,所以有人說張學友的巔峰時期,被認為是香港粵語流行音樂對海外貢獻最大的時期。第三代的歌神是陳奕迅,網上的評價很多,但我覺得他能唱出送給送給芸芸眾生幾百萬人流淚的歌,這才是他能被稱為歌神的真正原因。
歌唱實力張學友的歌唱實力是公認的在四大天王裡面最強的一個。一些很高難度的歌曲,在張學友的演繹下都是信手拈來,毫無壓力。如《李香蘭》、《頭髮亂了》、《愛你痛到不知痛》等,都是難度很高的歌曲,但是張學友唱得卻很輕鬆很好聽。張學友也被稱為是原唱殺手,如他在“活出生命Live演唱會”中唱的都是別人的歌曲,但是很多卻唱得比原唱還要好聽,足以證明他的歌唱實力之強。
時代造就當年的香港歌壇,剛經歷了譚張梅陳的時代。隨著許冠傑隱退歌壇,張國榮告別歌壇,譚詠麟宣佈不再領獎,香港樂壇急需注入新鮮的血液。這時的黎明、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得以嶄露頭角,大放光彩,被稱為四大天王。而香港娛樂圈則總喜歡搞點什麼噱頭,在四個天王之中選出一個歌唱實力最強的,那就是張學友。
所以,我覺得張學友得以被封為歌神,是因為他在歌壇貢獻、歌唱實力、時代造就這三個方面上的原因。
-
5 # cattt丶
“歌神”是香港樂壇對他的稱謂。張學友不是香港的第一位歌神,如果你知道許冠傑的話,在七十年代他將粵語流行曲帶入了主流音樂,這一貢獻給了他“歌神”這一美譽,關於他的詳細情況可以對照維基百科許冠傑。至於張學友,1992年他推出了《真情流露》這張粵語大碟,在當年的由TVB主辦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專輯曲目《分手總要在雨天》獲得了“十大勁歌金曲金獎”的殊榮。為他頒獎的是商臺的大姐大俞錚,對張學友作出了很高的評價,當場授予他“九十年代歌神接班人”的稱號。“歌神”這一稱呼便由此叫開了。
然而今天,從聲樂層面還原一個客觀真實的張學友吧。 一起來看看他是怎麼不負“歌神”之稱號的。
張學友從出道到現在30年,演唱上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唱腔迥然不同。
【一、早期唱腔:85-94年】
出道伊始的1985年,張學友的唱腔有著非常明顯的模仿前輩“正派歌手”關正傑的痕跡。演唱過諸多武俠影視主題曲的關唱腔中規中矩,瀟灑而不羈,初期的張學友也是如此。這個階段張的胸聲和鼻音都可謂中規中矩,渾厚而圓潤,貼近八十年代後期香港普羅大眾的審美;頭聲則相對中庸。不過頭聲雖不算好,但胸聲比例相對後期並不高,因而高音還算遊刃有餘,A4的音高毫不吃力。
這個階段的Live代表作:
87年演唱會的《輕撫你的臉》
91年演唱會的《只願一生愛一人(+讓我一次愛個夠)》
後者更是讓我感慨不已:在此之後,張學友的高音就再難和他的好基友哈林相比擬了。哈林自此走上了主攻頭聲的不歸路(非黑)。
然而隨著影響力的逐漸增大,張學友也開始越來越多地演唱大路情歌,因而他也開始逐漸脫離關正傑那種雷厲風行的演唱模式,大肆加入哭腔,並將嗓音控制得愈加柔美溫情,93年的《吻別》一專可謂我這個論點的傑出例證。不過換湯不換藥,從發聲和共鳴上看他的唱腔並無大動,只是小修小補而已。
【二、過渡唱腔:95-97年】
93-95年,《吻別》、《祝福》、《擁友》、《真愛》等國語專輯的成功讓張學友真正衝出了香港,甚至衝出了大中華區,在整個東亞和東南亞都備受矚目;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張學友舉辦了華人歌手史無前例的100場世界巡迴演唱會。這個艱鉅的任務不僅對歌手的體能有著極大的挑戰,對唱功的要求也是史無前例的高。從95年友學友演唱會的現場專輯看,張學友明顯減少了鼻音的運用,但是由於各種原因,胸聲和頭聲的能力都沒有得到明顯提升。這就導致在主觀聽感上我們會覺得張的演唱中低音部分較以往更加“走心”(按照如今的說法),但高音的表現就有些差強人意。
95年演唱會的Live代表作(均選自臺北場的“情緣十載”):
《穿過你的黑髮我的手》
《吻別》
從《吻別》Live的副歌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張學友此時頭聲的不盡人意:“別”字G4的音高,運用了混聲的張學友此時竟然無法站穩,第二遍副歌還因此沒有卡準拍子。當然,這裡面有數十場演唱會下來狀態不濟的因素,但也宣告了張學友的頭聲依舊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百場演唱會結束,到了96年,張學友的頭聲竟然毫無預告地有了大幅的提升,明亮、有力而通透;胸聲的飽滿程度也有所增強,實在是讓人喜出望外。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張學友無論是狀態還是技術都進行了大躍進。
96年的Live代表作:
愛與交響曲演唱會的《你的名字我的姓氏》、《擁有》
音樂無疆界演唱會的《吻別》、《分手總要在雨天》
一年之後的《吻別》Live,可謂是徹底地雪恥了哈。
96年,張學友真正地邁入了自己唱功的巔峰期。
97年的音樂劇《雪狼湖》,又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重量級嘗試;為了這個音樂劇,張學友在演唱和表演等諸多方面都進行了深造。《雪狼湖》中的張學友唱功進一步提升,胸聲更趨飽滿,頭聲仍舊清亮。各聲區的銜接也較96年有了進步,胸聲區和混聲區音色日趨統一,十分耐聽。
97年《雪狼湖》Live代表作:
《什麼是戀愛》
《愛是永恆》
【三、巔峰唱腔:98-00年】
98年的Music Is Live拉闊演唱會是我的一大心頭所好;張學友沒有過分迷戀97年偏向音樂劇風格的唱腔,音樂劇結束後就暫時摒棄了,迴歸到傳統的流行唱腔上來。98年是張學友繼續進步的一年,共鳴通道變得更寬,因而全聲區的音色都較往日更渾厚;聲帶的關閉能力進一步增強,頭聲更加穩定。
98年Live代表作:《Medley》
98年之後張學友唱腔進行了一次不亞於94-95-96的變化:在音準和氣息上下苦功,並大幅增加胸聲和鼻音的比例。在歌迷的眼中這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也貢獻出了迄今評價最高的《1999友個人演唱會》表演。然而變化的後者,即增加胸聲和鼻音,在我看來卻未必100%值得鼓勵。這固然會給聽眾帶來更大的衝擊力,但也會導致張學友原本已十分統一的聲區變得重新略顯割裂,且加重了體力上的負擔。
99年Live代表作:
《早已離開我》
《頭髮亂了》
從《早已離開我》的Live中我們可以看到,張學友渾厚有力的中低音與高音段的混聲在音色上存在著明顯的分野,在跨越換聲點的句段則尤為明顯。
以傳統的聲樂標準來看,99-00年張學友的這種唱腔因為聲區不統一明顯是不夠規範的。不過這又如何?這是張學友體力與氣息的巔峰,也是張學友演唱會表演的巔峰。
【四、病後唱腔:01-08年】
進入新世紀後張學友飽受鼻病困擾,01年的903拉闊演唱會上因鼻塞罕有地失準,令人扼腕。由於鼻子的緣故,他又放棄巔峰時期的唱腔,再度減少胸腔共鳴和鼻音,演唱漸趨“輕量化”。03年的音樂之旅演唱會,若不是因為疾病導致鼻音過重,最後呈現出來的聽感應該近似於“加上抖喉顫音的活出生命演唱會”。
03-04Live代表作:
《李香蘭》
《小城大事》
然而,雖然減少了過量的胸聲,張學友的頭聲能力卻也相對有所下降。年過不惑的他在體力和嗓子上都開始走下坡路,加上逐漸退居二線,他的高音再也不復96-98的雄風了。
3年的杳無音訊後,時間到了2007年,張學友新一輪的“光年世界巡迴演唱會”高調開辦,並最終巡迴了105場,破了他自己12年前的紀錄。或許是因為鼻病漸愈的緣故,他再度少許增加了自己唱腔中的胸聲和鼻音,聽感相較“活出生命演唱會”立馬就有了一個飛躍的提升。
這個時候的張學友早就已經看淡了功名,唱功也一樣,炫技的部分早就隨風消逝了。聽這時的張學友,體會他歷經大風大浪後的泰然自若,品味他中音區共鳴的圓潤通透,未嘗不是一件美好愜意的事情。
07年Live代表作:
《情已逝》
《我等到花兒也謝了(國)》
【五、老年唱腔:2010年至今】
2010年張學友出了一張Jazz唱片《Private Corner》,譭譽參半;不過在這之後的迷你音樂會上,我們得到了機會一窺張學友調整後的新唱腔。一句話概括:唱功上的大突破,聽感上的滑鐵盧。
幾近“知天命”的年紀,即便是科班出身的通俗聲樂大家也難躲體力和嗓子的大滑坡;而相較同齡的歌手大多都在走穴吃勞保,張學友肯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再塑唱腔,光這種精神就足以給他頒一個“勞模大獎”了。新唱腔沒有對胸聲和鼻音做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是大大增加了對混聲的依賴程度,讓張學友的混聲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眾所周知,混聲的練習是相對艱苦且短期不易出現成效的;它對歌手共鳴腔體的協調、氣息的控制、聲帶的關閉能力等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年近50的張學友想必是進行了少則數月多則以年計算的刻苦訓練才能在如此高齡收穫混聲的飛躍,實在是讓人欽佩、欽佩,再欽佩。混聲的大量使用能夠在相當程度上降低歌手的體力和嗓子的消耗,杜絕擠卡,提升歌手的音域。欣慰的是,這些我們都看到了。
2010年Live代表作:
《祝福》
《祝福》,一首婦孺皆知的KTV名曲,也是散夥時的必唱曲目之一。整首歌的最高音為“傷離別”和“說再見”的bA4。10年的版本中,張學友毫不費力地過了這一高音關,而96年反倒略顯吃力。這說明了兩點:一是張學友的混聲能力相較96年有了提升,二是張學友的喉嚨相較96年要放鬆得多。
到此為止,我對張學友的新唱腔還是報有著100%的好印象;直到我聽了11-12年的1/2世紀演唱會,情況才有所改變。
一輪146場的演唱會為華語樂壇帶來了什麼?帶來了一個吉尼斯世界紀錄和一群與我年歲相似的新歌迷對張學友唱功的驚歎。坐在現場,沉浸在近乎瘋狂的氛圍中,喊著叫著合唱著,我們不會有太多功夫關注張學友的演唱本身。直到熱情全都散去,半年多之後現場專輯面世,認真地聽過數遍之後我才痛心地下了“聽感上的滑鐵盧”的結論。
2012年Live代表作:
《天氣這麼熱》
《遙遠的她》
《天氣這麼熱》Live中的E5長音,再次展現了我所說的混聲能力;可到了《遙遠的她》,情況就不那麼樂觀了。由於體力的不濟,整首歌張學友演唱得都不甚連貫,磕磕絆絆,聽感遠不如03年音樂之旅的版本。技術增強了,然後呢?抵不住體力的下降。實在是唏噓啊。
但是那又有什麼呢?他依然名副其實的歌神。一個三十年如一日視音樂如生命的一個人,叫我們怎麼能不愛呢!
回覆列表
髒鞋油—— 一個80年代毆打新郎,調戲新娘,把歌迷打住院,醉酒後被抬上擔架空運回香港,大鬧梅豔芳生日宴會,商演被轟下臺的二流子;混不下去的庸才;道德上的侏儒;自從拜了黑社會頭子鄧光榮為乾爹之後,就突然變成了神棍!實際上就是一個用高壓鍋速悶出來的半文盲包裝貨!與偽君子嶽不群完全一樣:蘭花指、扭屁股、僱傭閹貨粉瘋狂抹黑別人!好的聲音應該是充滿磁性的自然的天籟之音,而鞋油同志的是地溝油式的非自然勾兌聲。髒鞋油對音樂毫無貢獻,專吃日本人剩下的殘羹剩飯!靠包裝,靠吹捧,靠資料造假成了所謂的歌神!天天跑到三四線城市去賣唱!它只是一個圈錢神棍,賣唱小丑,僅此而已!香港,一個彈丸之地、文化沙漠,卻出產了那麼多妖魔鬼怪,真是滑天下之大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