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鯨魚老師

    家長提到孩子玩網路遊戲幾乎沒有不皺眉頭的,但在遊戲設計者對玩家心理的精準把握面前,家長的監督和阻斷幾乎完全沒有抵抗力,收穫到的往往是無奈、無力和挫敗感。

    主持過遊戲沉迷問題全國調查的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和高中時沉迷網路差點輟學的“問題少年”、今天專門幫助沉迷遊戲少年的“和潤萬青”青少年成長首席導師賈語凡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

    他們用調查資料和真實經歷解讀遊戲沉迷的本質、破解“網路遊戲沉迷”的癥結,提出在家庭教育中實現與網路遊戲和解共贏的路徑。

    玩網路遊戲是合理需求,不是玩物喪志!

    超九成學生認為網路遊戲使業餘時間更愉快

    孫宏豔引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釋出的《中小學生網路遊戲的認知、態度、行為研究報告》指出,76.3%的學生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網路遊戲,超過九成學生認為網路遊戲使業餘時間更愉快,近七成認為網路遊戲帶來幸福生活的能量。

    對於類似“國家應儘快立法禁止16歲以下孩子使用智慧手機”的相關建議,孫宏豔指出,“青少年觸網低齡化是不容迴避的現實,這是網路時代原住民成長環境的特點,用禁止的方式讓孩子完全脫離網路遊戲,不可行。”

    家長要改變自己對遊戲的功利化態度

    孫宏豔認為,家長對網路遊戲充滿負面感受的根源,就在於家長對兒童的遊戲權缺乏認知,大多數家長不瞭解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不知道“兒童享有休閒、娛樂和玩耍的權利”。所以調查顯示給孩子推薦遊戲的家長不到1%。

    “事實上,家長支援上網的,有網癮比例的1.7%,不支援的反而達到9.9%,放任不管的達到11.7%。”可見,家長要改變自己對遊戲的功利化態度。

    回憶起自己作為網路少年時玩遊戲的感受,賈語凡說:“特別爽!”他認為遊戲滿足了孩子內心深處最渴望的社交需求,“在遊戲中,我是真正的主人。”

    孫宏豔也指出,今天孩子們的虛擬社交和真實社交已悄然發生變化。“很多孩子會把網路遊戲作為跟同伴溝通的語言,組隊一塊上網玩,買裝備、比等級、打團戰等,透過遊戲產生話題、交朋友。”

    “我當時最煩父母說兩句話,一句是‘你要是拿出玩遊戲的勁頭學習就好了’,一句是‘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別的都不用管’。”賈語凡認為,太多父母都希望孩子的業餘時間只用在讀書學習上,把遊戲當成了學習的敵人,甚至有的把學習成績當作允許孩子玩遊戲的籌碼,“不但不可能禁止孩子玩遊戲,反而招致孩子反感。”

    玩遊戲不是原罪,問題是孩子的閒暇活動太單調

    孫宏豔曾做過中美日韓四個國家高中生的比較研究,發現中國孩子的學習時間最長、學習壓力最大、中國家長最不愛表揚孩子。

    “網路就像空氣一樣浸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作業、同伴交往等都離不開網路。玩遊戲不是原罪,問題的關鍵是孩子的閒暇活動太單調、沒有時間玩、不會玩,所以才會把網路當作玩具而不是工具。”

    哪些孩子容易沉迷網路遊戲?沉迷網路遊戲的本質是什麼?

    網路遊戲滿足了孩子現實中無法實現的價值需求

    有資深遊戲設計者直言不諱,商業化的網路遊戲設計目的就是為了讓玩家沉迷。遊戲設計者們比父母更懂得抓住青少年的內心需求,很多玩法和設計都會源於生活,甚至比現實更清晰、更容易實現。而這些現實和需求的缺失,給了孩子沉迷網路最好的理由。

    這四類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用網過度

    那麼,哪些孩子更容易沉迷網路遊戲呢?沉迷網路遊戲的本質是什麼?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調查《青少年網路素養教育讀本》顯示:四類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用網過度,即親子活動少的家庭,父母抗拒網路的家庭、教育粗暴的家庭、父教缺位的家庭。

    這四類家庭的共性是都採取了一種忽視型、專制型的教養模式,這種模式就導致了父母與孩子親密度降低,父母看不見孩子的需求,孩子又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這種越冷漠、越嚴控,越容易導致孩子沉迷網路。

    賈語凡老師在訪談中講述了自己少年時代沉迷網路的痛苦經歷。故事背景是如同戰場一樣的家庭,父母吵架造成了自己的“逃離”心態,年幼的自己感受不到愛和親情,痛苦無處釋放,沒有動力、沒有目標。結果就越沉迷越開心,在遊戲中逃避現實的空虛。

    還有就是專制型家庭。孫宏豔指出專制分兩種:一是覺得孩子都得聽我的,批評多過表揚;一種是對孩子提供各種離不開家長的條件,試圖讓孩子覺得離不開他。這種控制越嚴越讓孩子產生現實中的挫敗感,繼而轉投網路世界去尋找自我的成長。

    被看到、被接納、被肯定,是孩子從網路世界走出來的最大動力

    賈宇凡總結沒有沉迷網路的孩子共同特點是:在現實生活中很自信,社交好,和父母的溝通也好。

    一些孩子走出網路沉迷,也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的親子關係變好,家庭裡迴歸原先的天倫之樂,認為現實中社交的樂趣遠遠大於網路虛擬中的樂趣,慢慢取而代之淡化遊戲。

    現實生活的價值需求的滿足,被看到、被接納、被肯定,就是孩子自己主動從網路世界走出來的最大動力。

    家長應改善教養方式,主動發現孩子興趣點並積極引導

    家長不應讓孩子的休閒時間過於功利化,得讓他們玩得有意思

    正如《中小學生網路遊戲的認知、態度、行為研究報告》的分析,中小學生對網路遊戲大多持積極的看法,這意味著成年人需要用一種接納的心態來看待未成年人對網路遊戲的態度,走出網路遊戲認知的誤區。

    家長不應讓孩子的休閒時間過於功利化,要想讓孩子的休閒生活有意義,就得讓他們玩得有意思。

    家庭裡夫妻關係應大於親子關係

    孫宏豔特別強調家庭裡夫妻關係應大於親子關係,夫妻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可以協商的和諧關係。

    “如果夫妻關係處不好,不光是網路遊戲的問題上,在任何問題上都是力量互相抵消、互相抗衡的關係。大家共同向著營造比較溫暖的、互相關愛的家庭環境目標,這樣孩子才會覺得生活在家庭裡很溫暖,有什麼問題就會主動跟家長說。”

    家長應主動發現孩子的興趣點並積極引導

    孫宏豔調查發現,儘管“父母對孩子的規定、監督、限制遠遠高於對孩子的支援,但學習好的學生在玩網路遊戲方面能獲得更多的支援”。

    孫宏豔提醒家長們,不要把成績好壞當作是否給與孩子最基本娛樂權利的標準,唯成績論,並不能改善親子關係,把孩子和遊戲隔開。反而,主動去發現孩子興趣點並積極引導是一種更有智慧的做法。

    要有豐富多彩的家庭親子活動。親子活動是最有利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無論是平時的閱讀、散步、運動,閒暇時去電影院、博物館遊玩或者去餐廳享受美食,甚至在家裡一起打掃衛生、做頓飯,這些經歷能帶給孩子愉悅感、美感、成就感、冒險感和刺激感。當孩子在現實中得到真切的滿足後,就不會去尋找網路上那種虛擬的快樂了。

    不放棄教育權,有效監管——立約。作為父母,管教孩子是自身擁有的權利。建議“不要把12歲以下的孩子放到單獨上網的環境”。賈語凡表示,12歲以下的孩子三觀非常不穩,很容易受到網上不良資訊的影響,很多不正的三觀會侵入到孩子大腦。“父母就好像孩子的免疫系統,如果遭到破壞,危害就會侵入最終造成破壞”。

    給家長的兩點建議

    孫宏豔特意提醒大家:研究發現,網癮高危人群中,特別是孩子,儘量不要單獨待著,特別是遇到暑假這種高危時段,建議家長要提前安排好暑假生活,儘量豐富,或者換一下生活環境。尤其不能關在家裡,更不能放養。

    賈語凡建議年輕父母:電子產品既然不可避免,父母們從小就要給寶寶們養成好習慣,一開始就要立規矩,每天可以玩多長時間?什麼條件環境可以玩?既從起點上給孩子把規矩立好,同時也要正面、樂觀地讓孩子瞭解網路到底是什麼,養成拿得起放得下的平和心態。

    教育是全社會的事情,

    改變網路沉迷的根源在家庭,

    學校、社會、政府應該各司其職給予助力。

    企業,要生產綠色健康的遊戲;

    國家政府立法,有一些嚴格的管理;

    學校,提升孩子的媒介素養,

    讓孩子學習有樂趣,有閒暇生活等等,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防止孩子網路沉迷不再是一道難題。

  • 2 # 陌上孤煙

    你好。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網路也不例外,網路遊戲也不例外。網路遊戲已經成為人們娛樂的一個重要方式,尤其在學生中,但是理智對待網路遊戲是極其重要的。

    網路遊戲雖然增添了生活樂趣,但是也佔用了時間;網路遊戲雖然能豐富社交途徑,但也可能侷限於遊戲那一小方天地...

    對於有節制的遊戲玩家來說,一款好的網路遊戲是可以達到緩解壓力、放鬆身心的目的。適當的遊戲可以活躍頭腦,開闊視野,提高人手和大腦的協調性,培養交際和經營能力。中小學生對網路遊戲大多持積極的看法,這意味著成年人需要用一種接納的心態來看待未成年人對網路遊戲的態度。家長不應讓孩子的休閒時間過於功利化,要想讓孩子的休閒生活有意義,就得讓他們玩得有意思。

    但是對網路遊戲不正確的態度則會沉迷其中,造成身心傷害,浪費錢財,甚至引發社會問題等。自律能力很強的青少年玩一玩沒有什麼不可,但是如今自律很強的青少年不多,大多數帶著好奇心理去接觸網路遊戲。特別那些暴力的遊戲基本上是沒有人性,對青少年影響極大。不少青少年難抵網路遊戲的誘惑,整天抱著手機玩遊戲,更有甚者沉迷網路遊戲,釀成悲劇。2018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釋出《關於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提出推動家長履行監護職責,提醒家長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特別要安排好孩子放學後和節假日生活,引導孩子綠色上網,及時發現、制止和矯正孩子網路遊戲沉迷和不當消費行為。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田豐認為,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讓孩子完全脫離遊戲,會讓孩子跟時代出現一定的割裂,家長要改變態度,以商量取代指使,走近孩子、陪伴孩子,從心理上理解和了解孩子,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家庭教育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網路習慣。此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查與大資料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釋出的《青少年網路素養教育讀本》顯示,四類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用網過度,即親子活動少的家庭、父母抗拒網路的家庭、教育粗暴的家庭、父教缺位的家庭。 家庭教養的方式與孩子的網路遊戲行為有著一定關係。民主型家庭親子關係更加和諧,父母更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同時孩子對父母的接納程度高,也更樂意聽父母的意見或建議。所以,孩子有可能對網路遊戲的一些負面影響有較深刻的認知。而溺愛型、忽視型和專制型教養模式下長大的孩子,對網路遊戲的看法受父母的影響較少,受同伴、同學等同儕群體的影響較大,因而對網路遊戲的一些好處更認同。 小學高年級階段是學生接觸網路遊戲的高峰時期,要在中小學生剛開始接觸網路時就立規矩、養習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

  • 3 # 博文博聞

    網路遊戲也是一種興趣和愛好,存在即合理。首先不要把網路遊戲當成瘟疫一般,避之不及。

    現代學生的學習成長,即是知識的學習,也是能力的培養。知識就不展開說了,能力的培養中,就要求孩子能夠在學習生活中學會自律、自覺。任何事情的過度沉迷和不務正業,都是一種不自律、不自覺的表現。孩子要是不自律、不自覺。今天吸引你的是網路遊戲讓你沉迷,明天就會是新的一種東西。你說你怎麼管。所以當下問題的點就在於,如何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會自律和自覺。     合理的計劃、父母的言傳身教、還有不光只會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還會和他一起解決問題的態度。都會影響孩子這種能力。孩子沉迷於某一種愛好,一定也是因為這種愛好,能夠給他帶來自信和成就感。你想想你會做那種讓你沒有成就感的事情嗎? 孩子的成就感在遊戲上,那學習上的成就感一定就會很少呀,你是不是應該幫助他把學習問題解決呢,讓他把興趣點轉移到你們認可的方向上呢,個人見解

  • 4 # 天水共清

    堅決杜絕!

    一旦染上網路遊戲,就像上了毒癮,戒都戒不掉!

    絕對不能讓孩子靠邊!

    看都不行!別說玩幾下!

    看看那些網蟲,個個面黃肌瘦,個個憔悴的樣子!

    見人雙眼無神!

    看到手機

  • 5 # 痘神希

    第一、不能絕對限制,物極必反,現在的家庭條件好了,孩子從小就受到關懷、寵愛、突然不給他玩,會釀成他的逆反心理,如果是叛逆期那更會影響親子關係。

    第二、條件質玩遊戲,設定幾種標準。比如,一天在什麼時間段允許玩多久。

    考試達到多少分額外獎勵玩多久。

    第三、適當的和孩子一起玩遊戲,這樣你才能更瞭解他,更親近他,也能瞭解她的愛好與興趣,同時體會遊戲的魅力。

    第四、杜絕一切以充值手段提高遊戲實力的遊戲,這類遊戲的開發商,即使是國內的幾家大廠商,也無一例外,吃相難看至極,只會讓孩子學會攀比,花錢,無任何益處。

    第五、推薦戰略性、智慧、謀略、佈局分割思維緊密的遊戲給孩子玩,鍛鍊“未來”思維,有助於學會舉一反三、獨特見解的一些特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逼男人說出真話?